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主父偃帮汉武帝开创盛世 堪称首功之臣 为何最终会被满门抄斩?

时间:2013-11-15

他在入仕汉武帝之前,刻苦研读学问,虽受尽挫折、歧视,却还能百折不挠的坚持下去,绝对是一个值得称颂的励志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79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主父偃算是西汉的一个传奇人物了。他在入仕汉武帝之前,刻苦研读学问,虽受尽挫折、歧视,却还能百折不挠的坚持下去,绝对是一个值得称颂的励志故事。在他出仕之后,的确帮汉武帝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立下了不世之功。

可是,因为主父偃的自尊心曾经受到过严重伤害,导致其行为过于自私,再加上盲目自信,得罪了一些权势人物,最终失去了汉武帝的信任,被武帝族灭。

主父偃的辛酸求职路

主父偃出身贫苦农家,为了谋到一份糊口的差事,开始仿效战国时的苏秦,学习纵横学。结果,当他学有所成,出门谋生之时,却发现天下太平,纵横之术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

怎么办?主父偃经过调查发现,儒家经学突然开始大流行。原来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并不固执,也不迂腐的主父偃于是开始研读儒家经典。同时,为了提高求职的成功率,其他诸家学派的言论,也都统统不放过。

到这里,是不是很同情,也很赞赏主父偃。这不就是一个穷苦的农家少年,希望使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么。当然,想要改变人生,并非如此容易。主父偃虽然学了百家之长,求职之路还是非常坎坷。

可能是因为主父偃并非一开始就学习儒学,学得比较杂;再加上他仅仅是为了混口饭吃,所以,在他的家乡齐国,“诸儒生相与排傧”。主父偃并不被儒生接受。不得已,主父偃只能背井离乡,到其他诸侯国求职。结果,“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都不待见主父偃。

我们身边恐怕也有人,曾经品尝过类似主父偃被人看不起,求职时屡被拒绝的苦楚。不过,不要怕,坚持下去,总会成功的。主父偃最后就取得了成功。

主父偃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身上所带的钱,也快花光了,生活陷入了困顿。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定去京城试一试。

这次主父偃的小幸运来了,遇到了正受汉武帝宠幸的卫青。可能是因为主父偃并没有什么十分突出的特点,卫青几次推荐,都没得到汉武帝的回应。时间长了,大家都认为主父偃就是一个到处蹭饭的穷酸“无能”之辈,开始鄙夷、厌恶他。

能够承受住如此巨大心理压力的人,绝非平凡之辈,主父偃就是其中之一。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主父偃,决定冒险了。

主父偃写了一篇反对跟匈奴开战的策论,呈送给了汉武帝。为了引起汉武帝的关注,壮大自己的声势,主父偃还拉上了志同道合的徐乐、严安,让两人也分别向汉武帝上书,表达类似的主张。

汉武帝可是一个好战分子,朝堂之上,自然多数大臣都是顺应武帝意愿。而武帝也恰逢英明神武之时,一看竟然有人反对开战,反而引发了兴趣。估计武帝也是为了树立自己“兼听则明”的形象,看到主父偃等人的上书之后,当天黄昏时刻,就召见了三人。

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主父偃终于求职成功了。三人均被拜为了郎中,而主父偃之后又屡次上疏,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一年之内竟多次升迁,从郎中一路升迁为了谒事、中郎、中大夫。

主父偃屡立大功

本质上,主父偃是一位颇具谋略的纵横家,所以,和平、反战不符合他的利益。主父偃开始转而支持汉武帝对匈奴开战,建议武帝学习秦朝蒙恬,在边境筑城,对匈奴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形势。

主父偃的建议虽然遭到了公孙弘等人的反对,但是,最终还是被汉武帝采纳了。武帝在边境设立了朔方郡,并派人修缮了蒙恬当年所修的要塞,巩固了边境。自此,汉朝对匈奴的形势从被动转为了主动。所以,主父偃在汉朝对匈奴的百年战争中,属于大战略制定者,自然是为汉朝立下了大功。

接着,主父偃又建议将全国各地的富豪全部移民到茂陵,给汉武帝守陵。这样做,有三个好处:其一,给茂陵增加了人气;其二,可以剪除豪强称霸一方,削弱对朝廷的威胁;其三,还可以顺便将茂陵附近的庄园、田地之类的卖给这些豪强,带动附近的建设生产,增加国库收入。

汉武帝一听,好呀,又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两个自私的人到了一起,果然是净干一些损人利己之事。主父偃因此再立一功,毕竟古人对死看的比生还重要,陵寝更是重中之重。

主父偃在向汉武帝提议移民守陵的同时,还向汉武帝提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削藩主张“推恩令”。简单的说,就是不再直接撤销藩国,而是在前一任藩主去世后,将藩国分配给他的子弟。这样做,避免了强制削藩引起的各藩国对朝廷的仇视,反而可以收获拥护。同时,藩国越来越小,等于削弱了每一个藩国的实力,减少了对朝廷的威胁,实现了削藩的最终目的。

汉武帝一听,主父偃可以呀。于是乎,对主父偃大加赞赏一番之后,再次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主父偃也再立一功。

如果说主父偃前面所做的事情,更多的还是在给国家谋利,那么他之后所做的事情,更多的就是个人利益争斗了。这也成了最终害死主父偃的诱因。

主父偃剑走偏锋走向了不归路

主父偃开始将矛头对准了汉室宗亲,各大藩王。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主父偃后面掀起的事情,都跟色字有关。

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揭发、逼死了燕王刘定国。

好在,这位刘定国也的确该死,而且简直就是一个“超级禽兽”。他先是跟他亡父的小妾,就是他的庶母通奸,还生了一子,留下了铁一般的罪证。接着,又把亲弟弟的老婆占为己有。就这样,他还是不满足,竟然还跟自己的三个女儿通奸。

主父偃得知此事之后,决定“替天行道”,除掉刘定国。当然,主父偃应该也是抱有私心的,毕竟当年他在燕国受到过燕王的慢待与歧视,他要开始维护自己曾经被人肆意践踏的自尊,他要开始复仇。于是,主父偃就将刘定国的罪行公之于众。刘彻和众大臣的商议,也一致决定杀。

刘定国得知他的“伟大”事迹,已经传遍了京城,皇帝也已经知道了之后,还未得到中央旨令,就自杀了。

在古代,真正正直无私的“青天”,可是非常稀有的。所以,大臣们开始害怕了,主父偃这个“大喇叭”太厉害,万一被他知道点事情,捅到皇帝那里,岂不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于是乎,纷纷开始送钱财给主父偃。

而主父偃之前弄出的所谓“推恩令”,其实也有报复藩国的意味。这下子,其他藩国也害怕起来,谨小慎微的藩国开始主动讨好主父偃。可是,藩王们并不都会坐以待毙,如果抓住了机会,自然也不会放过主父偃。

曾经贫苦交加,被人鄙视,肆意践踏的主父偃,现在成了风云人物,成了家财万贯的大财主。随之,主父偃的野心也迅速膨胀,走向了灭亡。不过,主父偃倒是对此看得很坦然,直言“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暗含的意思就是,没有享受荣华富贵,可能会惨死,那还不如生前好好享受,即使死得很惨,至少也值了。

主父偃倒是坦荡,无畏,却不免有点过于自私自利了。如果他能有一个更高尚的理想和目标,哪怕是包装出来的,虽然还是干同样的事情,最后还是会被刘彻灭族,肯定会在后世得到一个更高的评价。比如那个被誉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就包装的很好。

主父偃干掉了刘定国,在一定程度上,又立了一功。毕竟刘定国确实有罪,而且是自杀,等于为国除了一害。所以,即使有人弹劾主父偃,刘彻也觉得主父偃没有过错,不予理睬。

主父偃被刘彭祖、公孙弘合力害死

接着,主父偃将矛头指向了曾经非常不待见他的故乡齐国。

主父偃原本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齐王,荣归故里,可是他又再次被鄙视了,继而引发了他的杀意,最终也让他自己死于非命。

汉武帝生母王皇太后在嫁给汉景帝之前,还跟他人育有一女。王皇太后的这个女儿,生有一女。皇太后就准备将这位外孙女嫁给齐王刘次昌。主父偃也乘机想让自己的女儿一起入齐王后宫。

齐王母亲纪太后得知后,大怒,说齐王只会娶王太后的外孙女,他主父偃算个什么东西,也想让女儿入齐国的后宫。

主父偃得知了消息,自然非常愤怒,很快探知了刘次昌与其亲姐姐通奸的事。而王皇太后知道情况后,担心齐王会跟燕王一样,打消了将外孙女嫁给齐王的想法。

王皇太后没有发难,主父偃对齐王、纪太后发难了。他向汉武帝报告了刘次昌跟亲姐姐通奸的事情,还添油加醋,说齐国很富有,很可能会叛乱。于是,武帝任命主父偃为齐国相,查办此事。结果,齐王刘次昌还没等主父偃审问,也畏罪自杀了。汉武帝一怒之下,废除了齐国。

这时候,主父偃遭到了宿敌赵王刘彭祖的攻击。这位刘彭祖还有一个亲弟弟,就是有名的中山靖王刘胜。主父偃流落赵国时,刘彭祖也曾轻视过主父偃,所以,他要先下手为强,除掉主父偃。

刘彭祖早已经搜集好了主父偃的罪证,他告发了主父偃的两大罪状:一、接受诸侯的重金贿赂;二、离间皇室宗亲。

主父偃也很聪明,认了受贿,坚决否认离间皇室宗亲。毕竟燕王、齐王,确实有罪,而且都是自杀。这在汉武帝时期,是可以交钱赎罪的,应该死不了。

可是,偏偏这时候,时任丞相的公孙弘又踹了主父偃一脚。这个公孙弘,可不比主父偃简单。公孙弘说:“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偃本首恶,非诛偃无以谢天下。”意思就是,齐王因为恐惧死了,无后国除。但是,毕竟案件没有查清,齐王就自杀了,这件事天下人会认为是你刘彻指使的呀。所以,必须杀主父偃。

汉武帝原本就不能用好人、坏人之类的简单标签来评断,一听到公孙弘的说法,是呀,朕绝对不能背这个黑锅。这都是主父偃惹出来的事,那就让主父偃背就好了,“乃遂族偃”。主父偃全族被汉武帝诛杀。

主父偃的死因分析

主父偃早时的人生经历,让他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致使他最终走向了极度自私自利,以及复仇的道路。可是,这条道路,最终也毁灭了他自己。

这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到底要不要沉浸在过去曾经受到的伤害之中,我们到底要不要复仇?如果最初是以“复仇”为目标,激励自己奋进,那倒也无妨。可是,当达到了一定高度,我们的胸怀、气度是不是也应该随之提高。一些早已经过去的事情,让它随风而逝,应该会更好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主父偃帮汉武帝开创盛世 堪称首功之臣 为何最终会被满门抄斩?”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为啥卫青死后 卫家就被汉武帝满门抄斩 原因实在令人痛惜

为啥卫青死后 卫家就被汉武帝满门抄斩 原因实在令人痛惜

刘彻,卫家,卫青,皇帝,势力,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太子,小人,时候,闹剧,汉武帝刘彻,越强,再加,不断扩大,低调,个人,人心,关系,功劳,功高盖主,小舅子,史书,君臣,大赦天下,把柄,权利,权力,权贵

2013-01-17 #小故事

古代的春联故事 一个“福”倒了 免了满门抄斩

古代的春联故事 一个“福”倒了 免了满门抄斩

郑板桥,春联,唐伯虎,康熙,朱元璋,马皇后,桃符,店老板,人们,民间,皇帝,百姓,大臣,康熙皇帝,皇太后,随从,东西,大门,孝庄,御笔,满门抄斩,横批,漫画,值班,乾隆,孟昶,康熙帝,意思是,故事,上联

2020-08-02 #长篇故事

大臣害怕被满门抄斩 将十几个儿子送到庙里当和尚 让皇帝大笑

大臣害怕被满门抄斩 将十几个儿子送到庙里当和尚 让皇帝大笑

唐德宗,张延赏,李晟,和尚,满门抄斩,皇帝,个儿子,大臣,恩怨,李胜,大将军,人和,军里,和家,一生,军事实力,事迹,关系,作者,名将,军队,原因,国家,大将,庙里,宰相,妻妾,寺庙,朝代,时期

2015-01-13 #长篇故事

民间故事:当朝宰相企图谋权篡位 不料事情败露 终被满门抄斩

民间故事:当朝宰相企图谋权篡位 不料事情败露 终被满门抄斩

秦子,黑森林,小姐,巡抚,一家,下人,图片,圣上,网络,刘府,壮汉,皇帝,高中,森林深处,好果子,地方,地位,女子,奏章,学生,学子,强盗,山野,故事,洞房,满门抄斩,盘缠,盖头,老人,老者

2020-07-01 #故事大全

两江总督每天煮白菜吃 雍正知道后将其满门抄斩?没有这事儿

两江总督每天煮白菜吃 雍正知道后将其满门抄斩?没有这事儿

唐文,雍正皇帝,李卫,清史稿,白菜,两江总督,玉壶,故事,人参,满门抄斩,雍正,何桂清,赵宏恩,高其倬,一个叫,这个故事,夜壶,安徽,时期,木炭,朝廷,江苏,皇帝,调查,舍不得吃,于京师,何桂,史贻直,尹继善,才敏

2016-07-01 #故事阅读

关于汉武帝的历史小故事

关于汉武帝的历史小故事

太子,汉武帝,丞相,使者,木头人,长安,公孙敬声,子之子,苏文,阳石公主,主人,公孙贺,数万人,满门抄斩,公孙,卫皇后,刘屈氂,刘屈髦,刘进,刘询,向东,史皇孙,子长平,大鸿胪,孤茂,帝怜,望思,武帝,田千秋,贺之子

2020-05-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关于汉武帝的历史小故事

关于汉武帝的历史小故事

太子,汉武帝,丞相,使者,木头人,长安,公孙敬声,子之子,苏文,阳石公主,主人,公孙贺,数万人,满门抄斩,公孙,卫皇后,刘屈氂,刘屈髦,刘进,刘询,向东,史皇孙,子长平,大鸿胪,孤茂,帝怜,望思,武帝,田千秋,贺之子

2020-05-25 #小故事

关于汉武帝的历史小故事

关于汉武帝的历史小故事

太子,汉武帝,丞相,使者,木头人,长安,公孙敬声,子之子,苏文,阳石公主,主人,公孙贺,数万人,满门抄斩,公孙,卫皇后,刘屈氂,刘屈髦,刘进,刘询,向东,史皇孙,子长平,大鸿胪,孤茂,帝怜,望思,武帝,田千秋,贺之子

2020-05-25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