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看似只是在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 实质影射了整个伊朗社会的现状

时间:2014-06-30

这部伊朗电影凭借其真实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打动了评委和观众

提示:本文共有 195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11年的国际影坛上,《一次别离》可谓横空出世,从柏林的“金熊奖”到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席卷全球。这部伊朗电影凭借其真实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打动了评委和观众。东西方不同文化与习俗的人都能够理解影片中的伦理和世故,两个家庭的悲剧胶着在一起,社会阶层,年龄和信仰的取舍,因一个看似普通的纠纷而变得戏剧化。放眼电影之外,因为政治原因而被国际社会孤立的伊朗,在西方媒体的偏见中常年被“妖魔化”,《一次别离》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伊朗社会,生活在这个国度里的人民并不特殊,他们的情感世界与地球上任何地区一样,在痛苦中寻求真诚的慰藉。影片一开场,就是法庭判决离婚的长镜头,导演运用了主观镜头,把摄像机当做法官,让纳德与西敏直接面对观众说话,争吵中阐述自己对于家庭、亲人和未来的价值判断。西敏对法官说她一定要出国,“我不想我的女儿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这个离婚理由不由带上了政治色彩,法官甚至被她的坚持所激怒“你说什么样的环境?女士!”这是整部影片中唯一一处涉及意识形态,引发外部联想的场景。

他们对面的观众不禁要问西敏,“逃离伊朗”的真正理由是什么,值得不惜放弃自己的家庭、父母和工作。从后面的剧情可以看出,离婚并不是因为生病的公公,而是更深层次的不安全感,让人联想到西方媒体一直渲染的闭塞、保守和极端民族主义的伊朗。然而这个背景在之后的两个钟头里并没有展开,观众眼前是一个相对开放的伊朗社会,他们有健全的法治——法庭、起诉、作证、保释等程序都与其他现代国家一样成熟,妇女拥有受教育和外出工作的权利,社会的贫富差距并不明显,每个人都在维持尊严。从纳德一家的经济条件来看,他们应该算是中产阶级,有房有车,夫妻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唯一的女儿在女校读书,旁人看来应该幸福的家庭,唯一的烦恼只有爷爷患了老年痴呆症。从表面上看,爷爷的病状即是整个家庭的矛盾起点,又是造成护工流产的直接原因,在影片前半段推动了剧情高潮。而从深层次分析,导演法哈蒂是在通过人物,浓缩了伊朗社会中不同人群的处事风格和人生观上,他们的分歧影片后半部更加明显,即用家庭矛盾掩盖社会矛盾,又巧妙的规避了电影审查。

伊朗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一直都拿出了探讨,比起《关于伊丽》和《没有男人的女人》等片,《一次别离》中的歧视感更为隐蔽。至少在纳德一家中,作为母亲和妻子的西敏是拥有平等和自由的;而在贫穷的瑞兹家,她还处在传统的弱势地位,影片中暗示着瑞兹粗鲁的丈夫有家暴倾向,但并没有正面描写。他的疯狂举止,应该看 做是一个男人失去孩子的愤怒,虽然过激,但并非不可理解。流产的意外发生后,影片转入了大量的法庭戏,证据的关键在于纳德是否知道瑞兹已经怀孕,如果成立,他将会被判处“杀人罪”。这里就涉及到伊朗法律关于胎儿生命的定义,显然故意造成流产的罪行非常大,所以纳德要想尽一切办法证明自己“不知情”。然而妻子西敏和女儿特玫心中有数,纳德其实早就知道瑞兹有孕在身,他的谎言只是为了自己家庭的完整,固执的把过错推到私自外出的瑞兹身上。

影片发展到这一步,纳德的自私已经显露出人性“恶”的一面,他在妻女面前的开脱软绵无力,“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最终还是西敏给他找来了弥补过错的机会。相比粗暴的瑞兹丈夫,纳德因父亲受伤而做出的愤怒举动,或许更能博得同情,他用钱来赎罪本来已是整个故事最完美的结局,然而就在电影趋向缓和的结尾处,导演终于拿出了自己“蓄谋已久”的伏笔,颠覆了流产的“事实”。瑞兹之前所有的证词都被推翻,她因为伦理道德和信仰的自责,无法继续瞒骗下去,《一次别离》的剧情张力在这一点达到了最高潮。《一次别离》将个人层面的亲情伦理与社会层面的阶层差异纵横交织,表现出当代伊朗社会相对富有、西化的中产阶层与教育程度不高、依然严守宗教条规的劳工阶层之间的隔阂与冲突。该片运用冷静客观的叙事技巧,以充满关切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当代伊朗人的生存状态,看似只是在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实质影射了整个伊朗社会的现状,将亲情与伦理、道德与法律、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纠缠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探讨的话题更与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爱情和亲情的冲突、是否要抛下患老人痴呆的父亲出国、雇主与女佣相互猜疑、婚姻破碎下的亲情矛盾、家长与子女之间缺乏信任度等,这些都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国家的衰落如同老迈的父亲,逃离还是妥协,中产夫妻的不同选择,衍生出一场意外,不同阶层两个家庭,摇摆在宗教道德与现实利益之间。影片家长里短中,拍出了生活情感的纠结与人性信仰的挣扎,结局依然别离,似乎每两颗心都隔了深如鸿沟的距离。《一次别离》以伊朗普通市民最真实的写照为切入,用冷峻客观的镜头倾述着两个家庭间琐碎的冲突,而极赋隐喻的政治宗教气息弥散与此间,成为了该作深层次的内容纵深,以小博大出色的代入感,道德与信仰是电影为人如鲠在喉的深思。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看似只是在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 实质影射了整个伊朗社会的现状”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看似只是在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 实质影射了整个伊朗社会的现状一次别离影评

看似只是在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 实质影射了整个伊朗社会的现状一次别离影评

社会,层面,亲情,伊朗,冲突,个人,中产阶层,宗教,伊朗人,伦理,信任度,女佣,婚姻,客观,实质,家长,差异,技巧,影片,故事,抛下,条规,普通人,现状,爱情,父亲,阶层,纵横交织,老人,话题

2008-05-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影片故事复杂曲折 结尾五味杂陈 反映了伊朗社会真实现状!

影片故事复杂曲折 结尾五味杂陈 反映了伊朗社会真实现状!

影片,情感,孩子,父亲,真相,西敏,没有谁,纳达,纳德,法警,和群,剧本,主人公,一面,丈夫,剧中,人们,事实,人物形象,信仰,内心,司法,围城,国度,女儿,宗教,干系,导演,客观,布景

2010-12-26 #小故事

电影《故事》 多个小片段串联 展示了伊朗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

电影《故事》 多个小片段串联 展示了伊朗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

阿巴斯,导演,政府,伊朗,图巴,司机,镜头,电影,故事,丈夫,前夫,底层,影片,沙拉,老人,冲突,两个人,小故事,她已经,就这样,这部电影,雷扎,大闹,小片,串儿,一家,人民,养家糊口,住处,医疗保险

2007-04-18 #故事阅读

《阿维斯塔》是古代伊朗社会全面的写照 是伊朗第一部神话传说集

《阿维斯塔》是古代伊朗社会全面的写照 是伊朗第一部神话传说集

阿维斯塔,伊朗,亚斯纳,文学,王朝,达里,萨珊,萨珊王朝,伊斯兰,书籍,典籍,内容,文献,时期,残卷,波斯语,阿拉伯人,万迪,亚什,凯扬,塔斯布,拉德,维斯普,胡尔达,达德,阿胡拉·马兹达,价值,学者,教义,浩劫

2018-04-14 #经典故事

伊朗外交部:中国在抗击疫情上给世界树立了榜样 伊朗感谢中国

伊朗外交部:中国在抗击疫情上给世界树立了榜样 伊朗感谢中国

伊朗,中国,疫情,伊朗政府,卫生部,肺炎,发言人,普勒,穆萨维,萨德基,贾汉,外交部,人士,医疗,榜样,白皮书,社会各界,过程,言论,议员,其他国家,有能力,士利,拉里,萨达特,副部长,中国国务院,伊朗外交部,驻华使馆,世界

2020-04-01 #经典故事

美国提52 伊朗说记住290!攻击对方目标数字背后有故事

美国提52 伊朗说记住290!攻击对方目标数字背后有故事

伊朗,数字,代表,目标,美国,文森斯,苏莱马尼,特朗普,鲁哈尼,周边,民航,美军,遇袭,设施,在伊,威胁,号航班,国际社会,美国人,美国驻,伊海,吴拉姆,哈姆扎,阿布,上冲,和美,伊朗大使馆,美国军舰,央视网,人员

2019-04-19 #故事会

美国提52 伊朗说记住290!攻击对方目标数字背后有故事

美国提52 伊朗说记住290!攻击对方目标数字背后有故事

伊朗,数字,代表,目标,美国,苏莱马尼,文森斯,特朗普,鲁哈尼,周边,民航,美军,遇袭,设施,在伊,威胁,号航班,国际社会,美国人,美国驻,严莉莉,伊海,吴拉姆,哈姆扎,施昱,阿布,上冲,和美,伊朗大使馆,美国军舰

2017-01-12 #故事会

100 本书 20 个国家的故事 十几个学者 帮我们了解国家的转型:伊朗篇

100 本书 20 个国家的故事 十几个学者 帮我们了解国家的转型:伊朗篇

伊朗,巴列维王朝,宗教,社会,转型,体制,力量,政治,王室,革命,霍梅尼,世俗,年轻人,传统,国家,权力,巴列维,伊斯兰教,教权,民众,经济,问题,哈梅内伊,下划线,伊斯兰,倾向,抗议者,政策,故事,美国

2009-07-01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