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案板一拍 盖碗茶一摆 重庆广阳故事会开始了

时间:2016-12-07

这老先生吹牛在重庆言子当中,人们习惯将喝茶聊天,称作摆龙门阵、吹牛的功夫非同一般,甚至吹出了最高境界今年70岁年纪,已囊获一枚由国家文化部授予的

提示:本文共有 43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02:15

杜志榜,重庆南岸区广阳镇人人皆知。这老先生吹牛(在重庆言子当中,人们习惯将喝茶聊天,称作摆龙门阵、吹牛)的功夫非同一般,甚至吹出了最高境界——今年70岁年纪,已囊获一枚由国家文化部授予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阳镇民间故事传承人”称号。

按例,每月逢十(每月10日、20日、30日),老杜都会如约登台。近来,镇上的老演说台进入升级改造阶段,老杜的舞台可算是遍地开花了。

对于吹牛这事,老杜认为,真停不下来,毕竟讲者用心,听者有心。

其实,时至今日,广阳镇言传下来的每个民间故事,不单只是串起了老杜的整个人生……

老杜整理出版的广阳民间故事丛书

记忆中模糊的广阳女篮

老杜自嘲,老了固执、啰嗦。可我们看来,广阳缺不了他这种固执。为什么这么说呢?得从初见老杜说起。

上周五(4日),背挺得老直的老杜,一双眼笑成了月牙,一脸慈祥地站在我们面前。刚见面,就感觉到老杜有心事。下午14时左右,他拎着一袋书,要去广阳镇正街上一处农贸市场找人。我们跟着去了。

下午的农贸市场冷冷清清,上午赶完场人们已逐渐散去。依稀几个老人,呆在旁边喝茶歇息。

“邱大洪呢?”老杜冲着老人们喊,没找着人,他又钻进小巷。

“老杜,你这退休后比退休前还忙”、“杜老师,你的故事越讲越好了……”一路上人人欢迎老杜,想拉他进屋,老杜只是笑,没搭话,继续忙着找人。

路过何老太老米线馆、翔焱小笼包店、友谊茶馆,都没见着邱大洪,老杜硬又钻进一栋老居民楼2楼,猛的敲门。邱大洪不在家,老杜没罢休,连居民楼门口的一家餐馆也翻了个遍。没办法,只好下次再来。

原来,邱大洪,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广阳女篮教练。老杜说,他之所以这么执着,是因为镇上的民间故事读本最近出了新版本,他在有关广阳女篮的内容里,加上了邱大洪等人的名字。

他提到了欧文同、赵家应、曾祥成、邱大洪等多名老教师,曾为广阳女篮付出青春和心血,并且为当地民间故事收集作出贡献。所以老杜认为,他有责任把书送到。

“书还没看到,他们之中,有人已经走了(去世)。”老杜有些遗憾,他说人老了,记忆逐渐模糊,广阳女篮也在重庆人视线中一天天消失。不过,他也挺欣慰,第一,广阳女篮通过读本记录在案了;其次,他还站在舞台上传讲。

根据老教练提供的线索,老杜这样告诉听者:20年前,广阳镇女子篮球队曾多次代表原巴县和重庆市,参加市内外乃至国家级的篮球比赛,并获得殊荣。当时当地的女篮培训基地,正是广阳镇塘坎小学,其中有几名女学生,曾代表中国队,参加西班牙女子中学生篮球比赛,截至1990年止,该基地,先后输送大批女篮体育苗子到全国各地,近400余人。

老杜往往会在校园里,去倾情讲述这则故事,并且聊到末尾,特意添上这么一段:“在那个教育经费匮乏,校园设施至基础条件差的年代,全镇没有一个正规的篮球场。广阳女篮训练,全靠不成形的操场上立了一块独脚篮板,来实现全镇人的梦想。孩子们,真该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

老杜讲故事的资料照片

12公里长江水岸线

实际上,老杜是四川人,退伍后,上世纪80年代来到重庆广阳。这一呆,就一辈子。

当过部队文书,搞过治安宣传,做过镇上专职文化站站长,也从事过司法调解,擅长沟通的老杜,在他的人生路上,爱上了山城的青山绿水,爱上了第二家乡广阳。

“广阳故事千千万,你说我说他也说,抖出故事一大箩……”老杜跟人吹牛,总这样开场。他的标志性台风是身穿蓝大褂,盖碗茶和摇扇作道具随身,带一块案板,讲到高潮,便敲得“哐哐”响。

有关介绍广阳那段,他讲了不少于千遍。他会介绍给听众,重庆城中心以东,从朝天门顺江而下,经唐家沱、郭家沱、铜锣峡、广阳坝,从河口场、明月沱均可登岸抵达广阳。这里得江水浩瀚之势,依托青山,采大川俊秀之灵。这里的先民靠狩猎、捕鱼为生,辛勤耕地和劳作,孕育和发展了长江流域渊远流长的民俗文化。

实际上,老杜吹的牛,都挺有技术含量的。比如,他会以广阳明月沱的趣事,向你普及“沱”字的含意。他案板一拍,说道,长江两岸有数不清的“沱”,把停靠船舶的水湾称为“沱”。南岸区有名的“沱”有4个,即王家沱、窍角沱、白沙沱和明月沱。明月沱不繁华,却有其他三个沱无可替代的特点。

其一,明月沱水域面积大,据说上至宜宾,下至湖北宜昌,均找不出比明月沱更大的“沱”;其二,人们都知道长江三峡,却很少有人知道长江上游还有个小三峡,即猫儿峡、铜锣峡和明月峡。明月沱就在明月峡之中,独具奇幻景观;其三,明月沱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李膺《宜州记》里称:“广阳州东七里,水南有遮要三塠石谷,又东二里至明月峡。峡首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孔,形如满月,因以为名。”这也是明月沱的位置和名称的由来。

附近居民们在老故事基地听故事的资料图片

我们在老杜负责责编的《广阳民间故事》第6卷丛书中,见到这么一段:唐朝诗人王维,在任尚书右丞时,乘船路经明月峡,作《晓行巴峡》一诗。诗中形容,唐代的明月沱已是人丁兴旺,江边洗衣的女子,上坡耕作的农夫,鸡鸣犬吠的村落,江边渔人以舟为市,人声嘈杂,都是挺不习惯的地方土语,一派蓬勃生机的景象。

“广阳拥有12公里的长江水岸线、4座水码头。那些年,走南闯北的商人、纤夫、路人、诗人、文人,总是不远千里来这一聚。无论岁月流逝,还是时代变迁,南来北往的故事总是留传下来了,不可小觑。”老杜总这样说。

老杜在临时的讲故事舞台上练习讲好故事,附近的老人家趴在窗户上听得津津有味。

两次民间文学普查

“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哪?在广阳。为什么这称号会花落此地?毫不夸张地说,该镇有民间故事存量4000余则,歌谣800首,谚语2000余条。

这镇上,大大小小的民间故事讲说员达上百人,最小年纪的小学3年级起,最大年纪的年过八旬,他们之中有医生、教师、餐馆老板、退休老干部等等。其中,老杜在两年前,囊获了国家文化部授予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阳镇民间故事传承人”称号;邱大星和周祖才在2015年、2016年,分别获得重庆市文化局授予的“故事讲述家”称号。

民间故事讲说家部分获奖作品及证书

老杜提到了在广阳发生的两次民间文学普查,这些珍贵的民间故事采录,就来自其中。

不走访不知,走访吓一跳。上世纪80年代,广阳热爱吹牛的“篓子”(当地方言,同样形容喜欢聊天的人)就达百人,多数为农民和劳力劳动者。曾任镇文化站站长的老杜,随即向原巴县文化馆作了相关汇报,随之与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民俗方面研究专家取得联系。

老杜回忆在80年代自己曾经组织收集过几百盘磁带的民间故事录音

老杜回忆,第一次普查在1987年,西南师范大学23名新闻专业学生前往广阳学习实践,分3人一组,每组携带一个简易录音机。班主任、学校教授和广阳农户同吃同住,共同参与农活。在田间地头,共记录广阳民间故事2800余则,录音磁带收集达200余盒。第二次普查在2009年,新增民间故事2000余则,这次,大部分民间故事收集,通过手记形式作的采录。

两次普查期间,西南师范大学相关专家形成了一份广阳民间故事调查报告,这也为广阳民间故事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好了申报铺垫。很快,广阳当地政府在明月沱车站附近,将老游泳池馆改造为广阳民间故事讲说馆,如老杜一般热衷于吹牛的广阳人,在此找到了家以外的另一个归宿。同时,这里也自然形成了每月逢十(每月10日、20日、30日),广阳人登台吹牛的民俗习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评定,“广阳镇民间故事”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

老杜讲起故事来表情丰富

讲活了一方水土

通过民间故事采录,广阳的奇山异石、大佛石刻造像等景观景点,逐渐揭开了背后的神秘面纱,广阳一方水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目前,广阳民间故事传唱协会共有120余人,他们口中传出的种种故事,成为当地历史流变和探索长江流域远古文明的文字资料和考证依据。

就拿广阳塘坎村抗战石刻举例,据我们所知,这里曾一度是迷。老杜在走家串户中获悉,上世纪20年代末,广阳坝机场修建完工,成为国民政府抗击日军的军用机场。日本侵略者对重庆实施大轰炸,广阳坝机场便成为轰炸重地。为保证飞机的油料供应,抗日将士便在距机场5公里的沿江村名叫赶场坡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油库。同时,在塘坎村祖师观的大岩上,凿开20米长、5米宽的石洞,贮藏飞机燃油上千吨。为保守机密,还安排严格训练的精兵,守护该油库。眼看敌人狂轰滥炸,不少官兵对抗战丧失信心。但在官兵中,有位姓赵的士兵是广阳人,希望以自己的方式鼓励战友,便在石壁上刻下了“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八个大字。如今,八个镌刻的大字,保存完好,已成为广阳人爱国精神的象征。

另一种长存心间的精神和情怀,便是广阳人的龙舟情怀。我们与老杜交流当天,他兴致来了,便在当地综治巡防队门前广场,即兴来了一段。

塘坎村抗战石刻资料图

“广阳划龙船的的历史,从上世纪50年代便积极推开,广阳人从小在长江边长大,水性好,都是弄潮好手。他们不计报酬,每年坚持开展这项活动,年年观者如潮。原广阳沿江村代表队,曾于1986年,代表原巴县到江津几江镇比赛,获得了第一名……”老杜在广场上讲得兴致勃勃,寒风来袭,他红了鼻头,声音却越说越洪亮。很快,台下几十个听客向他聚拢,一旁居民楼几位老太太裹着棉花衣,趴在窗台上,托着腮听老杜讲故事。

看得出来,老杜的粉丝,着实都是铁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如老杜般的话匣子们,讲活了广阳这方水土。

新建的故事基地效果图

360天后 新馆开张

我们从南岸区政府、广阳镇人民政府得知,由于老旧的广阳民间故事会会馆,其功能及看台容量跟不上当地发展需求,在新年伊始,老会馆进入了提档升级阶段。该提档工程,建筑面积扩大至近1500平方米,被视为广阳镇民间故事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工期360天,其中国家支持的建设专项资金达960万元。

正在新建的广阳镇民间故事基地

广阳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陶富华介绍说,新的广阳民间故事会会馆,主体建筑分为三层,一层包括室内演艺厅,可容纳200余观众;二层纳入了放映厅、观众席和化妆间;三层为会馆功能配套,设置录音棚、创作室、排练厅、办公室等。另外,新会馆还将设置室外戏台,将明月沱车站附近的老广场规划为新会馆步行街部分。届时,重庆人在新会馆吹牛、喝盖碗茶的同时,还可在其内民俗展示厅和实景展示区散步、看模型。

新组建的故事基地平面图

我们还得知,这些年,老杜和他的同伴,坚持在当地东港学校开设了两个民间故事传承班,老杜也在创新,眼下正琢磨着教孩子们如何一边讲故事、一边加入快板和民歌。据说,现在镇上不少孩子想登台跟大人吹吹牛,还得排队安排,家长们那是争先恐后给老杜打电话沟通。

老杜说,广阳人自小耳听目染、见闻日增,“广阳镇民间故事”这项非遗传承后继有人,这是他晚年最满足的事之一。

不如这样,新馆开张之日,我们去听老杜吹牛吧。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李琅/文 钱波 图/视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案板一拍 盖碗茶一摆 重庆广阳故事会开始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广阳故事会欢庆农民丰收节

广阳故事会欢庆农民丰收节

广阳,故事,广阳镇,故事会,农民,活动,传统,居民,民间故事,重庆市,侯静,杜志,范佳佳,文化服务中心,来源,中心,农业,南岸区,基地,喜讯,四方,山歌,拉开序幕,形式,掌声,本土,明星,编辑,气氛,舞蹈

2010-02-09 #小故事

广阳故事会欢庆农民丰收节

广阳故事会欢庆农民丰收节

广阳,故事,广阳镇,故事会,农民,活动,传统,居民,民间故事,重庆市,侯静,杜志,范佳佳,文化服务中心,来源,中心,农业,南岸区,基地,喜讯,四方,山歌,拉开序幕,形式,掌声,本土,明星,编辑,气氛,舞蹈

2011-12-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广阳故事会欢庆农民丰收节

广阳故事会欢庆农民丰收节

广阳,故事,广阳镇,故事会,农民,活动,传统,居民,民间故事,重庆市,侯静,杜志,范佳佳,文化服务中心,来源,中心,农业,南岸区,基地,喜讯,四方,山歌,拉开序幕,形式,掌声,本土,明星,编辑,气氛,舞蹈

2011-01-11 #故事大全

那些引人入胜的广阳民间故事

那些引人入胜的广阳民间故事

广阳,民间故事,故事,项目,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说,名录,展厅,技艺,民间,工作,家有,地名,故事会,文化,本土,来历,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的,文并茂,杜志,江河文,饶氏,上都,国务院,广阳坝,明月沱,桥头火锅

2007-09-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新春走基层|民间故事基地传出欢乐笑声

新春走基层|民间故事基地传出欢乐笑声

广阳,民间故事,故事,广阳镇,故事会,讲故事,基地,杜志,南岸区,笑声,发展,听故事,基层,协会,社会,记者,重庆市,城乡统筹,传承基地,历史故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余人,李朋,李文,李娅,商贸中心,新时代,新活力,生活故事,人流

2020-09-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全集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全集

树叶,答案,叶子,原文,大自然,沙沙作响,考试网,美景,变化,不断地,有生命,希望你,无论何时,有一次,自然是,变化着

2018-05-10 #故事阅读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故事,纪录片,树叶,摄制组,篇幅,茶人,王冲霄,一碗茶,中国,世界,主题词,土地,人情,历史,全世界,国度,手掌,导演,地球,故乡,茶文化,温度,深度,煮茶,等角,茶叶,茶话,茶道,选题,传播

2020-06-30 #故事阅读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故事,纪录片,树叶,摄制组,篇幅,茶人,王冲霄,一碗茶,中国,世界,主题词,土地,人情,历史,全世界,国度,手掌,导演,地球,故乡,茶文化,温度,深度,煮茶,等角,茶叶,茶话,茶道,选题,传播

2007-06-06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