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

时间:2016-08-05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89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8 分钟。

篇一: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 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 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 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 18 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 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 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 5 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 年进入 国家队,先后获得 14 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 8 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 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 4 枚奥运 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 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 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 100 个发 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 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 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 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 由于邓亚萍的执着, 10 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 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 11 时,她 就给自己延长到 11 时 45 分,下午训练到 6 时,她就练到 6 时 45 分或 7 时 45 分,封闭 训练规定练到晚上 9 时,她练到 11 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 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 右奔,一打就是 2 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 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 1000 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 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 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 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 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 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 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 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篇二:郭晶晶的励志故事 寂若无人,4000 多人的跳水馆静极了,连观众都出现了一种少有的平静,因为前四 轮动作比下来,跳板上的郭晶晶已经成了“无敌”的代名词,郭晶晶最后一轮走上跳板 时很平静,毕竟,她已经历了 17 年的水拍浪打。 错练跳水 17 年前的她只有 6 岁,还在幼儿园。 当时体校教练来挑小队员,一眼就看上了她,她以为是去学游泳,便乐呵呵地跟教 练去了。到跳水池前一站她就有点后悔,怎么都不肯往下跳,被教练逼着跳了一次吧, 嘿,就选上了。 11 岁时,郭晶晶一次随队赶赴南京集训,被当时的国家队教练于芬看上了。于芬问 她: “想到国家队来么?”她天真地回答: “想!”一条辉煌的冠军之路便逐渐在她面前铺 开。 1994 年全国跳水锦标赛,郭晶晶独揽女子十米台和三米板的两枚金牌后,人们都惊 呼:中国又出了一个年仅 13 岁的奇才! 曾经沧海 1994 年和 1995 年两年的异彩乍放,让国人对她的期望值迅速攀升,但 1996 年的亚 特兰大奥运会,给她带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 虽然在女子十米跳台的奥运预赛时,她的积分还领先于所有对手,但到决赛时却因 失误终落第五。 之后她从板台兼顾改到了专攻跳板,而“跳水天后”伏明霞的复出,使得郭晶晶往 往只能屈居亚军。来雅典前,郭晶晶参加了两届奥运,只捞回两枚银牌。 出征雅典 不管外界对郭晶晶是何种看法,中国跳水队教练非常清楚郭晶晶的实力所在。带过 她的几个教练都说这个队员起跳有力,动作协调性好,悟性也高,若非“野心”不足, 伏明霞在役时恐怕也会被郭晶晶击败。 事实的确如此。多年的积累使郭晶晶在伏明霞退役后迅速巩固了中国在女子跳板上 的霸业。2001 年世锦赛、2002 年世界杯、2003 年世锦赛,每年跳水最高级别赛事的女子 三米板单人冠军都没逃出她的手心。 出征雅典,心里有底的郭晶晶,求胜心很强。首战便和队友吴敏霞合作,夺取了双 人三米跳板的金牌。 心静夺冠 单人预赛她跳砸了一个动作,但曾经沧海的她已经磨出了一颗平常心。平静地比过 半决赛后,郭晶晶规定动作的积分已经升到了第一位,决赛四轮动作下来,郭晶晶几近 完美,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最后一跳,郭晶晶平静地理了理头发,走板起跳,向外翻腾一周半接转体两周半, 她在空中干净地完成了动作, “刷”的一声入水,现场的五星红旗立即挥舞不止。出水后 的郭晶晶笑容像碧池中的涟漪漾了开来。 篇三:林丹的励志故事 林丹小时候,妈妈总喜欢把他当成女孩子来打扮。那时候的林丹胖乎乎的,头发留 得长长的,都快盖住耳朵了,有时候,两个小脸蛋上还被妈妈抹得红红的,再穿上妈妈 买的红色衣服,活脱脱一个小女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地风靡学电子琴。当时, 林丹正在上学前班,班里的同学都被家长带着去学电子琴,林丹也不例外。妈妈给他买 了一台“卡西欧”的电子琴,价值一两百块,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了。可是, 这么昂贵的电子琴却没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电子琴前,只动动手指头, 这可把爱动的小林丹憋坏了,刚弹上一会儿,他就想从椅子上下来东逛逛西走走,结果 只练了一个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练了。林丹的爸爸和妈妈都是体育爱好者,爸爸喜欢打 乒乓球和排球,妈妈游泳,还打篮球,经常代表上杭县去龙岩参加比赛。妈妈想,儿子 不愿练电子琴,可总得练点别的吧。于是,她打篮球的时候就带上林丹,让他自己在场 上跑着玩。当时,上杭县体育馆有少儿业余羽毛球的培训,林丹周围有很多小朋友都去 那儿练球了。有一次,林丹跟着他们一起去体育馆玩儿,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看见 小朋友们跑来跑去,挥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种对味的感 觉。那一年,林丹 5 岁。很快,林丹就进了培训班。但因为是业余班,其实更多时候是 在玩儿。小朋友们在一起练习握拍、挥拍、跳绳等基本功,趁教练不注意,林丹就跟小 朋友偷偷玩游戏,那段时光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 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 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 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 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 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 绝不肯中途停下。另外,在队里打比赛,如果输了球,教练还没说什么,林丹自己就开 始掉眼泪了。在业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练因此对他特别关注。虽然 因为年龄太小,林丹的技术水平在班里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体素质很突出,当时班 里进行技术评定,他的基本动作、步法,前后摸球线等项都名列前茅。 在泪水中成长 1992 年,9 岁的林丹顺利进入福建省体校,来到了距上杭县 600 公里远的福州。在 省体校的第一个学期,林丹是伴着泪水度过的。林丹是在那年的冬天进的省体校,一向 怕冷的他很不习惯宿舍的生活。自从把他送到福州的爸爸妈妈走后,他就开始哭,几乎 天天都要哭上一场。甚至有时在训练的时候,练着练着想家了,小林丹就哭起来了,教 练一看,就先让他站在一边,哭完了再练。训练完了,回到宿舍,他独自一人常常发呆, 不知不觉中又开始哭起来。后来,林丹开始给家里写信,一天一封,主题基本都是:爸 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来看我吧。直到今天,林丹妈妈还保留着其中的一些信。好在 外婆外公和舅舅在福州,稍微缓解了林丹的思家情绪。每到周末,林丹便去外婆家吃点 好吃的,给妈妈打个电话,周日再回到体校。刚到省体校的时候,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 的林丹根本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衣服不知道换,床铺不知道怎么整理,更别说换洗床 单枕套了,整个人都邋邋遢遢的。到体校的第一个星期,因为总是一个人发呆想家,在 宿舍里哭,也想不起来去洗澡,他居然整整一个星期没有洗澡。直到第一个学期结束从 家里再回到体校的时候,林丹想家的情绪才缓解了一些。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哭了,家信 也减少到一星期写一封了。在挺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后,林丹不服输、自尊心强的特点便 显现出来。很快,他学会了换衣服、洗床单,独立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在训练中更是 特别要强。林丹妈妈说,有一次,林丹发烧打点滴,但他却不愿耽误训练,没有向教练 请假,从医院回来便继续投入训练了。林丹 在部队经受洗礼 1995 年,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林丹获得了男单冠军,被解放军队看中,让他到队 里试训了 10 天。之后没多久,林丹便接到了解放军队的录取通知,12 岁的他就这样跨进 了军队的大门,成为一名军人。到解放军队后,队里给林丹发了很多新装备,好像还是 凯胜的,有服装、球拍等,抱着这些装备,林丹别提多开心了。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 用的是木头拍子,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好的装备。除了新装备,林丹还拥有了自己的军装。 当时他的个子特别小,还不到 1.4 米,帽子戴在头上像扣了一口锅,腰带系到最里面的 扣眼还是松,裤子直往下掉,大家见了都哈哈大笑。1997 年,林丹随解放军队到南日岛 体验部队生活。在那里,他们这些专业羽毛球选手每天要跟部队官兵一起出操、站岗, 在大太阳底下站几十分钟、夜间紧急集合等,林丹都一一体验过。除了操练,他们还要 跟部队同吃同住,在解放军队训练的时候,大家总觉得伙食不好,挑来挑去的。到了那 里,吃饭的时候,大家左看右看,看不到饭里的肉。据林丹说,那里讲究的是“看菜吃 饭” ,也就是说看没什么菜就多吃饭,即使有菜也要看着吃。有一次,林丹跟连长、班长 几个人一起吃饭,一个盘子里只有几条小咸鱼,林丹上去就夹了两条放到自己碗里吃, 班长后来质问他: “知道什么叫‘看菜吃饭’么?旁边还坐着连长呢!”刚去部队的时候, 林丹要洗澡,就问澡堂在哪儿,几点有热水。班长告诉他这里洗澡不用热水。结果在部 队的 20 天,林丹只洗了 3 次澡,也就是用凉水冲一下便赶快穿上衣服。经过那段时间在 部队的锻炼,林丹充分感受到了当军人的不容易,体会到了军人的可贵可敬,也让他平 添了身为军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这种感情后来在林丹得胜后的标志性动作——行军礼 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林丹说自己在赛场上的那股霸气是与生俱来的,事实上,这股霸 气是缘于他从小不服输的性格。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林丹在无论多么苦多么累的情况下 都不愿低头,从地方体校到军队,他的这种性格得到了更好的锤炼。 成为“超级丹” 2002 年 8 月 22 日,不满 19 岁的林丹竟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尽管保持的 时间仅有一周。自 2002 年首夺公开赛冠军起,林丹在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和各项国际大 赛中获得大量冠军。从 2004 年到 2008 年几乎四年时间占据男单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 被世界羽联和媒体称为“超级丹” 。 篇四:孙杨的励志故事 孙杨,邦德教育杰出学员,邦德教育公益形象大使,2012 伦敦奥运双冠王 他与邦德教育,同样有着“梦想,坚持,感恩” ,他们携手一起,为传递正能量而来! 父母眼中的孙杨:聪明,懂事,和父母无话不谈,性格单纯,逐渐成熟 父亲孙全洪用两个词描述了儿子孙杨:聪明、懂事。在父亲眼里,儿子孙杨一直都 比较聪明,在决定体育专业之前,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不错。有一次孙杨在武汉比赛, 孙全洪提起: “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出了一个歇后语:大热天盖被子,让他猜一个地 方名。结果他马上说‘捂汗武汉’ 。这孩子还是比较聪明的,这几天还跟我提起了这件 事,呵呵。 ” “我也见过身边很多例子,男孩子到了 15、16 岁,就到了一个叛逆期。一般这个时 候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在这点上我们孙杨感觉很好,他非常愿意和我们沟通。他和我们 的关系一直很亲密,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们讲。 ” 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孙杨给人的印象是哭了好几次,孙全洪说: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 有两次,一次是 2008 年绍兴全国游泳冠军赛,当时他觉得练得不错,能和张琳拼拼了, 但是没想到张琳发挥得太好,他和张琳差距拉得很大,他挂着银牌哭得一塌糊涂。另一 次是去年的亚运会,400 米他是奔着朴泰桓去的,但是没想到差了一点点,后来 1500 米 夺冠他喜极而泣。 他是个单纯的孩子, 哭可能是他的一种情感上的宣泄, 这点我能理解。 ” 最近两年孙全洪感觉到儿子越来越成熟了: “有一次张院长张亚东跟我说, ‘你儿 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心理健康。 ’自 2009 年罗马世锦赛后,教练布置任务,他不光想着 完成任务,还想着要超额完成。我也相信他会逐渐成熟起来。 ” “有一次我邀请同事去看我儿子训练,众所周知,他的训练要游 2 万米,结果同事 看一会就不敢看了,想想我也心疼。 ”孙全洪说:“2003 年儿子被选拔到游泳队的时候, 我们也没有要求孙杨一定要得什么奖,只是告诉儿子‘做什么事,都一定要做到最好’ , 却没想到儿子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我们也很欣慰!” 尽管在母亲杨明的眼里,儿子永远是个孩子,不过杨明还是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儿子 已经慢慢地长大了。 2006 年开始,孙杨的成绩突飞猛进,得到了前往澳大利亚留学和训练的机会,杨明 也陪同前去,但不住在同一家宾馆,不能一起坐车来回,母子俩各自到达训练场馆,杨 明坐在一边看他训练,晚上再通个电话。回忆起那段日子,杨明泣不成声: “就是这样孙 杨也非常高兴,他觉得妈妈在就好。今年 3 月他手受伤了,伤口进水肿得厉害,痛得抬 不起来,他还坚持一天游 2 万米。我怕他练下去手会废掉,叫他偷懒。他特别生气,发 短信说,你是我妈妈,居然不理解我,还叫我偷懒,我偷懒能有今天的成绩吗?亏你还是 大学体育老师!” “他现在游泳越来越会用脑筋,会分析自己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特别是从澳大利 亚回来后,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他的为人处事越来越自信,像个男子汉了。 ” 杨明还透露了孙杨的一个秘密。 “他在家里总和我说,妈妈,你看我现在的成绩,奥 运会前三名也不是没可能吧?其实我知道,他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中国男子游泳第 一个奥运冠军。 ” 伦敦时间 7 月 27 日晚上,孙杨对杨明说: “妈妈,你明天一定要早点进比赛场馆, 我越早看到你越好。 ”于是第二天 7 时 15 分,杨明就到了伦敦水上运动中心门口, “人家 还没开门,8 点才能进去。别的孩子可能父母在场会紧张,孙杨从小训练就要我看着,他 才踏实。 ” 伦敦时间 8 月 1 日,男子 4×200 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孙杨是最后一棒,全国观众 都看到了他从接棒时的第五名追赶到终点的第三名、脱力倒在泳池边的一幕。当晚,孙 杨在微博上安慰大家, “请大家放心” 。如今回家了,孙杨才吐真言: “妈妈,个人项目还 好,集体项目的时候,我的腿真的在抖。因为我是在池边等着,而且我们又一直落后, 我好想快点跳下去。但是一入水就好了,不紧张了。 ” 8 月 8 日,杭州遭遇强台风“海葵”的袭击,孙杨被困在从北京回杭州的高铁上,22 时 30 分才冒雨抵达杭州。第二天傍晚 18 时 15 分,孙杨一头扎进杭州陈经纶体校的游泳 馆,要训练个把小时。 “游泳运动员要保持水感,每天都得下水,他昨天困在火车上没活 动,今天我就带他来练一下。 ”孙杨的妈妈杨明说。孙杨特别黏两个人,一个是妈妈杨明, 另一个是朱颖。回家不到 24 小时,他已经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奥运会比赛的事。 夺得广州亚运会 1500 米金牌的刹那, 孙杨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朝看台上望去, 他知道, 妈妈正在那里为他欢呼。就像菲尔普斯在取得好成绩后,总在第一时间寻找自己的母亲, 对于孙杨来说,妈妈同样是他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人。孙杨的爸爸妈妈都是排球运动员 出身,现在杭州的一所高校里当老师。提起孙杨的妈妈杨明,所有认识的人都竖大拇指: “从来没见过如此模范的妈妈。 ” 从孙杨进游泳队开始,十几年如一日,杨明每天都会熬上七八小时的汤,晚上给在 基地训练的儿子送去。 “每次我都是看着孙杨把汤喝完了才走。 ”杨明说。2005 年,浙江 游泳队的基地搬到了钱塘江对岸的萧山,杨明还专门买了一辆车,每天过江给儿子送汤。 只要条件允许,孙杨的每一场比赛,杨明都会去到现场给儿子加油助威。2008 年北 京奥运会前,孙杨在北京集训。杨明就在游泳队驻地外车站旁边的宾馆里整整住了一个 月时间,只为能在儿子每天乘车去训练和训练归来时,看儿子一眼,说上一句话。 从孙杨小时候开始,爸爸妈妈就经常陪伴他到世界各地比赛,有爸爸妈妈在,孙杨 总会觉得有更多的力量。这次奥运孙杨爸爸妈妈早早的来到了体育场,等待着比赛的开 始。为了有好运气,杨明还特地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为的是在看台上更加显眼。 娄红梅教练眼中的孙杨:顽皮却也懂事 “孙杨小时侯可皮了,顽皮得不得了。 ”刚从广州回到杭州的孙杨启蒙教练娄红梅说 起这个跟着自己练了五六年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提到了“皮” , “你别看他这次比赛哭鼻 子,其实他在体校这么多年,拿了这么多第一,我还真没见他哭过一次。 ” “他会趁人不注意,把在队里帮忙的孙姐突然推到池子里;他会偷偷跑到我面前打小 报告,告诉我哪个小朋友又空翻少了,哪个小朋友今天又偷懒了;他还会神神秘秘地跟我 说,在家里妈妈就是一只母老虎。 ”娄红梅说。 但这个看着让人头痛都来不及的皮小子,老师们却一个个疼到了心坎里,因为“你 别看孙杨很皮,但他其实很懂事。 ”娄红梅说, “一群小孩子训练,有的人会偷懒,但孙 杨压根不会想到要去偷懒,他只要有一点力气都会拼光,所以从十岁开始,他在同年龄 组 400 米比赛中一直都是拿第一的。 ” 孙杨训练中很懂事,生活中也很懂事。 “那时候训练,孙杨是兼职的,白天在行知小 学读书,放学了才来训练,训练很辛苦,孙妈妈为了给孙杨补充维生素 C,经常会榨西芹 汁给他喝, ”娄红梅说, “这个东西可不好喝了,但孙杨每次都捏着鼻子喝光光,一点不 含糊。 ” 朱颖教练: “他让很多孩子懂得了荣誉和责任” “细心阳光的‘孙萌萌’ ” 杭州陈经纶体校的朱颖教练也有后怕。如果当年她没有坚持把孙杨叫回来,中国泳 坛就没这个人才了。 1997 年,朱颖听说一家幼儿园有个 6 岁的小男孩,个子特别高,床都睡不下。她把 这个叫孙杨的小男孩带到体校学游泳。练了一个月,小男孩就不游了。第二年暑假,朱 颖给孙杨妈妈打了个电话,劝她带孙杨测骨龄。结果,测出来孙杨会有 196 厘米高现在 孙杨身高 198 厘米。孙杨妈妈下了决心: “本来不想让他搞运动,我和他爸爸都是运动 员出身,知道很苦。但如果他长这么高,不搞一点体育,那身材就很难看啊。 ” 她带着 7 岁的孙杨回到游泳池。 “他每天下午 4 点半放学,我骑 20 多分钟自行车把 他送到体校。 5 点开始练, 我就站在露天游泳池的大铁网外面, 趴在网上看他有没有进步。 到了 10 月,天气冷了,我穿着羽绒服趴在铁丝网上,冻得打哆嗦。7 点半他游完出来, 骑车回到家就快 8 点了,他爸爸已经做好饭,赶紧吃完再让他写作业。一年只有大年初 一能休息。说实话,这不仅是练小孩,也是练家长,坚持下来实在太难了。 ” 那时候孙杨很“皮” ,朱颖教练跟他讲过好话,也吓唬过他“找你妈妈” ,还让他在池子 里喝过水,收效都不大。朱颖找孙杨谈了一次话: “孙杨,你天赋比别人高,只要好好练 习,有一天你一定能站上最高的领奖台,让国旗为你而升起,国歌为你而响起,到那时 候,朱老师多骄傲啊,心里说‘这是我带的孩子呀!’ ”说着说着,朱颖动了真情,眼泪 涌了出来。孙杨从此懂事多了。 在伦敦奥运会上一战成名后,网友给孙杨取了个外号“孙萌萌” 。 “萌”来自日本漫 画用语,意为可爱。 “他是挺可爱的,又细心又阳光。 ”朱颖记得,孙杨小时候会“观察 这个教练爱喝什么饮料, 那个教练爱喝什么茶, 然后从家里带给大家喝” 。 到了澳大利亚, 他发现外籍教练有糖尿病,不能喝饮料,于是每次进入训练场馆前,都买一瓶水带给外 籍教练。就连这次回杭州,比他早几天回国的朱颖和他父母一起接他到家,他家里很久 没人了,只有两瓶水,朱颖告辞时,他都催着父母快点拿给朱颖带走。 “孙萌萌”最广为人知的举动,是在伦敦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看到演播室里摆 着几个奥运会吉祥物玩偶,便毫不客气地全都抱进自己怀里。很多观众一边笑一边想, 他一个大男孩要这么多玩偶干吗?答案在杭州揭晓了。他给亲戚、教练、同学、队友、队 医和食堂师傅带了满满一皮箱礼物,其中就包括他四处“搜刮”到的吉祥物玩偶。 “孙杨还是一个单纯的大男孩,对社会的人情世故不太懂,开心不开心都写在脸上。 他也很好哄,不开心了,我说上几句好话,表扬他几句,给他‘顺顺毛’ ,他又高兴了。 ” 朱颖一边说一边乐。 朱颖也思索过,那么多人在伦敦拿金牌,为什么孙杨最受关注?“也许是因为金牌、 银牌、铜牌他全拿了,还加一个破世界纪录,成绩太突出。一个男孩子能取得这样的成 绩,特别给中国男人争脸。人们从他身上看到,在一向被视为西方人天下的泳池里,中 国男人一点都不比别人差。这种英雄气概让人们振奋,让很多家长有信心送孩子学游泳, 让很多孩子懂得了荣誉和责任。 ” 冠军路上的见证者——澳大利亚游泳教练丹尼斯:孙杨是哈克特的接班人 从 2010 年开始,孙杨和几位中国游泳队男女队员前往澳大利亚进行特训。这特训起 始于中国男子泳坛前“一哥”张琳。那年哈克特决定和自己合作了 21 年的教练丹尼斯分 开,而张琳在丹尼斯麾下的训练成效让中国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确信,值得把孙杨托付给 丹尼斯。孙杨能够看似一夜崛起,这些澳洲教练是绕不开的人物。 2012 年 5 月中旬,晴了不过几天,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又开始下雨。2 日下午训练刚 刚进入半程,气温直线下降到 13 度,泳池边有人已经穿上了羽绒服。孙杨和几十名各国 游泳选手依旧在池水中训练。他的教练朱自根拿着秒表,池边还有他的澳大利亚教练丹 尼斯?科特莱尔。没有人打伞,这么多年来,水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部分。 此时距孙杨第三次来澳洲特训已两周。北半球刚入初夏,黄金海岸的气温却在零上 10 度徘徊。这里没有国内设施完善的室内泳池,和多数澳大利亚游泳馆—样,著名的迈 阿密俱乐部泳池也是露天的。俱乐部健身房墙壁上铭刻着辉煌的历史,还有伟大冠军哈 克特的照片。这位现任澳大利亚游泳队队长,曾经在奥运会中连续两届获得 1500 米自由 泳金牌,近十年内统治了 1500 米自由泳项目。4 块俱乐部的冠军榜牌中,3 块已快被占 满,另一块正等待着未来的天才。在丹尼斯看来,这个人就是孙杨。 虽然该俱乐部的规矩是只铭刻本俱乐部的会员冠军,但丹尼斯说,孙杨也出自迈阿 密俱乐部。他最喜欢对孙杨说的—句话就是, “You are really very good!” 2001 年哈克特在日本福冈世锦赛创造的 1500 米世界纪录依旧保持, 这是快速泳衣时 代唯一未被打破的世界纪录。破掉这个纪录,改朝换代,多么伟大而奢侈的梦想!这正是 孙杨来澳洲的目的。为了突破极限,付出—切代价都是奢侈和值得的,这包括一个年轻 人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及背后很多人的支持。 每天清晨 4 点半,孙杨和教练、队医就起床了。简单吃点儿东西,5 点驾车前往 10 分钟车程左右的迈阿密俱乐部泳池。训练通常会在 5 点半正式开始,8 点多结束,下午则 是 4 点到 7 点。 某种程度上,为梦想而受苦受罪是件多酷的事儿啊!“澳洲的风吹在身上,冷得直打 哆嗦,而最痛苦的莫过于跳出水池上洗手间这一段” ,孙杨说。如果生活的苦已经落实到 这样的细节,那很多问题其实已经有了答案。看看这个过着与同龄人完全不同生活的年 轻人,正如菲尔普斯说的那样,他的生活只有游泳,吃饭,睡觉。 孙杨开始被媒体关注是从“隔壁”的泳道开始的。两年前,央视准备拍摄一部奥运 冠军刘子歌的片子,她的教练对央视编导张朝阳说,你们应该关注隔壁泳道的那小伙子, 那是未来的希望之星和世界冠军。 这样的预言在澳洲的特训中一点点变得清晰起来。每天清晨 4 点半,孙杨和教练、 队医就起床了。简单吃点儿东西,5 点驾车前往迈阿密俱乐部泳池。训练通常会在 5 点半 正式开始,8 点多结束,下午则是 4 点到 7 点。对于孙杨来说,这种凌晨的训练比国内多 了很多新鲜和心理上的刺激。 相对于上午的寒冷,下午可能是暴晒。孙杨不喜欢抹防晒油,到澳洲一个月不到, 皮肤已经被晒脱了皮,肤色从过去的白色变成了黝黑。每天约 4 组,每组 10 个 400 米, 如此的训练量还不能让丹尼斯完全满意。对于孙杨他总是赞不绝口。 “比哈克特更聪明” , “对水更有感觉” 。 其实,未来的冠军真的非常刻苦。在澳洲右肩积水时,他还在练习用左臂划水。这 个年轻人总能不折不扣地完成教练的任务,为此还在电话中批评担忧的母亲。澳洲特训 期间不能够像国内—样天天训练,因为俱乐部工作人员有休息时间,必须严格遵守。于 是每到周三、周六的下午和周日泳池关闭的前一天很自然成为高强度训练日。至于休息 日,那是海边时间,但绝非休息和晒太阳,而是教练朱自根带着弟子去海边继续训练, 体验水感的放松课。 从 2003 年孙杨正式跟随朱自根训练,师徒已经合作九年了。朱自根自己就是长距离 游泳选手出身,而孙杨的体质也更适合长距离游泳。 “我们运动员最大的优势是能吃苦。 ” 朱自根说。从孙杨身上,丹尼斯同样看到中国游泳运动员显而易见的斗志、敬业和胜利 的意志。 “我遇到的中国游泳运动员,不是全部,但大部分训练都非常刻苦。 ”孙杨觉 得, “天才和勤奋相比,天才只占百分之三十,最主要还是勤奋。 ” 2010 年 2 月 19 日到 2012 年 3 月 3 日,孙杨前往澳大利亚的三次特训效果显著。2011 年 的上海世锦赛上,孙杨一举打破了哈克特保持了 10 年之久的 1500 米自由泳世界纪录。 2012 年 1 月下旬,在昆士兰州挑战赛上,孙杨共参加三项比赛。在 400 米和 100 米两项 上都轻松夺冠。万事俱备,只等待伦敦之夏的到来。 “我当时相信,只要发挥正常水平, 我完全具备夺冠的实力。 ”孙杨说。 菲尔普斯,池水中的王者,15 枚奥运金牌得主。泳池是他的奥林匹亚,食物则是他 和人间的纽带。NBC 甚至专门讨论他在奥运期间的食谱。煎蛋三明治,鸡蛋,薯条,通心 粉,火腿奶酪。不过这些能每天提供 12000 卡热量的食物显然很难被一个中国胃全盘接 受。体育局和某些营养学家过去一直认为中国式的饮食难以提供足够的营养,那么在夺 冠后,中国第—位男子游泳奥运冠军的菜单的确值得探讨。 冠军妈妈的汤曾被广泛宣传,不过孙杨家第—号厨子是父亲。在澳洲特训期间,新 加入的“厨师”还包括教练朱自根和队医巴震,这两位也都是浙江人。毫无疑问,杭州 菜对金牌亦有贡献。孙杨的母亲说,儿子多年的食物一直是鱼和牛肉。 除了—颗试图证明自己的心,这肉身也是战胜过去偶像朴泰桓的最有力武器。孙杨 身高不但超过朴泰桓的 1.81 米,臂长超过朴泰桓近 10 厘米,臂展甚至超过 26 厘米。朴 泰桓虽然精悍强壮,但从目前的水上和陆地直线速度竞技成绩来看,身高还是一寸高, 一寸强。孙杨在池中每一划似乎都比多数选手慢,却更有效率。 对这一点,丹尼斯看得很清楚。 “当格兰特哈克特离开时,我还没有这种感觉。然 后,张琳来了,给了我一张空白的画布。 ”而孙杨,则是丹尼斯眼里可以创作出杰作的天 才对象。在澳洲时,他认为孙杨还比哈克特, “多了一些更加自然的技巧” , “更加平衡一 些” 。 丹尼斯认识到这个年轻人一项关键的潜力所在: 平衡感。 孙杨没有哈克特那么强壮, 但“他的平衡感更好一点儿” ,丹尼斯说, “孙杨的划水更有效率。 ” 如果说孙杨的教练朱自根多年来为孙杨打足了各方面坚实的基础,那么丹尼斯在竞 技的前夜,则用热情和丰富的冠军经验来鼓舞年轻人去实现梦想。他会热情地给予掌声 和鼓励,跟着孙杨在池边奔走。每次达到训练标准,他会与孙杨在池中热烈握手。 “有一 天孙杨很高兴地对我说,爸爸,今天教练跟我握了两次手。 ”这些都刻在父亲孙全洪的记 忆中。正如孙杨自己说的,他正处在一个“被小朋友叫叔叔却很不服气的尴尬年龄” 。这 时—个男孩需要一个男人的鼓励,激励他变成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男人。 “2012 年 5 月 21 日,两届奥运会男子 1500 米自由泳金牌得主、统治男子 1500 米自 由泳长达十年之久、我的榜样—哈克特今天下午特地来泳池看我,超级开心!备受鼓舞” 。 孙杨说, “我记得他当时说, 非常看好我在奥运会的成绩, 说我能够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 孙杨很平淡,也很自信: “如果状态好,打破记录也许是一年后,也许是两年,我想应该 不用等到里约奥运那个时间。 ” 在教练丹尼斯的心目中,孙杨就是另一个哈克特。他甚至明确地对中国记者甘慧说, “孙杨将是哈克特的接班人。 ”除了朱志根,澳大利亚教练丹尼斯是另一个知道孙杨吃了 多少苦的人,所以在获得冠军后,他也冲向了正在一旁的担任澳大利亚队教练的丹尼斯, 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冠军成长的泪 师兄吴鹏助推孙杨 自从 2003 年进入国家队朱志根教练组那天起,大师兄吴鹏就成为孙杨仰慕的对象。 2007 年墨尔本游泳世锦赛是孙杨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赛。最让孙杨震撼的,是吴鹏竟然 敢于向菲尔普斯叫板,并且收获银牌,从此孙杨萌生了要当世界冠军的雄心壮志。 输给张琳哭得一塌糊涂 如果说吴鹏是孙杨启蒙时期的标杆,那么北京奥运会亚军张琳则是孙杨发展时期的 追赶目标。对于张琳,孙杨曾经一度有过“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2008 年北京奥运会 前的绍兴全国冠军赛,他觉得可以与张琳拼一把,结果被张琳甩下很远。站在领奖台上, 挂着银牌的孙杨哭得一塌糊涂。 朴泰桓让孙杨成熟 孙杨小时候很爱哭,训练时经常会累得哭起来。2010 年广州亚运会,孙杨比了三个 单项,哭了三次。400 米自由泳,他不敌韩国奥运冠军朴泰桓,出水后泣不成声;男子 4 ×200 米自由泳接力夺金后,他再次洒下热泪;等到 1500 米自由泳以明显优势捧得桂冠, 他又一次涕泪横流。 2011 年上海游泳世锦赛, 孙杨在 400 米自由泳由于轻敌和战术失误再次输给朴泰桓, 这一次,他没有哭,很多人从此说,孙杨“成熟了” 。 篇五:刘璇的励志故事 与很多从小就显露出体育天赋的运动员不同,体操冠军刘璇是一个大器晚成者。 小时候,她并不是教练眼中最优秀的学生,但却有一股同龄孩子所没有的韧劲儿, 从 5 岁开始练体操,一直到 21 岁,经过漫长的 16 年时间,终于拿到三枚奥运会奖牌, 成为中国女子体操第一人。 那么,这个当初不被教练看好的学生,是怎样成为冠军的呢?下面,让我给你讲讲刘 璇的成长故事吧。 A.手练出茧子的小女孩 1979 年 3 月 12 日,刘璇出生在湖南长沙。 小时候,刘璇是一名乖巧的女孩子。她的身体素质不太好,为了让她长得更健康, 爸爸妈妈就送她去少年宫健美班学习。那一年,刘璇刚好 5 岁。 由于个子最矮,来到健美班后,刘璇排在队伍的最后,跟着小姐姐们学动作。她学 得非常用心,每一个动作都认真地去做。教练看了非常高兴,心想: “这个小刘璇,练得 太好了!”此后,教练开始对刘璇进行特别训练。 上小学时,刘璇的功课特别好,语文和数学都是 100 分。每天,在学校做完功课后, 刘璇还要坚持去少年宫健美班训练。 8 岁那年,刘璇被选进湖南省体育局,参加训练。她练得非常刻苦,甚至手上被磨出 了血泡。可是,她一点儿也不怕苦,等血泡好一些,继续再练,这样,手上就慢慢长出 了茧子。由于在练习高低杠时,还需要握杠,每当手上的茧变厚时,刘璇都不得不让爸 爸将它用刀片削平。练习的时间越久,需要的刀片就越多。爸爸知道刘璇的手一定非常 疼。可是,刘璇却忍着疼,什么也不说。 一次,爸爸又去商店买刀片。售货员是一名不满 16 岁的孩子,他见刘璇的爸爸买那么 多双面刀片, 就不解地问: “叔叔, 现在没人用这样的刀片刮胡子了, 你买这么多干什么?” 刘璇的爸爸说: “我不用,是给我女儿用的!”售货员又问: “用来削铅笔?这也不安全呀!” “不是用来削铅笔,是削我女儿手掌上的茧!她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听到这里,售货 员感动了,他说: “叔叔,这些刀片算我送您女儿的,她那么小,就要受那么多苦,我也 该献出一点爱心!” 有一次,奶奶拉着刘璇的手,心疼地冲刘璇的爸爸妈妈嚷: “你们干什么让孩子受这 种罪?让她别练了!” B.为了一次重要的比赛 其实,爸爸妈妈也心疼刘璇呀。妈妈小时候练过体操,知道要想练好体操,就得吃 多苦。可是,如果女儿将来不能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还需要那么刻苦地训练吗? 于是,爸爸跑去问教练: “刘璇在体操队的成绩属于优秀、中上、中等还是偏下呢? 如果她能练好,就让她练;如果不行,我就让她回去念书,不然,就两边都耽误了!”教 练如实地告诉爸爸,目前刘璇的成绩只是属于中等或者中上的水平,还看不出以后能不 能出成绩。爸爸考虑再三,还是同意刘璇练下去,他想女儿只要有一点儿希望就不该轻 易放弃。 刘璇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13 岁时,刘璇被选入国家集训队。经过更严格的训练, 刘璇的成绩已经很突出了。可是,在准备参加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 12 届亚运会比赛时, 训练中的一次意外使刘璇膝盖的内侧韧带撕裂,虽然以后能够长好,可比赛的时间就要 到了!刘璇急得都快哭了,她多么珍惜这次机会啊!为了让训练成绩更好,刘璇咬牙坚持 练习,却不幸把韧带练断,没有机会参加亚运会了! 接到父母的电话,刘璇首先提的不是韧带断了有多疼,而是说: “我从亚运会名单上 刷下来了,我很伤心!” 听到女儿在哭,父母非常心痛,马上赶到北京探望,请医生为刘璇治疗。爸爸早就 因为刘璇练体操而学过一段时间的按摩。于是,爸爸天天为刘璇按摩,与医生的治疗相 配合;同时,刘璇按照教练的指导,经常做恢复运动。很快,刘璇的伤好了。 刘璇笑了,因为她可以参加亚运会了。那一次,她与队友合作,获得了女子团体冠 军,还获得了个人高低杠的第 2 名。 C.“必须首先战胜自我” “要想战胜别人,必须首先战胜自我” ,这句话是刘璇的座右铭。16 年来,她都是这 样做的,虽然偶尔也有过退却的念头,但最后总能坚强地挺住。 1996 年,刘璇的训练强度开始加大。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感觉自己已经练到了极 限,甚至有些支撑不住了。每天晚上,一躺进被窝,刘璇就偷偷地哭,对第二天将要继 续的训练,感到无比恐惧。她翻来覆去地想,真的要放弃吗?不,越是这样,就越是不能 退缩!第二天,刘璇振作精神又开始了新的训练。 1998 年的世锦赛上,因为刘璇一心想拿冠军,所以显得格外激动,心情也越来越紧 张。教练看出了她的心思,告诉她不要紧张,要卸下包袱参赛,实在不行,可以改变动 作,降低难度。 听了教练的话,刘璇显得平静了。她自信地说: “没事,相信我!”果真 赛场上的刘璇表现得很镇静,成功地完成了所有动作,取得了冠军。当她站在领奖台上, 看到手中的鲜花,胸前的金牌,望着升到最高位置的五星红旗时,刘璇的泪水再也忍不 住了,十几年的辛苦拼搏,如今终于得到了回报!那一刻,刘璇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 1999 年初,亚运会后的一段时间里,刘璇的训练又跌入了低谷。当时,因为已经休 息了很长一段时间,思想和身体都比较松懈,精神状态也有些低迷。在这种状况下练习, 刘璇感觉有些吃不消。后来,她几乎丧失了所有信心,甚至打了退役报告。父母知道这 件事后,一起来劝刘璇: “再试试吧,如果实在不行,再放弃也不迟!” 刘璇觉得父母的 话很有道理。对,我决不能放弃!她又一次坚持下来。并于当年 8 月,在云南昆明举行的 全国体操冠军赛上,获得女子全能第一名。 2000 年,刘璇又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3 月,瑞士世界杯系列赛第一站比赛,获 女子平衡木第二名;接着,在德国举行的第二十四届科特布斯国际体操大奖赛上,获女子 高低杠第三名;5 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女子平衡木第一名。 可是,21 岁的刘璇仍不满足,因为,她最大的心愿是站在悉尼奥运会的领奖台上, 为了那一刻,她已经奋斗了 16 年。 D.最美的笑留给悉尼 2000 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刘璇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 在平衡木项目的决赛中: 第一个出场的是罗马尼亚的奥拉鲁,她曾在全能比赛中获得铜牌,这一次,她发挥 得不错,得到了 9.70 分。 紧接着出场的美国选手威埃里斯,她落地很稳,得到了 9.387 分。 第三个出场的是俄罗斯运动员洛巴斯尼克, 发挥非常出色, 很稳地站住了, 得了 9.787 分,超过她在预赛中的得分。 俄罗斯运动员普罗迪洛娃第四个出场,在木上有小小的晃动,但很稳地站住了,得 到了 9.775 分。 接着,中国选手凌洁出场了。她是 1998 年世界杯和天津世锦赛的双料冠军,动作舒 展,稳稳地站住了,除了有一点小晃外,整套动作做的非常漂亮,但只得了 9.675 分。 第六个出场的乌克兰选手亚洛什,最后落地有一小移动,得到了 9.712 分。 第七个出场的罗马尼亚运动员普里萨卡,落地时也有一小跳,动作完成的不错,得 到了 9.750 分。 最后一个出场的,才是 21 岁的刘璇。在前面七名运动员都发挥得都不错的情况下, 她顶住压力,非常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动作,得到了 9.825 分,终于以完美的动作,精湛 的表演为中国体操夺得了第一枚单项金牌,获得了女子平衡木的冠军! 拿到这块无比珍贵的金牌时,刘璇最先想到的就是爸爸妈妈。要没有他们的一再鼓 励,自己哪能拿到这么珍贵的奥运会金牌呢? 刘璇站在领奖台上,露出了自信令人倾倒的笑容。这笑容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可是你知道吗,她的笑容为什么这样感人? 其实,在刚练体操时,刘璇并不喜欢笑。后来,随着刘璇的不断进步,参加的比赛 次数越来越多。这时,妈妈对刘璇说: “你在出国比赛时,就是中国人的代表,连个人表 情都不只代表你自己,而是代表一个国家!所以,你一定要学会微笑。 ” 刘璇觉得妈妈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一有时间就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笑着笑着,刘璇发 现,只有从内心里发出来的笑容才最美。 回头再说这次比赛。在地球的另一端,她的父母一直在北京的地下室里看电视的现 场直播。爸爸拿着相机,准备拍刘璇在屏幕上的照片;妈妈拿着本子,在一旁记分。当他 们看到女儿笑盈盈地在领奖台上向大家挥手时,爸爸把相机扔了,妈妈也扔掉了本子, 两人抱头痛哭起来。他们多么激动,因为他们的女儿创造了中国体操史上的奇迹——21 岁时获得了奥运冠军! 在地球的这一端,悉尼领奖台上的刘璇笑得是最美的。当国歌响起的时候,刘璇深 深地知道,她终于征服了每一位观众,战胜了自己,从一个不爱笑的孩子,成长为有着 一脸灿烂笑容的世界冠军。 篇六:体育明星的励志故事 通常,体育明星们小时候就表现出对某一项目的痴迷:马拉多纳会跑后,就一直在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踢碎布包的石头;舒马赫第一次开小卡丁车时,只有 4 岁;老虎伍 兹 3 岁时就玩起了高尔夫。然而,一些体育明星并非“从一而终” ,他们有后来的成就, 完全是因为当初的“半途而废” 。树挪死,人挪活,今天的放眼体坛让我们去看看他们的 故事。 姚明打过水球, 据姚之队负责人章明基透露, 身高 2.26 米的姚明, 小时候练过水球, 是“守门员” 。水球运动员的确需要身材高大,守门员当然也是越高越好——人高,手长, 封堵的面积大。不过那段经历很短,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许多熟悉姚明的人,也 不知道。姚明当然还是天生打篮球的料。他父母打篮球的背景以及现在的表现,可资证 明。一句话,姚明的身高可以使他在水中比别人获得更多生存的机会,但说到竞技,他 的控制力还是在陆地上。 再来看看我们的飞人刘翔,如果刘翔的腿再长 5 厘米,也许顾宝刚就舍不得让爱徒 去练跨栏了。退休前,顾宝刚是上海市普陀区少体校的跳高高级教练。当年,刘翔一直 在他的手下练跳高。因为不够高,顾宝刚看出刘翔在“一根杆”上没多大发展前景,所 以,后来把他推荐给了“十根杆”教练。于是,往上的刘翔,开始往前,并终于获得了 成功。现在想想,大家都有点后怕了:刘翔幸好没长这么高。否则,刘翔撑死也就一个 亚洲跳高冠军。 伊辛芭耶娃告别体操伊辛芭耶娃小时候练的是体操,还梦想拿世界冠军。现在,不 但世界冠军梦早实现了,就连破世界纪录梦、屡破世界纪录梦也都一一实现了。当然, 体操是没有破世界纪录的,撑竿跳高才有。在体操队里,人长高,意味着土豆发芽,是 要被“扔掉”的。想想也是呀,本来你可以在空中翻四个跟头的,人一高,只剩两个半 了,怎么和人家去竞争?现在,我们隔三岔五地就要欣赏一次“撑竿跳高女皇”是怎么打 破世界纪录的。和我们一起欣赏的,还有她的母亲——当年,就是她把伊辛芭耶娃送去 练体操的。 詹姆士因伤转行。两年前的 NBA 状元秀勒布朗·詹姆士,是当今 NBA 一位红得发紫 的年轻球员。尽管 3 岁时,家人给他买了一个篮球,他爱不释手。但事实是,他在学校 里最先开始的体育运动,是美式橄榄球,而且表现非常出色。那时他 9 岁,对篮球与橄 榄球都很喜欢,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在学校里打了 3 年橄榄球后,因为一次受伤, 詹姆士不得不面临要么换位置、要么放弃的抉择。结果,他选择了放弃橄榄球,然后改 投篮球。这个脑瓜异常聪明、身体素质极好的孩子,很快在篮球方面也表现出了过人的 能力。直到现在,他当年的橄榄球队教练仍认为,如果他不受伤的话,他现在橄榄球方 面得到的成绩,不会亚于篮球。 卡尼吉亚 风的儿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阿根廷著名球星卡尼吉亚,有“风之子”的 美誉。这位著名前锋的百米速度达到了 10 秒 7。在他这一水平的国际球星中,能跑到 10 秒 7 的,还没有听说过。所以,在形容其他前锋速度快时,充其量是“快马” 。卡尼吉亚 在中学里,短跑总是第一,还参加过地区的田径比赛。不过,生在这个足球王国,耳濡 目染着足球氛围,卡尼吉亚最终还是选择了足球。卡尼吉亚利用他的速度,总能在关键 时刻打进关键入球。最经典的就是 1990 年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阿根廷队 1 比 0 淘汰巴 西队那场。马拉多纳传球,卡尼吉亚从后插上,轻松摆脱后卫与门将,将球打入空门。 意大利报纸曾在一篇评价卡尼吉亚的文章中曾这样总结到: “卡尼吉亚总是像天兵天将一 般,在全场观众与球员等着皮球将要滚出底线的那一刹那,将球救回来,然后便是面对 手足无措的门将。 ” 篇七:贝克汉姆:从“赌局”中领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有谁统计过, 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 身影出现在球场,无数的尖叫声立刻响遍全场,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小贝从 3 岁就开 始踢球,尽管那时还是“玩”球多于“练”球,但父亲一直苦心培训他,顽皮的他渐渐 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热爱。 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之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常规“赌局” :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 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 50 个便士。总是赢到零花钱的小 贝很开心,直到长大成人后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篇八:梅西的励志故事 5 岁时梅西开始为当地的格兰多里俱乐部踢球,教练就是他的父亲。7 岁的时候这个 小家伙就在纽维尔老男孩队倍受称赞。但梅西在 11 岁时被诊断出发育荷尔蒙缺乏,而这 会阻碍他的骨骼生长。家里的经济条件难以承受小梅西的治疗费用,由于他的天赋被巴 萨的雷克萨奇看中,在 2000 年将他带到诺坎普,梅西举家搬迁到欧洲。在 2000 年 9 月, 年仅 13 岁身高只有 140cm 的梅西去了巴塞罗那试训。在试训期间,梅西的表现征服了巴 萨青年队教练,他们迫不及待的与梅西签订了一份 2012 年才会到期的工作合同,却忘记 国际足联相关规定,未满 20 岁的球员不得和俱乐部签定 5 年以上的工作合同。巴塞罗那 俱乐部在帮助西成长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俱乐部所安排的治疗下,梅西在 2003 年 身高已经达到 1 米 7。 加泰罗尼亚人毫不犹豫的就给他在俱乐部注册并安排他去医疗部接 受治疗。2008 年这名来自罗萨里奥的 21 岁小伙子已经长到了 170cm。 “梅西是吃着土豆 和胡萝卜长大的,是喝着那些没有油沫的汤后去踢球的,但他比谁都懂事!” “我记得, 而且永远都不会忘记拿到诊断结果的那一天。当时天特别冷,当时我们在街上,梅西没 有任何表情, 非同一般的冷静, 我知道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家里没有任何能力让他治疗。 ” 站在梅西的身边,父亲豪尔赫眼眸中总是透着快乐抑或得意,但他内心的酸楚又有多少 人能读懂? “作为父亲,我最清楚梅西的病源于营养不良。阿根廷盛产世界上最好的牛 肉,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奶酪,但那不属于我们。梅西是吃着土豆和胡萝卜长大的,是喝 着那些没有油沫的汤后去踢球的。 ”梅西的父亲豪尔赫回忆当年只有 11 岁的梅西患上生 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时,不禁仍有些伤感,甚至当梅西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好的足球 运动员之后, “他从不抱怨,他年纪轻轻就比谁都懂事,这一点没有人比我更清楚。 ”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体育名人励志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体育名人励志小故事:世界体育名人励志故事的相关文章推荐

体育名人励志小故事:世界体育名人励志故事的相关文章推荐

孙杨,张琳,父亲,武汉,比较聪明,有一次,子孙,儿子,例子,关系,公众,印象,大热天,成绩,时候,歇后语,被子,结果,男孩子,父母,绍兴,视野,交流,比赛,一直都,一个地方,体育专业,什么事情,他觉得,全国游泳冠军赛

2020-05-13 #经典故事

体育名人励志小故事:世界体育名人励志故事的相关文章推荐

体育名人励志小故事:世界体育名人励志故事的相关文章推荐

孙杨,张琳,父亲,武汉,比较聪明,有一次,子孙,儿子,例子,关系,公众,印象,大热天,成绩,时候,歇后语,被子,结果,男孩子,父母,绍兴,视野,交流,比赛,一直都,一个地方,体育专业,什么事情,他觉得,全国游泳冠军赛

2020-06-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体育名人励志小故事:世界体育名人励志故事的相关文章推荐

体育名人励志小故事:世界体育名人励志故事的相关文章推荐

孙杨,张琳,父亲,武汉,比较聪明,有一次,子孙,儿子,例子,关系,公众,印象,大热天,成绩,时候,歇后语,被子,结果,男孩子,父母,绍兴,视野,交流,比赛,一直都,一个地方,体育专业,什么事情,他觉得,全国游泳冠军赛

2020-06-30 #长篇故事

体育名人励志小故事:世界体育名人励志故事的相关文章推荐

体育名人励志小故事:世界体育名人励志故事的相关文章推荐

孙杨,张琳,父亲,武汉,比较聪明,有一次,子孙,儿子,例子,关系,公众,印象,大热天,成绩,时候,歇后语,被子,结果,男孩子,父母,绍兴,视野,交流,比赛,一直都,一个地方,体育专业,什么事情,他觉得,全国游泳冠军赛

2017-01-11 #故事大全

体育励志 名人励志故事

体育励志 名人励志故事

体育,励志,小本,故事,运动,名人励志,柏拉图,莱特,好时,碧海蓝天,项目部,优劣,不幸,一家,人生,个人,作者,关节,先知,古希腊,境遇,听者,天堂,头脑,小事,小姑娘,手脚,时间,来源,智识

2020-06-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体育励志 名人励志故事

体育励志 名人励志故事

体育,励志,小本,故事,运动,名人励志,柏拉图,莱特,好时,碧海蓝天,项目部,优劣,不幸,一家,人生,个人,作者,关节,先知,古希腊,境遇,听者,天堂,头脑,小事,小姑娘,手脚,时间,来源,智识

2020-06-12 #故事阅读

体育励志 名人励志故事

体育励志 名人励志故事

体育,励志,小本,故事,运动,名人励志,柏拉图,莱特,好时,碧海蓝天,项目部,优劣,不幸,一家,人生,个人,作者,关节,先知,古希腊,境遇,听者,天堂,头脑,小事,小姑娘,手脚,时间,来源,智识

2020-06-30 #长篇故事

体育励志 名人励志故事

体育励志 名人励志故事

体育,励志,小本,故事,运动,名人励志,柏拉图,莱特,好时,碧海蓝天,项目部,优劣,不幸,一家,人生,个人,作者,关节,先知,古希腊,境遇,听者,天堂,头脑,小事,小姑娘,手脚,时间,来源,智识

2020-07-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体育励志 名人励志故事

体育励志 名人励志故事

体育,励志,小本,故事,运动,名人励志,柏拉图,莱特,好时,碧海蓝天,项目部,优劣,不幸,一家,人生,个人,作者,关节,先知,古希腊,境遇,听者,天堂,头脑,小事,小姑娘,手脚,时间,来源,智识

2020-06-30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