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初心故事」“烈士营长”陈士勤——我用余生守护你们 我的战友!

时间:2015-12-13

1948年参加浙南游击队;1949年参加温州解放战斗;1951年调任台州军分区海防大队;1953年该队改编为浙江军区海防第一大队,任三中队三区队长兼30号登陆艇

提示:本文共有 48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人物简介:陈士勤,1931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48年参加浙南游击队;1949年参加温州解放战斗;1951年调任台州军分区海防大队;1953年该队改编为浙江军区海防第一大队,任三中队三区队长兼30号登陆艇艇长;1955年参加解放一江山岛战役;1958年转业北大荒;1973年调任椒江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1993年离休。

7年,并肩作战同行的是他们

16年,日夜牵挂想念的是他们

20年,朝夕相处守护的也是他们

视频时长:2分18秒

这些奖章

亲孙子也只看过一次

国庆节前夕,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了89岁的老兵陈士勤家中,给老人送去了节日祝福,更重要的是要把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给陈士勤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亲自送到老人手里。

工作人员把纪念章送到陈士勤的手里

“我在电视上看到国家要给我们这些老同志发纪念章,我就在想,我说不定也有。”收到这份特别的“礼物”,陈士勤高兴得合不拢嘴。

陈老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激动地捧起木盒,缓缓打开,里面摆放着一枚以红金色为主色调的精致纪念章。小心地将纪念章拿起,佩戴好飘带,挂在胸前。陈士勤感慨万千,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了,这70年的变化实在太大。现在祖国发展了,对我们这些离退休老人也加倍关心,着实感到幸福!

陈士勤说,每一枚奖章他都小心、仔细地收藏着,从不轻易拿出来,就连他的亲孙子也只看过一次。

陈士勤和妻子分享纪念章

“要是我的战友还在,可以跟我一起享受现在的生活,那该多好。”陈士勤说,近几年,登门拜访或电话邀约想要采访他的媒体不计其数,但是他都一一回绝。人老了,很多事情都记不清,怕讲错了,因为这段历史对他来说太过重要,是他和战友,和共和国一起经历的浴火征程。

不过,在这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愿意为我们讲述他的故事,讲述他和共和国的70年。

从大山到大海的浴火征程

“1948年4月,我参加浙南的三五支队,开始背起步枪上山打游击。”陈士勤出生在温州永嘉,从小家境贫寒,5岁时母亲去世,9岁时父亲也离他而去,靠叔叔一家把他养大。“我放过牛、打过杂,还去温州东门学过打铁。”陈士勤回忆,当时的温州还没有解放,生活很艰苦,社会也动荡不安。“那时候我只知道我堂哥是游击队员,没想到我也可以参加。”当村里做地下工作的老游击队员秘密向他介绍革命队伍时,他既开心又兴奋,“他告诉我,游击队是共产党带领的,是为我们穷人打天下的。”

年轻时期的陈士勤

参加游击队后的第二年,1949年4月,陈士勤参加了解放温州的战斗,随后与渡过长江的解放军正规部队会师。“我们当时是游击队,大军渡长江后,游击队和正规部队整编合并,部队番号变了,我们的衣服也变了。”陈士勤感慨道,当时整编后,他所处的部队是104师312团。1951年,因工作需要,他被组织选调至台州军分区海防大队任副区队长。1953年该队改编为浙江军区海防第一大队,他担任三中队三区队长兼30号登陆艇艇长。

1955年1月18日,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打响。这次战役是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协和作战。“当时我们是第一梯队火力支援艇,我的任务是支援178团突击营登陆北一江山岛。”尽管战役过去了快65年,但是陈士勤依旧清晰地记得他当时使用的木壳机帆登陆艇和他的每一位战友。在海军和空军火力的支援下,我陆军部队顺利登陆一江山岛,至19日凌晨2时,一江山岛全岛解放。

当年战役老照片(来源网络)

虽然当时一江山岛已经解放,但战士们的回程依然凶险。“解放后,我们在回来的路上遭到了国民党飞机的袭击,敌机投了2枚炸弹,其中1枚把我们的登陆艇炸坏了,海水马上灌船舱,眼见船就要翻了。”陈士勤说到此处目光灼灼,仿佛回到了当时的战场上。当时船上有7名船员、陆军炮兵7人、公安16师青年干事1人,加上陈士勤一共16人。在遭受袭击翻船后,年轻的报话员因身背沉重的报话机,瞬间沉入海底。“我心痛啊,我只知道他叫小王,哪里人都不知道,他还那么年轻。”陈士勤泛着泪花,“既然得胜归来,就该一个也不能少。”

20多岁的陈士勤当时人称“小胖”

在这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作为船上最高指挥员的陈士勤,凭借自己多年海上作战的经验,马上喊道:“同志们不要怕,不要慌。木头船翻过来后不会沉的。”他当先爬上艇底,然后用手,手不够长就趴下用脚,将剩下的14位同志一个个地拉上翻身的登陆艇。并让他们一字型趴下,自己当排头,双手紧紧抓牢艇沿,让第二个战士拉住自己的脚,依次而行。“当时天气很冷,我们穿的又是棉衣,下水就湿透了。当时浑身都冻得僵硬,手也快抓不住了。”陈士勤说,但是不能松手,只要一松手,大家肯定都没命了。于是他又下令让所有的战士解下裤腰带,人与人之间用裤腰带绑着,所有人都绑在一根绳上。

陈士勤为三中队三区队长兼30号登陆艇艇长

报话员牺牲了,他们与外界断绝了联系,难以寻求支援。大家在茫茫大海中漂浮着,在落汐的作用下,竟然渐渐地往当时还没有解放的大陈漂去。这时候趴在艇上的陈士勤再次开始动员,“同志们不要怕!潮水往下,不到两个小时这个船就要漂到大陈,漂到大陈后,我们15个同志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艇在我在,艇亡我亡,绝对不能被敌人抓住,要死我们也一块死!”幸运的是,当天下午5时许,他们被头门山指挥所的首长从望远镜中发现,派出的搜救艇将他们救起,一行人才得以脱险。

跨越世纪的风雨守护

1958年,陈士勤结识了家在海门的解菊仙,两人一见钟情,喜结连理。本该从部队转业回地方工作,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副连长陈士勤,又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支援北大荒。这一去,就是16年。

陈士勤和妻子的结婚照

“当时我老伴一个人照顾小孩,她自己身体也不好,非常辛苦。”陈士勤说。直到1973年,因为自己和老伴的身体原因,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北大荒。

回到海门后,陈士勤就主动要求来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工作。“回来以后,组织上认为我是有功之臣,要给我安排个好位置。但是,我的战友都在这里。”无论到哪里,他始终放不下他们,阔别16年,现在总算有机会能够每天陪在他们身边,“有些人不喜欢这份工作,觉得不吉利而不愿意干。我不这么想,我就觉得这里最适合我。”陈士勤说。在他的主请求下,终于成了陵园管理处的主任,守护烈士、守护战友,自此成为他余生的使命。

二十多年来

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

他始终坚持每天至少往返墓区一次

他熟悉在这里长眠的每一位战友

了解他们“安睡”的位置

墓碑上的一笔一划

墓碑后的每个故事

他都能给你娓娓道来

陈士勤看望战友,给战友献花

“老哥哥,要是你现在还在,我们说不定还在一起喝酒呢。”擦一擦战友金寿兴的墓碑,为他培一抔黄土,眼前浮现的是他们相遇的画面。陈士勤说,金寿兴原来是海门当地非常有经验的船老大,对水路也很熟悉,因战争需要,部队通过地方请他过来掌舵。

“他人很好的,思想也很积极。”陈士勤回忆道,“有时候,出海去,别的船员受不了风浪吐了,老金就经常给大家做饭,照顾大家。”但是,在一江山岛战役中,金寿兴在驾驶船靠近一江山岛时,不幸遭到敌人的机枪扫射,当场牺牲。

给战友敬礼

“我的战友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更应该享受这美好的生活。现在他们牺牲了,回不到自己的家乡,我就要努力把这里建设好,让我的战友好好看看这好时代。”回忆起初到烈士陵园,陈士勤满是唏嘘。那时候刚刚经历文革的烈士山,几乎就是一座荒山,没有什么花草树木,除了烈士墓就是几间管理者的小房子。陈士勤看着一阵心痛,他无法看着烈士的长眠之地如此凋敝。于是他积极组织陵园建设,美化环境。没有树,就自己去种;没有清扫人员,就自己去扫。每天他都自己带上扫帚、毛巾去去清扫墓道,去擦拭战友墓碑,去陪他们说说话。可以说烈士山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饱含着陈士勤对战友的深情。

陈老和他当年种下的树合影

他的每天都从栽植花木、打扫卫生开始,接着守陵护陵、接待讲解,陈士勤成了一江山岛烈士陵园最忠实、贴心的守护者。陵园里长眠着400多位烈士,按照部队编制恰好是一个营的人数,所以陈士勤自称为“营长”。20年如一日,无论刮风下雨,都时刻守护着他的“部队”,谁敢动他部队的“一抔土”“一棵树”,他就要跟谁急。

现在的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由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提供)

“青山有幸埋忠骨,丹枫万树护英魂。”几十年来,陵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陈士勤的记忆里,1974年6月,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全体老师和部分学生来到这里,为英雄塑起了雕像;1975年,烈士山下建成了陈列馆,展出大量文献和烈士遗像、遗物;2005年,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将军碑林、祭奠广场、“光照千秋”金属雕塑等等一项项改造堪称大手笔。“和以前比,现在真的大变样了。”看到这里旧貌换新颜,陈士勤打心里为战友感到高兴,“现在政府重视红色教育,这里还成了全国红色教育基地。”陈士勤更欣慰的是,战友们永远不会被历史所埋没,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也不会忘记他们。

今年89岁的陈士勤登山步伐依旧矫健

二十年的时间在每一次攀登烈士山中悄然流逝,1993年,陈士勤到了离休的年纪,可他怎么也放不下那些一同浴火奋战的战友,7年的并肩同行是他们,16年的日夜牵挂是他们,20年的朝夕守护也是他们。跨越两个世纪的真情陪伴,这份战友情已经深深融注进他的血液里,他的灵魂中。

陈老藏在烈士桥上的拐杖,拐杖表面已被他握得锃亮。

离休后,他依旧每天坚持爬上山看望战友,帮战友擦擦墓碑、培一抔黄土。烈士山的台阶上,曾经挺拔了20年的身影已经有些佝偻,甚至还拄了一根拐杖。伴随年岁的增长,陈士勤的腿脚越来越不便,他就在烈士桥下“藏”了一根拐杖,每次来都拄拐上山,想知道“陈营长”今天来了没有,到烈士桥下看看拐杖在不在,也成为了陵园里盛传的趣事。

对陈士勤来说,再高的烈士山,也不及战友情长。但他的身体却终究经受不住每日的攀登,在家人和工作人员的反复劝说下,陈士勤才逐渐改成了每周、每月定期上山看望战友。看着陈老向烈士墓走去的背影,蹒跚的脚步,总是令人心酸,而踩下的每一个坚定步伐,又令人无比肃然。

峥嵘岁月流淌荣光

如今的陈士勤儿女双全,四代同堂,一家人其乐融融。他时常感叹是自己命大活了下来,能切身感受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能享受到如今的好日子。

台风后的第二天一早,陈士勤就来到陵园看望战友

但无论生活怎么变化,战友都是他始终的牵挂。“我要上去看看我的战友怎么样了。”今年夏天,台风“利奇马”登陆台州,给台州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烈士陵园是否受损,情况怎么样了,成了已经89岁高龄的陈士勤最关心的事。台风过境后,一大早,他就赶到了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他上次去烈士山,我都不知道,他自己偷偷去的。”解菊仙笑着“埋怨”道,她说那时候陈士勤身体不好,刚刚出院,家里人不让他去,怕他身体吃不消,他就自己偷偷“溜”了出去。

陈士勤说,今后只要自己身体允许,他还想要上山,去擦一擦墓碑,去培一抔黄土,为战友讲述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美丽椒江和幸福台州,讲述今日浙东沿海人们的幸福生活,讲述战友们铮铮铁骨铸就的“一江山”精神。

台州市最美退役军人——陈士勤

记者手记:

从大山到大海,这是一段血与火的生死历程;从东南到西北,这是一段充满艰辛的垦荒之路。16年的耕耘,20年的守护,他的每一段历程都足以写下壮烈的诗篇。虽然老去,但共和国的史册里,有他逆风前行的峥嵘事迹,烈士陵园的山上,有他默默诉说的伟岸身影。我们的岁月静好下,他是当之无愧的负重前行者。感谢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倾力支持和资料提供,感谢陈士勤老人的倾情讲述,感谢革命先辈为共和国辉煌事业的付出!让我们在这新时代的幸福美好中,向所有的先辈,致敬!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知多少

主题教育中检视问题“六个对照”是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突出问题,对照《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汇编》,对照初心使命,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初心故事」“烈士营长”陈士勤——我用余生守护你们 我的战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等着我》再现大爱故事 陈士渠 郁钧剑和每一个观众深受感动

《等着我》再现大爱故事 陈士渠 郁钧剑和每一个观众深受感动

陈俊贵,班长,烈士,公路,天山,亲属,故事,生命,寻人,陈俊,副班长,等着我,举动,家乡,战友情,消息,积雪,馒头,任务,先烈,心间,战士,新疆,热血,爹娘,经历,见证,过程,部队,青春

2020-03-19 #小故事

陈士争“无问中西”姊妹篇开演在即

陈士争“无问中西”姊妹篇开演在即

陈士争,导演,传统文化,戏剧,赵氏孤儿,版本,故事,艺术,舞台,观众,中国戏剧,作品,传统,方式,文化,概念,现代感,琵琶,视角,北京国际音乐节,丁晓君,佩特拉,全英文,哈特,夏特莱,屠岸贾,梅兰芳,杨赤,程婴,芮恩

2014-03-08 #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 全集》有声小说 全集 播音: 陈士龙 成语故事 全集全集

《成语故事 全集》有声小说 全集 播音: 陈士龙 成语故事 全集全集

有声小说,成语,全集,成语故事,历史,蕴涵着,陈士龙,中华民族,内容,佚名,作者,口语,历史背景,古人,商业,地位,寓言,地址,形象,底质,汉语,故事,时代,文明,智慧,本站,特征,生命力,网友,目的

2020-05-18 #小故事

《成语故事 全集》有声小说 全集 播音: 陈士龙 成语故事 全集全集

《成语故事 全集》有声小说 全集 播音: 陈士龙 成语故事 全集全集

有声小说,成语,全集,成语故事,历史,蕴涵着,陈士龙,中华民族,内容,佚名,作者,口语,历史背景,古人,商业,地位,寓言,地址,形象,底质,汉语,故事,时代,文明,智慧,本站,特征,生命力,网友,目的

2020-08-12 #故事大全

中国首个航天日 听工程院院士陈士橹的人生故事

中国首个航天日 听工程院院士陈士橹的人生故事

陈士橹,飞行力学,教授,航空,专业,航天,发展,袁建平,研究,中国,院士,学校,我国,飞行器,工作,西南联大,事业,学生,学科,弹性,导师,祝小平,金华,中国航天,博士生,国际,学院,家庭,宇航,成果

2016-10-18 #小故事

好友故事·公益圈|打拐专家陈士渠 “宝贝回家”张宝艳:“好友”聚力 让天下“无拐”

好友故事·公益圈|打拐专家陈士渠 “宝贝回家”张宝艳:“好友”聚力 让天下“无拐”

力量,好友,家庭,陈士渠,张宝艳,事业,单靠,孩子,封面,打拐,网民,李逢春,副局长,公安部,南充,代表,人物,亲人,作用,创始人,华西,华西都市报,寻亲,媒体,大会,天下,市报,省公安厅,志愿者,微博

2014-11-11 #长篇故事

辽宁喀左副县长陈士忠抖音直播带货 总销售额超110万元

辽宁喀左副县长陈士忠抖音直播带货 总销售额超110万元

活动,县长,喀左县,农产品,特色,特产,集市,直播,喀左,朝阳市,区的,疫情,关系,产品,全国,创作者,小米,市长,朝阳,景区,销量,陈醋,销售,全国各地,向全国,网友们,贫困地,何理,陈士,额达

2014-04-24 #故事会

“劫后余生 我就是你的眼!” 金昌这对中国好战友的故事已持续34年

“劫后余生 我就是你的眼!” 金昌这对中国好战友的故事已持续34年

张永忠,杨荣,战友,永忠,部队,永昌县,老战友,生活,兄弟,客人,信心,劫后余生,医院,孩子,按摩室,父母,生意,肩膀,金昌市,回家,杨叔,王占东,我就是,不一样,按摩店,一生,一面,任务,人生,亲兄弟

2016-04-20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