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古代名人与兰

时间:2015-06-30

古代名人跟植物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8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歌颂兰花的人。在他留下的著述申,有不少是歌颂兰花的。孔子对兰花说的五个字:“兰为王者香”,被世界兰坛尊为座右铭。国外出版的兰花图书,扉页上往往要印上中文“为王者香”四个大字。多少兰花论著,开篇总不离孔子对兰花歌颂的言辞。据《猗兰操·琴操》中记载:“孔子聘诸侯,莫能任,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兰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兰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於归,远送於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孔子比较过众多的香草,兰花的香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界定兰花是最香的花,因此给兰花戴上了“王者香”的桂冠。也许人们会认为孔子缺乏植物学知识,少见多怪,孤陋寡闻,其实并非如此。国人都知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作为一部中华民族的经典,在我国文学史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说,它在植物学上也有重要的地位。《诗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编纂而成的,他曾说:“我从卫国返鲁才把音乐的篇章整理出来,使《诗》的雅、颂部分有了合理的安排。”从卫返鲁的途中,他见到了芗兰,并誉之为“王者香”。相传《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可见孔子对《诗经》多麽熟悉。孔子刊定《诗经》,必定了解《诗经》的全部内容。《诗经》中言草者一百零五,言木者七十五,言鸟者三十九,言兽者穴十七,言虫者二十九,言鱼者二十。所以一些学者认为,《诗经》不单是一本民歌总集,也是一本中国最早的植物动物总谱。后人每每读到《诗经》,都对诗句中众多的草木芳名惊叹不已。后人为了研究《诗经》中的植物动物而写成的著作,要比《诗经》本身不知多了多少倍。如《毛诗草木鱼虫疏》、《毛诗草木虫鱼图》、《毛诗草名今释》、《毛诗植物名参》、《毛诗草虫经》、《诗草木今释》等等,举不胜举。《诗经》中多处提到兰,如《郑风·凑洧》一章:“士与女,方秉蔺兮。”《陈风·泽陂》二章:“彼泽之陂,有蒲与蔺”。蔺是什麽植物?《毛传》说:“蔺,兰也”。《诗经》中这两处提到兰用的是“蔺”字,而在谈到其它植物时也用“兰”字。为什麽孔子在刊定《诗经》时不把“蔺”字一律改为“兰”字?其中奥妙在哪里?从《诗经》中两字的用法看,孔子是知道不一定用“兰”字的植物就都是兰花,如《卫风》中的《芄兰》篇,芄兰不香,长着荚,并不是兰花。孔子死后六百多年的三国时代,吴国有一位名叫陆玑的学者为《毛诗》疏注:“蔺”即兰,香草也。春秋传日刈兰而卒,楚辞纫秋兰,孔子云兰当为王者香草皆是也。其茎叶似药草泽兰,广而长节,节中赤,高四五尺。汉诸池苑及许昌宫中皆种之。可著粉中藏交,著书中辟白鱼。”经陆玑这麽一疏注,文人所歌颂的兰蕙从此卷入中草药疏辨的争端之中。孔子和屈原歌颂的兰和蕙到底指的什麽植物?众说纷纭。宋代药学家寇宗爽,对兰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诸家之说异同是曾未得识,故无定论。叶不香,惟花香。今江陵、鼎、沣州山谷之间颇有,山外平田即无。多生阴地,生於幽谷,益可验矣。叶如麦门冬而润且轫,长及一二尺,四时常青,花黄,中间叶上有细紫点。有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为秋兰,色淡。秋兰稍难得。二兰移植小槛中,置座右,花开时满室尽香,与他花香又别。唐白乐天有种兰不种艾之诗,正为此兰矣。今未见用者。”宋代诗人黄庭坚在《书幽芳亭》中说:“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六花而香不足者蕙。”到了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享在《本草衍义补遗》中,进一步阐明了冠宗爽对兰草的观点,他说:“兰叶禀金水之气而似有火,人知其花香之贵,而不知其叶有药方。盖其叶能散久积陈郁之气甚有力,即今之栽置座右者。”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对上述疏辨作了总结:“乃近世所谓兰花,非古之兰草也。兰有数种,兰草、泽兰生水旁,山兰即兰草之生山中者。兰花亦生山中,与三兰迥别。兰花生近处者,叶如麦门冬而春花;生福建者,叶如管茅而秋花。黄山谷所谓一干一花为兰,一干数花为蕙者,盖因不识兰草、蕙草,遂以兰花强生分别也。兰草与泽兰同类。故陆玑言兰似泽兰,但广而长节。《离骚》言其绿叶紫茎素枝,可纫可佩可藉可膏可浴。《郑诗》言士女秉蔺。应劭风俗通言尚节奏事,怀香握兰。《礼记》言诸候执薰,大夫执兰。《汉书》言兰以香自烧也。若夫兰花,有叶无枝,可玩而不可纫佩藉浴秉握膏焚。故朱子《离骚辨证》,言古之香草必花叶俱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佩。今之兰蕙,但花香而叶乃无气,质弱易委,不可刈佩,必非古人所指甚明,古之兰似泽兰,而蕙即今之零陵香。”李时珍在列举了诸家对兰的疏辨后哀叹道:“世俗至今犹以非兰为兰,何其惑之难解也?呜呼!”关于兰花的疏辨,并没有因为李时珍的结论而终止;泽兰也并没有因为李时珍的断定,而挤进中国兰花的行列。国人还在问:泽兰是兰花吗?中国的“兰”字只有一个,从古写到今,到底指的何物?古人这场争论,要多人来作判断,诚非易事。多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一八六七年,国际植物学界经过多次讨论,拟出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缩写为ICBN),界定了分类阶层:界、门、纲、目、科、属、种。从一九七O年开始,《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相继问世,目前在中国所发现的339种兰科植物,图文并茂列入其中,包括古人争论不休的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等。兰和蕙这两个字在中国已经被科学家肯定;同时,对菊科的佩兰(古称泽兰)Eupatoriumfortunei Trucz,华泽兰(古称兰草)Eupatorium chinenseL,泽兰(山兰、不老草、孩儿 Eupatoriurm japoni cumThunb。这三种植物作了科学鉴定,使它们有了正式的名称,有了拉丁文,有了鉴别的图谱和准确的内容。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兰花之辨,可望在我们这一代人了结。长期的今兰古兰之争,也给中国医药学造成了一些混乱。如近代出版的《新华本草纲要》讲到泽兰历史时说:“泽兰,《本经》中品,历代本草书常将本品与《本经》上品的两草混淆。”陶弘景说:“泽兰亦名都梁香,而叶小异。今山中又有一种,甚相似,茎方,叶小张,不甚香……而药家乃采用之。”这种陶隐居认为不是正品的泽兰,恰恰是后来从《唐本草》到现在主流商品药材的泽兰,亦即《药典》(一九七七年)收载的唇形科泽兰(Labiat ae)植物地瓜儿苗(LycopuslucidusTurcz)。《唐本草》载:“泽兰茎方节紫色,叶似兰草而不香,今京下用之”。《图经》日:“二月生苗,高二三尺,茎干青紫色作四棱,叶生相对如薄荷,微香。七月开花,带紫白色,而似薄荷花。”证明今药典以此种为泽兰,与《唐本草》等论证一致。《药典》作菊科的佩兰,相当於古本草的兰草,是将兰草与泽兰均作为菊科的不同种。如以上所述,均是本种无疑。李时珍在“兰草”条说;“兰草,泽兰一类二种也,便生水旁下湿处,二月宿根生苗成丛,紫基素枝,赤节绿叶,叶对节生有齿,但以茎圆节长,而叶光有岐者为兰草;茎微方而叶有毛者为泽兰……”《植物名实图考》对泽兰记述;“根名地笋,确实为本种,但图则系菊科的泽兰。”据一九六三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的泽兰,是唇形科(labiatae)植物地瓜儿苗,其形状茎呈四方形,少分枝,长约尺许,叶有短柄,对生,花小成输状,簇生于叶腋间。而该《药典》记载的佩兰为菊科植物兰草,茎呈圆柱形,叶对生有短柄,微有香气,味微苦。一九七七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中的佩兰,也解释为菊科植物的兰草的茎叶。以上资料表明,我国对古兰今兰的认识已逐步清楚明晰。《家语》记载:“孔子日:与善人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这是孔子对兰花香味的精深见解。兰花香味直到今天,还是一个未解之谜。近年来日本合成了中国春兰香精,其香味还不及真正兰花的香味。兰花香味的奥妙何在?世界各国的艺兰者和香精集团都在求索。如果说古兰是泽兰,那么泽兰能称“王者香”吗?要回答这个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只要看看古兰的化学成分便一目了然了。古兰草全草含挥发油1.5—2%,油中含对一聚伞花素(对一异丙基甲苯PCymene),乙酸香草醚(5—Metnylthymol ether)。叶含香豆精(Coumarin),邻一香豆酸(0一Courmaricacid)及麝香草氢醌(Thymo-hydrouquinone)。以上资料表明,古人叫兰草,今人叫佩兰的植物,实际上是散发着药味的中草药,与兰花的香味有天渊之别。孔子对兰花的香味有高深的见解,正如他说:“芝兰生於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孔子将兰花的香味引申到道德范畴而加以歌颂,将兰花这个植物升化为一种文化。兰花在中华民族心目中,已不再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人格、国格、品格的象征。《易经·系辞上传》记载:“子日: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孔子说,君子所走的道路,或者入世,服务人群,或者隐居,独善其身;或者保持沉默,或者发表言论,看上去好象不同,实际上完全一致。二人的意见相同,其锋利足以切断金属;意志一致的言论,会象兰花一般,气味芬芳。兰花不愧为王者香。首届申国兰花博览会上,两株来自孔府花园的百岁兰花引人注目。她们曾是孔子第七十六代裔孙孔令贻的种爱之物。这两株由衍圣公养护过的活文物,名曰素心建兰大叶白。虽没开花但兰叶典雅,有大家闺秀之韵味。

资料来源:互联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古代名人与兰”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张姓古代名人 张氏古代名人

张姓古代名人 张氏古代名人

榜样,同胞,父母,人物,孩子,姓氏,教师,古代名人,亲朋,先进事迹,古代人,多方面,名人,后人,师长,文学,配偶,中的人物,人物事迹,古代人物,自强自立,固然是,最有影响,特别重要,生活在,重要影响

2015-12-01 #小故事

古代名人华佗简介 古代名人故事

古代名人华佗简介 古代名人故事

华佗,关羽,病人,陈登,曹操,民间,医学家,倪寻,施治,李延,医术,右臂,疼痛,东汉末年,亳州市谯城区,人们,字元,学徒,疫病,腹腔,药物,针灸,麻沸散,全身麻醉,三国志,五禽戏,伤口,医学,医生,外科手术

2020-05-26 #经典故事

古代名人华佗简介 古代名人故事

古代名人华佗简介 古代名人故事

华佗,关羽,病人,陈登,曹操,民间,医学家,倪寻,施治,李延,医术,右臂,疼痛,东汉末年,亳州市谯城区,人们,字元,学徒,疫病,腹腔,药物,针灸,麻沸散,全身麻醉,三国志,五禽戏,伤口,医学,医生,外科手术

2020-09-03 #小故事

古代名人华佗简介 古代名人故事

古代名人华佗简介 古代名人故事

华佗,关羽,病人,陈登,曹操,民间,医学家,倪寻,施治,李延,医术,右臂,疼痛,东汉末年,亳州市谯城区,人们,字元,学徒,疫病,腹腔,药物,针灸,麻沸散,全身麻醉,三国志,五禽戏,伤口,医学,医生,外科手术

2020-09-04 #故事阅读

古代名人华佗简介 古代名人故事

古代名人华佗简介 古代名人故事

华佗,关羽,病人,陈登,曹操,民间,医学家,倪寻,施治,李延,医术,右臂,疼痛,东汉末年,亳州市谯城区,人们,字元,学徒,疫病,腹腔,药物,针灸,麻沸散,全身麻醉,三国志,五禽戏,伤口,医学,医生,外科手术

2020-09-05 #故事会

名人故事国内古代名人450字左右 古代名人故事400字

名人故事国内古代名人450字左右 古代名人故事400字

语录,经典语录,海娃,巨虫,白杨,小松树,空气中,乡愁,公园,儿童,小便,孩子,家庭,读后感,故事,我国,火药,爱情,经历,课文,生活,好词好句,乌索普,余光中,保尔柯察金,保尔,励志语录,原在仙,奥斯特洛夫斯基,涂磊

2020-09-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古代名人故事50字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

古代名人故事50字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

故事,古代名人,王羲之,文天祥,杨禄禅,老虎,匡衡,叶天士,王献之,名人,时候,母亲,司马,李清照,柳公权,薛雪,陈长兴,字左右,小故事,决心,名医,大水缸,天赋,孩子,小鹅,恶霸,拳法,老人,贪睡,邻居

2020-04-27 #短篇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50字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

古代名人故事50字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

故事,古代名人,王羲之,文天祥,杨禄禅,老虎,匡衡,叶天士,王献之,名人,时候,母亲,司马,李清照,柳公权,薛雪,陈长兴,字左右,小故事,决心,名医,大水缸,天赋,孩子,小鹅,恶霸,拳法,老人,贪睡,邻居

2009-07-29 #故事阅读

古代名人的励志故事100字古代名人的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的励志故事100字古代名人的励志故事

李白,杜甫,屈原,父亲,凤凰,诗歌,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名人,少年,山洞,弟弟,老奶奶,诗人,大诗,诗中,高洁,中国,四川,姐姐

2013-01-14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