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历史故事:大禹治水和原始公杜的解体

时间:2014-08-31

继稣治水失败之后,又有禹治洪水的历史传说

提示:本文共有 21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我们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从来具有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精神。继稣治水失败之后,又有禹治洪水的历史传说。关于这次征服洪水的斗争,古籍记载甚多,事迹十分动人。《尚书·益视》载:禹取涂山氏女为妻,生子启,“启呱呱而泣”,禹不去照料他,却专心致志地去治水。《孟子,滕文公》称:“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韩非子·五蠢》说:“禹·一身执来雷,以为民先,股无服,胫不生毛。”这些记载,反映了禹治洪水的艰苦斗争的情景。千百年来,大禹作为一位杰出的治水英雄,世世代代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并鼓舞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地向大自然作斗争。

大禹治水的活动区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在治水措施上,吸取了先辈的经验,并有所创新。《尚书·益翟》载:禹“决九川,距四海,浚吠侩,距川”,《孟子。滕文公》称:“禹疏九河,渝济课,而东注东海。”从这些记载来看,禹采用的是疏导法,即按照水性向下的自然趋势,“因水之性”,“疏川导滞”(《国语·周语下》),将弥漫泛滋于茫茫平野的洪水,因势利导,琉排出海。疏导是禹治水的主要方法,但并非单纯的“疏川导滞”,在实际运用中,禹也吸收了先辈“理水”的经验,结合了“塞防”的措施。《礼记·祭法》说“禹能修稣之功”,《国语·鲁语上》也有同样的记载。何谓“修鲸之功”?三国时人韦昭解释说:“稣功虽不成,禹亦有所因,故日修之功。”这就是说,禹在疏导的同时,也吸收乃父的经验,以睡障作为辅助的手段。史载禹“湮洪水”、‘破障九泽”,就是将一部分洪水引入湖沼洼地,蓄水滞洪,以减轻其危害。这就是大禹“修妹之功”的具体反映。

大禹治水前后花了10多年的功夫,经过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终于平治了水患,于是“水由地中行,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由于“禹平水土”,开创了中华民族与水害斗争的胜利历程,因而受到后世人们的热情称诵。春秋时人刘夏称:“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矣!”《苟子》称项说:“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世界上许多古老民族都有远古时代洪水为害的传说,惟独在我国,传说洪水被大禹治得“地乎天成”了。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战胜灾害,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大禹治水,早在殷商时代已有传说,铜器铭文里也说禹是平水土定九州的人。足见禹治洪水是一个很悠久、很普遍的传说。历史传说是以历史的真实为基础的,绝不同于子虚乌有的神话。由于大禹治水是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大规模集体活动,影响深远,名播四海,因此,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将自然力造成的某些现象,如‘凿龙门,辟伊阅”等,以及不同时期各个地区的治水活动,也都归之于大禹的“神功”。这种历史的附会是不足为怪的,我们不能因此就全部否定禹治洪水的历史真实性。

大禹治水发生在我国原始公社的末期,它对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水土平治,“百川顺流,各归其所,然后人民得去高险,处平土”,扩展农耕地盘,发展农亚生产。《史记·夏本纪》说禹平治水土后,“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反映治水促进了稻作种植范围的扩大。随着谷类作物生产的增加,以谷物酿成的酒开始出现。《战国策·魏策》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造酒始于禹时绝非偶然;它说明水患平息后,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与禹同时的伯益,《世本》说他是凿井的发明者。有了井,人们可以离开河川两旁,到远处从事生产活动。根据这些传说,想见大禹时代随着滔渭洪水的平治,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也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禹领导治水成功,得到人们的信任,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氏族、部落首领利用职权,占有剩余的产品作为他们的私产。传说禹的家庭很富有,并构筑城廓保护自己的财产。孔子也说禹讲究礼服礼冠。如果这些传说多少有些真实性的话,则可以想见禹时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原始公社正趋于解体之中。

治理洪水是一次规模较大,时期较长的征服自然的斗争,涉及的地区范围相当广大,这不仅需要各个氏族、部落联合行动,通力合作,而且更需要强有力的集中领导,统一部署。因此,在治水过程中,各氏族、部落推举出来领导治水的人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和权威。传说“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大禹可以专断地处决一个氏族的首领,说明他通过长期的治水过程,已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他氏族、部落的首领同大禹已由平等关系降为隶属关系了。适应平治水土的儒要,传说禹还按地域划分了管理区。《山海经。海内经》称:“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淮南子.修务训》也说禹“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国”。这种按地域划分的“州”、“国”,显然不同于原始公社的由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部落,在一定意义上已具有诸侯国的性质,成为一种行政区域了。恩格斯指出:“国家的基层单位已经不是血族团体,而是地区团体了。可见,大禹治水过程中州、国的划分,实质上乃是国家基本形成的一种标志。正由于强有力的国家机构的建立,才能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有可能比过去较大规模组织人力,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治水斗争。

综上所述,传说中的禹平水士,谱写了我国治水历史的第一页,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滔天水患的平息,为原始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氏族公社的解体,催化了奴隶制国家的形成。随着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逐渐成为主导的部门,与此相联系,农田水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历史故事:大禹治水和原始公杜的解体”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历史故事:大禹治水和原始公杜的解体

中国历史故事:大禹治水和原始公杜的解体

洪水,传说,大禹治水,百家号,大禹,氏族,发展,禹治,平治,斗争,中华民族,人们,作者,水土,过程,部落,历史,时期,水患,经验,首领,领导,公杜,林桂,孟子,滕文公,禹平,网易,九州,先辈

2020-08-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大禹治水故事简介

大禹治水故事简介

大禹,夏禹,功绩,原始社会,后人,妻子,说法,形态,洪水,禹陵,都城,生产,历史人物,帝禹,封于崇,安邑,封丹朱,禹庙,天子,名的,部落联盟,史称,六世,伯爵,传说,一线,中华民族,中国,九州,人民

2020-04-19 #短篇故事

大禹治水故事简介

大禹治水故事简介

大禹,夏禹,功绩,原始社会,后人,妻子,说法,形态,洪水,禹陵,都城,生产,历史人物,帝禹,封于崇,安邑,封丹朱,禹庙,天子,名的,部落联盟,史称,六世,伯爵,传说,一线,中华民族,中国,九州,人民

2020-04-24 #经典故事

大禹治水故事简介

大禹治水故事简介

大禹,夏禹,功绩,原始社会,后人,妻子,说法,形态,洪水,禹陵,都城,生产,历史人物,帝禹,封于崇,安邑,封丹朱,禹庙,天子,名的,部落联盟,史称,六世,伯爵,传说,一线,中华民族,中国,九州,人民

2020-05-04 #故事大全

大禹治水故事简介

大禹治水故事简介

大禹,夏禹,功绩,原始社会,后人,妻子,说法,形态,洪水,禹陵,都城,生产,历史人物,帝禹,封于崇,安邑,封丹朱,禹庙,天子,名的,部落联盟,史称,六世,伯爵,传说,一线,中华民族,中国,九州,人民

2020-05-04 #故事大全

大禹治水故事简介

大禹治水故事简介

大禹,夏禹,功绩,原始社会,后人,妻子,说法,形态,洪水,禹陵,都城,生产,历史人物,帝禹,封于崇,安邑,封丹朱,禹庙,天子,名的,部落联盟,史称,六世,伯爵,传说,一线,中华民族,中国,九州,人民

2020-05-19 #小故事

大禹治水故事简介

大禹治水故事简介

大禹,夏禹,功绩,原始社会,后人,妻子,说法,形态,洪水,禹陵,都城,生产,历史人物,帝禹,封于崇,安邑,封丹朱,禹庙,天子,名的,部落联盟,史称,六世,伯爵,传说,一线,中华民族,中国,九州,人民

2020-05-19 #故事阅读

大禹治水故事简介

大禹治水故事简介

大禹,夏禹,功绩,原始社会,后人,妻子,说法,形态,洪水,禹陵,都城,生产,历史人物,帝禹,封于崇,安邑,封丹朱,禹庙,天子,名的,部落联盟,史称,六世,伯爵,传说,一线,中华民族,中国,九州,人民

2020-05-1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