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夷陵之战:三国形势的扭转 蜀汉与孙吴各自战略规划的破灭

时间:2016-11-23

这场战役以蜀汉的惨败而告终,而蜀汉也因这场战争而大伤元气,三国的形势就此扭转

提示:本文共有 27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刘备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夷陵之战。这场战役以蜀汉的惨败而告终,而蜀汉也因这场战争而大伤元气,三国的形势就此扭转。

夷陵之战因何而起

“水淹七军”是关羽在樊城之战时的大手笔,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但是由于孙权装“龟孙子”,吕蒙称“病秧子”,陆逊谓“臭小子”迷惑关羽造成荆州守军大量抽调支援前线。正当荆州空虚之际,孙权派大将吕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偷袭了荆州,继而斩杀了关羽父子。

关羽的死和荆州的失守,刘备为了誓守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忠义,于蜀汉章武二年亲率大军东征孙吴。

当然,就当时形势而言,大部分人是不支持刘备出兵伐吴的。

但是有这么一个人是坚决支持的,那就是与刘备、关羽一个头磕在地下的张飞,为关羽报仇心切的他在刘备面前哭着说:“陛下今日为君,早忘了桃园之誓!二兄之仇,如何不报?”“若陛下不去,臣舍一丈之躯,与二兄报仇!若不能报时,臣奋死不见陛下也!”

而稍有理智的赵云和诸葛亮等人则持有不同的态度。

赵云谏曰:“国贼曹操非比孙权,宜先灭曹魏,则吴自服矣。”“天下者,重矣;冤仇者,轻也。”孔明引百官苦谏曰:“陛下禀上圣之资,亲冒矢石,非所以重宗庙也。陛下若坚意复仇,可命一上将统军伐之。”

仇恨已经冲昏了刘备的头脑,他心意已决,必须出兵伐吴。

决战夷陵,蜀汉大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刘备还没有从失去关羽的痛苦中走出来,就在蜀汉准备出征伐吴之时,被封为车骑将军的张飞,被部下杀死,首级被送往了东吴。

旧仇未报又添新仇,刘备决定新仇旧恨一起算,亲自挂帅,带领蜀汉的几乎全部精兵出征。当然,孙权也嗅到了战争的气味,他也没闲着,在荆州积极部署,把以前荆州的“老干部”都用上了,稳定了荆州的人心和局势。同时,为了避免曹魏的威胁,积极与曹魏取得联系,俯首称臣,避免两面受敌。同时,他还任命陆逊为镇西将军,以待蜀军。

可以说,孙权在战争开始之前考虑的是比较周全的,这也为他后面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我们来看看双方战争兵力的对比。《三国志》之《陆逊传》、明确记载了东吴参战兵力有五万,牵制兵力有一万,而蜀汉方面的话,刘备的主力人马也差不多有四万左右,所以说从兵力上看,蜀汉方面并不占优势,而且刘备属于攻方,进攻对人数的要求更大,所以人数上应该是处于劣势的。

但是刘备所带的兵马属于蜀汉的精锐,作战素养应该比较高,而且在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的仇恨驱使下,刘备的战意更高。所以在战争一开始的交锋阶段,刘备处于上风。

蜀将吴班领前部先锋,自出川以来,所到之处,望风而降,兵不血刃,将不施谋,直逼宜都,刘备带领精锐攻打猇亭,尽显神威,将杀害关羽和张飞的仇人都抓来杀了,大仇得报。

猇亭的胜利给了刘备信心,他觉得自己也能有一统天下的实力。

“朕切齿仇人孙权矣,今先灭吴,次收魏,当一统天下。”

此后连胜十余阵,这个时候东吴的陆逊站了出来。他坚守夷陵,就是不出来跟蜀军打,静观其变、等待时机,然后进攻。

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刘备大胜的锋芒被陆逊的坚守给磨没了,没有了之前一往无前的刚猛。而且蜀军的底细也被陆逊摸的透透的了,他给孙权上疏:

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

刘备的步步为营恰巧被陆逊认为是蜀军的弱点,要以此为突破口,就此灭了刘备。

蜀军这时候已经在夷陵这个地方僵持了半年左右,当时正是酷暑,士兵们都已经身心俱疲,这时陆逊认为时机到了,他做了一件著名的事——火烧连营,就这一招蜀军被灭,刘备只能自己逃到白帝城,遭受重大挫折,心力交瘁的他没多久就病死了,后面就有了“白帝城托孤”这个决定蜀汉命运的大事。

蜀汉惨败的原因

其实现在看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着实不是个明智之举。

首先在战前准备上,刘备虽然准备比较充分,出动的也尽是精锐,但是张飞的死让他急于出兵,在战争开始前已有了一丝着急。再看孙权一方,“外联曹魏、内稳荆州”的战略方针稳住了防守的阵脚,抢设“三道防线”,采取“主动后撤,诱敌深入,拖垮敌人,寻机歼灭”的战略战术。显然,战略高度刘备稍逊一筹。

其次从地点上来讲,从成都至夷陵,多崇山峻岭,进军困难。虽有长江顺流之便,但蜀居上游,易进难退,所以当刘备从陆路进军时,只能“缘山截岭”,才至夷陵猇亭安营扎寨。刘备最不应该的是放弃水陆并进的战略而弃船登陆、设置几百里连营,夷陵草木繁盛,易于火攻,刘备陆地扎营,又不重视防备,导致蜀汉大败。

最后从心态上来讲,起初刘备是大胜十余阵,气势正盛的时候,让陆逊这个“臭小子”的坚守放慢了脚步,直接“浇灭”了进攻的势头,给了东吴准备伺机待发,准备反攻的时机,仇恨的驱使使他急于报仇,而陆逊正是抓住了刘备这一心理,看准破绽、致命一击,这一仗蜀汉不仅输了,刘备也命不久矣。

夷陵之战后三国的形势扭转

夷陵之战彻底破坏了吴蜀联盟,其实从三国鼎立的角度看,彼时曹魏的实力最强,对吴、蜀两国最好的局面就是如同斗地主一样——吴蜀联盟。诸葛亮早在《隆中对》中就把“联吴抗曹”定为国策,因此蜀汉发动的夷陵之战打破了三国鼎立原有的平衡。

不仅如此,刘备所带的兵马都是蜀汉的精锐部分,基本上被全灭,将领也是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蜀汉的军事体系被彻底打乱,综合国力、军事实力至少削弱一半,客观上讲,已无与魏国抗衡、吴国斗勇的实力了。

夷陵之战不仅打破了吴蜀联盟的和谐,同时也彻底打乱了吴、蜀两国的国家战略规划。吴国的基本规划总结起来就是“竟长江所极”,其实就是依托长江的有利地形,逐渐增强自己的实力,最后实现横贯长江而北定中原的目标,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重要部分,那就是与蜀国的关系。

而蜀国的基本战略规划就是诸葛亮《隆中对》中所提出的两路出击匡复汉室的宏伟蓝图,即“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秦川……”,而战略的前提是首先联吴抗曹,增强自身实力,而后图谋天下。夷陵之战后,蜀国国力大损,荆州收复无望,早年制定的宏伟隆中蓝图应该说基本毁灭。

结语

夷陵之战,是刘备一生中的最后一战,是他屡战屡败屡成功而弄巧成拙最惨痛的一战,是他战多胜少至骄狂而赔上老本的一战,是他为了仁义和诺言而丧失国体的一战,是他就“私小”而失“公大”的一战,是他使其蜀汉基业动摇以致匡复汉室理想破灭的一战。蜀汉收复荆州的尝试至此以失败告终,孙吴“竟长江所极”的战略规划被曹魏与蜀汉共同截断,横贯长江的战略规划至此破灭。夷陵一战,蜀汉、孙吴失去了统一北方的可能性。结束三国鼎立,统一全国的任务只能由北方曹魏、西晋司马氏来完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夷陵之战:三国形势的扭转 蜀汉与孙吴各自战略规划的破灭”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刘备该不该发动夷陵之战?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复仇还是另有原因

刘备该不该发动夷陵之战?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复仇还是另有原因

刘备,东吴,箭头,蜀汉,荆州,曹操,夷陵之战,战役,曹丕,袁绍,官渡之战,战争,志向,赤壁之战,诸葛亮,全国,战略,时间,汉中,规划,统一,进攻,不容易,实际能力,很多人,越早越好,关羽,刘禅,姜维,孙权

2017-05-02 #故事阅读

三国时期蜀汉和东吴的战略冲突 诸葛亮隆中对 鲁肃榻上对

三国时期蜀汉和东吴的战略冲突 诸葛亮隆中对 鲁肃榻上对

孙权,鲁肃,曹操,刘备,荆州,隆中对,战略,规划,汉室,南下,调整,诸葛亮,关羽,孙刘,和益州,夷陵之战,战略规划,东吴,利益,建议,蓝图,蜀国,蜀汉,长江,野心,领地,冲突,复兴,长江以南,周瑜

2018-02-12 #故事会

三国演义黑惨的孙吴名将 留下两件国宝 禁止出境展览

三国演义黑惨的孙吴名将 留下两件国宝 禁止出境展览

朱然,孙吴,孙权,关羽,三国演义,吕蒙,三国时期,江陵,张郃,施然,朱治,中国,军队,历史,大将,漆木,夏侯尚,曹操,曹真,潘璋,陆逊,夷陵之战,丹阳,人物,儿子,名将,彩绘,木屐,漆器,蜀汉

2008-02-01 #短篇故事

深度|夷陵之战 刘备近乎全军覆灭 为何陆逊不趁机灭蜀?

深度|夷陵之战 刘备近乎全军覆灭 为何陆逊不趁机灭蜀?

荆州,刘备,孙权,蜀汉,陆逊,孙吴,损失,军队,吴军,曹丕,夷陵之战,吴国,地区,建议,形势,政权,蜀国,问题,刘晔,压力,夷陵,是非,白帝城,白帝,西川,魏军,刘备伐,吕蒙,诸葛亮,魏蜀

2007-12-31 #故事会

夷陵之战——刘备为关羽报仇 最终导致蜀汉亡国?

夷陵之战——刘备为关羽报仇 最终导致蜀汉亡国?

蜀国,刘备,荆州,夷陵之战,蜀汉,关羽,魏国,孙权,陆逊,原因,集团,人才,诸葛亮,吴国,误解,资源,政治上,一面,东吴,国势,大族,实力,猇亭,政权,江东,由盛而衰,益州,经济,说法,隆中对

2014-05-03 #故事阅读

夷陵之战 孙权打了胜仗 为何还要主动向刘备求和呢?原因不简单

夷陵之战 孙权打了胜仗 为何还要主动向刘备求和呢?原因不简单

孙权,刘备,蜀汉,荆州,东吴,关羽,夷陵之战,万大,并不想,双方,力量,形势,战场,统帅,吴军,大都督,方在,朱然,曹丕,潘璋,陆逊,韩当,黄祖,使者,天下大事,公元,一带,一段时间,优势,三国志

2011-02-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假设刘备不发起夷陵之战 蜀汉有希望一统三国?真相其实很简单

假设刘备不发起夷陵之战 蜀汉有希望一统三国?真相其实很简单

刘备,庞统,蜀汉,诸葛亮,夷陵之战,荆州,谋士,夷陵,关羽,吴之,孙权,陆逊,机会,赤壁之战,进攻,最后一刻,但关羽,刘备伐,曹操,荆襄,使者,中大,占据了,一战,一统,三大战役,三国鼎立,优势,东吴,二弟

2015-06-04 #故事会

真实的刘备会不会领兵打仗?探寻夷陵之战蜀汉失败的真相!

真实的刘备会不会领兵打仗?探寻夷陵之战蜀汉失败的真相!

刘备,蜀汉,水军,东吴,夷陵,兵种,夷陵之战,骑兵,扎营,古道,荆州,长江,关羽,步兵,问题,刘备才,吴军,陆逊,众所周知,步步为营,作用,兵力,国力,原因,四川,川江,晋国,树木,江南,能力

2018-08-19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