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内藤湖南著 张真译:《诸葛武侯》

时间:2015-10-13

内容简介该书出于日本东洋史巨擘内藤湖南之手,观点新颖,考证严谨,言必有据,据必翔实,显示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

提示:本文共有 58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诸葛武侯》,内藤湖南著,张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出于日本“东洋史巨擘”内藤湖南之手,观点新颖,考证严谨,言必有据,据必翔实,显示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从《诸葛武侯》开始,内藤湖南正式转入中国学研究,并以秋田师范学校的低学历而被京都帝国大学破格聘任,成为京都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该书并不是一部单纯的历史人物传记,作者更为关注的是世运的变迁。如他说:“世运之转移,其治平之日,大抵以每三五十年为一期而起变态,当其动荡扰乱之际,十年或十五年,便面目全非,以致旧物荡然,决非希觏之事。”作者还把明治前后的日本与三国时代相比较,对日本知识界产生过较大影响。

目 录

译者的话

引言

例言

第一章 武侯之出生地及其世系

第二章 武侯少时及躬耕之时

第三章 三顾茅庐定三分

第四章 赤壁之战

第五章 进据益州

第六章 平汉中、失荆州及武侯前半生总论

第七章 昭烈正号

续篇目次预定

诸葛武侯年谱

附录

内藤湖南的诸葛武侯论/加地伸行

内藤湖南/沟上瑛

译后记

原著续篇预定目次(未作)

第一章 秭归败师、白帝托孤

第二章 平定南中

第三章 六出祁山、将星陨落

第四章 武侯之治国、用人

第五章 武侯之制戎、逸事

第六章 武侯之品性、兄弟及子嗣

第七章 有关武侯之评论及遗迹

译后记

“如果没有《三国演义》,我将会是在哪里?”

我曾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因为我对知识的兴趣,可以说完全是由《三国演义》引发的。如果没有与《三国演义》这种特殊的因缘,或许就不会有翻译这部《诸葛武侯》的殊荣了。

《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

我和《三国演义》的缘分,开始得并不是那么早,不像有些人早在小学、甚至上学前就能倒背如流,我没有这种天赋和天分。

我和《三国演义》的缘分源于偶然。大概是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电视里看到《赵子龙单骑救主》的一幕,当然,那时候的我还根本不知道这一段叫什么,只是觉得好看,那个白盔白甲骑白马的将军简直神乎其神。

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这一集不知不觉已经播完了。我颇觉得意犹未尽,很想继续看下去,但又不知道剧名,想等着看是不是还有一集,可惜那天就没再播了。

第二天我倒是没特地守在电视机前去等,大概是因别的什么事儿忘记了。也不知道过了几天,我再次看到这部电视剧。当时很兴奋,又很疑惑:怎么过了这么多天还没播完?也正是在这样的疑惑中,我终于弄清楚了剧名。但我以为只是电视剧,没想到是一部古典文学名著。

到了初中,在语文课本里学到一篇《曹操煮酒论英雄》。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课文的注释,知道这篇文章选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电视剧海报

《三国演义》?那不就是前几年我看到的电视剧吗?原来这部书里还有这么多精彩的内容。从此,我发愿要通读全书。而刘备、曹操、袁绍、袁术、刘表、孙策、刘璋、马腾、韩遂等人的名字,从那时候起,就再也没有从我的脑海里抹去。

也正是因为《三国演义》,我对语文,准确地说是对古典文学,产生了不可收拾的兴趣。但直到初中毕业,我也没有通读《三国演义》全书,因为我还没有这本书。

高一的一个晚自习,我骑车去学校,路过一个书摊,就凑了过去,没想到《三国演义》赫然在内。我眼前一亮,一下子就勾起几年来的一个夙愿。自从上高中以来,我就有了去书店看书的习惯,之所以只是以看为主,而不是买,是因为当时的我还难以承受“昂贵”的书价。

路边小书摊使我眼前一亮的,不仅仅有《三国演义》,更在于只要10元一本。这比书店里定价最低的版本,仍低了将近一半左右。当然,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这是一本盗版书。

买到书的我,骑着车飞奔学校,可想而知那个晚自习,我在“自习”些什么。虽然只是一本盗版书,但这是我买的第一本《三国演义》,我还是待若珍宝,甚至像神明一样的供奉着。

《三国演义》邮票

盗版书的纸张很薄,字号很小,洋洋洒洒六七十万言的一部大书,也就是被印成了薄薄的一小册而已,但就是这样的薄薄的一小册,我看了足足一个多学期。不是因为不喜欢而看不去,而是因为太喜欢了,根本不舍得看完。每看完一回,甚至一段,我都会返回去再看第二遍、第三遍……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三国演义》全书的故事,牢牢地印刻在了我的生命里。

后来我知道,《三国演义》并不是罗贯中(姑且先这样表述吧)一个人闭门造车写出来的,而是千百年来世代累积而成的。如果说,三国故事是一条大河,那么,其源头就是三国历史本身。

但三国这段不算长的历史,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烟消云散,而还能使我们触摸到三国历史余温的,首先是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为该书做的注。所以,我很想知道陈寿和裴松之是怎么写的。

因为《三国演义》引发的阅读兴趣,所以自从上高中以后,我为了能去书店买正版书,平时就很注意积攒零花钱。等我攒够了几十块钱之后,我就伸直了腰杆理直气壮地跑到书店去买《三国志》。

这本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定价37.5元的精装《三国志》(附裴注),是我买的第一部“高价正版书”,她已经陪伴着我整整十八年了。十八年来,无论我身在何方,都会带着她,从不曾离开,即使现在在写这篇译后记的时候,她也就在我的手边静静地看着我。

《三国志》

《三国志》当然比《三国演义》难得多,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上文已经说到,《三国演义》并非一人一时所作,而是千百年世代累积而成,那么,裴松之就是第一位“演义”《三国志》的。

在裴松之看来,陈寿的《三国志》确实是一部“近世之嘉史”,但“失在于略,时有脱漏”,因此他要做的是“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可以说,正是裴松之加入的这些“旧闻”、“遗逸”,才使得三国的历史和人物鲜活了起来。

裴注所征引的文献,大多已散佚,不少书完全是有赖于裴注的征引,我们才能窥得其书之一斑。由于裴注所引文献很多,由于作者立场的不同,不同文献对同一人物乃至同一事件的记述、评价截然不同。

此外,由于所引文献大多为私人著述,可以尽情发挥作者的意见,而且记事极具故事性。《三国演义》中有不少精彩的篇章是《三国志》所没有的,而它们最初就见于裴注所引的文献里。

一些片段性的例子就不一一举了,只举两个对《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架构而言极为重要的例子。人物形象方面,蜀汉五虎将之一的赵云,在《三国志》本传中不过寥寥三四百字而已,他在《三国演义》中那神勇、坚定、大公无私的近乎完美的形象,其素材完全来自于裴注所引的《赵云别传》。

故事架构方面,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以长达十九回的篇幅构成了诸葛亮后半生的主线,但其素材基本来自裴注所引的《汉晋春秋》《条亮五事》《魏略》《默记》《魏书》《魏氏春秋》《晋阳秋》《诸葛亮集》等,如果没有这些素材,诸葛亮的南征和北伐就变得黯淡无光了。

《诸葛武侯全书》

那么,裴松之究竟引用了多少种书为《三国志》作注呢?少年时代的我,当然不知道这是一个至今仍争论不休的学术公案,当时只是抱着强烈的兴趣想着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

于是,在读高三的一个晚上,心潮澎湃不能自已的我,开始在本子上一种一种地去抄录裴注所引的书目。当时心无杂念,用最工整的正楷,一笔一划地做着与功利毫不相关的事。等我抄完的时候,天竟已经蒙蒙亮。后来,我在苏东坡的《赤壁赋》读到,这叫“不知东方之既白”。

由于每记一种书,我都标了序号,共208种。但裴注所引书目的情况比较复杂,有同名而异书,也有同书而异名;有书名,也有篇名;有列书目而未引内容,也有引内容而未注明出处,所以,“208种”肯定还有误差,误差应该不至于太大。十七年后的今天,当我重新翻出本子,抚摸着那历久而尚未褪色的字迹,眼前浮现出的仿佛还是那个满身月影读《三国》的少年。

到了大学,因为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我可以尽情肆意地读《三国》。在那个还没有个人电脑、还没有数据库的时代,我把图书馆过刊室里所有登载过《三国》论文的刊期全都翻了一遍,尽管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论文。

《三国演义学刊》

随着阅读的深入,也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逐渐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便诉诸笔端。已经想不起来在哪里看到荆州《三国演义学刊》,但天真无知的我,竟然通过邮寄的方式将自己写的小文章投了过去。没想到蒙主编张业茂老先生的错爱,不仅刊载了小文,并且还给我发了168元的稿费。

我虽然从初中开始就喜欢写些小东西,但这是人生的第一笔稿费,至今我都还记得那天去邮局领取稿费的情形。我想,这次的投稿经历应该是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的。后来又连续在荆州《三国演义学刊》上发表了两篇小文。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所以还在大二的时候,我就已经写完了一万多字的本科毕业论文,内容当然是和《三国演义》有关的。

因《三国演义》而引发的阅读兴趣,使我一本接一本地看了不少书,当时并不是有意的,但后来回过头看看,古今中外的小说占了其中很大的一部分。

原来,不知从何时起,我默默地有了一个当小说家的梦想。虽然这个梦想至今也没有实现,但我确实写了小说。大学里写的一部45万字的长篇小说,虽然结构模仿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但其精神线索完全就是《三国演义》。

小说是各种文体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大概是因为读小说最轻松,最有意思,但如果亲自写过小说,就会明白,写好一部长篇小说是多么困难的事,历史小说尤其如此。

剪纸《三国演义》

历史小说首先是小说,小说则必须讲究人物、情节、环境等三要素,为了使小说精彩迷人,就必然要做一些艺术处理,如果照搬历史,则何以称其为小说?但历史小说又是一种特殊的小说,必须尊重基本的史实,如果完全架空,则何以称其为历史小说?

只有看过了《三国志》,你才会惊叹于《三国演义》作者那浑如天成的搜辑、剪裁、统合能力。我总是在想,什么样的人才会写出这样一部空前绝后的天才之作来呢?他经历过怎么的人生呢?他是又是谁呢?这些看似只是文学常识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汉末有黄巾起义,元末有红巾起义;汉末有魏、蜀、吴三国鼎立,元末有张、朱、陈三雄争霸;历史何其相似乃尔。已过天命之年的罗贯中,夜卧细思过往事,三国纷争涌心头。

六百余年后的今天,每当我重读《三国》,我都会为这位精通军事学、政治学、外交学、公关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医药学、厚黑学的天才作家废书而叹。他生前一定是寂寞的,一种无知音的痛苦。既然六百年前没人为他树碑立传,六百年后,我便权以《三国》爱好者身份为他演绎一段属于他自己的传奇。

大学毕业后的那个夏天,我便开始写一部以罗贯中为主角、以元明之际史实为历史背景的长篇小说,并选择以古白话和章回体来写作,以期更具历史感,更好地纪念这位中国章回体长篇小说的开山祖师。

罗贯中塑像

我打算用200回、100万字的篇幅来展现罗贯中不平凡的一生,然而,那个夏天只是开头一个头,刚写了三回,就开学了。

此后的近三年里,我在一所高中任教,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使我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继续写作,于是一拖就是两年多,但我从未放弃这个心愿。工作到第三年,我准备考研,就在考研笔试结束的那个晚上,我开始接着写罗贯中,到研二上学期开学初,终于完成了小说的上半部——100回,约50万字。

后来因为读研、读博和工作,下半部迟迟未动笔。屈指算来,从这部小说开篇到现在,已经过了十二年,但我同样不会放弃这个心愿,只要时机成熟,我一定会把下半部写完。我将这部小说命名为“揾英雄泪”,取自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英雄有泪,这是历史的不完美。

从读研起,可算是我真正“研究”《三国演义》的开始。读研期间发表的五篇小论文,全部都和《三国演义》有关;硕士论文拉拉杂杂写了10万字,也和《三国演义》有关;读博后的第一篇论文,也和《三国演义》有关;博士论文和《三国演义》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追本溯源,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后来我又不“研究”了,我觉得自己的水平远远不足谈“研究”,于是,老老实实地回归到了纯粹的欣赏、膜拜。

《诸葛武侯》原著单行本书影

《三国演义》是文学名著,但她在某些地区、某些方面的影响早已经超出了文学的范围。《三国演义》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可以是说在海外各国各地区里为最的。早在1689年,日本就出现了《三国演义》的日译本,这也是《三国演义》的第一个外译本,而且是全译本。此后,日译本迭出,而吉川英治编译再创造的《三国志》是其中影响最大、最富特色的一种。

在日本说起“三国志”,不是指陈寿的《三国志》,也不是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是吉川英治的《三国志》。后来影响很大日本漫画、动画《三国志》,都是根据吉川《三国志》创作的。

我大学毕业后买过吉川《三国志》的日文原版,后来这套书也出版了中译本。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日本人把中国的《三国演义》翻译成日文,而中国人将其再译回中文。当然,日本还有各种和《三国》有关的游戏、动画等。毫不夸张地说,“三国”成为了日本一种重要的文化产业。

《三国志》

日本的“三国热”,其核心是“孔明热”,孔明是众多三国人物中最受日本人欢迎的。因此,当卞清波先生告诉我,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有意翻译内藤湖南的汉学著作,并叫我推荐书目时,我没有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就推荐了《诸葛武侯》。而蒙卞清波先生不弃,即叫我来翻译此书。

我深知自己的学识和日语能力都很有限,面对内藤湖南这样的汉学巨擘,我感到不小的压力,但还是凭着对《三国演义》多年以来的热忱,壮着胆子接受了这一任务。

卞清波先生儒雅谦和,有古君子之风。前年,我们在素未谋面的情况下,他同意我翻译与内藤湖南齐名的京都学派另一巨擘狩野直喜的《中国小说戏曲史》,并亲自担任责任编辑,为拙译的顺利出版付力尤多。

《中国小说戏曲史》,狩野直喜著,张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后来,他又叫我到南京参加金陵读书会举行的活动,让我有机会对该书做一些现场介绍和解读。金陵读书会的宋宇飞、丁进、许金晶等先生,也为拙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丛书主编刘东教授两次准许拙译列入“海外中国研究系列”,使拙译能和海外汉学名家、名作、名译并列一处。

如果没有上述几位先生的支持和指导,就不会有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两部拙译,在此,我对上述几位先生表示由衷地感谢。

由于拙译所依据的原著是《内藤湖南全集》第一卷所收的《诸葛武侯》,而早稻田大学藏有东华堂1897年单行原版,曾特地请正在日本访学的仝婉澄学姐代为复制,以确保两版内容一致,特此致谢。

《诸葛武侯》原书单行本版权页

岁月最是无情,但唯有岁月,才能使感情历久而弥深、历久而弥真。忙忙碌碌地穿梭,有时候经常忘记真我。抹去岁月的风霜,拨开俗世的纷扰,蓦然回首,感悟什么才是最初的那一份真。

一路走来,幸有《三国》伴我行。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内藤湖南著 张真译:《诸葛武侯》”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刘备位于成都的“汉昭烈庙”为什么会变成诸葛亮的武侯祠?

刘备位于成都的“汉昭烈庙”为什么会变成诸葛亮的武侯祠?

刘备,武侯祠,诸葛,汉昭烈庙,朱椿,百姓,成都武侯祠,成都,祠庙,人数,皇帝,蜀汉,刘禅,杜甫,洪武,诸葛亮,全国,匾额,大臣,牌位,神像,诸葛武侯,建立后,在申,方都,武侯墓,武侯,新中国,主城,习惯

2016-10-10 #故事大全

诸葛武侯《巧连神数》详解

诸葛武侯《巧连神数》详解

比喻,意思,意思是,事物,孔子,人生,万物,名利,能力,好的,个人,事情,事业,才能,常人,行动,代表,好事,时候,秋风,谢安,谢玄,半途而废,名字,大事,明月,画作,结果,内心,境界

2008-11-13 #故事会

诸葛连弩 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连弩 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刘备,曹操,孙权,刘琦,诸葛,鲁肃,诸葛玄,关羽,刘表,司马徽,向孙权,周瑜,孔明,张飞,曹军,琅邪,黄承彦,卧龙,中原,乡里,事务,后世,叔父,太守,天下,好友,局势,建安,建议

2018-01-25 #小故事

六出祁山 武侯诸葛亮 军事才能究竟如何?

六出祁山 武侯诸葛亮 军事才能究竟如何?

诸葛亮,刘备,司马懿,关羽,孙权,蜀国,周瑜,时候,粮草,运输,张良,曹操,韩信,陆逊,吴国,四川,荆州,魏国,后续,北伐,万大,刘备入,周瑜正,吕蒙,吴军,姜维,曹真,萧何,诸葛智,诸葛连弩

2008-06-27 #长篇故事

雄心壮志诸葛武侯 博学智绝 一生传奇

雄心壮志诸葛武侯 博学智绝 一生传奇

孔明,诸葛,鲁肃,事情,后代,才智,将军,瓜子,图片,作者,办法,网络,好戏,妻子,弓箭,情况,雾气,于是就,未经允许,希望你,有的人,比较好,这件事情,周可,司马炎,孔明回,曹军,有才,诸葛亮,鲁内

2017-12-06 #小故事

武侯祠小小诸葛亮 讲三国时期端午故事

武侯祠小小诸葛亮 讲三国时期端午故事

诸葛亮,蜀葵,三国时期,周处,孝女曹娥,曹娥,故事,坐像,功效,投江,父亲,碑刻,赛龙舟,有关,为大家,五月五日,为纪念,风土记,周舫,夏末,孙皓,武侯祠,曹操,杨修,葛祖,蔡邕,邯郸淳,金沙遗址博物馆,东吴,人们

2017-06-07 #经典故事

诸葛亮躬耕地纷争升级!记者探秘南阳武侯祠 襄阳古隆中

诸葛亮躬耕地纷争升级!记者探秘南阳武侯祠 襄阳古隆中

诸葛亮,襄阳,南阳,古隆中,躬耕,武侯祠,南阳卧龙岗,景区内,石牌坊,诸葛草庐,汉水,碑刻,小虹,梁父岩,三顾堂,南阳武侯祠,三顾茅庐,猛犸,新闻,三顾,出师表,云庵,十景,南郡,卧龙,地方,导游,沙盘,湖北,清道光

2015-07-25 #经典故事

张真谈洋泾浜 上海白话文化与华语电影的起源

张真谈洋泾浜 上海白话文化与华语电影的起源

电影,白话,上海,现代主义,文化,中国,影戏,剧照,关系,银幕,早期电影,通俗剧,艳史,编剧,城市,吸引力,导演,年代,空间,风格,好莱坞,女性,戏剧,武侠,洋泾浜,社会,观众,身体,侯曜,传统

2020-05-30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