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新闻大帐篷——军事记者相军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纪实

时间:2016-11-20

大家的视线不约而同齐刷刷聚焦到那一张床上,也都吃了一惊:一个女人侧卧在那里,一条薄薄的毛毯裹着她那苗条的身材,烫过的微微卷曲的长发瀑布般倾泻在

提示:本文共有 23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新闻大帐篷

作者:相军

那是抗震救灾初期的一个晨曦,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济南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一个帐篷里,大家刚刚从睡梦中醒来,或坐在床上想心事,或捶胸揉眼打哈欠,猛然,不知谁低低地惊叫了一声,视线凝固在某一张床上,嘴巴张开呈现巨大的“O”状,满脸惊诧的表情。

大家的视线不约而同齐刷刷聚焦到那一张床上,也都吃了一惊:一个女人侧卧在那里,一条薄薄的毛毯裹着她那苗条的身材,烫过的微微卷曲的长发瀑布般倾泻在枕头上,秀面半掩,美目微闭,还不时发出轻微的鼾声。床头上,摆放着花色外衣、手包等女人物件。大家不停地揉揉惺忪的睡眼,以证明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这个正在熟睡的女人是山东电视台记者顾岩。头天晚上,她刚从济南赶到都江堰,由于床位紧张,实在没有帐篷供她单独住宿。正好这里一名记者外出采访,她就选择了和男士“混居”,挤在了这个已经住了20多个人的“新闻大帐篷”里。

走进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大门,除了会议室和作战室以外,就数新闻单位居住的帐篷“大”了。外面有人进来问路,只要是找新闻单位的,不管问到谁,都会说:“看见那个大帐篷了吗?那里就是了。”

那时候,搞文字的、拍电视的、拍照片的,再加上从各集团军抽调来的新闻干事,都“人以群分”似地聚集至此,有人提议门口挂一个“报社编辑部”的牌子,也有人反对说要写“电视台”,还有人要吵着挂“新华社”,后来什么牌子也没有挂,但是在所有人的心中,这里就是“新闻大本营”。

帐篷很大,人多了就显得狭小。由于办公室和宿舍合并为一,本来就拥挤的地上堆满了大行李箱、摄像摄影器材和个人生活用品,乱糟糟如杂货铺;床是简易折叠床,很窄,很软,还不如火车上的硬卧,人躺在上面就垂了下去,不能翻身,两张床并排,中间留十公分的空隙,整个帐篷里面并作两排,中间留一个过道;空间是珍贵的,个人空间只有那张小床以及床下世界,公共场所只有过道,相互碰面要侧身通过,手持物件只好举过头顶;促膝谈心要脸碰脸坐在床上,还需小心地提臀踮脚,一使劲就会把床架压垮,某记者身宽体胖,一次用力过猛,屁股压来竟把两条床腿和中间支撑生生折弯,摔了个仰八叉不说,修修补补还要在此睡觉,自此胆战心惊不敢轻举妄动,落下了失眠的病根;白日,采访归来要抢时间发稿,诸君皆忙,有的把笔记本电脑支在膝盖上奋笔疾书,有的伏在床上整理笔记,有的摆弄相机挑选照片,有的翻箱倒柜寻找东西,忽然,一个记者提着摄像机嚷着,硬硬扒拉开一条道路风火火进来,把遮阳帽往床上一甩,随即撑开机器打开电源开始画面编辑,唧唧吱吱的声音顿时覆盖了所有噪杂,灌满了整个帐篷。谁得到新闻线索,只须在门口喊上一声,就全都知道,如同开了新闻发布会;若想发独家新闻,往往遮遮掩掩,鬼鬼祟祟,躲在一旁闭门造车,生怕有人窥知绝密,惶惶然如做贼一般心虚;晚上,帐篷里仍旧热闹非凡,有点灯熬油加班夜战的,有三五成群讨论问题的。也有个别记者劳累犯困要早点休息的,往往是嘴里嘟嘟哝哝,一会平躺,一会侧卧,一会蒙上被子,一会复又掀开,烦躁折腾许久方才呼呼大睡;夜里,终于可以安静了,空间也像是宽敞了许多,呼噜声,磨牙声,蚊叫声,屁声,床架子的“咯吱”声,说梦话的嘟囔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偶尔有一人憋足了劲,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发出啪的一声巨响,嘴里还喊着:“去死吧”,脸上留下了一个豆大的血迹,竟毫不知觉,呼呼睡去;也有人忽地从床上爬起来,光着膀子,睡眼迷离地寻着拖鞋,然后慌不择路、跌跌撞撞地摸出门去,随即外面传来一阵哗哗的巨响,如急瀑坠落,吓得几只在帐篷外觅食的老鼠四处逃窜。

后来,条件日益改善,帐篷也日渐增多,先是报社的寻了一间小帐篷,搬了出去,说是写东西要安静;再后来新华社、军报社、画报社的都相继找到了更好的场所,偌大一个帐篷只剩下几个电视记者和一大堆摄像器材了。

我们重新布置房间,把一张硬板床放在中间,当作“机台”,上面摆放了编辑机、电脑、传输机等常用器材,又从作战室扯过来一根军用网线,可以随时登录军网,便于发稿。我们还保留了几张机动床位,供基层新闻人员送稿居住,算作临时宾馆。这样,原来的新闻大本营摇身一变,真正变成了电视工作间。此后,军区几乎所有的抗震救灾的电视新闻,都是从这里传到了电视台。

不再噪杂,不再热闹,帐篷一下子显得寂寞起来。电视记者采访多,有时候一去就是几天不回,只留一人值班看门。看帐篷内蚊虫飞舞,懒得驱赶,甚至想招呼它们坐下来聊聊。下雨了,雨点落在棚顶发出爆炒豆粒一般的声音,随后在窗户上编织出一块方形的水帘,地板潮湿得发霉,机器要电风扇吹着才能散潮。遇到几次大的余震,也并不担心,只看到头顶上的灯泡摇摇晃晃,帐篷钢架窸窸窣窣抖一阵子就没事了,该干啥干啥。

8月上旬,我们要搬到青城山的一家宾馆,准备回撤了,所有东西都装上了车,帐篷顿时成了空壳。我久久地站在里面,望着满地狼藉的帐篷,竟怅然若失。它也在风中抖索着,发出呜咽的声音,好像不舍得我们离去。我抚摸着粗糙的帆布,感觉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口袋,把我三个月的梦想,三个月的忙碌,三个月的喜怒哀乐都装在了里面。如今,这个口袋就要被收走,再也不会见到它了。我对几个同事说,在这里留个影吧,他们都说,对啊,留个影吧。我们照下了最后的照片,就离开了那里。告别都江堰的时候,我在车里看到了新闻大帐篷的那个位置,那里已被平整一新,成为工厂的草坪了。

帐篷不在了,里面的故事却永远珍藏在了心里……

【作者简介】相军(男),曾任中央电视台济南军区记者站记者、副主任,2008年5月13日随济南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先遣队到达灾区,徒步进入震中映秀采访,走遍了济南军区四万五千多名官兵驻守的所有任务区,拍摄播出了上百篇电视新闻、专题。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新闻大帐篷——军事记者相军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纪实”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发展纪实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发展纪实

中国电信,应急,通信,四川公司,四川,地震,灾区,公司,全国,大数据,网络,系统,能力,服务,信息,宋吉,益农,汶川大地震,云南,九寨沟,兄弟,国家,成都,灾难,西南区,北川,杨志勇,抗震救灾精神,物联网,第一时间

2014-11-27 #故事阅读

08年汶川地震 那个红着眼睛播报灾情的新闻主持人 她现状如何了

08年汶川地震 那个红着眼睛播报灾情的新闻主持人 她现状如何了

宁远,因为她,真的很,但是她,主持人,小店,梦想,时候,日子,她自己,事情,女儿,店铺,成绩,新闻,消息,电视,汇报,为大家,汶川大地震,从小就,开一家,属于自己,汶川地震,是一名,这个消息,李湘,金话筒奖,一起玩,四川电视台

2012-07-16 #故事阅读

汶川大地震作文汶川大地震作文200字

汶川大地震作文汶川大地震作文200字

全体师生,亲人,力量,为国家,我们学校,我现在,那么多,了学,汶川,全国,人才,低年级,同龄人,努力学习,团结一致,学校,度过难关,小学,学生,爱心,海洋,电视,受灾,救灾,大地震,中国人,一定能,再想想,我的心情,武警官兵

2017-01-17 #长篇故事

汶川大地震作文汶川大地震作文200字

汶川大地震作文汶川大地震作文200字

灾区,孩子,救援,四川,人们,不合理,动作,人民,故事,志愿者,实际,意识,本意,生命,行为,闪光灯,记者,救灾,服务,行动,汶川大地震,不正确,不完善,二次伤害,大人们,我们发现,有一颗,炽热之心,泣不成声,闪烁着

2008-10-01 #短篇故事

汶川大地震作文汶川大地震作文100字

汶川大地震作文汶川大地震作文100字

灾区,汶川,地震,人民,人们,信心,华夏,同胞们,母亲,星星之火,心田,捐款箱,祖国,大地震,一片蓝天,升起的太阳,儿女们,回家的路,幸福的家庭,安息吧,援助之手,束阳光,四分五裂,突如其来,在哭

2012-10-22 #短篇故事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纪录汶川大地震十四个感人事迹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纪录汶川大地震十四个感人事迹

蒋敏,废墟,陈坚,孩子,地震,汶川大地震,女儿,妈妈,小时,锦华,母亲,生命,救援人员,学生,电话,卞刚芬,儿子,妻子,水泥板,救援,被埋在,乳头,人员,北川县,垮塌,教学楼,时候,记者,向倩,张米亚

2020-09-15 #故事阅读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纪录汶川大地震十四个感人事迹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纪录汶川大地震十四个感人事迹

蒋敏,废墟,陈坚,孩子,地震,汶川大地震,女儿,妈妈,小时,锦华,母亲,生命,救援人员,学生,电话,卞刚芬,儿子,妻子,水泥板,救援,被埋在,乳头,人员,北川县,垮塌,教学楼,时候,记者,向倩,张米亚

2007-07-28 #故事阅读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纪录汶川大地震十四个感人事迹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纪录汶川大地震十四个感人事迹

蒋敏,废墟,陈坚,孩子,地震,汶川大地震,女儿,妈妈,小时,锦华,母亲,生命,救援人员,学生,电话,卞刚芬,儿子,妻子,水泥板,救援,被埋在,乳头,人员,北川县,垮塌,教学楼,时候,记者,向倩,张米亚

2020-03-20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