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彭龙伯:长征路上的“红色医疗专家”

时间:2017-03-17

长征路上的红医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6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发布时间:2009 10 19 14:23类别:档案资料

在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中,有一位被战士们亲切地尊称为 红色医疗专家 的卫生干部,他就是从大巴山走出去的红军英雄 彭龙伯烈士。 彭龙伯又名彭真,1904年生于四川达县的一个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加上聪明好学,1922年,年仅十八岁的彭龙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南洋医科大学。其间,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参加上海五卅反帝爱国斗争,并于1926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受党组织派遣到武汉与郭沫若联系,介绍一批川东的青年学生报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后,东渡日本留学。1928年秋,奉命回国,以医生职业为掩护,在上海 丰根诊所 先后秘密地为红军干部黎时中、张爱萍等治伤,并筹资为红军购买药品,后受党组织派遣到苏联莫斯科医学院深造。 1931年春彭龙伯回到上海,随即被中共中央派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在闽西闽粤赣军区红军总医院,任医生、医务主任,曾给聂荣臻、陈毅等治过病伤。同年11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军医处政治委员,并兼红军军医学校解剖和生理课教员。期间聂荣臻、陈毅等领导同志都曾经过他的治疗和健康检查,战士们都戏称他为 御医 。 1932年3月,军医学校随部队主力参加江西赣州战役,他带领学员配合三军团医院,为伤员作清创、止血、取弹、截肢等手术,随后去一军团、五军团支援攻打福建龙岩和广东水口的战斗,在广东新丰组织临时医院,先后收治1000多名伤员。他坚持边抢救伤员边教学,常以露天坝作课堂、门板当黑板,从不缺课。1932年7月,贺诚、陈志方不再兼任军医学校的职务,由彭龙伯接任校长,他一个人就担任几门主课的教授任务,如生理学、解剖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彭龙伯既任校长,又当教员,自编教材,日夜操劳。为红军培养了一批医务人才。彭龙伯经常向学员讲述苏联革命成功后艰苦创业的情景,鼓励大家正确认识和对待革命斗争中的困难,以奋斗为荣,以吃苦为荣。 1933年春,第一期学员毕业,彭龙伯亲自给后方办事处打报告,请求给每个学员做一套列宁服和一个带有红十字的卫生包。当同学们穿上列宁服、背上新卫生包的时候,彭龙伯微笑着说: 像个医生的样子了。 而此时的他仍然是位神情泰然的布衣草履学者,头上戴着一顶破旧的八角帽,腰里扎着一根布条捻成的绳子,脚下拖着一双自制的木板鞋。 彭龙伯在卫生学校担任教员和校长期间,不但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而且与学校周围的老百姓也建立了鱼水深情,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名医。学校在雩都时,一天深夜,彭龙伯正伏案备课,突然传来一阵哭喊声。他循声赶到,见是一位妇女难产,昏迷在床上。一家人见卫校的校长突然来到面前,如同遇到了救星。彭龙伯掰了掰产妇的眼皮,又把了把脉,当机立断说 要做剖腹产 。当那家人问明 剖腹产 就是用刀子切开肚子时,惶恐不已,连连摇头说不做。彭龙伯耐心地说: 要是不动手术,大人孩子都会有生命危险,做了手术,大人和孩子都会平安的。 那家人终于接受了他的再三劝告,手术获得了成功。手术的成功震动了当地群众,一时间远近老百姓纷纷跑来找他看病,一时传为佳话,彭龙伯也被誉为 红色医疗专家 。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由于王稼样同志伤势严重,彭龙伯多数情况下随军行动,以主要精力保证他的伤势不再继续恶化。1935年6月初,中央纵队驻在宝兴县灵官镇。第二天就要翻越大雪山 夹金山了,贺诚、陈志方、王斌、姬鹏飞和彭龙伯五人约定在镇南一条山沟深处开会,讨论下一步工作。那天上午,贺诚等人已到齐。忽然,随着几处爆炸声,一架国民党军飞机掠过头顶。过了一会儿,派去叫彭龙伯的警卫员回来向他们报告,他和彭龙伯一起刚走出镇外即遭敌机轰炸,彭龙伯受了伤。几个人急速赶到他身边,可惜伤势太重,已经无法挽救。他们轻轻擦去彭龙伯脸上的血污,心情沉重地将自己的战友掩埋在附近的小山岗上。彭龙伯牺牲时年仅31岁。 1985年,我市烈士陵园按照彭龙伯生前战友王斌(前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所画地图,在宝兴县灵关镇西一块大青石下找到了彭龙伯烈士的遗骨,将他安葬在故乡烈士陵园中,并塑雕像以作纪念。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彭龙伯:长征路上的“红色医疗专家””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长征故事·文物篇:“红色医生”傅连暲的洗眼杯

长征故事·文物篇:“红色医生”傅连暲的洗眼杯

红军,指战员,傅连暲,红色,长征,量杯,专家,医院,战略转移,文物,部队,红军长征,福音医院,救死扶伤,华佗,刘鹏,姜廷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卫生学校,一隅,军史,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央苏区,中央,中央红军,原研,医生,...

2020-05-17 #经典故事

长征故事·文物篇:“红色医生”傅连暲的洗眼杯

长征故事·文物篇:“红色医生”傅连暲的洗眼杯

红军,指战员,傅连暲,红色,长征,量杯,专家,医院,战略转移,文物,部队,红军长征,福音医院,救死扶伤,华佗,刘鹏,姜廷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卫生学校,一隅,军史,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央苏区,中央,中央红军,原研,医生,...

2020-06-17 #故事阅读

长征故事·文物篇:“红色医生”傅连暲的洗眼杯

长征故事·文物篇:“红色医生”傅连暲的洗眼杯

红军,指战员,傅连暲,红色,长征,量杯,专家,医院,战略转移,文物,部队,红军长征,福音医院,救死扶伤,华佗,刘鹏,姜廷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卫生学校,一隅,军史,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央苏区,中央,中央红军,原研,医生,...

2020-09-15 #故事大全

长征故事·文物篇:“红色医生”傅连暲的洗眼杯

长征故事·文物篇:“红色医生”傅连暲的洗眼杯

红军,指战员,傅连暲,红色,长征,量杯,专家,医院,战略转移,文物,部队,红军长征,福音医院,救死扶伤,华佗,刘鹏,姜廷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卫生学校,一隅,军史,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央苏区,中央,中央红军,原研,医生,...

2020-09-15 #短篇故事

长征故事·文物篇:“红色医生”傅连暲的洗眼杯

长征故事·文物篇:“红色医生”傅连暲的洗眼杯

红军,指战员,傅连暲,红色,长征,量杯,专家,医院,战略转移,文物,部队,红军长征,福音医院,救死扶伤,华佗,刘鹏,姜廷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卫生学校,一隅,军史,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央苏区,中央,中央红军,原研,医生,...

2016-09-12 #长篇故事

长征故事·文物篇:“红色医生”傅连暲的洗眼杯

长征故事·文物篇:“红色医生”傅连暲的洗眼杯

红军,指战员,傅连暲,红色,长征,量杯,专家,医院,战略转移,文物,部队,红军长征,福音医院,救死扶伤,华佗,刘鹏,姜廷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卫生学校,一隅,军史,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央苏区,中央,中央红军,原研,医生,...

2011-05-07 #长篇故事

做一头百姓满意的 “ 老黄牛 ” ——云阳县公安局副局长彭龙明的扶贫故事

做一头百姓满意的 “ 老黄牛 ” ——云阳县公安局副局长彭龙明的扶贫故事

彭龙,民富村,贫困户,村民,桑枝,深度,精准,老人,规划,资金,扶贫,优势,产业,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干部,政府,百姓,长和,云阳县,个人,书记,人行,便道,原因,工作队员,收益,时间

2020-08-27 #经典故事

长征精神历久弥新 红色旅游如火如荼

长征精神历久弥新 红色旅游如火如荼

红色旅游,游客,长征精神,红色,红军,长征,项目,发展,产业,旅游,红色文化,场景,瑶寨,福建,表现形式,长征路,林新,红军长征,红色记忆,主题,全国,全域,农民,初心,广西,景区,江西,湖南,白面,相结合

2009-11-2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