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寒食节与介子推无关?一文看懂清明节 寒食节 上巳节是怎么回事

时间:2014-05-28

特别是清明节和寒食节,时间相近、习俗也有点像,所以有人说,这两个就是一个节日

提示:本文共有 19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现在是清明节假期,但是有些小伙伴也听说过另外两个差不多同一时间的节日——寒食节、上巳节。

特别是清明节和寒食节,时间相近、习俗也有点像,所以有人说,这两个就是一个节日。这让很多小伙伴直呼:清明、寒食傻傻分不清。

今天这一篇文章让你弄清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都是怎么回事。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是我国古代众多节日中非常特殊的存在。为啥呢?

古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其中的第5个节气就是清明,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

所以清明既是自然的节气,又是人文的节日,这在古代的节日中仅此一例,你说特殊不特殊?

在古代,清明节还叫踏青节、秋千节。据说,古代的女孩子还要在这一天荡秋千,人们也会在这一天外出踏青、郊游。

所以应该不只一个小伙伴有过这种疑问:

清明节既然是祭祖扫墓的日子,那应该是很严肃的呀,怎么还有踏青游玩的习俗呢?扫墓、荡秋千怎么看也不像是在同一个节日干的事情啊。

这就又要回到刚刚说过的清明的特殊性了。

一方面,清明作为人文的节日,源于古代的祭祀文化,确切地说是源于春祭。

我国古代是很重视祭祀活动的,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与自然的四季相对应,我国古代有四祭:春祭、夏祭、秋祭、冬祭。如《礼记·祭统》中所说:“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有些古书将春祭称为“祠”)

特别是其中的春秋二祭,逐渐演变成祭祖的节日,春祭就演化为了清明节,秋祭则是重阳节。

另一方面,清明作为一个节气,正是在春天的三月,从古人的观念来讲,这正是万物生发的时节。

《黄帝内经》就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

就是说:春天三月是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时节,我们人也要与外界相适应,要早睡早起,多出去走走、逛逛。

所以清明时要出去踏青、郊游正是顺应自然的规律,故清明除了有祭祖的传统,还被称为踏青节。

并且你想想,如果清明节只是祭祖,陷于一种悲伤的情绪,那这与清明这个时节万物生发的规律相悖啊。

无论对精神还是身体,这都是不好的,所以人们也需要通过出去游玩的方式,排遣这种低落的情绪,从而“使志生”。

清明节本来看似矛盾的两个习俗,其实是与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相关的。这两个习俗不仅不矛盾,还很科学有没有。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说完了清明节,那寒食节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在以前寒食节和清明节并不是一个节日,只是时间上非常接近。

在古代,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的第105天,在清代的汤若望历法改革之前,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两天,改革之后,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现在基本就将两个节日放一起过了。

因为两者时间较近,所以习俗也逐渐发生了融合。这也是有人说两者就是一个节日的原因。

说起寒食节的习俗,一般都会说是因为介子推的故事。

其实不然,这源于祖先对火的崇拜。

大多数的文明在起源之初都有崇拜火的特点。学会使用火是人类发展的重要一步。

古人信奉万物有灵的观念,认为火也有神灵,所以要祭祀火。但所祀之火每年都要止熄一次,《周礼》中所谓“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并燃新火,称为改火。

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这也是清明节祭祀活动的一个起源。

在熄旧火、燃新火的过程中,就不能用火了,只能吃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的起源。

寒食节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有不少文人留下了与寒食节有关的诗,比较著名的是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所写的《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其中,最后两句就是描写皇宫中熄旧火、燃新火,并将所燃新火赐给权贵之臣的景象。

修褉事也

最后一个节日叫上巳节。

可能多数人没怎么听过这个名字,但上过中学的人对它其实并不陌生。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就是描述的上巳节那天。

上巳节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这天是三月上旬的“巳”日,是暮春时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来到水边举行祭礼,祓除修褉,然后沐浴,洗污除垢,消灾去祸,祈求吉祥。

这是古代中原非常重要的节日。当年,晋元帝司马睿初由山东琅琊来到吴地,当地人不买账,不拿他当回事。

于是王导出主意,选在上巳节这一天,让司马睿盛装出行,举行隆重的典礼,当地士族看到这种场面,纷纷归附。

除了魏晋时这两次著名的修褉活动,清代的文人王士禛、孔尚任、卢见等也曾先后三次在扬州举行修褉事,地点就在如今扬州著名的瘦西湖景区的虹桥。

后来,上巳节也逐渐演变成文人集会,举饮酒赋诗等高雅活动的节日,当年王羲之等人在兰亭的曲水流觞就是一个例子。

可以看出,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都有举行祭祀、做各种娱乐活动的习俗,一方面这是三种节日时间相近、习俗逐渐融合的结果,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说,这也是古人天人合一理念以及祭祀文化的反映。

现在你明白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都是怎么回事了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寒食节与介子推无关?一文看懂清明节 寒食节 上巳节是怎么回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上巳节 寒食节 清明节 傻傻分不清?只需三分钟 立即搞懂

上巳节 寒食节 清明节 傻傻分不清?只需三分钟 立即搞懂

寒食节,上巳节,习俗,节日,重耳,日期,介之推,传统节日,公历,晋文公,活动,踏青,一大,人们,冷食,女儿节,文化,晋国,汉族,男女,风俗,前一日,成人礼,是古代,魏晋,通常是,重要节日,仲春,官进爵,慕之情

2019-06-14 #小故事

清明节与寒食节 上巳节有什么关系?又都有哪些习俗?来了解一下

清明节与寒食节 上巳节有什么关系?又都有哪些习俗?来了解一下

寒食,寒食节,节日,重耳,上巳节,传统节日,习俗,公历,风俗,踏青,为了纪念,杜牧,三月三,还可以,融合了,中国,上古时代,介子,人们,人文精神,四大,别称,偕老,决心,历史,国家,国君,墓祭,大节,山林

2007-10-02 #故事大全

清明节 寒食节和上巳节到底是不是同一节日 此文为你厘清其渊源

清明节 寒食节和上巳节到底是不是同一节日 此文为你厘清其渊源

寒食节,上巳节,踏青,习俗,这一天,重耳,介子,人们,节日,传统,时间,晋文公,历史,寒食,日子,节气,随从,活动,游乐,不等于,才发现,时间上,斯人,晋公子,游冶,王羲,王维诗,陆机,都会,还可以

2014-11-27 #经典故事

上巳节 寒食节 清明节都是什么关系 这个清明节为抗疫英雄默哀

上巳节 寒食节 清明节都是什么关系 这个清明节为抗疫英雄默哀

节日,晋文公,柳树,人们,文化,重耳,晋文,主公,历史,农事,勤政,唐宋,寒食节,寒食,时期,放火烧山,母子,柳枝,饮食文化,娱乐,踏青,是个什么样,娱乐文化,戴在头上,是英雄,清明时节,祭祀文化,唐玄宗,奥利,常清

2009-06-03 #长篇故事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真正起源与介子推无关 介子推也不是被烧死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真正起源与介子推无关 介子推也不是被烧死

晋文公,封赏,寒食节,人们,传说,火神,习俗,史记,大臣,母子,赏赐,重耳,忠臣,左传,民间,晋国,说法,为纪念,传说中,真的是,司马迁,晋文,生新火,公和,升云,上古时代,介子,传统节日,全国,先民

2009-08-20 #短篇故事

寒食节和清明节真的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吗?我看未必!

寒食节和清明节真的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吗?我看未必!

重耳,晋国,人们,深山,禁火,介之推,春秋时期,放火烧山,晋文公,火种,祭祀活动,晋惠公,晋文,田夫,谷神稷,山沟里,庄大,段里,兄弟,偷光,介子,出亡,决心,冷食,卫国,土块,命令,名称,大臣,对位

2008-05-07 #经典故事

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 为你讲述寒食节的由来——介子推的故事

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 为你讲述寒食节的由来——介子推的故事

重耳,晋文公,寒食节,由来,柳枝,人们,介山,戴柳,介子,主公,习俗,传说,割肉,历史,晋国,柳树,树洞,母子,粮食,禁火,肉汤,衣襟,一行人,戴在头上,这一天,于飞,常清,新一年,晋惠公,晋文

2015-09-20 #短篇故事

清明节是纪念介子推被烧死?压根没关系 跟古代一项习俗有关

清明节是纪念介子推被烧死?压根没关系 跟古代一项习俗有关

晋文公,习俗,寒食节,重耳,故事,上巳节,割肉,人们,介子,古人,史记,老妈,有关,座山,压根,兰亭集序,人类,功劳,周礼,取火,大腿,左传,方式,晋国,母子,母亲,树木,养老,钻木取火,仲春

2020-09-05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