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你有多美我的战疫青春故事:武汉重症监护室的70余天坚守

时间:2014-07-13

重症监护室感动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5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表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直属机关党委的指导下,在健康中国新媒体平台、共青团中央新媒体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团委与健康报联合策划,以直播的方式连线抗疫医务青年,专题学习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听听一线医务青年的抗疫故事。今天我们要为大家连线的这位,他是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候选人,同时也是一位在武汉重症监护室坚守70余天的协和护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记者:文博你好!老规矩,还是先和大家打声招呼吧。文博:梦非你好,网友们好!我是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崔文博,同时也是最早的那批国家援鄂医院队队员,现在人还在武汉。记者:欢迎文博,我们知道国家援鄂医疗队陆续都撤回返京了,那你们肯定也是最晚撤回的那一批了,对吗?文博:是的,前几天其他5家来自不同医院的国家援鄂医疗队都陆续撤回了,北京协和医院作为救治重症患者的国家队,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此次出征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记者:前几天武汉解封了,你身处武汉,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武汉现在的样子吗?文博:其实我们的工作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但我们上下班的路上坐在大巴上可以看到路上行人和车辆明显多了,可以看得出解封这件事对武汉的老百姓来说来说是挺鼓舞人心的,但专家们也说,解封不等于解防,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现在还不是最终胜利之日,还是要注意防护,尤其是注意戴口罩手卫生,没有特殊情况尽量还是不要外出,呆在家中。记者: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疗队是坚守到最后的,现在你们的工作主要是什么?文博:现在就是负责最后的一部分病情最危重的患者。记者:可以给我们再介绍一下刚到武汉时的情况吗?文博:我们是1月26日作为第一批国家援鄂医疗队到的武汉,当时6家医院承接一个重症病房,但当时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加重,每家医院开始整体接管一个病房。我记得北京协和医院在48小时内建立了一个全新的重症监护室。这在当时我们认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可以说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医生们去规划病区,护士长参考工作要求,最终布置成了符合协和标准、满足救治危重症病人条件的战时疫区ICU。整个病区32张床,开放两天就全部收满。记者:在你真正上“战场”时,当时的情况会让你觉得意料之外吗?文博:其实我在协和医院就是在重症医学科,也都是很重的病人,生死也见得比较多。但在武汉新冠ICU的特殊性在于,可能在抢救这个患者,又推进来好几名需要抢救的患者,而且这些患者都是一分钟不能耽误的。另一方面令我感触颇深的是武汉的患者都十分的坚强,虽然在新冠病区,病人内心也有很多的恐惧,但是他们依然能很好的配合治疗,耐心的听医护人员的讲解。记者:很多网友对“重症监护室”也只有一个大概的概念。你可以介绍下你们工作的特殊性吗?文博:“重症监护室”简单地说就是集中收治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其中重症的患者需要用高流量吸氧装置、无创呼吸机治疗,危重症的患者则需要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来进行治疗,因为插管和吸痰会有体液喷溅出来,操作起来危险性其实非常大。其实最特殊的在于,这些患者都是处于生死边缘的,一进来时情况非常不稳定,稍有不慎,有可能这个病人就去世了,所以我们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真的是把患者从生死线上拉回来。记者:在北京协和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同样是在重症监护室,对你来说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文博:其实从难度上来说,北京协和医院是国家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我们协和医院最常做的就是从死神手中抢人,我又是重症医学科的护师,每天面对着都是疑难重症患者,所以心理素质早就锻炼出来了。但这次主要的考验在于,我们很大一部分队员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对于这个新冠病毒了解不是特别充分,也没有太多经验,未知的东西就容易感到恐惧。记者:在武汉的重症监护室,你们都做些什么?文博:这里我也想分享一个故事来展现我们的日常工作,我们收治的另一位患者来的时候还是高流量吸氧的状态,随着病人病情进展,我们医生讨论后决定立即插管,插管之后立即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全都需要护士的配合与团队协作,后期病人出现了急性肾衰竭,我们又对患者进行血滤治疗,随着患者慢慢好转,我们可以给患者减停镇静药之后,患者又出现了谵妄,我们就持续陪在患者身边,帮助他,安慰他直到清醒转出,在监护室中,我们是医生,是护士,是护理员,是患者的家属,是关键时刻他们唯一可以依赖的人。记者:刚刚你提到病人“谵妄”,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文博:谵妄是在ICU病人中很常见的一种状态,它是一种可能由于镇静药物的使用、睡眠状态紊乱、原发疾病、休克、高龄等各种因素导致的患者意识状态改变,有些患者谵妄时就会有一些躁动,会对患者管路造成影响,这时我们护士就会陪在患者床边,一直跟他说话,慢慢地让他恢复一些记忆,等他想起来关于自己的一些事情后,再给他拔管。记者:当时你觉得最难或最具有挑战性的时候是什么?文博:最难的时候可能就是在重症监护室,病人一个接一个的进来,因为他们只要进了我们这个ICU,就意味着生命摇摇欲坠,一分钟都不能耽搁的那种,所以当时我们抢救的医生正在抢救这这个,怎么又进来两个,怎么一会儿功夫又进来一个。当时我们都有一个面屏防护,一旦运动起来,在应急状态下会出很多汗,身体的散热很容易让面屏起雾,当时我们想到起雾,但没想到这么厉害。还有就是插管比较困难的病人,要连续捏简易呼吸器半个小时,我们队员当时手都完全僵掉了,不能动弹。记者:会觉得辛苦和害怕吗?文博:说不辛苦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是持续的时间会很短,但因为我们来的时候,国家的诊疗指南已经出到第四版了,都是一些大咖和专家结合非典的经验,凝结的智慧,我们就按照指南按部就班的执行,也就没那么恐惧了。我们在北京出征前进行了培训,来到武汉又进行了培训,但是理论归理论,真到穿衣服时还是很紧张,因为包括我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穿这种防护服进行实战。但是来到病人身边真正投入工作的时候会忘记这些,只想把手边的事情做好。记者:那在武汉的这70多天,最让你触动的事情是什么?文博:最让我触动的是我看到了我们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我们最早来的时候是由6家医院121名医护组成的,大家有各自的工作习惯,当时留给大家磨合的时间就只有两天,但是大家都能很快的适应,一起制定工作流程,每个班都能妥善的把病人交到下一班手中,保障患者的安全。记者:和病人相处的过程中,特别让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文博:感动的事情非常多,在这里分享两个小故事,第一个就是我们张抒扬书记去病区查房之后,说要给我们每个病人的床头都放上一个苹果,要让ICU病房中具有温度,让病人都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平安的祝愿,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有一位病人,从病情危重到插管抢救,再到慢慢恢复可以拔管,在她拔管之后两天正好是她的生日,我们那天上班的医生护士给她带来了蛋糕,一起唱生日歌,庆祝她的新生,很多人觉得ICU病房是冷冰冰的,其实这里面充满了医生护士温暖的心记者:当看到一个个好转的病人时,是不是很有成就感?文博:是的!从我们这里转出去的病人会转到普通病房,每当这个时候,我真的特别开心,因为这种病人来的时候真的是接近死亡的状态了,每时每刻都非常小心,生怕有丝毫不慎就把他从生死线上推出去了。但是经过我们的用心和努力,这个病人当时那个样子都被我们治好了,感觉可以吹半辈子牛。记者:有没有具体的故事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文博:我们有一位病人,是气管切开的病人,收治进来的时候病情很危重,慢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变得平稳,我们便开始给她进行早期活动,抬她下床坐轮椅,进行康复锻炼,阿姨住院时间比较久,肌肉力量比较差,但是还是会和我们写字交流,每次看她写的歪歪扭扭的字我们都要翻译半天,但是看到她上面写的感谢我们的话,我们就会觉得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记者:看到别的医疗队都回家了,心情会不会有些羡慕?文博: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协和人也做好了打苦战的准备。我觉得能坚持到最后是一种荣耀。记者:当时报名的时候,和家里人商量过吗?文博:其实我的妻子也是一名护士,她是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护士,我是重症医学科护师,当时我俩都报名了,但也没跟父母说,就觉得也还没有孩子,两个人都还年轻,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又是这个职业的,关键时候就应该上。记者:到了真正出征时,你是去武汉的那一个,妻子是留守的那一位,对吗?文博:是的,当时她还嘱咐我要好好注意防护,还说让我等着她,没准过几天她也去了。还有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就是,出征之前,也是为了防护安全,建议男孩子把头发剃光,但是我家没有剃头的推子,我妻子就用给家里的猫咪剃毛的推子给我剃了头发。记者:当时爸妈知道你要去武汉时,他们什么反应?文博:爸妈知道后我能感觉到他们还是蛮担心的,反复叮嘱我要小心,但他们是觉得我本身就是学这个专业的,从上学4年,到工作5年,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在关键时候保护好自己。反而我能感觉到我妻子会相比来说更担心我,可能只有医护人员才知道我这一趟去武汉是意味着什么。记者:你和你的妻子应该都是90后,前几天总书记给我们90后回信,你有什么感触?文博:当时看到回信,特别兴奋。我感觉作为90后,我们不能也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早晚是需要担起全社会的重任的。我们也都是快30的人了。所以说不管是哪个行业,我们这次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各行各业都会找到自己的经验,最终能够拧成一股力量,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挑战,能够迅速的冲上去。记者:经过这次的实战,对自己护士这个职业有没有一些新的认知?文博:近些年男护士年越来越普遍了。而且在重症医学科,男孩子体力上会比较有优势,虽然男孩子可能天生有保护女生的责任感,但其实在临床工作上,是不分男女的。我现在慢慢积累和传承了老师们的工作经验,也会带几个学生。这份职业,真的会因为一个人的生命复苏,感到特别的开心。因为我们知道一个病人其实背后牵扯到很多人的希望,如果你听说一个朋友病重进了ICU,肯定会特别担心。但如果是经过我们的努力,这个人在慢慢地好转,毫不夸张地说,我在工作中都能笑出声来,工作也会越来越卖力,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在实现。记者:之前我们有网友留言说,等长大了也要当护士,你对此有什么意见吗?文博:目前医护人才在我国还是比较大的缺口,一个医护人才的培养过程是很漫长的,而且医学是需要终生学习的,需要不断在演练过程中积累自己的经验,否则就会落后。但当你真的感觉到自己在救人命时,就会感觉哪怕这辈子,只拉回一个人命,也非常值得。记者:等回京后,有哪些特别想做的事情吗?文博:想好好休息下,好好陪下父母,陪陪老婆,3月22日是我俩结婚一周年的纪念日,回去要补,还想撸家里的猫。记者:下次有机会来武汉,有什么计划吗?文博:在武汉呆了将近80天,其实已经成了第三故乡。来年想带着家人来武汉旅游,再来这个酒店,住在这间房间。记者:好,那祝愿你早日心愿达成。也希望你能早日返回北京。文博:谢谢!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报文化频道”原标题:《你有多美我的战疫青春故事:武汉重症监护室的70余天坚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你有多美我的战疫青春故事:武汉重症监护室的70余天坚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你有多美我的战疫青春故事:武汉重症监护室的70余天坚守

你有多美我的战疫青春故事:武汉重症监护室的70余天坚守

文博,记者,患者,病人,武汉,时候,国家,护士,重症监护室,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医生,工作,事情,插管,病情,病房,经验,90后,回信,妻子,谵妄,过程,医护人员,感觉到,给我们,总书记,协和,拔管,状态

2020-09-26 #短篇故事

战武汉——解放军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直击

战武汉——解放军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直击

医疗队,军医大学,武汉,患者,疫情,医护人员,解放军,海军,空军,防控,重症,陆军,新华社发,共产党员,医疗,重症监护室,陈晨,一线,党员,军地,护士,病区,武昌医院,工作,救治,新型冠状病毒,专家,军队,地方,队员

2016-10-16 #故事大全

疫情防控 巾帼在行动|记丹东赴武汉医疗队一线医护人员的第一个夜班8小时

疫情防控 巾帼在行动|记丹东赴武汉医疗队一线医护人员的第一个夜班8小时

武汉,夜班,医院,小时,口罩,患者,环境,隔离服,丹东,医疗队,妈妈,手套,设备,重症,工作,保护好,岗位上,有一种,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姜凯,科主任,丹东市中心医院,都会,还记得,没有了,一生,一家,一线,不透气

2017-02-23 #故事会

“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直到春暖花开”——武汉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故事

“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直到春暖花开”——武汉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故事

工作,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患者,银燕,女儿,重症,病人,疾病,医护人员,中南医院,医生,党员,关键时刻,医院,备注,姐姐,拐杖,护士,护士长,疫情,长时间,面罩,主动请缨,公众健康,都不能,重症监护室,王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2008-03-21 #故事会

武汉医护人员“夫妻档”奋战一线:想让患者早点康复

武汉医护人员“夫妻档”奋战一线:想让患者早点康复

患者,仲月,盛锦,疫情,郝旭东,夫妇,吕晓,王新,汪毓,陈国,医院,工作,肺科医院,陈欣,一线,武汉市,救治,医疗队,肺炎,医护人员,武汉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战场,电话,病人,防护服,回家,晨晨,玉夫

2008-12-19 #故事大全

九张手绘漫画 讲述一名护士在武汉前线的故事

九张手绘漫画 讲述一名护士在武汉前线的故事

武汉,护士,新民晚报,故事,病人,工作,张手绘,朱明德,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曙光医院,同事,地方,漫画,防护服,疫情,病毒,中来,日中,远超,银潭,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主人,全副武装,体力,先...

2011-01-07 #长篇故事

抗疫前线日记:来到武汉救治现场 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抗疫前线日记:来到武汉救治现场 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武汉,病人,工作地点,重症监护室,身体,防护服,工作,新型冠状病毒,李琪,李婉,来武,银潭,钟才能,护师,三湘都市报,一家酒店,了头,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医院,个人,不争气,住院部,关键时刻,记者,天气,患者,恢复健康,感觉,才能

2015-11-27 #小故事

抗疫前线日记:来到武汉救治现场 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抗疫前线日记:来到武汉救治现场 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武汉,是非,病人,救治,华声在线,工作地点,重症监护室,日记,身体,防护服,工作,新型冠状病毒,李琪,李婉,来武,银潭,钟才能,护师,三湘都市报,一家酒店,了头,股份有限公司,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来到了,医院,个人,不争气,住院部,...

2016-07-29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