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详谈:汉代散体大赋形式上的特点 东汉抒情小赋

时间:2016-01-19

秦末的农民起义战争,秦亡后的楚汉战争,使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提示:本文共有 172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汉代散体大赋在形式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和东汉抒情小赋的成因与特点。

秦末的农民起义战争,秦亡后的楚汉战争,使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汉帝国建立之初,经济萧条,民生疾苦。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纯一色四马驾的车),而将相或乘牛车。”生活的艰辛,可见一斑。

经过四、五十年的休养生息,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从“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社会经济获得空前的繁荣。当时是“非遇水早,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察、庚尽满,而库府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物产丰富,商业经济繁荣,整个统治阶级过着极其富饶的生活,开始走向奢侈。他们建京都,修苑园,盖宫殿,饮酒、歌舞、打猎、游佚,追求各种奢华享乐的生活。

统治者为了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以名利鼓励文人写“润色鸿业”,粉饰太平的文章。于是一般文人便“朝夕论思,日月献纳”,大量歌功颂德的赋便应运而生,形成辞赋空前繁荣的局面。

汉代大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帝王贵族的生活。为了迎合封建统治者的趣味、爱好,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华,作者便尽量堆积辞藻,作铺张扬厉的描写,最后则加上一点劝谕的意思。从形式上看,汉大赋的基本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结构上的特点。首先,在赋文之前,常有序言,以说明作赋的原因和主旨,如班固的《两都赋序》。其次,赋文本身可分为首、中、尾三部分。首,往往以赋中人物的简单对话,介绍事情的缘起一般起“引子”的作用。如《七发》的开头。

中,是作品的主要内容。一般由赋中某个代表人物的高谈阔论组成。如《子虚斌》便是子虚的独白,是他向乌有先生、亡是公夸耀楚王游猎云梦的盛况。在有些作品中,是以“主”、“客”各自的大段夸耀组成,也有的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

尾,也有不同的情况。在主客问答的赋中,必然是以一方向另一方表示心悦诚服而结束。如《上林赋》的结尾;“于是二子揪然改容,超若自失,逡(qun)巡避席,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讳,乃今日见教,谨受命矣。’”有的则在最后以诗作结,如张衡的《两都赋》;有的则采取楚辞的“乱曰”、“辞曰”作为结尾,如王文考的《鲁灵光殿赋》、扬雄的《甘泉赋》等。最后,汉大赋一般以半文半散的句式构成。问答体大致首、尾用散文,中间部分是韵文;非问答体往往首用散文,中间、结尾用韵文。

二、创作手法上的特点。其一,描写事物,面面俱到,以求穷形尽相。如《子虚赋》写楚之云梦泽,则从山、石、土、水、木、东、南、西、北、中、上、下、左、右各个角度作详尽充分的描绘。其二,通过大力的夸张、类比,铺叙所描写的事物。其三,大量使用排比、对偶的技巧来组织艳辞华句,层层铺垫,造成波澜壮阔的场面和充沛的气势。

三、语言上的特点。文采华丽,辞藻丰富。往往是罗列名词,堆积辞藻,形成“词虽丽而乏情,文虽新而少质”的缺点。

东汉后期抒情小赋的成因及特色何在

东汉中叶以后,汉赋发生了新的变化,由散体大赋逐步转变为咏物、抒情的小赋。这种小赋,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体制、风格都与汉大赋迥异。这种变化,无疑是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所造成的。

东汉后期,社会异常黑暗,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争斗十分激烈。外戚、宦官争权,政治腐败,上层统治者奢侈成风,横征暴敛,终使社会动乱不定,民生凋敝。面对这样的现实,文学家不能不有所感受,对于帝国的统治已无功可歌,无德可颂了。

文人的写作态度也与过去大不相同,他们用抒情写物的小赋来反映社会现实,讥刺时事。开始这一转变的作家是张衡,接着是蔡邕、赵壹、祢衡等人。张衡的名作《归田赋》,通过描写田园的蓬勃生机和田园生活的乐趣,米反衬官场的污浊腐朽,抒发对现实的不满。比张衡稍后的赵壹,在《刺世疾邪赋》中以犀利的语言、愤激的感情,揭露、抨击了东汉末年的黑暗现实,指出这些邪恶现象的根源就是执政者的昏庸不贤,表现了作者愤世疾恶,坚守节操,决不同流合污的坚强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总的说来,抒情小赋具有以下的特色:

一是作者敢于针贬现实,揭露、抨击当时的种种黑暗现象。

二是言辞辛辣幽默,揭露与抒情往往融为一体,感情强烈,气势感人。

三是一反大赋的板滞、典丽的模式,小赋风格疏朗、平易、显露,而又生动形象。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详谈:汉代散体大赋形式上的特点 东汉抒情小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散文,传记,文章,文学作品,杂文,历史散文,我国古代,散体,文学,范围,游记,韵文,发展,诸子散文,司马迁,孟子,庄子,归有光,个体,人们,主张,先秦散文,作品,写法,单篇,名称,古今,史书,史记,含义

2020-05-20 #短篇故事

“鬼母育儿”故事类型的特点分析 古代文学论文

“鬼母育儿”故事类型的特点分析 古代文学论文

故事,母育,孩子,集成,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人们,女鬼,中国,异文,民间故事,母之心,幻想,中国民间文学,苏堤,编辑委员会,先生,宣城,夷坚志,睽车志,丈夫,亡魂,传统,天职,妇人,女人,广东,笔者,福建,艾伯

2020-09-26 #长篇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中国古代文学史书评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中国古代文学史书评

诗歌,特点,诗人,创作,试论,内容,文学,作者,风格,散文,情思,语言,作品,人生,特色,情感,艺术,艺术特色,诗中,感情,题材,杜甫,发展,生活,成就,影响,形象,山水,方面,诗歌创作

2020-07-22 #小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03254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03254

诗歌,诗人,人生,情感,作者,情思,楚辞,文学,比喻,特点,语言,诗中,神话,诗经,感情,游子,曹植,内容,理想,创作,陶渊明,形象,人物,屈原,情怀,思想,特色,离骚,色彩,刘邦

2020-07-22 #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

诗歌,特点,诗人,试论,创作,文学,内容,情思,语言,人生,作者,诗中,作品,艺术,情感,散文,特色,杜甫,感情,风格,影响,楚辞,陶渊明,人物,诗经,艺术特色,境界,形象,成就,比喻

2020-07-22 #故事大全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孟子,庄子,战国,战国策,儒家,史料,墨子,寓言故事,论说文,论语,逍遥游,有关,孔子,苏秦,鲁仲连,主张,人生,仁政,史书,墨家,学派,思想家,弟子,散文,文章,时代,策士,特点,社会,纵横家

2019-08-25 #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下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下

参考答案,作品,黄庭坚,人物,风格,诗歌,创作,作者,特点,苏轼,语言,内容,形象,特色,关汉卿,柳永,方面,艺术,散文,元杂剧,孙悟空,三国演义,故事,散曲,前人,意境,文学,西游记,题材,欧阳修

2018-04-16 #短篇故事

中国古代故事:刘勰思想方法的一些特点下

中国古代故事:刘勰思想方法的一些特点下

刘勰,汉赋,扬雄,百家号,般若,态度,方面,评论,论述,思想方法,作者,因素,理论,僧肇,一面,万物,作品,政教,文学,时代,绝境,讽谏,司马相如,林环,文丽,曹氏,鸠摩罗什,上文,故事,中道

2020-06-16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