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一朝飞天梦 十年阿里云

时间:2015-02-13

但是,从高盛预测的数据来看,企业云服务支出占总潜在IT支出的比例,将由2018年的9 5%增长到2021年的15 3%

提示:本文共有 39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来源 | 银杏财经(ID:threemornings)

作者 | 郭一刀

编辑 | 杨一枝

通过长时间保持的快速增长,阿里云创造了一项记录,也收获了国内外云计算市场的领先地位。

但是,从高盛预测的数据来看,企业云服务支出占总潜在IT支出的比例,将由2018年的9.5%增长到2021年的15.3%。尤其在中国市场,经济正处在从消费互联网冲击产业互联网的转型期,传统企业转型带来的增长机会空前。是拉开差距,还是被反超,在未来两年内都很容易实现。

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都迫切的需要更优越的IT基础设施,更强的互联网技术能力。而阿里巴巴在不久前的阿里云峰会上,提出要通过升级后的云智能平台解决这部分需求。

阿里远早于其他互联网大厂打造的中台战略,沉淀下的技术能力,过去是阿里云成长的最佳伴侣,今后则将变成一张谁也没有的王牌。正如高盛分析师认为的那样,云计算未来的差异化服务将是只有最头部的玩家才有资格进行的牌局。

阿里巴巴的选择,还是构架基础设施的基因,还是对外赋能的模式。但即使亚马逊阿里们穷尽数十年来积累的优势,依然不可能抹开每年几十亿美金规模的资本输出。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豪赌,但没有玩家会弃权。

借助这场云峰会,牌局之外的我们,也得以提前一窥阿里的手牌有何特性。

高上限

当IOE还是标准IT范式时,阿里已经撞到南墙了。电商业务飞速增长,但传统的IT基础设施想要跟上互联网的热情却捉襟见肘。

更别提电商是最复杂的互联网业务了,交易、支付、商品、会员、购物车、物流等等,说得出的名词,都是一套复杂的系统。

人类从来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商品交易在网上进行,洪峰流量分分钟就能压倒传统的IT架构。但这事要是问别人,是没解的。因为当时的IT范式,还是把所有的负荷都累加在单一机器的性能上。

没人给答案,就只能自己求解了。阿里开始用新的方式来组织计算能力,用一个自主研发的云计算操作系统,把服务器连成一张大网,这在技术上的名词是“分布式”,而那个云计算操作系统被命名为飞天。

正式因为从开始就选择了自研,阿里云才得以拥抱“高上限”。世界上市场占有率前五的云服务商都是自研。只要是认真对待这个事情,都会投入核心的云操作系统研发。

发展到今天,阿里巴巴有20亿电商产品,每天大概3亿人访问,需要生成无数的专属推荐和交易订单。这其中的数据处理需要两项基本功,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和实时处理数据的能力,或许可以理解为类似带宽和延迟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能力,决定了阿里云超高的能力上限,自研系统的优势展露无遗。纵览全球,认真做云计算的企业,都会忍受着巨大的代价和痛苦,咬牙坚持着自主研发的阵营。至少从成绩上来看,全球前四的企业都在此列。

低门槛

阿里云对未来的展望,是成为“一个互联网技术武装起来的云”。

同理,面向未来的下一代技术也一定是结合互联网技术,在云化IT基础设施上构建的。

IT基础设施沿用多年的传统体系演变成云计算体系,企业采购的对象从“计算机”变成了“计算力”,同样配套适用的技术体系也面临着更新。朝下一代技术出发,工程师们逐渐向新领域转移,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未来还有一个趋势,之后十年是互联网的十年,但不是互联网企业的十年。马云自己也说,未来不是我们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天下,但也没有哪个企业能脱离互联网。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有相似的需求:数字化、互联网化。

阿里云智能升级完成后的第一件事,将是将阿里巴巴的技术跟阿里云的技术完全拉通。阿里将以云智能平台为载体,通过对外输出20年来沉淀出的互联网技术,参与其中。此时的阿里云智能,最大的价值将是能帮助客户降低互联网化的技术门槛。

将阿里巴巴整个集团的技术对外输出,固然有用集团内生技术寻求外在增长的商业诉求,但也的确起到了帮助传统企业降低转型门槛的作用。况且,要把技术从内部沉淀再向外输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阿里一开始或许也并没有想过多少年后要成立一个云智能平台,把自家技术捏成一个个产品,向外输出。言必称平台,多半免不了失败,平台都是在沉淀核心能力时水到渠成出现的。在阿里,一切的起源还是电商。

早期的阿里巴巴有三座电商大烟囱,淘宝天猫1688各自为政。许多同样的功能,都要在三个电商平台各建一次,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都大量重复。

在成立阿里云的2009年,共享事业部同时诞生。淘宝和天猫虽然是两种电商模式,但都免不了商品、交易、评价、支付、物流这些功能,共享事业部的任务就是将两个平台中通用的业务功能沉淀,统一建设统一利用。

到2015年,阿里组建中台。此时阿里旗下的业务早已不只是三座电商大烟囱,中台要沉淀是整个集团的数据运营能力、算法能力、调度能力等等。

升级阿里云智能之后,中台战略的成果将通过平台延伸,向全社会开放,触达每一个行业。

阿里内部有时会将中台沉淀出的各种能力看做积木,当商业要素的能力都被中台沉淀为一块块积木,有新的需求出现时,就可以按需对接快速响应。

在升级后的阿里云智能平台上,抽象的积木将全部被做成实实在在的产品。阿里巴巴所用的技术,跟平台上提供的产品完全一样,客户在第一时间就可以用到跟阿里巴巴一模一样的底层。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技术门槛,也会无限降低。

做基础

升级之后的阿里云智能,有了中台和达摩院两大助力加持,把降低企业成本和满足企业计算需求这两件事,做到极致。

先说成本。继IT设备采购成本后,企业所需的技术费用也将显著下降。在去年的一次被采访中,张建锋说,“如果阿里收购一家企业,原来这家企业的技术费用需要一个亿,并入阿里后,最多不会超过五千万”。在阿里对外技术输出后,这种成本压缩将不再是“内部权益”。

再说到满足企业计算需求的能力,则更直观的刻在了阿里云智能平台这个名字上。

数据并不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传统的企业、业务一样有很多数据。只是互联网公司有先天的优势,能更好的收集并处理它,而传统企业并没有很好的能力去计算这些数据。如果能将这些数据完全利用起来,任何一家传统公司都能从过去的基于流程,变为基于智能。

之前提过,阿里处理数据有两项绝活,海量和实时。这是因为阿里通过中台,沉淀了从数据的收集、处理、存储的一整套技术。而处理这些数据,也不再是单纯靠庞大的算力,而是在算力的基础上,运用智能化的算法协同处理。

因此,张建锋在这次阿里云峰会上讲,阿里云更别的云大不相同,因为阿里的云上有数据化和智能化。过去,阿里云更专注IaaS层,承担着IT基础设施的角色;如今,阿里云智能还要做智能化的技术基础设施。

无论是哪种基础设施,都与阿里巴巴坚持的商业愿景一致。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巴巴的基因,就是提供商业基础设施,以参与者的角度赋能行业。

因为自主研发的关系,阿里云一路走来,始终处在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博弈中。因为没有同行者借鉴,栽了无数跟头才有了今天的规模。这些苦难和挫折,终将化作阿里云飞扬的羽翼,毕竟阿里试错越多,客户踩雷的几率就越小。

如今,阿里已经有了“要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将阿里巴巴100%的业务跑到公共云上”的底气,也即将向社会输出新的商业基础设施,过去是电商,现在是云智能。但有一点没变,阿里的基因是为商业“做基础”,而不是掠食,也因此有了“被集成”的说法。

被集成

在张建锋最新的提法里,阿里云智能不是要做每一个行业的解决方案,而是成为每一个行业解决方案里的一部分,坚持“被集成”。

不管是制造业、零售业,还是金融行业等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也因为各自独特的商业体系需要打磨不同的解决方案,任何一家企业想快速吃透都是不现实的。但是不管哪个行业,未来的解决方案里,一定会有数据化的理念,智能化的理念。

张建锋指出,“阿里云自己不做SaaS,让大家来做更好的SaaS”。

这也以意味着,阿里云正式划清了边界。SaaS由合作伙伴去做,阿里云只做最擅长的部分—基于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充当SaaS加速器。

譬如,与埃森哲、毕马威等企业的合作,都是由阿里云带着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再带着自己的客户大家一起玩,共同探索行业升级。

阿里云智能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并不是一两句光鲜亮丽的口号,而是需要扎实构建和突破一切核心技术,诸如芯片、操作系统、网络等一切因素都要不断突破和创新。张建锋还有一个身份是阿里达摩院院长,而达摩院本身就是为阿里探索前沿技术储备的先锋军。

最近两年,阿里云的市场依旧高速增长,而且在未来,“以退为进”的被集成战略还将为阿里云带来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更庞大的客户群体。

但这还远远不够,被集成对阿里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阿里云只有不断坚持技术研发,不断通过中台沉淀更多产品、不断吸收达摩院的先进技术,才能被合作伙伴集成,一起赋能客户,探索各行各业。

阿里云未来或许会涉猎更广,进入制造流通零售的每个领域,但数据化、智能化技术的核心地位永远不会动摇。

市场研究机构IDC日前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全球公有云l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厂商市场份额数据,阿里云成功跻身前三。清场工作已完成,国际头部玩家未来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直接竞争。

阿里巴巴走到第二十个年头,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界最难被颠覆的公司。

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在于阿里巴巴构建底层商业设施的能力。电商、物流、金融、云服务,阿里巴巴仿佛患上了构建基础设施的强迫症,也这种基因落实到了极致。

阿里云过去的大本营在IaaS,但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来源于自身差异化的基础能力,例如数据化智能化。借助云智能平台,阿里巴巴想对外输出的是整个集团改造IT基础设施的能力,互联网技术实力,和处理数据的智能化经验。

这又是一片无人走过的荒原,阿里云甚至找不到同行者。但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不论地区和行业,凋零是永恒的话题,只有冒险家才配坐上最终的牌局。

如果可以,谁都想成为通吃一切的那位赢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一朝飞天梦 十年阿里云”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用二十年的热血实现一个梦:马云的技术情怀 阿里云这样诞生

用二十年的热血实现一个梦:马云的技术情怀 阿里云这样诞生

马云,云计算,技术,达摩院,阿里巴巴,云栖,阿里,集群,飞天,商业,平头哥,张勇,李彦,马化腾,宏和,年发,腾讯,阿里巴巴集团,乌托邦,一家,世界纪录,中国,事情,人民币,人们,传统,充满信心,务器,思想,历史

2015-01-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阿里云3任掌门人同台 王坚 孙权 行癫送给阿里云什么关键词?

阿里云3任掌门人同台 王坚 孙权 行癫送给阿里云什么关键词?

阿里,技术,城市,王坚,孙权,区块链,企业,主持人,大脑,云栖,消费者,数字经济,一把手,互联网,总裁,数字,数据,杭州,体系,信用,商业,关系,时候,概念,节点,蚂蚁,趋势,问题,对话,马云

2013-04-15 #短篇故事

阿里“先知”王坚:挨骂也云计算 吸粉也云计算

阿里“先知”王坚:挨骂也云计算 吸粉也云计算

王坚,马云,阿里,博士,云计算,技术,微软亚洲研究院,阿里巴巴,世界,时候,科技,骗子,不喜欢,人机交互,浙江大学,中国,地方,员工,大会,总裁,教授,结果,系主任,辈子,领域,高手,主管,争议,交流,云计算平台

2015-04-11 #小故事

他获马云赏识加入阿里 花数年时间建立阿里云 现估值达60000亿

他获马云赏识加入阿里 花数年时间建立阿里云 现估值达60000亿

王坚,阿里巴巴,马云,团队,独角兽,时候,人员,合伙人,同事,阿里,全球,压力,员工,成绩,云计算,所以说,那时候,越勇,高管,企业,互联网,人才,关系,峰值,国营企业,强者,年薪,技术,用户数量,流量

2019-10-10 #长篇故事

对话阿里云李飞飞:云原生数据库的时代来了

对话阿里云李飞飞:云原生数据库的时代来了

数据库,李飞飞,技术,传统,阿里,生态,产品,缓存,存储,内存,方式,池化,达摩院,客户,池塘,内存数据库,发展,情况,数据,架构,能力,分析,应用,挑战,大数据,业界,性能,英特尔,资源,问题

2008-09-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来了!今年的杭州云栖大会 阿里云讲了“新杭州故事”!

来了!今年的杭州云栖大会 阿里云讲了“新杭州故事”!

杭州,城市,大脑,新杭州,故事,云栖,人工智能,工业,旅客,新能源,海鲜,正泰,生意,大会上,来保,顾宇,许翠,丽的,断桥残雪,科技发展,萧山国际机场,传统,人文,乘客,企业,关系,余杭,全世界,准确率,历史

2007-11-25 #故事阅读

网易云被阿里巴巴收购传言流传:网易云内心有片“网抑云”

网易云被阿里巴巴收购传言流传:网易云内心有片“网抑云”

网易,直播,云音乐,产品,用户,音乐人,内容,版权,功能,音乐,平台,矩阵,吴灿,夏楠,社交,市场,方式,社区,公司,丁磊,云贝,李超,云村,会员,员工,昼夜,板块,歌单,计划,工作

2013-12-11 #故事大全

阿里巴巴前瞻:收购考拉还占股网易云音乐?阿里这波玩得溜啊

阿里巴巴前瞻:收购考拉还占股网易云音乐?阿里这波玩得溜啊

考拉,网易,阿里巴巴,阿里,中国,电商,跨境,国际,市场份额,市场,投资者,行业,竞争,云音乐,彭博,方参,名的,研究社,美国科技,涨幅,全资,世界,京东,份额,优势,全球,动态,前景,动物园,双方

2007-06-22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