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2012井岗山红色之旅之曾志和小井红军医院

时间:2017-03-21

井冈山红医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21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红色之旅(曾志和红军医院) 2012 10 20 22:46

从龙潭上来步行五分钟就到了小井村,这里有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烈士墓和曾志墓。 曾志是真正的井冈山红军战士,从井冈山走出去的那么多共和国将帅和高官,唯有一个曾志,死后回葬井冈山的。

曾志,1911年4月出生。1923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秋进入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20名女生只有她一人在严格的军训和斗争中坚持下来,同年入党。参加过湘南起义和井冈山的斗争,曾任红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闽南特委组织部长、福霞中心县委书记等职。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

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历经各种艰难困苦,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如一,依然毫不动摇。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她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夏明震有个哥哥,便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作者)和第二任丈夫蔡协民先后为革命英勇牺牲,1928年11月,曾志产下一名男婴。第三次反围剿开始,红军主力转移,她把刚出生28天的骨肉托付给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解放后找到,身为中组部副部长的她,让儿子石来发在井冈山村当了一辈子的护林员。1932年1月,中共厦门市委缺经费,竟然决定把曾志的第二个儿子卖了筹钱,曾志得知后,说了句:“我服从组织决定”就把孩子交出去了。1933年初,曾志在第三个儿子出生13天后被迫送人。1935年春,因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她孤身一人辗转在汕头、宜章、广州、上海等地寻找组织关系,打杂做工,经过20个月的艰难寻觅才在上海与党取得了联系。曾志在整风运动中也受到审查,因为她的经历相当复杂。尤其后期的抢救运动很是过火。曾志先是用了5天的时间陈述自己的经历,然后小组提出疑问,个人再做解释。后来支部出面,组织更大的询问。期间实施车轮战,武攻文诱,难免还有暴力和谩骂。她被诬陷为“怕死鬼”受到审查,始终抱定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讲一句假话,直到甄别平反。她是临时支部七十多位受审查的没有讲过假话的四人之一。 “文革”中丈夫陶铸蒙冤被迫害致死,她也遭到批判并被遣送到粤北农村劳动。面对这种常人不能忍受的的磨难,她以顽强的毅力挺了过来。

曾志的女儿陶斯亮总问曾志一个问题:爸爸死得那么惨,你怨不怨毛主席?曾志说:这是一个很肤浅的问题,我跟随主席半个世纪,并不是靠个人感情和恩怨,而是出于信仰。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那么我对我的指路人当然会永存敬意。

她晚年对女儿陶斯亮坦露心迹:“只要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 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

曾志墓位置并不高,离山下公路仅十数米而已,一条小路上去,在绿树的掩映之中,一个很小的平台,只能同时站立几个人,一块石头嵌入山体,石头外露的一面刻着“魂归井冈 红军老战士曾志”等字样。

曾志的儿子石来发在母亲墓前留影。 由曾志的墓,不由联想到她的遗言:“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设灵堂;京外家里人不要来京奔丧;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告打扰;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决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只发消息,不要写生平,我想这样做才是真正做到节约不铺张。人死了,本人什么都不知道,亲友战友们来悼念,对后人安慰也不大,倒是增加了一些悲哀的忙碌,让我死后做一名彻底的丧事改革者!”

对这样的革命先辈,我心中涌起的是四个字:“高山仰止”。

我们集体到红军烈士墓悼念致哀。

“死难烈士光荣”几个大字,为毛主席所书写。

1929年1月下旬,湘赣两省敌军调集十八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反革命“会剿”,红五军和王佐部在彭德怀、滕代远等指挥下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一天夜里,敌军由宁冈县斜源村一游民带路绕道红军正面阵地偷袭了小井村。住在红军医院和群众家中的130多名重伤病员因来不及转移,落入敌军手中。敌军对红军伤病员严刑拷打,威逼伤病员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伤病员们面对敌人的枪口,忠贞不屈、誓死如归。敌人未能达到目的,就把伤病员拖到小溪旁的稻田中用机枪扫射,红军伤病员全部英勇就义。英雄们倒下后,隐蔽在深山密林里的井冈山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的遗体掩埋在这块稻田中。这130多名英雄究竟叫什么名字,史料上没有任何记载。解放后,根据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回忆,才得知吴鸿禄、李玉发、朱娥龙和邓颖发等20多名伤病员的名字,大部分则为无名英雄。

1951年井冈山,井冈山军民将烈士们的部分遗骨从小井迁到重新墓葬,并建造。1972年在小井原墓地建有烈士墓和烈士碑,供后人缅怀、瞻仰,表示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小井红军医院

小井位于茨坪镇西北面6公里处,这里群山环抱,峰峦叠嶂,青山秀水,是井冈山五井之一 。1928年6月,工农革命军医院从茅坪迁至井冈山的大小五井。医院分4个管理组:第一、二组设在大井,第三组设在中井,第四组设在小井,院部设在中井村。曹荣任院长,肖光球任党代表,年底,曾志任党支部书记,医生有李全森、段治中、谢秋月、伍海泉、伍文奎等。同年10月,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改善伤病员的医疗条件,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1928年10月开始兴建小井红军医院。建院所需材料、经费都是井冈山军民上山砍伐、开采及捐献的。

这所名为“红光医院”的医院设有门诊室、手术室、病床、重伤员病房、轻伤员病房等,共三十二个房间,可容纳伤病员200多人。红四军官兵募捐集资1000多元,军民们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在小井村建造了这所红军伤病员的住院部。

医院的医疗条件极差西药奇缺,医务人员只得到山上采掘金银花、南天竺等草药,煎熬给伤病员服用。有时还用土方子治病,如用生石灰水或食盐水擦洗伤口。缺少医疗器材,医务人员就用木头、竹子等制作镊子等消毒器具,棉布蒸煮后作为纱布绷带。1928年10月以后,根据地内的对敌战斗十分频繁,红军伤病员增加到五六百,最多时竟达800人,很多伤病员安置在当地群众家中医治。伤病员的生活极为艰苦,伙食除粮食外,每人每天仅有1角钱。毛泽东朱德等非常关心伤病员的生活,经常将战斗中缴获来的战利品送给医院,表示对伤病员的亲切关怀和慰问。

1967年井冈山人民按历史原貌修复了小井红军医院。

现里面照原样摆设,有药房、病房等,还有曾志图片展。

院子左边的长墙雕塑是红军烈士遇难场境。

院子里右边是以红军英雄壮举为题材的《艰苦创业》、《战地救护》、《师长献盐》青铜雕塑,极为惹人注目。红军将士们的音容笑貌似乎就在眼前,一群鲜活的生命向你走来。他们穿着自制的粗布衣,戴着变了形的八角帽,清瘦而结实的脸庞充满着坚定、乐观、自信的神情。这组雕塑的作者是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院长陈万秋同志。他为了创作这些作品三赴井冈山,阅读了大量史料,精心研究设计,从先辈的精神中不断汲取力量,从而使这组雕塑为井冈山红色旅游圣地增添了生动的一笔。 红四军十一师师长张子清在迎接朱德部队上井冈山的战斗中脚踝部中弹,因为医疗条件极差,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伤口不断发炎、溃烂,后来住进了小井红军医院。当时,弹头深嵌在他的踝骨里,由于时间长,伤口溃烂,流着黑紫的脓血,医生只有用菜刀一块一块的割掉那些溃烂的皮肉,用竹镊去夹骨肉里的弹头。前后手术五、六次,每次都疼得他大汗淋漓,子弹却始终没取出来。为了让张子清早日康复,战友们来看望他时就带来1小包食盐,张师长将这些食盐收集起来,并用油纸裹了一层又一层,然后珍藏起来。每当伤口痛得钻心时,他总会用手去摸一摸,但从来不舍得用。因为他要将这些宝贵的盐留给那些最需要它的战友。

张子清师长后来因伤口大面积感染光荣牺牲,年仅29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2012井岗山红色之旅之曾志和小井红军医院”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井红军医院

小井红军医院

小时,井冈山,教学,红军,伤病员,专题,医院,红色,朱毛,干部教育学院,场景,精神,教育,曾志,王佐,现场教学,特聘教授,红歌,导演,茨坪,旧址,小井红军医院,所需,敌人,时间,群众,纪念碑,斗争,活动,井冈山精神

2013-04-15 #故事大全

井冈山老红军/原小井红军医院党总支书记

井冈山老红军/原小井红军医院党总支书记

曾志,井冈山,慰问团,蔡协民,儿子,遗嘱,孩子,衡阳,党总支书记,任衡,朱德,蔡石,陈毅,在广州,护林员,中国共产党,大井,头下,湖南省委,绿色森林,阳地,丈夫,一个男孩,主力,井冈,党代表,农民协会,遗体,肥料,白云山

2009-01-29 #长篇故事

了解革命历史 聆听先烈故事图

了解革命历史 聆听先烈故事图

学员们,中青班,图片,心灵,老一辈,红军,革命家,活动,叶新,别来,喻云,曾志,江西省委,本报讯,井冈山,井冈,事迹,先烈,作风,八角楼,单位,同学们,后代,故事,培训班,学员,小井,小井红军医院,录像,形式

2020-06-17 #经典故事

井冈山红色记忆6 ——小井红军医院

井冈山红色记忆6 ——小井红军医院

医院,红军,伤病员,伤员,医务人员,基因,红色,张子清,井冈山,内心,力量,地铺,手术刀,空间,病室,盐水,精神,药棉,重伤员,消炎,井冈山精神,战士们,革命精神,习近平,建一,陈开,师师长,医院药房,好的,新时代

2014-05-13 #故事阅读

红色故事汇心得1000字

红色故事汇心得1000字

曾志,范文,井冈山,革命,公文,常思,生活,井冈,故事,时代,红色,精神,人生,儿子,母亲,灵魂,工作,红色故事汇,兼济天下,英灵们,革命传统,人格魅力,先烈,党员,医院,学员,小井,教学课,生命,红军

2020-04-25 #故事会

红色故事汇心得1000字

红色故事汇心得1000字

曾志,范文,井冈山,革命,公文,常思,生活,井冈,故事,时代,红色,精神,人生,儿子,母亲,灵魂,工作,红色故事汇,兼济天下,英灵们,革命传统,人格魅力,先烈,党员,医院,学员,小井,教学课,生命,红军

2008-07-27 #长篇故事

红色故事汇心得体会

红色故事汇心得体会

曾志,井冈山,时代,革命,井冈,精神,人格魅力,红色,儿子,故事,红军,工作,英灵们,使命感,传统,人生,医院,冈山,学员,小井,教学课,母亲,灵魂,遗体,红色故事汇,革命传统,超凡脱俗,何战,多大,大爱

2020-06-21 #小故事

红色故事汇心得体会

红色故事汇心得体会

曾志,井冈山,时代,革命,井冈,精神,人格魅力,红色,儿子,故事,红军,工作,英灵们,使命感,传统,人生,医院,冈山,学员,小井,教学课,母亲,灵魂,遗体,红色故事汇,革命传统,超凡脱俗,何战,多大,大爱

2020-06-20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