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忻州老故事之(永远的怀念)

时间:2014-09-15

未子一九六零年,俺院南房里住进来一家人,父亲叫曹二,是忻县光明运输社职工,工作是拉小平车。母亲叫孔引鱼,家庭妇女。大女儿曹丑灯,上小学。儿子曹

提示:本文共有 254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未子

一九六零年,俺院南房里住进来一家人,父亲叫曹二,是忻县光明运输社职工,工作是拉小平车。母亲叫孔引鱼,家庭妇女。大女儿曹丑灯,上小学。儿子曹卫星,七岁。

因为引鱼姓孔,坐“祥”字,我母亲也姓孔,坐“宪”字,论辈分引鱼尊称我母亲老姑姑。连引鱼她爹来了也称呼“老姑姑”。

因曹卫星出生在未时,小名未子。卫星挺淘气,真应了那句俗话“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当时是三年困难时期,苏联逼债加自然灾害,粮食不够吃,他爹又是劳力活,饭量大,先保证挣钱养家的父亲先吃饱,余下她们才能分的吃。

有一次晚饭喝完玉米面糊糊后,引鱼拿锅铲从锅中间划了一道,把锅底的玉米面糊糊分成两半。丑灯和未子用小匙匙舔粑在锅里的糊糊。

未子手快嘴也快,把他这半拉舔完后又到那半拉去用匙匙去挖。姐姐哭喊着叫她妈:“妈!你未子抢俺们的糊糊咧!”她妈听见后,二话不说,从坑上拿起条帚疙瘩就打。条帚把是用布条缝住的,看来不知打过多少次了,把捆条帚的线都打断了。未子经常淘气挨打,已经条件反射,反应快,看见他妈找条帚就有防备,他妈一拿起条帚,他“嗖”的一步跑出门外,没影了。

因为未子经常领我玩,又叫我妈老姑姑,所以我俩关系特别硬。晚上回不了家,怕他妈打他。这时候我拉着他往家里送,他妈一张置打他,我过去就抱住他妈两条腿,一边说:“不能打未子!一下也不行!”他妈看这情形也就不打了。但还问他“敢呀不敢了?”“把你个讨吃鬼!”

有时候,又淘气惹下祸蝎子,他妈不让中午吃饭了,我就到他家,踩着凳子拿墙上桇子上篮子里的窝窝头,出去给了未子。

有时候,他家篮子里没窝窝头,我就回我家偷个窝窝头给他吃,我们的友谊是在生活最困难时候凝结深厚的。

有一次,未子有个奶妹妹叫韩萍英,小名叫小萍,比我小一岁。是柳中的孙女。

说起柳中,他原名韩同义,山西盂县人,一九二一年一月四日出生,一九三七年二月参加革命,一九三七年十月十四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盂县四区区长,山阴县邮局局长,神池县邮局局长,临县邮局局长。解放后任崞县邮局局长,忻县邮局局长。一九五九年任山西省邮电管理局晋北分局长,忻县专署办事处主任。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日在太原病逝,终年五十二岁。遗体安放于太原双塔烈士陵园。

柳中有两个儿子,大儿韩金鑑,曾任太原市计划委员会主任;二儿韩新民曾任宁夏冶金厅厅长。关于柳中家的故事另外再叙述。

再说未子领我们出去玩。出了大门,又出了巷子口,过吊桥进瓫城,过城门到了石狼巷口。

太阳晒得头上冒汗,石狼巷子口对面有一个茶水摊,还卖用香精、食色配的汽水。未子身上格搜出三个一分钱的钢镚买汽水,一杯一分钱。

我们三八两下就喝完了汽水,我和未子把玻璃杯轻轻放在小方桌上。小萍喝完后不知是手滑还是什么原因,杯子掉在地下,打下个烂渣渣!

卖茶水的不让走,我们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僵持了半个小时后,我才想起叫我爸来处理。未子不让叫,怕我爸训他。我爸平素不怎么跟小孩说话,他很怕我爸。

没别的办法?我还是到茂记叫来我爸。我爸过来听卖茶水的说明前因后果,赔了人家一毛钱,我们才相跟着回家。

到了傍晚,我们玩“藏猫猫”,他一下就上了我家的枣树。要不就钻进茭格兰里面,闹下一身土,回去免不了他妈又是一顿条帚疙瘩伺候。

我记得我十岁那年九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天,秋老虎的威风还在,中午天气还很热,我们去九龙岗上的水簸箕沟打酸枣。

水簸箕沟是九龙岗上的一条长约二里多,深二三百米的陡峭的深山沟,在那羊都站立困难的沟壑中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酸枣树,上面结满了的酸枣,酸枣周围长着尖尖的刺,摘酸枣时一不小心就被刺扎出血来,钻心的疼。我们边摘边吃,正摘的起劲。天上燕子掠过沟底飞来飞去,乌云翻滚而来,未子说了声:“不好!要下大雨!快回!”

我们赶紧从沟里往出走。这时,闪电频频,雷声大作,铜钱大的雨点劈头盖脸而来,雨水从头上流入双眼,用手擦一下,我们再玩命往深口沟跑,累得我上气不接下气,感觉嗓子眼火烧火燎般难受。

下了雨,四周的泥水往沟底流,我们连滚带爬,脚上沾满泥巴,好不容易看见个洞,两个人往里一钻,进去才看到里边有个白茬子棺材。我当时就觉得头皮发麻,心里象有个小兔子扑腾扑腾乱跳。

眼睛凝视一看,棺材大头朝里,小头朝外。小头的棺材板已被打烂,可以清楚地看见里面:脚穿崭新的家做布鞋,一身灰色的军装,小腿上打着灰色绑腿。后来听说是国民党的兵在忻口战役受了重伤,抬回城里没抢救过来,因日本鬼子打进来了,只好安放在这个窑洞中。

雨越下越大,我俩走也走不了。在,心里又特别害怕。我又冷又怕,发抖的手紧紧抱着未子,生怕他跑了。时间仿佛凝固了,这一刻觉得特别特别漫长。

一阵大风吹来,西边艳阳照耀着大地,我俩拿着打下的酸枣,向回家的路奔去。

文化大革命中,未子家因户口在后郝村,让清理回村里了。搬家时我眼含着热泪,他也眼睛发红,舍不得离开我。我俩紧握着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

后来,我还骑自行车去看过他好几次。家里经济情况不太好,又有了两个妹妹。记得他们村打水用不长的木头棍子上钉个铁钩子,一下就把一桶水扯上来了。

改革开放后,未子抖达开了拳脚,先是在公社社办企业当采购,又暗地在城里兼了一份采购的营生。

有了实力后又参与修建高速公路,带领着三五十人在公路上干了十几年。

家里盖了十间正房,好几间南房,在农村也是排场人家。

到冬季公路工程冻得不能干了,他就骑着摩托车进城来找我。有时我的同学也在我的店里,他就对他们说起小时候我给他窝窝头的事。说到动情处,眼角闪着泪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未子特别爱杯中之物,酒量也挺大。我曾见他和付秀田,赵志强一块喝酒,我劝他:“人家都让栓住来(脑血栓),你可不能再和他们一块喝酒了,怕出拐哩!”

由于住的相距比较远,当年我也忙。后来听说他爱人去世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去后郝村办点事,顺便问一下未子,人家说:“在地里”。当时是正月十七,我说:“现在地里冻得能干个什?”人家说:“看田!”我顿时明白了。他爱人去世后,一个人吃上喝不上,他又不是个独立生活能力強的人。只乐眼前一杯酒,金樽能消千般愁。酒喝的多了,胃喝坏了,肝也不好了,人就不行了!走了!

每当我在饭店或家里吃窝窝头的时候,就想起我和未子在一起的苦和难;想起我和未子在一起的欢与乐;我非常怀念童年的时光,非常怀念我的好伙伴!非常怀念未子!

来源:张林保老张畅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忻州老故事之(永远的怀念)”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努力追溯一些老故事之——关于奶奶的故事一怀念我的奶奶

努力追溯一些老故事之——关于奶奶的故事一怀念我的奶奶

奶奶,父母,感情,情景,是他们,永远记得,事例,人家,经历,可是我,去世后,我的奶奶,对我们,对他们,尤新,文登,爱来,和家,还记得,院子里,爷爷,丈夫,刺绣,初中,刘姓,剩菜,剩饭,厕所,印象,历史

2010-11-26 #故事会

忻州老故事之老城旧事

忻州老故事之老城旧事

刘掌柜,珍珠,阎锡山,忻州,商号,伙计,银子,金玉缘,人们,小伙计,忻县,掌柜,铜钱,大珍珠,账房先生,双堡,金银首饰,商家,字号,太原,损失,拐子,时刻,永康,火光冲天,瓷器,老巢,财富,主要经营,有多少

2011-12-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忻州老故事之东街小学的变迁

忻州老故事之东街小学的变迁

石子山,忻县,完小,大殿,校长,忻州,东街小学,东西,先生,城隍庙,国家,门楼,田波,人民,学校,团长,城隍爷,大门,学生,寺庙,将军,敌人,民族利益,照壁,高小,子山,李县,石校,霍士廉,日伪

2010-02-08 #故事大全

忻州老故事之唤醒你童年的记忆

忻州老故事之唤醒你童年的记忆

北关,西厅,西六,商号,大门,院落,雕刻,青砖,连家,南房,图案,天津,巷子,忻州,弟兄,绣楼,黄连,盖成,金明,米家,买些,刀法,对面,大字,大院,婶子,房子,房间,晋商,正房

2015-01-18 #短篇故事

忻州老故事之老忻中的回忆

忻州老故事之老忻中的回忆

王法,李志良,学生,忻州,教室,气象,道路,大哥,同学,学校,忻县,鱼池,馍馍,张成,罗明,师专,附中,乐器,利害,大礼堂,师范,新建路,校门,红墙,白面,礼堂,粮食,红瓦,讲话,文革

2017-04-17 #小故事

忻州老故事之财神庙

忻州老故事之财神庙

赵公明,父亲,财神,赵公元帅,食堂,吊桥,武财神,高华,财神庙,瓮城,神像,财富,雕刻,香瓜,文财神,纳珍,中国,信条,元宝,做生意,公明,商业,大殿,忻县,工友,戎装,护栏,招财,母亲,来源

2012-09-01 #故事阅读

忻州老故事之废品收购站

忻州老故事之废品收购站

收购站,铜钹,老孙,废品收购站,东西,地方,大人,子弹头,学校,废品,火炉,碎玻璃,工作人员,院西,人家,北角,拐子,橡皮,玻璃,玩艺,胶鞋,铅笔,铁皮,铁锅,麻袋,麻绳,原来是,找不到,有一颗,油盐酱醋

2017-09-18 #小故事

忻州老故事之东风电影院

忻州老故事之东风电影院

电影,看电影,东风电影院,部队,电影院,跳墙,小兵张嘎,军分区,单位,台阶,地面,墙头,墙面,开映,提溜,放映机,机子,机房,浑身,营房,解放军,回到家,五分钱,我同学,子镜,小嘎子,崔嵬,张林,徐光,曹卫星

2011-12-10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