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最美退役军人”谢彬蓉支教大凉山的故事

时间:2016-07-12

村庄隐匿在深山里,通往村庄的山路一边是陡峭崖壁,一边是万丈深渊

提示:本文共有 28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来源: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扎甘洛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瓦古乡。村庄隐匿在深山里,通往村庄的山路一边是陡峭崖壁,一边是万丈深渊。记者乘车走在盘山公路,连绵不绝的山峰一座接着一座。当车辆驶入一条小路,爬上山坡,远处零星散布的彝家寨子便出现在笔者眼前。

极目远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一个山头随风摇曳,那里便是扎甘洛村小学,也是“最美退役军人”谢彬蓉支教的地方。

5年来,谢彬蓉放得下城市的繁华,却放不下彝村的孩子,像一只“候鸟”,给大凉山的孩子“衔”去知识和爱,帮他们张开梦想的羽翼——

老兵支教大凉山

■杜怡琼 邓长江

初见谢彬蓉,她穿着一身沙漠迷彩服,一头齐耳的短发,干净利落。因长期生活在大凉山彝族村寨,她的肤色已经具有“高海拔”特色,但岁月并未在她脸上留下明显的痕迹。你很难想象,眼前这位笑容灿烂、脸上露出两个深深酒窝的老师,已有47岁了。

“我的父亲曾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退伍后回到家乡当了小学教师。”谢彬蓉说,从小受父亲影响,她心里“住”了两个梦,一个是教师梦,一个是从军梦。

1989年,谢彬蓉如愿考入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成为空军某部一名高级工程师,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艰苦边远地区工作了20年。

2013年,谢彬蓉选择自主择业,回到老家重庆。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四川凉山需要社会公益人士接力支教的消息。

“那时,我就动了支教的心。我读的是师范院校,能派上用场。”谢彬蓉说,“这也是履行一种责任。部队培养我多年,即便离开了军营,我还想把自己所学回报给社会。”

谢彬蓉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没想到,同是自主择业干部的丈夫也有参加志愿服务的意愿,计划前往新疆为少数民族牧民提供法律援助,已经上大学的女儿也理解妈妈的决定。

有了坚定的信念和家人的支持,2014年2月,谢彬蓉像当初大步迈进军营一样,毅然背起行囊,走向海拔3000多米的大凉山。

最初,谢彬蓉并没想过要在支教这条路上“长跑”,原以为尽心尽力完成一个学期的志愿服务,就可以安心离开。孰料,一次期末监考打乱了她的计划。她被安排到乡里一所软硬件条件较好的中心小学监考。收回考卷后,她发现许多考卷上竟然出现大片空白,有些学生甚至不能完整写出自己的名字。

谢彬蓉意识到,大凉山孩子的教育,任重道远。她决心做一只“候鸟”,每逢学校开学就离开繁华的重庆,“飞”到大山里与孩子们在一起,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带着孩子们描绘出他们美好的未来。

“教书育人就是一件大事”

2015年8月,谢彬蓉前往更加偏远贫困的瓦古乡扎甘洛村支教。谢彬蓉记得,那天她背着大包小包上山,恰逢雨季,刚下过雨的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扎甘洛村村支书吉克古克驾驶一辆小车来接她,车却陷进泥潭里。他们只能徒步赶往村里。这一走就是11个小时。

即便此前已有了心理准备,但到了村子后,谢彬蓉才发现这座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远比她想象中更贫困、更落后。

学校是矗立在半山腰一处不足100平方米的场地,没有老师,没有操场,甚至没有一间完好的教室。村支书将一间房屋腾出来,供谢彬蓉居住。这间潮湿、昏暗、破旧的房子,便是谢彬蓉的卧室、厨房和办公室。因为海拔高、气压低,她常常吃着夹生的米饭;尽管用了老鼠药和粘鼠板,房间里老鼠依然“猖獗”;因为洗澡不方便,她经常几十天才能下山洗个澡……

然而,经历过部队的摔打锤炼,谢彬蓉并不觉得这有多辛苦。反而是村里孩子们的表现,让她有些心痛。

“2位数的加法不会算,完整的普通话不会讲,上课随意走动……”回忆起最初接触孩子们的情景,谢彬蓉的情绪还有些激动。来到村子后,她就接手了村小学唯一一个班级,六年级班。她乐观地以为,六年级孩子的知识储备足以应对汉语的读写听,却没想到孩子们的表现还徘徊在一年级水平。

谢彬蓉明白,生于大山、长于大山的孩子从小便扛起生活的重担,缺乏接受良好教育的途径,但不能再让他们埋没于这样的环境,要鼓励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谢彬蓉决心带着孩子们从最基础的课程学起,一点一点改变。

不久后,扎甘洛村小学组建了一个由30个孩子组成的一年级班。开学第一周,谢彬蓉没有排课,而是组织孩子们开展军训,教孩子们站军姿、走队列、做广播体操,教他们刷牙、洗脸,教他们懂规矩、讲礼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更快地融入课堂,谢彬蓉从孩子们最熟悉的玉米、土豆、核桃、辣椒入手,教孩子们学会加减法。她还自编歌谣教孩子们认识拼音和汉字,并把课文改编成情景剧,让孩子们自导自演,鼓励他们站在讲台上大胆发言。渐渐地,孩子们的性格变得开朗,思维变得活跃,成绩也有了大幅提高。

谢彬蓉说,听说她来到大凉山支教,不少战友和亲戚都打来电话劝她,说她有资历有技术,为什么不去大城市做些大事,而要去偏远的地方支教。

“教书育人就是一件大事。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有了良好的生活方式,有了开放的视野,才有改变贫穷面貌的信心。”

“孩子们对我的爱,润物细无声”

如今,谢彬蓉带着30个孩子已经走进第3个春秋。每次孩子们有细微的变化,她都会记录在日记本和微信朋友圈里。“孩子们过了第一个‘六一’儿童节,排练的节目获得乡里第一名”“去西昌四小游学,孩子们见识到城里的世面”“战友寄来了保温盒,孩子们可以吃上热饭了”……

谢彬蓉对孩子们的爱意写在脸上,放在心上,孩子们对她的情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用谢彬蓉的话说,“孩子们对我的爱,润物细无声”。

有一次,谢彬蓉上课时胃病突然发作,但她强忍着坚持上完最后一节课。回到宿舍,她关上门准备早点休息。刚躺下没多久,便听到轻轻的敲门声,起身一看,学生惹舞拿着一个残缺的碗、一袋方便面和一个鸡蛋站在门口。

方便面和鸡蛋在扎甘洛村是相对奢侈的食物,况且原生态彝家吃饭不习惯用碗,但孩子还是找到一个碗并洗干净给她送来。

那一刻,谢彬蓉觉得她在这里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更让她感动的,是孩子们的纯真:天冷没有菜吃,孩子们就从地里挖来鱼腥草。水管被冻住了,孩子们就在冰天雪地里到河边给她砸冰提水……

一个女孩全身长满红斑,疼得无法走路,谢彬蓉便背着她回家。在路上,孩子突然轻声喊了谢彬蓉一声“妈妈”。谢彬蓉当时先是一愣,然后心里发酸,眼泪情不自禁就流了下来。

“自我担任村支书以来,扎甘洛村小学一共来过16位教师,谢老师待得最久。”村支书吉克古克说,他每天早晨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孩子们整整齐齐坐在座位上,听着他们银铃般的朗朗读书声。这个场景吉克古克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自从谢老师来了,他才发现,原来扎甘洛的孩子们也可以和电视里的孩子一样。

在大凉山支教期间,谢彬蓉写下了一首诗歌,名叫《风和蒲公英的约定》。诗中这样写道:

老师,什么是风和蒲公英的约定?

每到春天,风儿就会带着蒲公英的孩子们,

去远方旅行,看缤纷的世界。

你们就是蒲公英,

刚一放假,就开始了对老师的期待。

老师是风儿,

刚一开学,就回来了。

这就是我们的约定。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最美退役军人”谢彬蓉支教大凉山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疫”情一线|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谢彬蓉的“最美”故事

“疫”情一线|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谢彬蓉的“最美”故事

谢彬,孩子们,疫情,作业,给孩子,甘洛,都会,防控,孩子,手机,一线,学生,方式,社区,知识,支教,宝圣湖,宝圣,然后再,让孩子,再发,第一时间,南路社区,四川,大凉山,平台,微信,时候,笔记,老师

2007-06-17 #经典故事

95后美女跑去乡村支教 剃光头发只为省事 网友:最美支教

95后美女跑去乡村支教 剃光头发只为省事 网友:最美支教

支教,大凉山,网友,女主角,大学生,四川,勇气,国家,地方,头发,条件,教育,生活,95后,孩子们,义无反顾,正应,故事,中国,中华,光头,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地区,山东,年纪,山脉,很穷,很苦,思想品德

2010-12-30 #短篇故事

燃起奋发的斗志——致敬2020年“最美教师”(下)

燃起奋发的斗志——致敬2020年“最美教师”(下)

学校,刘秀祥,王菲,教师,张杰,蒋春,小标题,王秀秀,学生,支教,孩子,马文,教育,孩子们,乡村,凉山,校园,面貌,学生们,第四幼儿园,专业,乡镇,全国,农村,凉山州,周边,大凉山,梦想,望谟县,母亲

2014-04-14 #故事大全

感动中国2008年度十大人物事迹之大凉山深处支教教师

感动中国2008年度十大人物事迹之大凉山深处支教教师

李桂林,学校,学生,孩子,李老师,妻子,老师,夫妻,小学,陆建芬,大凉山,云海,夫妇,不同意,刘大江,小儿子,新华社,开学了,大山深处,云梯,一大,义务,不幸,乡长,吊桥,全体师生,入学率,伤亡事故,优异成绩,人愿

2020-08-24 #长篇故事

大学生到底该不该支教?今天是“三梦”走进大凉山之前的故事

大学生到底该不该支教?今天是“三梦”走进大凉山之前的故事

孩子,感觉,河流,队员,施工,学校,西昌,什么是,工人们,座山,凉山,公交站点,公交车,天空,布拖县,崖壁,时候,白布,能力,车厢,队友,黄色,青菜,向外面,我发现,淹没在,透过车窗,张宝,得多,才明

2011-03-11 #小故事

退休后的她舍弃都市来到大凉山深处支教 她在这里经历了什么呢?

退休后的她舍弃都市来到大凉山深处支教 她在这里经历了什么呢?

时候,孩子们,孩子,这个地方,老师,事情,地方,竹筐,支教,总是会,给他们,来到了,数学老师,好的,都会,面长,一面,不稳,地区,四川,凉山,信息,劲儿,大都市,太苦,学校,彝族,尘土,年龄,山路

2016-05-26 #小故事

内江师范学院“准老师”凉山实习支教:从学生到老师“破茧成蝶”

内江师范学院“准老师”凉山实习支教:从学生到老师“破茧成蝶”

老师,越西县,支教,顶岗实习,凉山州,同学们,孩子,学生,孩子们,同学,学校,感觉,班主任,讲台,大凉山,专业,凉山,压力,所学,环境,真心,知识,责任,课程,辅导员,分配,上讲台,再一次,真正站,了学

2012-03-31 #故事会

《凉山支教人的影像记录》 新书发布会 用爱火传递希望

《凉山支教人的影像记录》 新书发布会 用爱火传递希望

协会,大凉山,王伶,硚口,分会,朱芳,女企业家,支教,孩子们,凉山,武汉市,姐妹们,会长,武汉,新书,爱心,老师,刘亦工,影像记录,主任,代表,书籍,先生,发布会,女士,彝族,诗人,助学,活动,遗存

2018-09-17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