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故事100部|一个人的讲台 两个人的课堂 三个人的学校

时间:2015-03-02

金秋时节。渝东北远山深处。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这里,有一条名扬天下的天路。这条路,是下庄人用生命开辟的脱贫致富之路。天路尽头,是竹贤小学下庄教

提示:本文共有 27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金秋时节。渝东北远山深处。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

这里,有一条名扬天下的“天路”。这条路,是下庄人用生命开辟的脱贫致富之路。

“天路”尽头,是竹贤小学下庄教学点。

57岁的张泽燕老师,用半生的坚守,为大山里的孩子开辟出了一条希望之路。

9月7日,记者在下庄“天路”尽头看到,这是一所只有3个人的学校:张泽燕和他的2名学生。

学校很小,甚至不能称之为学校,它只是一个教学点,除了操场,只有3间教室;学校很大,它承载着下庄孩子走出大山的全部希望。

41年的坚守:许下诺言,青春筑“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井口望一眼,眼花头又昏。”这首流传于当地的民谣,道不尽下庄人曾经的艰辛。

下庄,被“装”在一个巨大的天坑里。

以前,乡亲们想走出天坑,只有徒步攀爬一条“挂”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有的地方仅能容下一只脚掌,有的地方需要两人接力才能通过。

出山,是下庄人最艰难的苦旅。

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出去过。

山的那头是什么?人们很好奇。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张泽燕曾经也动过“去外面打工挣钱”的念头。

那时,张泽燕站上讲台才两个月。一些在外工作的同学回家探亲时,给他讲起外面的世界。

“在村里教书,每月工资只有9块钱。而这些同学,一个月挣的钱比我一年还多。”张泽燕好生羡慕。

工资低,教学条件艰苦。

“没有教学地点,我带着学生在家里上课。”张泽燕眯缝着双眼回忆道,“光线昏暗,屋里人挤人。一块黑板、几只粉笔,就是学校的全部家当。”

现实的窘迫,让当时只有16岁的民办教师张泽燕萌生退意。

然而,张泽燕才刚萌生“打工梦”,就遭到父亲张胜福当头棒喝:“你必须教下去,不能半途而废!”

父亲是下庄的老教师。张泽燕能够体会他几十年来对下庄教育的感情。

短暂的失落之后,张泽燕的心慢慢平静下来。“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张泽燕说。

为了这一承诺,他坚守了41年。

张泽燕用自己的全部青春和热血,为孩子们筑起一条通往外界的希望之路。

3块钱的钢笔:以笔为锄,辛勤辟“路”

笔盖微微发黄,有的地方已经脱漆,但笔尖在阳光下仍然闪着耀眼的光。

这是一支来自上世纪80年代的钢笔。

“虽然这支钢笔现在只值3块钱,但在那个年代,特别是在大山里,能拥有一支钢笔,是件稀罕事。”张泽燕说。

1982年,张泽燕被评为巫山县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奖品,就是这支钢笔。

“全县只有20多人获得这份荣誉。”快40年了,张泽燕说起这支钢笔,仍掩饰不住内心的骄傲。

这支钢笔是一份荣誉,更是压力:“我给钢笔灌上红墨水,用来批改作业,也是对自己的提醒。”

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小伙,到兢兢业业的优秀教师,张泽燕只用了3年时间。

曾经有人质疑张泽燕的教学能力不行。“有人担心我教不好,建议我只教一至三年级。”但倔强的张泽燕不愿意,他说:“我保证不会拖后腿。”

一些孩子基础差,就连一句最简单的唐诗都要领读十几遍才学得会。

更让张泽燕头疼的是数学课:“我自己会,但要给学生们讲清楚,让他们听明白就很难,只能靠自己不停地摸索。”

为了教好数学,张泽燕将课本上的公式套用在数学题上,像学生一样做题,再将自己做题的方法讲给学生听。长年累月,他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

“笨办法也是办法。事实证明,我的方法是可行的。”张泽燕努力“掘”路,他要让学生们走得稳稳当当。

1995年,为了改变下庄学生上课无教室的困境,乡亲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花了3个月时间,在村里盖了一所只有3间教室的小学。小学于去年被改为下庄教学点。

虽然只有几间土砖砌成的教室,但张泽燕很满足:“这里就是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起点。”

一个人的教学点:不慕荣利,甘愿护“路”

1997年冬,不甘心“坐井观天”的下庄人,决定开辟出村的道路。

此后7年间,在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的带领下,村民们拿着钢钎、铁锤,用最原始的方法,如同蚂蚁啃骨头一般,硬生生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一条全长8公里的“天路”。

6位乡亲,因此丢了性命。

路通那天,张泽燕在黑板上写下两行铿锵有力的大字:“大人流血修路为我们,我们读书为下庄明天。”

修路前,下庄数十年间只出过一个大专生。路通后,村里已经走出20多名大学生,他们有的在重庆主城都市区,有的在深圳……他们踏着下庄的“天路”,通过张泽燕为他们开辟的希望之路,拥有了更好的人生出路。

在走出去的学生中,有人学业有成后,又选择回到家乡发展。

大学毕业的彭淦,就选择了回乡教书。

“下庄,乃至整个竹贤乡的未来,要靠这群年轻人。”张泽燕有些欣慰。

坚守岗位41年,张泽燕遇到过不少同行人,他们或短或长地在这所学校待过一段时间,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曾经我也有机会调离这里,但我担心走了以后,这里的孩子就没人教了。”张泽燕喃喃地说。

41年来,张泽燕就这样当着一名平凡的“护路工”,他要确保孩子们有书可读。

尽管只有一名老师,但这个教学点学生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经常是全乡前几名。”让张泽燕记忆犹新的是,2013年考进镇初级中学的几个孩子,包揽了年级的前几名。

空闲时,张泽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孩子们对电脑感兴趣,我也在努力学习,虽然很慢。”他搓了搓手,显得有些局促,“别人花几分钟就能学会,我可能要花半个小时。”

“扶智、扶志,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才是下庄脱贫的治本之策。张老师是真正在用教育改变孩子们的命运。”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元富说。

两个孩子的课堂:不断延伸的“希望之路”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9月8日,两个孩子的读书声,飘荡在下庄教学点的上空。

修葺一新的教室里,三年级学生王佳荣和蒋宇昭手捧课本,眼神里充满对知识的渴望。

随着下庄村的发展,不少村民选择把孩子送往教学资源更好的中心校,或者带着孩子外出求学。现在,这里只剩下王佳荣和蒋宇昭两个学生。

生源减少,并不意味着教学工作强度降低。墙上的课程表见证了张泽燕的忙碌——从语文到数学、从英语到音乐,满满当当的课程,每节课的任课教师都是他。

工作量虽大,张泽燕却信心十足:“该有的课程,我们这里都有!”

“他教得好,孩子很喜欢他,我们家长对他也很信任。”王佳荣的母亲说。

张泽燕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肩周炎等疾病,但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并不在意,疼痛难忍时,他就在课间休息时间,活动活动身子。

“我快退休了,遗憾的是不能陪他们到小学毕业。”说罢,张泽燕抬起头,目光笃定,“如果需要,不管是出于教师的责任,还是党员的身份,我都会继续站在讲台上!”

转眼,到了放学时刻。

“老师,再见!”学校门口,王佳荣和蒋宇昭背着书包,嬉笑着跑开。

但张泽燕没有离开。

他倚在校门上,看着两个瘦小的身影在学校门口的路上渐行渐远,与夕阳的金色融为一体。

【来源:七一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故事100部|一个人的讲台 两个人的课堂 三个人的学校”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故事100部|一个人的讲台 两个人的课堂 三个人的学校

中国故事100部|一个人的讲台 两个人的课堂 三个人的学校

张泽,下庄,孩子,钢笔,教学点,王佳,天路,学校,孩子们,学生,教室,村里,蒋宇,希望之路,地方,小学,方法,老师,竹贤乡,巫山县,个人,乡亲们,同学,做题,大山,天坑,数学,时间,父亲,知识

2018-02-17 #短篇故事

图片故事:一个人的课堂

图片故事:一个人的课堂

志佳,学生,学校,空中课堂,不一样,东营区,战场,教师,教学方式,文苑,课程内容,记者,讲台,问题,孩子们,教室里,李静,李媛媛,好的,医生,全民,书桌,主题,习惯,书法,关键时刻,内容,古诗,名篇,声音洪亮

2017-04-11 #故事大全

教师成长经历:教师个人成长故事

教师成长经历:教师个人成长故事

教学,教师,领导,孩子,老师,教学中,同事,新课改,题目,好的,我得,都会,专业,后盾,学校,意见,执着,知识,问题,在教,在平时,工作,教育,成长经历,三尺讲台,名教师,只有在,孩子们,才能够,要做好

2020-05-24 #长篇故事

教师成长经历:教师个人成长故事

教师成长经历:教师个人成长故事

教学,教师,领导,孩子,老师,教学中,同事,新课改,题目,好的,我得,都会,专业,后盾,学校,意见,执着,知识,问题,在教,在平时,工作,教育,成长经历,三尺讲台,名教师,只有在,孩子们,才能够,要做好

2020-05-23 #故事会

教师成长经历:教师个人成长故事

教师成长经历:教师个人成长故事

教学,教师,领导,孩子,老师,教学中,同事,新课改,题目,好的,我得,都会,专业,后盾,学校,意见,执着,知识,问题,在教,在平时,工作,教育,成长经历,三尺讲台,名教师,只有在,孩子们,才能够,要做好

2020-05-24 #故事大全

教师成长经历:教师个人成长故事

教师成长经历:教师个人成长故事

教学,教师,领导,孩子,老师,教学中,同事,新课改,题目,好的,我得,都会,专业,后盾,学校,意见,执着,知识,问题,在教,在平时,工作,教育,成长经历,三尺讲台,名教师,只有在,孩子们,才能够,要做好

2020-08-30 #小故事

周玲个人成长经历

周玲个人成长经历

大赛,课堂教学,教师,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学校,老师,课堂,陕西省,教学设计,教学能手,新课标,新课程,活动,二等奖,技能,时候,比赛,都会,我的第,任务,专业,一等奖,安康市,时间,领导,提问,中小学,给了我

2020-05-23 #短篇故事

最美奋斗者丨叶连平:三尺讲台一生情怀

最美奋斗者丨叶连平:三尺讲台一生情怀

叶连,奋斗者,和县,安徽省,未成年人,讲台,学生,孩子,连平,马鞍山市,叶老,三尺讲台,新中国成立,作业,人生,党组织,奖学金,学校,安徽,群体,时候,时间,村里,课堂,高龄,工作,又一次,格外地,张富,了学

2013-05-16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