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同样是《西游记》 为何听书和看电视剧 无法取代读原著的感受?

时间:2015-11-02

毕竟八六版西游记的知名度还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于80、90后来说,更是家喻户晓,童年必备

提示:本文共有 32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西游记》

虽然《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但是相信很多人一开始接触它的时候,都是通过电视剧或者漫画动漫之类。毕竟八六版《西游记》的知名度还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于80、90后来说,更是家喻户晓,童年必备。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许多观众对于八六版《西游记》的熟悉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将每一句台词都烂熟于胸。但是做到这一点,就算真正了解西游文化了吗?

其实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电视剧里的故事并不能完全代表原著。即使我们早已看过无数遍电视剧或者漫画版的西游,但是依然算不上对西游文化的深入研究。

不过由于现在的生活节奏比较紧凑,人们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也就出现了一种新的选择——听书。而听书的范围也并不完全是指吴承恩所写的原版《西游记》,还有各位名家对于这部书的解读版本。

而且这些带有分析性的解读版,相对于原著来说更容易让人理解,其中的观点也十分新奇,总是能够揭开故事的另外一层含义,展现出一个涉及面更为广泛的西游世界。不过与此同时,也更进一步的加深了读者或者听众对于此书的好奇心,以及阅读原著的欲望。

可是当我们真正打开原著阅读的时候,却又会惊讶地察觉到,一股陌生感扑面而来。在那一行又一行略显直白的文言文中,仿佛隐藏着无数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会产生不同的见解。

那么为什么看电视剧和听书,无法取代通读原著的真实感受呢?关于这个问题,你可曾仔细想过?

电视剧糅杂了太多的个人意识,受到了诸多条件限制

相较于纸质图书而言,影视素材的传播效率无疑更加广泛,不过在制作这些影视剧的同时,多多少少都会对原来的情节进行一些改动或者删减。虽然改动之后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和故事流畅度都非常不错,可是却也不可避免的丢失了一部分原来的味道。对此只能说是凡事有利就有弊,两者难以兼顾。

毕竟一部成功的电视剧需要贴合时代背景,符合人们当时的价值观和幻想态度。此外还有演员对于各个角色的把控,也是能否完美呈现原著的主要因素之一。

他们的对话、动作和神态,以及一系列的细微表演,都是观众了解故事和人物内心的途径。然而演员终究不是神话里的人物,他们虽然会尽最大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设定位,但终究难免会受到一些自身因素的影响。

因为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思维,没有谁能够彻底消除理性对自身的支配,更无法百分之百的摆脱潜意识的控制。所以作为一个现实中的人,又怎么可能一比一还原书的神话人物,以及那些复杂的内心活动?

基于这些的条件限制,电视剧和真正的《西游记》原著自然也就会有所区别。因为前者糅合了太多人为意识,无法完全从客观的角度来阐述情节。

譬如在吴承恩的书中,孙悟空是一个集魔性、人性、神性、佛性为一体的人物,可是在电视剧中却只体现出了神性和佛性。所以说影视作品根本无法取代通读原著的感觉,因为它展现的不够全面,对于书中的一些特殊描写,难以尽数刻画出来。

此外漫画动漫之类的限制则更为明显,需要照顾到特殊年龄段的观众,所以有些桥段做出了大幅度的修改。比如将复杂的情节简单化,把人物的内心直白化,甚至将对话台词温柔化,把画面低幼化等等。

总之被制作成影视版的《西游记》,尽管在视听效果上增加了一个维度,但是却也对此书原来的内涵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动,添加了许多原来没有的元素,同时也流失了部分含义。每一种呈现形式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无法弥补的不足之处。

比如文字固然无法呈现足够立体的视觉效果,但是却能够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幻想出最完美的精神世界,这一点在艺术上被称为“留白”。可如果把文字中的世界具体化,那么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打破这份美好的幻想,这就是两者之间的根本性区别。

听书:听来的,不代表自己的

关于《西游记》听书大概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听原著,其二是听各种衍生作品。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听书的概念,其实现在流行听书的各大软件或者平台所推出的内容,与古时候的评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将文字转变成声音,然后绘声绘色的讲述出来。那么或许有人会问,这样一来听原著和读原著还有区别吗?反正都是那些一样的文字,听和读有什么不一样呢?

事实上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我们要想听,首先得有人说。可是对方在说的同时就会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比如在某些情节上会加重语调,说到某个人物会下意识的改变语气等等。

这些变化都会给听众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跟随对方的思维,对某些情节或人物产生相同与之的看法,在脑海中快速将之定格。就是因为声音中带有的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的作用,使人产生了一种共性思维。

而且在听那些带有分析性的衍生作品时,这种感觉会变得更加明显。如《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还有金圣叹的点评本等等,这些评注中所给出的解读固然十分具有逻辑性,可那终究是别人的解读方式,带着浓厚的个人意识和情感色彩。

或许他们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书中的一些真相,看到自己看不到的一面。但同时也会造成先入为主的局限性,从而在无形中抹杀自己的想法。

然而如果自己去阅读那些文字,就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对书中所提到的人和事进行区分和定位。所以我们在听书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客观理性,切不可随波逐流道听途说。

因为听来的东西就像是别人加工好的成品,要想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还需要反复咀嚼加以消化。如此一来,品读原著自然也就成了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就像宋代大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所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若想真正从一部书中品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就必须静下心来认认真真逐字逐句的研读。别人理解的再透彻,也无法将感受到的真意尽数表达出来,毕竟有些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读完《西游记》会发现什么?

《西游记》原著最大的特点,其实就在于完美保留了明朝时期的文学气息。这一点现代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复制出来,历史的厚重感和真实性,总是能够给人别样的感觉,使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

例如有人会觉得书中的描写过于粗糙,但也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特色,是那个时代的专属。

除了文字本身传递的气息之外,还有角色的塑造手法,以及情节的过渡节奏,这些都是阅读过程中才能察觉的细节。相对于听书和看电视来说,读书显然更能够体会文学的魅力和意义。

更何况《西游记》本身的定位,就是一部文学名著,如果只注重故事情节而忽略文学价值,实在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就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韧,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

可是如果我们连读一本书的韧劲儿都没有了,那么文学的传承又该何去何从?

再者说,《西游记》的价值也不仅仅局限在对文字的运用,在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更蕴藏着对人生的刻画,和对生命的思考。每个拥有不同经历的人,都能够在其中找到打动自己的关键点,获得别人不曾拥有的感悟。

比如关于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件事情,可以看成是不甘忍受压迫的反抗,也可以看成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知,同时还可以理解为恃宠而骄的放纵……

这些观点在不同的人心里,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仁者可以见仁,智者自会见智。如此一来虽然少了一丝娱乐的气息,不过却多了一份思考的深度,相比起来显然是后者更有意义。

由此可见想要深入了解西游,听书和看电视是远远不够的。其中的深层含义,是需要我们反复品读,然后反思和总结,再加上通过现实经验进行论证,最终才能得出的结果。

而这也正是那些衍生作品,无法彻底取代《西游记》原著的原因。因为这部书不仅具备着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承载着无法复制的文学性,以及能够激发人生思考的深度含义。这些特性加在一起,共同构成的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

结语

从遥远的古代发展到今日,西游文化已然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交织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吴承恩老先生的经典名著《西游记》,就是这张大网的中心点,在支撑着每一条线路向外延伸。

无论是那些衍生出来的解读版本,还是一部又一部翻拍改编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这部书而延伸出来的线条。它们可以推动西游文化对外扩张的态势,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意义,但始终无法取代原著给人带来的感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胖品西游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同样是《西游记》 为何听书和看电视剧 无法取代读原著的感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西游记原著小说其实并不好看

西游记原著小说其实并不好看

一首诗,电视剧,啰嗦,神仙,西游记,更适合,孙悟空,疑似,图画,原文,个人,作品,小说,故事,形象,文字,武器,画面感,系统,神话故事,神话,老少皆宜,造型,违规,当然是,孩子们,不喜欢,不是好,并不代表,比较强

2015-09-06 #小故事

西游记原著小说其实并不好看

西游记原著小说其实并不好看

一首诗,电视剧,啰嗦,神仙,西游记,更适合,孙悟空,疑似,图画,原文,个人,作品,小说,故事,形象,文字,武器,画面感,系统,神话故事,神话,老少皆宜,造型,违规,当然是,孩子们,不喜欢,不是好,并不代表,比较强

2009-05-12 #小故事

西游记如果都跟着原著拍 收视率会更高?吴承恩:你一集都不敢看

西游记如果都跟着原著拍 收视率会更高?吴承恩:你一集都不敢看

孙悟空,西游记,原著,唐僧,人肉,吴承恩,黄袍怪,作品,妖怪,电影,猪八戒,獠牙,电视剧,画面,队伍,骷髅,三打白骨精,狮驼岭,金宝,原文中,各大,多西,杨洁,文里,泉里,下界后,和七,青狮,雷公嘴,看不了

2019-11-01 #经典故事

西游记中挑担的居然不是沙僧?原来我们看了假的电视剧?

西游记中挑担的居然不是沙僧?原来我们看了假的电视剧?

猪八戒,沙僧,孙悟空,担子,凡人,团队,唐僧,敢问路在何方,兵器,扁担,西游记,86版,路在脚下,孙悟,蒋大为,马沙,马德华,鲁智深,黄风洞,啦啦,风山,映像,原著,个子,东西,事件,剧里,凑齐,哭丧棒,场景

2015-05-05 #长篇故事

西游记:一破绽被小学生看出 我们看了30年电视剧都没发现

西游记:一破绽被小学生看出 我们看了30年电视剧都没发现

西游,吴承恩,小学生,不合理,电视剧,故事,马思,破绽,原著,地方,漏洞,特效,瑕疵,经典,菜色,中的一些,没发现,孙猴,子都,杨洁,文中列,一直以来,地方菜,小同,有仙,西游记,作品,人儿,中土,专业知识

2008-08-20 #故事阅读

猴子尾巴去哪了?难道我们看了个假西游记?

猴子尾巴去哪了?难道我们看了个假西游记?

孙悟空,尾巴,西游记,孙悟,二郎神,妖精,猪八戒,86版,六小龄童,石猴,朋友,主角,七龙珠,作品,剧里,原著,原因,奶奶,平顶山,旗杆,技术,效果,经典,电视,猴子,样子,游记,电视剧,破绽,观众们

2019-11-25 #长篇故事

看《西游记》:唐僧唯一心动过的女人到底是谁?

看《西游记》:唐僧唯一心动过的女人到底是谁?

唐僧,琵琶,三藏,女王,孙悟空,原著,西游记,女儿国,佛祖,电视剧,子母河,徒弟,时候,馍馍,蝎子精,邓沙,一定是,因为她,真的是,这句话,出家人,女主角,女官,吃水,喜宴,地方,女人,女妖,妇人,妖精

2009-07-23 #短篇故事

揭秘:看《西游记》中 真假美猴王之背后的故事(下篇)

揭秘:看《西游记》中 真假美猴王之背后的故事(下篇)

杨洁,孙悟空,如来,悟空,真假美猴王,六耳猕猴,西游记,导演,唐僧,问题,威亚,原著,剧组,技术,民间,央视,半路,演员,电视剧,真经,下篇,个人,事情,佛教,原因,效果,版本,电影,痕迹,结果

2018-01-24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