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除了魏蜀吴 历史上还有个更精彩的三国鼎立 为何至今鲜有人知?

时间:2014-06-08

由于不愿意受高欢的胁迫,年轻气盛的元修与高欢决裂,还纠集了一帮亲贵要讨伐高欢

提示:本文共有 20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八十八)宇文泰(中)

当元修从洛阳连夜逃到长安的时候,他在无意之间已经创造了历史——中国历史上,虽不大名鼎鼎但却意义重大的后三国时代,就从他这一逃,而正式确立了。

由于不愿意受高欢的胁迫,年轻气盛的元修与高欢决裂,还纠集了一帮亲贵要讨伐高欢。结果他的部队刚一和高欢接触就如潮水般退却,兵败如山倒的元修只剩了一个选择——投奔远在长安的宇文泰。

而眼见追不上元修的高欢也只好退而求其次,在邺城立了另一个宗室的小孩子元善见为皇帝。自此,在邺城和长安就各有一个姓元的大魏皇帝。中国的华北和西北,各出现了一个自诩正朔的大魏政权。

为了区分它们,人们一般管在东边的、由高家控制的朝廷叫东魏;管在西边的、由宇文家控制的朝廷叫西魏。它们与南边的梁朝一起,合称为后三国。

作为魏晋南北朝的起点和终点,魏蜀吴鼎立的三国与后三国有着太多相似点。然而,相比于三国故事,后三国在中国历史的知名度却很低。这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后三国实在太复杂了。

后三国这段历史里,各个国家立国的时间基本不超过三十年,其中东魏和西魏更是只有十几年的国祚。南梁在元修西狩以后,也只存在了十几年就遭遇侯景之乱,实际上就等于亡了国了。而后面建立的北齐、北周和陈,也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寿命,便都化为历史的尘埃了。

之所以这六个王朝会如此短命,说到底,还是因为对于整个历史的长河来说,它们都只是一个过渡状态、一个小插曲而已。

甚至相对于整个中华文明史来说,魏晋南北朝这近四百年的时间,都不过是一个规模相对大一些的插曲而已。而在后三国时期,此前三百年所积淀的各种因素开始剧烈反应,因此这段时间里,仗打得多、人死得多,社会变化的多。

而就仅仅是在东西魏对峙的这十六年里(534-550),两个魏国之间甚至都爆发了五次大规模的血战,即小关、沙苑、河桥、邙山即玉璧之战,史称“两魏五战”。

(应该说,老皇帝萧衍之所以能安安稳稳干到八十多岁才等来侯景,有很大程度上是托了两魏五战的福。正是因为像宇文泰、高欢这样的狠人都忙着互相兼并,才使得偏安南方的梁朝又能多撑上十几年。)

这五场战争,被历代研究南北朝尤其是后三国历史的史学家们反复拿出来咀嚼评析,其中也涌现出许多值得后人笑谈的细节:

首战小关之战,高欢分兵进攻宇文泰,结果被宇文泰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其中,为高欢殿后的大将薛孤延一日之内连续砍坏十五把钢刀,堪称对其勇气最好的写真(以及铁匠最大的嘲讽);

次战沙苑之战,爆发于小关之战后不久。此战高欢投鼠忌器,一直拒绝分兵,并且听取了侯景的馊主意,没有放火烧掉西魏军藏身的苇荡。结果十几万东魏军被刚过万的西魏军毙俘八成,高欢骑着骆驼才逃回的国内;

三战河桥,是两魏为了争夺洛阳周边所爆发的战争。此战双方均损失惨重,尤其是高欢失去了其帐下第一爱将高敖曹,使得他即使取得了战术成功——夺取洛阳,也没能守住。同时,魏晋名城金墉城也在此战中毁于战火;

四战邙山,这是东魏取得的一场难得的大胜,宇文泰差一点就被东魏军活捉。然而东魏依然没有取得战略意义上的成功,仅仅夺取了一些土地和人口;

五战玉璧,这是两魏五战中最惨烈的一战。十万东魏军昼夜不停地进攻数千人守备的玉璧,结果损兵折将,还有被西魏军反扑的风险。最后,高欢在一曲凄凉的《敕勒歌》中无奈撤军。

细数两魏五战,你会发现似乎西魏一直在从胜利走向胜利,而高欢似乎一直在遭遇失败。这是很不符合逻辑的。原因很简单,这五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如果高欢真的一无是处的,那么西魏恐怕早就打出潼关灭掉东魏了。

事实上呢?却是在周齐对峙早期,哪怕四川已经被他们吞并以后,北周都得承认自己实力不如北齐。而回到高欢、宇文泰的时代,你也会发现,两魏五战几乎次次都是高欢挑起来的,西魏这边大多只能采取主动防御策略而已。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感觉,和两个因素有关——东西魏的实力对比,以及史官的态度。

在北魏分裂以前,北方已经承平了百年。但是北魏的发展却不是完全均衡的,对于他们来说,华北才是农业的核心;而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不仅民族成分复杂,土地也已经不如汉魏时期的肥沃。因此,在两魏对峙时期,关中和关东的实力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东魏名将高敖曹被西魏杀死的时候,他朝着西魏军大吼:“来啊!来讨开国公!”而西魏这边给予这位杀死高敖曹的士兵的封赏,却只是一万匹绢布。更滑稽的是,直到杨坚把北周取代了,这一万匹布都没给人家发完。

这个故事看起来像个段子,但是却是实打实的反映出西魏当时的窘迫——国内生产凋敝,使得他们每一次的胜利同样也只能停留在战术层面的胜利。想要在整体战略上压倒东魏,宇文泰这一生都做不到。

而史官层面就更好解释了:撰写《北齐书》、《周书》、《北史》的史官都是唐朝史官,而唐朝统治者又是完全出身于西魏高级统治集团。对于这帮号称西魏八柱国的人来说,政权交替是人民内部矛盾,而收拾北齐东魏则是阶级仇民族恨,二者岂能同日而语?

那么,那个被后代反复提及、对六到七世纪的中国政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的“八柱国”,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在这个制度的引导下,西魏又将走向何方呢?

咱们下回再说。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除了魏蜀吴 历史上还有个更精彩的三国鼎立 为何至今鲜有人知?”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除了魏蜀吴 中国还有一个三国时期 最终也是第四个国家统一中国

除了魏蜀吴 中国还有一个三国时期 最终也是第四个国家统一中国

南陈,三国时期,魏蜀吴,中国,三足鼎立,刘宋,公元,南梁,时期,统一,北周武帝,北魏,王朝,历史,南北对峙,和西,仅存,战乱,朝代,中国历史,有能力,最终结局,史一,代曹魏,宋武帝刘裕,周建立,宇文泰,宇文邕,宇文邕灭,晋武帝司马炎

2007-01-01 #故事会

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 还有第4个国家 默默无闻却造福千秋

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 还有第4个国家 默默无闻却造福千秋

辽东,中原,公孙家,燕国,人口,魏蜀吴,公孙度,董卓,三国鼎立,地区,实力,百姓,读书人,三国时期,东汉末年,这个国家,默默无闻,公孙,刘政,司马炎灭,吴为,孙度,曹丕,管宁,魏蜀,小吏,千秋,内战,中华文化,中国

2007-01-11 #故事会

我国历史上有多次三国鼎立 但魏蜀吴并不是最常见的模式

我国历史上有多次三国鼎立 但魏蜀吴并不是最常见的模式

公元,三足鼎立,河北,关中,江南,三国鼎立,后燕,巴蜀,模式,历史,成汉,一统,中原,北魏,南梁,南陈,政权,为帝,刘宋,刘裕,魏蜀吴,苻坚,南京,北燕,南燕,地利,地区,实力,拓跋焘,最常见

2016-03-07 #小故事

盘点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魏蜀吴之争 宋辽西夏大乱

盘点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魏蜀吴之争 宋辽西夏大乱

国家,女真族,杨坚,这三个,曹操,司马家族,三角形,后代,南陈,现状,能力,战斗,统一,很长时间,最后的胜利,都不是,刘备,吴之,黄雀在后,魏蜀吴,魏蜀,上曾,和西,一生,三国鼎立,是非,拉锯战,任何一方,习惯,关系

2013-06-12 #长篇故事

你知道历史上 除了魏蜀吴三分天下 还有一个三国鼎立的时代吗?

你知道历史上 除了魏蜀吴三分天下 还有一个三国鼎立的时代吗?

南陈,皇帝,公元,时代,南梁,后三国,杨坚,魏蜀吴,统一,实力,突厥,宇文赟,权臣,历史,北魏,势力,政权,时期,集团,高欢,三国时代,傀儡政权,昏君,灭国,皇位,过程,宇文泰,宇文宪,宇文邕,陈叔宝

2007-05-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即魏蜀吴第一次三国鼎立后 看历史上的再一次三国鼎立

即魏蜀吴第一次三国鼎立后 看历史上的再一次三国鼎立

陈朝,陈霸先,儿子,三国鼎立,陈文帝,天下,梁元帝,北魏,淮南,结果,陈倩,高欢,和西,公元,傀儡,侄子,关系,区域,堂兄弟,幻想,时候,末年,江陵,江南,看法,首都,威胁,放回去,从公,南陈朝

2008-12-06 #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八个“三国时期” 除了魏蜀吴 你还知道哪些?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八个“三国时期” 除了魏蜀吴 你还知道哪些?

时期,政权,三足鼎立,朱元璋,后燕,西夏,曹操,王世充,窦建德,鼎足而立,孙刘,明玉珍,李自成,赫连,高欢,三国时期,使者,鼎足之势,公孙述,元昊,势力,天下,宇文泰和,实力,巴蜀,河北,隗嚣,进攻,中国历史上,弘光政权

2018-08-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三国时期 魏蜀吴之间为何是“借” 荆州而不是 “抢”荆州?

三国时期 魏蜀吴之间为何是“借” 荆州而不是 “抢”荆州?

荆州,刘备,孙权,孙吴,诸葛亮,刘表,曹操,鲁肃,赤壁之战,关羽,东吴,君臣,三国鼎立,历史,地盘,想法,父子,斗争,这个时候,乌林,于孙权,刘豫州,向孙权,吴之势,沙江,程普,莫可,诸葛,连孙氏,中不

2009-06-24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