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英雄儿女》改自巴金小说 为何原作平淡电影感人?

时间:2015-06-24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相信大家对这首英雄赞歌耳熟能详,相信电影中王成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言犹在耳

提示:本文共有 28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近日来,CCTV连续三天播放《英雄儿女》和《上甘岭》等老电影。

烽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相信大家对这首《英雄赞歌》耳熟能详,

相信电影中王成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言犹在耳。

这部电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新时期,中国人尤其需要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很少有人知道,电影改编自巴金先生的中篇小说《团圆》。

1961年,小说发表后,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命令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

3年之后,《英雄儿女》面世,引起巨大轰动,英雄的事迹感动华夏儿女。

对此,巴金先生谦逊地说:

“小说写得并不好,是编剧编得好,导演导得好,演员演得好。”

编剧究竟是怎么改的?才让这部电影如此感人!

编剧说:我改不了!

伴着“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的歌声,1952年冬天,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队赶赴朝鲜。

组长巴金带头深入志愿军领导和战士中,了解到许多一手资料,也同将士们结下深厚友谊。

巴金(左一)在朝鲜前线采访

回国后,他创作并发表了中篇小说《团圆》。

小说的框架和电影中一模一样,写的是王芳和生父王东以及养父王复标在战场的相认团圆。

但如果仅仅写一个女文工团员和生养父相认的故事,显然不会那么感染人。

电影必须聚焦于英雄人物,这样才能鼓舞士气。

但小说中的英雄太平凡了,王芳的哥哥,小说关于他牺牲的描述只有一句话:

“只是王成没有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

难怪《英雄儿女》的编剧毛烽拿过小说一看傻了眼,他对导演吴兆堤说:

“这个没办法(改编),我没那个本事。”

“小说《团圆》太简单了,怎么能改成电影剧本?我改不了!”

这时,吴兆堤说了一句:

“你不是常常讲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吗?小说情节简单,你就把你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融入剧本里,你有那么多的战斗体验,何愁改不出这个剧本!”

原来,毛烽当年曾经入朝作战,任47军政治部秘书科科长。

他在3年多的时间内,共参加上百起战斗和第四、第五次大战役。

吴兆堤的话让毛烽茅塞顿开,灵光乍现。

将近四年的抗美援朝经历,像画面一样重新浮现在毛烽的眼前。

要知道,他身边处处都是英雄人物、英雄事迹、英雄集体。

剧本的写作非常顺利,因为毛烽就是在写自己曾经历过的那段光荣岁月,种种细节俯拾皆是。

可是,写着写着,写到王成牺牲的时候,毛烽卡壳了。

《团圆》中只交待了一句:

“他的儿子王成也光荣地战死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怎么办?毛烽不断翻阅大量的战地实录资料,希望能有所启发。

王成是无数个英雄的化身

小说中的高潮是父女相认的画面,但是在电影中如果是这个话就有点单薄,不够感染人。

王成是电影的主要人物,他的牺牲应该是电影的高潮,能够表现出广大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气概和不顾自己、顾全大局的无私无畏精神。

王成怎样牺牲?让毛烽煞费苦心,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

某团4名战士用身体堵住敌人暗堡上的枪口,先后牺牲;

某团10多名战士手举炸药包,炸碉堡、炸炮楼、炸桥梁,英勇献身;

……

但这些都已经被写过或者拍摄过了。

一天,他突然想到了自己在47军搜集到材料——英雄于树泽(一说于树昌)的事迹。

1951年秋天,侦察班班长于树泽背着无线电报话机钻在离敌人阵地不远的一个山洞里。

敌军通过无线电波定位到那个山洞。

于树泽毫不犹豫地通过报话机向部队高喊:

“敌人一个连正向我爬来,敌离我100米……80米……50米,快向我开炮!”

指挥部问:

“你的防炮基础有多少?”

于树泽回答:

“不要管我,敌人离我就10米了,快向我开炮、快向我开炮……”

最终,他的声音消逝在炮火的硝烟中!

据记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像于树泽这样高喊“不要管我,向我开炮”的志愿军战士共有5位。

某团步行机员蒋庆泉及战友,在朝鲜石岘洞北山遭到强敌围攻。绝境中,蒋庆泉向步话机高喊向他的碉堡顶开炮。

某团战士杨根思在坚守高地时,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

……

很快,毛烽就根据这些材料,塑造了4号阵地上的孤胆英雄王成的形象,完成了王成牺牲的写作:

王成毫不畏惧地通过步话机,向部队高喊: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最后,炮火中,王成手握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

可以说,王成是无数个抗美援朝英雄的化身。

正是因为如此,王成的形象才能够如此真实感人,电影才能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相信大家在回忆起这部电影的时候,脑海首先映现出来的,不是王芳父女三人相认,而是王成大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令人泪目的画面。

神助攻——《英雄赞歌》

王成在电影开演17分钟就光荣牺牲了,其后所有情节发展,必须有一个主线。

这个主线要能够带动人们的更深层次情绪的发展。

编剧将这个主线设定为这首著名的《英雄赞歌》及其创作。

其实,在小说《团圆》中根本不是这样。

巴金写的王芳原来是文工团唱歌的,在小说中经常唱的是《歌唱祖国》。

这个歌曲1950年特别流行的。

1951年,周恩来总理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

这反映了小说的时代背景。

后来,王芳因为受伤了,就借调到战地报社工作。

在报社,王芳采访过英雄赵连长,写过大鼓词《猛虎连长赵生贵》,还写过欢迎祖国慰问团的《献诗》。

可以说,王芳是一个创作型的文工团女战士。

电影中故事如上所述,也有些平淡,不能将悲愤的情绪引向更加高亢。

编剧毛烽必须要点石成金,让经典更加经典,于是做出了如下改编——

王成牺牲之后,全军开展了学王成的运动。

王芳想以歌唱的方式缅怀亲爱的哥哥,就产生了想写一首歌曲的念头。

毕竟在小说中,她是一个创作型的文工团战士,创作诗歌可以,创作歌曲也是杠杠的。

于是,她就开始写作歌曲了,遇到困难时,部队首长也加入到歌曲的创作中。

大家同仇敌忾,勠力同心,在创作歌曲如此,战场上更是如此。

就这样,一首《英雄赞歌》在曲折中诞生了。

这首歌词令人振奋、旋律优美的歌曲一下子就传唱开了。

歌声嘹亮的王芳,将这首歌从后方唱到前方,为浴血奋战的士兵唱,为祖国派来的慰问团唱……

最后,整部电影在激越的《英雄赞歌》声中谢幕。

电影结束了,观众仍然沉浸在电影所营造出来的激越悲愤的心情当中:

为了革命,为了新中国,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创造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实际上,电影剧组为了作词和作曲也是煞费苦心。

当时编剧毛烽和导演找到著名诗人公木。

他们先把没有最后剪辑的电影毛片给他看。

之后,公木就住进长影招待所,第二天就拿出了《英雄赞歌》的歌词。

作曲刘炽写《英雄赞歌》时,采用内蒙古民歌《巴特尔陶陶呼》当种子,写成了《英雄赞歌》。

这样才成就了这首著名的插曲,这首萦绕始终的插曲也成就这部感人至深的电影。

点石成金和锦上添花

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我们不能说巴金的小说平淡,他的叙事技巧成熟巧妙,讲述出来的故事令人感动。

但因为电影艺术表现的需要,必须要有英雄的高光时刻,必须催人泪下。

此外,电影是第七大艺术,音乐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主题的重要手段。

从上述两个角度来看:

编剧在改编《团圆》的过程中确实是点石成金;

而《英雄赞歌》这首歌的构思和反复演唱更是让电影《英雄儿女》锦上添花。

不管怎样,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其背后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其中凝聚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永远的主旋律,更是我们当代的最强音。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英雄儿女》改自巴金小说 为何原作平淡电影感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巴金的小说《团圆》与电影《英雄儿女》的“王成”原型

巴金的小说《团圆》与电影《英雄儿女》的“王成”原型

巴金,赵先,烈士,王成,赵先友,张振川,事迹,将军,作家,原型,志愿军,高地,敌人,文章,作者,团长,小说,战斗英雄,英雄,功臣,战斗,电影,烈士事迹,阵地,英雄事迹,陈亚夫,部队,刘顺,景春,英雄儿女

2019-07-19 #故事阅读

巴金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 原型是谁?

巴金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 原型是谁?

王成,巴金,志愿军,赵先友,原型,小说,英雄儿女,战斗英雄,电影,团长,英雄,张振川,蒋庆泉,抗美援朝,慰问团,指战员,在朝,向我开炮,战斗中,有人说,政治部主任,是中国人,群体形象,这样说,同归于尽,宋时轮,师政委,时健,杨根思,陈亚夫

2015-03-20 #短篇故事

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英雄儿女影评

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英雄儿女影评

王成,巴金,赵先,志愿军,王芳,英雄儿女,小说,刘顺,电影,原型,慰问团,烈士,英雄,兵团,敌人,张振川,赵先友,事迹,部队,阵地,作家,分团,英雄事迹,武兆堤,中国人民,向我开炮,巴金小说,山头,战斗,勇敢地

2020-06-17 #故事大全

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英雄儿女影评

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英雄儿女影评

王成,巴金,赵先,志愿军,王芳,英雄儿女,小说,刘顺,电影,原型,慰问团,烈士,英雄,兵团,敌人,张振川,赵先友,事迹,部队,阵地,作家,分团,英雄事迹,武兆堤,中国人民,向我开炮,巴金小说,山头,战斗,勇敢地

2009-07-20 #短篇故事

小说《团圆》与电影《英雄儿女》

小说《团圆》与电影《英雄儿女》

王成,巴金,原型,王芳,电影,志愿军,小说,慰问团,英雄儿女,赵先友,事迹,形象,分团,英雄,志愿军英雄,山头,编剧,部队,战斗,勇敢地,代表,典型,坚守阵地,敌人,故事,英雄人物,中国人民,影片中,抗美援朝,战场上

2010-09-01 #经典故事

小说《团圆》与电影《英雄儿女》让我们记住了一个英雄的年代

小说《团圆》与电影《英雄儿女》让我们记住了一个英雄的年代

王成,巴金,原型,王芳,志愿军,电影,赵先,英雄儿女,小说,烈士,事迹,赵先友,英雄,部队,开城,兵团,敌人,山头,阵地,战斗,形象,刘顺,张振川,张莹,战斗英雄,编剧,勇敢地,志愿军英雄,战场上,武兆堤

2020-05-11 #长篇故事

小说《团圆》与电影《英雄儿女》让我们记住了一个英雄的年代

小说《团圆》与电影《英雄儿女》让我们记住了一个英雄的年代

王成,巴金,原型,王芳,志愿军,电影,赵先,英雄儿女,小说,烈士,事迹,赵先友,英雄,部队,开城,兵团,敌人,山头,阵地,战斗,形象,刘顺,张振川,张莹,战斗英雄,编剧,勇敢地,志愿军英雄,战场上,武兆堤

2020-06-17 #经典故事

小说《团圆》与电影《英雄儿女》让我们记住了一个英雄的年代

小说《团圆》与电影《英雄儿女》让我们记住了一个英雄的年代

王成,王芳,巴金,原型,赵先,志愿军,烈士,电影,英雄儿女,英雄,事迹,张振川,张莹,一等功,形象,赵先友,陈伯,将军,小说,战场上,抗美援朝,战斗,刘顺,作家,团长,开城,部队,在朝,志愿军英雄,典型

2020-06-17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