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四孙家栋

时间:2015-03-26

国家勋章获得者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1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机缘巧合,闯入航空航天领域

孙家栋在有一次接受采访时曾经提到——自己走上航天之路纯属偶然。他起初想学土木工程,毕业后当一名桥梁工程师,19岁时考上哈工大,选择了汽车专业。

当时苏联支持新中国组建空军,他在学校学习俄语。1950年元宵节,很多同学都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饭了,孙家栋决定在学校吃完红烧肉再回家。红烧肉还没吃上,校领导通知在场学生——谁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请即刻报名,参加的必须赶上8时30分自哈尔滨开往北京的火车。还来不及与家人打招呼的孙家栋随组织一起登上火车。

那一年,是他和另外29名同学被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进行为期7年的学习。

1957年11月17 日,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音乐堂亲切接见中国留学生,孙家栋就是受接见的留学生之一。

1958年从苏联学成回国后,他被安排去搞导弹研究。

1967年7月,钱学森点将,让38 岁的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搞了9年导弹的孙家栋开始“转向”。

孙家栋首先提出,要对过去的方案进行简化,去掉卫星上的很多探测仪器,不追求高难技术,只要做到“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

用他的话来说,这种简化是把一辆汽车变成了平板车。当时卫星直径只有1米,反光也很差。孙家栋和团队想了一个“借光”办法,在三级运载火箭上做一个球体,这个球体鼓起来以后,直径能到三米。上天以后,三米球起到一个引导作用,等看见它了以后,就能在周围找到卫星。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当天晚上8时30分,卫星经过北京上空。长安街上人山人海,人群像潮水一样涌向天安门广场,一边敲锣打鼓一边唱歌。

千钧一发,百倍千倍万倍的压力

英雄也难免有失手的时候。1974年,孙家栋带领着团队研制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发射前出现意外。火箭点火升空20秒后就爆炸了。

这次惨痛的经历,孙家栋至今记忆犹新:现场一片火海,他和同伴一点一点寻找碎片。最后发现,是火箭中一根导线的铜丝在发射的震动中断了。想到团队几百人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孙家栋一个人跑到房间大哭了一场。这件事让他明白了,在航天发射中,质量是第一位的,一个极细小的故障都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1974年11月的一天,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准备发射。就在发射前一分钟,工作人员发现卫星不能供电。如果强行发射,升空的将是一个不能正常供电的卫星,将成为重大发射事故。千钧一发之际,孙家栋一声令下:“停止发射!”因为这时如果按照正常程序逐级上报已经根本不可能了。

发射程序虽然终止了,可孙家栋却因为过于紧张而昏了过去。处理完故障后,卫星和火箭才重新进入发射程序。

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正当这颗卫星经变轨、远地点发动机点火进入地球准同步轨道,向预定工作位置漂移时,地面测控站发现,卫星上的镉镍电池温度超标,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刚刚发射成功的卫星就要报废了。孙家栋沉思了几分钟,下达指令“立即调整倾角5度。”

这一指令原本需要按程序审批签字后才能执行。但情况紧急,走程序已经来不及了。现场操作人员为了慎重,临时拿出一张白纸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度”的字样要他签名。孙家栋毫不犹豫地签了字。最终热失控问题解决了,卫星化险为夷。“当时下达命令时手心冒汗了,但压力再大也得做决策,做总师就是做这个事的。”

孙家栋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孙家栋腰椎间盘突出,不拄着拐杖走路,都很艰难。

1994年12月,孙家栋被任命为“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工程总设计师。2004年5月,他又被正式任命为“北斗第二代导航卫星”工程首任总设计师。

在担任北斗卫星导航工程总设计师的20多年中,他腰肌劳损的毛病再次加重,剧烈的疼痛常常让他步履艰难。大脑供血不足的旧疾,让他每当疲劳至极便会头晕目眩。而皮肤过敏,他需要使用激素才能控制病情。

2009年4月15日凌晨,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指挥了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但谁能想到,这位80岁的老人是从北京航天医院拔掉输液针头赶往机场奔赴西昌卫星发射场的。这之前,他在参加会议时身上瘙痒难忍,到医院时皮肤过敏浑身已经红成一片。

孙家栋见证了中国航天60年的全部发展历程,但却没有在室外看过火箭发射。因为每次发射,他都在发射指挥控制室,只能通过电视、通过扬声器指挥发射。

相濡以沫,三十年才知道丈夫做什么

魏素萍原来是哈尔滨市立医院的内科医生。她与孙家栋是通过战友的照片介绍“认识”的。当时,一看到魏素萍的照片,孙家栋就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她。第一次见面后3个多月,两人一直靠书信来往。

1959年8月9日,孙家栋和魏素萍在北京举行了婚礼。此时,魏素萍不知道孙家栋具体做什么工作。婚后,孙家栋不是加班就是开会,出差一去就是几个月,和家人的联络全靠书信。而收件地址只是一个模糊的“X号信箱”。

1967年,孙家栋的女儿出生,当时他正有任务在身。魏素萍一个人叫了辆板车自己去了医院,孩子出生时孙家栋也不知道。护士看不下去了,给孙家栋打电话,“你爱人给你生了个胖姑娘,你不过来看看?”

1985年10月,中国航天部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要走向世界。与孙家栋生活了近30年的魏素萍才从电视直播中知道丈夫是干什么的。即使年过八旬,孙家栋仍然在超负荷地工作着。

他的老母亲去世时,孙家栋也只是深夜赶去,又连夜返回。

这些不为人知的家人的牺牲,是英雄们能成为今时今日英雄的坚强后盾。

热爱为先,再苦再难是使命驱动

广州日报的记者问他:是什么动力让您在航天行业干了一辈子?他的回答是: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航天是我的兴趣爱好,搞一辈子也不会觉得累。干航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热爱。没有热爱,奋斗、奉献、创新这些都谈不上。只要卫星没上天,谁也不敢保证绝对不出问题,因为它是高风险行业。这么大一件事,如果最后按按钮的时候掉链子了,作为技术牵头人,哪里受得了?怎么跟全国人民交代?

当被问及他的航天梦是什么,他回答:现在讲中国梦,我们航天人需要实现航天梦,以航天梦为我们国家实现中国梦做贡献。航天事业最终的目的就在于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为国家发展服务。

我们的卫星除了“上天”之外,更需要这些卫星的“落地”,需要跟我们国家经济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效益。航天最终要造福老百姓。比如,我们的北斗导航工程,到2020年要实现全球组网,将来,老百姓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能用得上。航天事业最终还是要为民生服务的,这一点最重要。

有人问他中国航天的未来,他说:“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航天尖端产品也是买不来的。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技术。”孙家栋说,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没有专家可以依靠,没有技术可以借鉴,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今天搞航天的年轻人更要有自主创新的理念,要掌握核心技术的话语权。

今年,孙家栋老师已经是90岁的高龄,他的一生奋斗在导弹研发、航空航天的第一线,从上大学到现在接近70年深耕一个行业一个领域,不断突破,不断进步。

如果说是爱国情怀支撑着他,我想也许还有他性格中的坚毅和对待事业的执着。

很多人面对很多诱惑,难以坚持,走了;很多人面对困难害怕失败会功亏一篑,见好就收了;而坚持到最后的往往是那些被当时周围人看不懂的傻子,或者是看起来“别无选择”的人,而正是这样的傻子和心中没有杂念或过多欲望的人,能创造出事业的辉煌。

人的一生,每一步都是选择,每一步选择组合成了命。向英雄致敬,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多这样的英雄,祖国也会越来越强大。

以上故事和采访来源于人民日报、中国网、中华网、新华网、广州日报等多家纸媒和网媒。智慧传承,矢志不渝。

介绍精英给你

微信号 : wuyi yiwu

新浪微博:@吴沂Wuyi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四孙家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人物·故事》 20191016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

《人物·故事》 20191016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

孙家栋,技术,共和国,勋章,航天事业,获得者,新中国,视频,简介,人造卫星,人物,开创者,我国,故事,节目,风雨兼程,主要内容,是我国,卓越贡献,深空探测,走过了

2020-05-25 #故事会

《人物·故事》 20191016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

《人物·故事》 20191016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

孙家栋,技术,共和国,勋章,航天事业,获得者,新中国,视频,简介,人造卫星,人物,开创者,我国,故事,节目,风雨兼程,主要内容,是我国,卓越贡献,深空探测,走过了

2020-06-12 #小故事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事迹材料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事迹材料

北斗,应用,系统,市场,产业,我国,卫星导航,位置服务,国家,技术,行业,建设,服务,一带,产值,全球,基础,孙家栋,产业链,终端,领域,国企,国家和地区,智能,产业发展,卫星导航系统,产品,信号,卫星,场景

2020-06-11 #经典故事

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四孙家栋

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四孙家栋

孙家栋,卫星,魏素,航天,导弹,工程,技术,程序,团队,时候,火箭,苏联,行业,服务,总设计师,航天梦,中国梦,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东方红一号,丈夫,个人,中国,中国航天,事业,北京,傻子,医院,压力,发射成功,哈尔滨

2019-01-14 #短篇故事

共和国不会忘记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航天报国就是我的初心

共和国不会忘记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航天报国就是我的初心

孙家栋,中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航天,人造卫星,我国,航天事业,建设,探月工程,航天人,东方红一号,初心,北斗,卫星,国家,可控,技术,工程,质量,颗卫星,工作,共和国不会忘记,为国家,北斗卫星,发射失败,卫星定位系统,总设计师,我们...

2011-04-07 #故事阅读

从哈工大走出的孙家栋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从哈工大走出的孙家栋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孙家栋,钱学森,哈尔滨工业大学,嫦娥一号,东方红一号,中国,人造卫星,卫星,苏联,哈工大,中国第一,新中国,业界,之父,人才,国防部,工程,技术,我国,时间,月球,梦想,研究院,航天事业,重担,颗卫星,中国人,公认为,回忆说,总设计师

2008-08-04 #故事大全

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致敬

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致敬

功勋,荣誉,国家,勋章,办法,共和国,条例,称号,国家荣誉,党和国家,军队,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最高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元素,权威,草案,获得者,颁授,统一,八一勋章,制度体系,友谊勋章...

2020-06-11 #经典故事

《人物·故事》 20191017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

《人物·故事》 20191017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

于敏,原子核,共和国,勋章,氢弹,获得者,理论研究,视频,简介,关键作用,人物,理论,巅峰,时期,我国,故事,空白,节目,突破,主要内容,为了国家,隐姓埋名

2020-06-11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