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两分之差”故事背后折射教育路上父母需警惕自己的的错误心态

时间:2015-03-18

这是林徽因在其所著你是人间四月天当中所提到的

提示:本文共有 15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等你老了, 独自对着炉火, 你会知道一个灵魂也静静的, 他曾经爱过你的变化无尽,旅梦碎了, 他爱你的愁绪纷纷。”这是林徽因在其所著《你是人间四月天》当中所提到的。

论近代中国之先进女性,林徽因定然能够排到前几名,也许我们只是熟知林徽因女士是近代颇具成就的伟大建筑家,但其实她更像是一名全能型女性,于文学和教育上亦颇有造诣,作家和诗人的头衔对于她来说简直就是实至名归。

林徽因同丈夫梁思成一样,都是中国近代史上乃至民族史上伟大的建筑家,因其双双在建筑学上的极高造诣,当时两人也一度被聘请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两位“开山鼻祖”。正如同梁思成青年时对“自律”的认识,他们二人在其后对待自己的一双儿女时同样也持以如此态度。婚后,梁思成和林徽因便迎来了属于他们生活中的爱情结晶——梁再冰和梁从诫。对于这一双儿女的教育,林徽因夫妻二人尤为看重,尤其是林徽因十分希望儿子梁从诫能够于建筑学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进而继承父亲衣钵、造福国家。

1.“两分之差”背后的故事

林徽因对于“儿女考取清华大学的建筑系”那必然是势在必得的,当时外界对于此事的看法大都同身为母亲的林徽因一样秉持着“一定能够成功进入清华建筑系”的看法。但其实不仅仅是梁从诫未能顺利进入清华,就连其姐梁再冰也曾于1947年无缘清华建筑系。1950年,正是梁从诫投考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一年,但高考结果公布于众时,身为母亲的林徽因却一时之间面对着儿子的录取结果瞠目结舌。“仅仅两分之差”的悬殊使得林徽因不禁坐不住了,便以自身建筑系教授的身份坚持二次查阅了儿子高考的试卷。

拿起儿子的试卷时,林徽因便仔细地翻阅了起来,当她翻到试卷背面时,却意外发现背面赫然书写着一行行正的楷书:“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的是历史!”字迹很清晰,也很工整,只见林徽因脸上原本紧绷的皮肤松弛了下来,并逐渐淡然,转而放下了儿子的试卷,大步从容地走了出去。

2. 放弃建筑,投向历史

我们当然对梁从诫的这次“失误”予以这样的理解:如果不是梁从诫的惊人举动,以及林徽因对儿子自我选择的尊重,恐怕中国当代史上就会缺少一位杰出的世界历史家吧!1950年父母在遵从了儿子的爱好之后,梁从诫随即便转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学习。

1954年,梁从诫顺利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此后的人生,梁从诫在行进过程中虽有波折,但还是一如既往地投入到了爱好历史的海洋当中。

其实,我们都不知不觉做着“林徽因”式父母,却从未倾听过孩子真正的声音。现在我们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掌握一门艺术,钢琴或者是小提琴。每天孩子都必须要坐在钢琴旁边练习钢琴。每次都必须要练习固定的时间长,稍有差错,便会遭致父母的责骂和惩罚。

其实,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朗朗第二,可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感受。父母只是把自己小时候没有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帮自己完成自己的心愿。

武志红说过,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那就是小时候的自己。当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内心住的小孩就会被唤醒,我们自觉还是不自觉就对小时候的自己进行弥补,希望能满足自己内心的小孩,能帮助小时候的自己去完成未遂的梦想。

于是,我们就会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规划好一切,安排好学习练琴玩耍的时间,孩子就成了我们完成梦想的棋子。可是,我们忽略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想法。

他不会遵循我们自己强加给他安排。最终我们会发现孩子会痛苦,我们也会痛苦。常常感染,孩子不理解大人的苦衷;孩子也会埋怨大人。

在养育孩子的这一条道路上,我们要尊重孩子,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我们的影子,更不是小时候的我们。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只是孩子的引路人。孩子最后选择怎么的道路,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选择的未必就不是好的选择呢?也许正是因为孩子遵循了他自己的内心,他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走得更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两分之差”故事背后折射教育路上父母需警惕自己的的错误心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做直销 心态重要 还是能力重要?该怎么调节二者的的关系?

做直销 心态重要 还是能力重要?该怎么调节二者的的关系?

事业,知识,能力,直销员,动力,方面,分析,发展,时机,相信自己,力量,内容,决策,团队,客户,市场,趋势,道路,领导,后续,同城,不断地,就需要,更快地,有的人,力来,在原地,不一样,改变自己,还可以

2012-10-11 #故事会

关于孝顺的的名人故事

关于孝顺的的名人故事

母亲,许世友,陈毅,方观承,阿胶,曾国藩,子路,故事,父亲,父母,祖父,孝敬父母,长老,孔子,元帅,兄弟,家书,时候,老年人,野菜,高丽参,养育之恩,地主,亲戚家,二老,健康长寿,儿子,功效,双亲,孝心

2020-05-10 #长篇故事

关于孝顺的的名人故事

关于孝顺的的名人故事

母亲,许世友,陈毅,方观承,阿胶,曾国藩,子路,故事,父亲,父母,祖父,孝敬父母,长老,孔子,元帅,兄弟,家书,时候,老年人,野菜,高丽参,养育之恩,地主,亲戚家,二老,健康长寿,儿子,功效,双亲,孝心

2020-05-10 #故事阅读

关于孝顺的的名人故事

关于孝顺的的名人故事

母亲,许世友,陈毅,方观承,阿胶,曾国藩,子路,故事,父亲,父母,祖父,孝敬父母,长老,孔子,元帅,兄弟,家书,时候,老年人,野菜,高丽参,养育之恩,地主,亲戚家,二老,健康长寿,儿子,功效,双亲,孝心

2020-05-28 #故事大全

关于孝顺的的名人故事

关于孝顺的的名人故事

母亲,许世友,陈毅,方观承,阿胶,曾国藩,子路,故事,父亲,父母,祖父,孝敬父母,长老,孔子,元帅,兄弟,家书,时候,老年人,野菜,高丽参,养育之恩,地主,亲戚家,二老,健康长寿,儿子,功效,双亲,孝心

2020-06-13 #故事阅读

关于孝顺的的名人故事

关于孝顺的的名人故事

母亲,许世友,陈毅,方观承,阿胶,曾国藩,子路,故事,父亲,父母,祖父,孝敬父母,长老,孔子,元帅,兄弟,家书,时候,老年人,野菜,高丽参,养育之恩,地主,亲戚家,二老,健康长寿,儿子,功效,双亲,孝心

2020-06-22 #小故事

关于孝顺的的名人故事

关于孝顺的的名人故事

母亲,许世友,陈毅,方观承,阿胶,曾国藩,子路,故事,父亲,父母,祖父,孝敬父母,长老,孔子,元帅,兄弟,家书,时候,文档,老年人,野菜,高丽参,养育之恩,名人故事,地主,亲戚家,二老,健康长寿,儿子,功效

2020-05-27 #长篇故事

关于孝顺的的名人故事

关于孝顺的的名人故事

母亲,许世友,陈毅,方观承,阿胶,曾国藩,子路,故事,父亲,父母,祖父,孝敬父母,长老,孔子,名人故事,元帅,兄弟,家书,时候,老年人,野菜,高丽参,养育之恩,地主,亲戚家,二老,健康长寿,儿子,功效,双亲

2020-06-13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