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隋炀帝是怎么经营河西走廊的?从南北两面“拥抱”完整的祁连山

时间:2013-10-15

擒狼讲述是哪个地方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0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提示: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为拓通丝绸之路、经营西域而亲自西征西北边疆,并与西域各国会盟张掖的皇帝只有隋炀帝一个。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也从来没有过一个人像隋炀帝一样“拥抱”过祁连山。我们踏探其实一直在祁连山的南面,未有涉及过祁连山的北面,而隋炀帝对祁连山的“拥抱”不仅有东西,更有南北,是全方位的。

隋炀帝是怎么经营河西走廊的?从南北两面“拥抱”完整的祁连山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然而许多年以来,由于省界的区分,它一直是被分开的南北“两面”。2018年10月29日,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兰州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甘肃副省长李斌在致辞时说,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公园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甘肃将发挥好国家公园先行先试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努力把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成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先行区域、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域、生态系统修复样板区域,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贡献甘肃力量。

这不仅引发了人们对祁连山生态保护的愿景,也让我们开始了对祁连山历史的点滴追寻。

扁都山景区值班的小伙子告诉我们:“雾很大,你们上去什么也都看不到。”但来到这里已是第二天了,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等下去。扁都山的大雾挡住的不仅是我们山上的视线,也让山下的美景多少有些看不清。

扁都口风光旅游区位于祁连山中段,民乐县城以南30公里处的国道227线两旁。旅游区内最著名的旅游景观是扁都峡谷、黑风洞、石佛寺、诸葛碑及碧云天、黄花地的田园风光景。

所有的车辆一律停在景区之外,没有人可以搞特殊开车上山,这是景区的环保要求。我们只有步行。在由景区峡谷奔腾而来的溪流两岸,新栽了不少松树,溪流河道的底部也被加固了,一层层的,由低及高,流水自上而下的欢唱变成了层层叠叠的瀑布。

由西向东,我们过了溪流的吊桥,从那里走上一座山冈 ,即是景区修建的观景台,一侧竖着一个巨大的宣传牌,上面写着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再向前走就“此路不过了”,成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辖地,都被用铁丝网围了起来,还挂着一块违者罚款的牌子。路还在,但已被铁网封死,能看到它通往远处,禁止通行了。

浓雾迷蒙了黄花映衬蓝天的美景,亿万年前,高大险峻的祁连山在这里被东西劈开,形成了著名的扁都峡,古人称其大斗拔谷。两山夹峙、峭壁摩天,一水中流、波浪汹涌。盛夏时节,沿峡一行,如历四季,六月飞雪,不足为奇,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扁都峡不仅有峭壁湍流,还有连天的牧草、芬芳的野花、肥壮的牛羊、悠扬的牧歌,更有野兔、雪鸡、鹿、樟、狼、豹等野禽野兽和煤、铬、锰、铜等多种矿产资源。历史上,它是南通河湟、北达甘凉的险关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扁都峡便上演了一幕幕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扁都口海拔3500多米,自汉唐以来,一直是羌、匈奴、突厥、回纥、吐谷浑、吐蕃等民族相互联系和出入甘青之间的重要通道。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精兵出陇西,经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深入匈奴驻地千余里,大败浑邪王、休屠王,河西从此归入汉朝版图。

公元前139年,为了消灭匈奴在这里的势力,斩断其右臂,打通西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欲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张骞在西行途中,就是在这里被匈奴俘获,留居匈奴十多年。在这条路上,走过的还有东晋时期的法显,他由靖远经兰州至西宁,穿越扁都口到张掖,最终到达印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取经印度的僧人。在这条路上,走过的更有李白、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等等,他们经此过河西出阳关,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边塞诗篇。

英雄的足迹曾经让大地变得坚实丰富,但此刻却如苍鹰啸天、松涛狮吼。霍去病将军率数万之众出兵河西时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披荆斩棘,横空出峡。相传,霍将军率军行至半峡时,黑风突起,弥漫峡谷,前行不得。他登上山顶一望,见黑风从一个洞中滚滚涌出,于是号召兵士砍树堵洞。经过一昼夜的奋力拼搏,万千棵松柏终于堵住了黑风洞。黑风息了,汉军终于得以顺利出峡,大破匈奴。现在,那“黑风洞”就在峡内的一处陡壁上,极难攀临,四周长满了杂草灌木,看时深不见底。后来,人们在附近的山冈建起寺庙,让峡内佛光普照。

当地一位朋友曾经告诉我们,在河西走廊至今有这样一个传说:在扁都山和顶上,曾盛开着的一束非常壮观的莲花,但隋炀帝经过这里在张掖开“万国博览会”时,那莲花就没了。

隋炀帝从小就有一个做像秦皇汉武一样的帝王的梦想。公元609年,他亲自统兵,随带文武百官和嫔妃以及各种服役人员等十万余人,开始西巡。4月,隋炀帝在今青海门源县一带设置了绵延900余里的包围圈,攻灭吐谷浑想生擒伏允可汗。吐谷浑伏允可汗率2000骑南奔青海果洛,客居在党项部落之中。

随后,隋炀帝在吐谷浑曾经地盘上设立了西海郡与河源郡,自汉以后,第二次将青海的广大牧区第二次被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这样,隋炀帝就将祁连山东南边的事情基本解决了,但没想到大斗拔谷却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据《隋书·卷三·炀帝上》记载,在隋军在结束与吐谷浑的战争后,来张掖的途中,隋炀帝于六月癸卯(八日)“经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霰晦冥,与从官相失,士卒冻死者太半”。那些为大隋王朝征服吐谷浑的勇士,在枪林弹雨中活了下来,却将自己的性命很不幸地丢在了这条山谷里。隋炀帝的妃子、宫女们因为过去久居深宫,突遇奇寒,也被冻死不少。其中有一位人们熟知的人物——杨丽华。

杨丽华(561年-609年),北周宣帝皇后,后为皇太后。隋朝时封乐平公主。她是隋炀帝的姐姐,是个命运多舛女子,当过皇后、皇太后,又回做公主的人。史书里说她是个柔婉不忌,“颇有卫风硕人之德”的人。就是她,就是在扁都口这个地方,就是她在扁都口这个地方走了。

这一年,杨丽华49岁,面对无处不在的暴风雨或者是暴风雪,她嘱托隋炀帝说:“我没儿子,就有一个女。我不怕死,只是深深怜爱女儿和女婿。我死后,你不能将我现有的食邑转赐给他们……”隋炀帝答应了姐姐,并在回到长安后,下令有关官员置办礼仪,将杨丽华与宇文赟合葬在定陵。

扁都口的“娘娘坟”会与杨丽华有关?显然,杨丽华没有被安葬在扁都口,但隋炀帝的故事却与大隋王朝那些征服吐谷浑的勇士们一起在扁都口这个地方,成了河西人民的怀念。也许,“娘娘坟”根本就不是坟,一千多年的时光流走了,它不过是一个寄托着怀念的地名。

隋炀帝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他为了去除吐谷浑为的就是畅通丝绸之路,而隋朝只有消灭吐谷浑才能控制西域。历史在伏允可汗逃走的身影里,被大隋王朝的军队定格。

7月23日,在焉支山地区宴请西域二十七国贵宾。那一天在张掖是历史上最风光的。高昌、伊吾及西域二十七国的君长和使者,恭列迎谒。隋炀帝命令所有的参加者,人人都佩金带玉,身着华丽的丝毛服装,所到之处“焚香奏乐,歌舞喧噪”。为了显示隋王朝的富庶,他还让河西地方长官督促武威、张掖两郡的男女百姓,乘车骑马,盛装前往,衣服车马不漂亮的,郡县官吏要进行督促检查。而他坐在当时帝国最豪华的轿车观风行殿之上,少数民族官员与群众在十里之外看到他都跪下来磕头,没有人敢骑马。

那一天,焉支山周围几十里的地方都被车马围得水泄不通,西域各国向大隋王朝献“数千里之地”,隋炀帝又在西海、河源郡的基础上设立了鄯善、且末二郡。四郡各统县二,计有显武、济远、肃宁、伏戎、宣德、威定、远化、赤水八县,为中国拓土近百万平方公里。

离开景区,我们沿国道向青海方向前行,不久就来到了祁连县的辖地,一条小溪始终在陪伴着我们,水流清净得捧起即可饮,公路两边的空地和山坡上都已经栽上了树苗,甘肃的一边已经禁牧,青海的一边偶尔能还看到牦牛。祁连县立在两省交界处的环保宣传标语内容是:坚决守住生态底线,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仰望中国版图,青藏高原向下一动,“挤”出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西北—东南走向的祁连山,成为阶梯分界线,向内地铺排。倘若没有这座山,西面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边腾格里沙漠、南侧柴达木沙漠,将席卷连片,直逼西北,觊觎华北;干热风暴,会直扑“中华水塔”三江源。而这仅仅是其生态的意义。

从祁连向南即可到达“中国最美的内陆湖”青海湖,那也是祁连山的给予,在碧蓝色湖水中,有一抹突出的黑色,那就是神秘的海心山。历史记载,当年的隋炀帝曾认为它是一方“通天之域”,就将西域各国献来的良马令人牧于湖中的海心山上,以求良马龙种。虽说,这件事最终因无效而止,但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作为皇帝的隋炀帝对于山河的敬畏。他正是在这敬畏实现了大隋王朝“固河西、斥西域”的战略构想。

政治与军事在这里又一次打开的文化与经济的生态,中国之臂再次张开。为此,《资治通鉴》赞曰:“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四郡的设立,在河西走廊之南开辟了一条新的畅通的丝绸之路,同时,对河西走廊也起到拱卫作用。而隋炀帝也因此完成了他对祁连山这座山脉的“拥抱”与认知,这让他在继秦皇汉武之后,成了中国最杰出的帝王之一。

《资治通鉴》说,隋炀帝下令丝绸之路沿途郡县做好对西域客商的迎来送往工作,到了长安不但好酒好菜的招待人家,还要给人家报销差旅费。而“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市四壁有四百余店,重楼延阁,相互临映,招致商旅,奇珍山积”。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为拓通丝绸之路、经营西域而亲自西征西北边疆,并与西域各国会盟张掖的皇帝只有隋炀帝一个。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也从来没有过一个人像隋炀帝一样“拥抱”过祁连山。我们踏探其实一直在祁连山的南面,未有涉及过祁连山的北面,而隋炀帝对祁连山的“拥抱”不仅有东西,更有南北,是全方位的。(文/路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隋炀帝是怎么经营河西走廊的?从南北两面“拥抱”完整的祁连山”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霍去病

霍去病

河西地区,匈奴,大月氏,河西,河西走廊,酒泉,冒顿单于,汉武帝,元狩,中原地区,武威,张掖,南山,合黎山,地区,敦煌,背景,系指,祁连山,狭长地带,西域,部族,领地,黄河,河西之战,匈奴单于,原来是,咽喉要道,骠骑将军霍去病,浑邪王

2020-05-29 #小故事

壮美祁连山 这条4小时人迹罕至自驾山路 宛若世外桃源

壮美祁连山 这条4小时人迹罕至自驾山路 宛若世外桃源

祁连山,祁连乡,景区,自驾,海拔,司机师傅,武威市,祁连,多小时,当地人,手机,村子,植被,河西走廊,网络,美景,褶皱,几个小时,这条路,信号,公路,全程,感觉,城市,地方,总想,大山,外界,山峦,山路

2018-05-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寻河西秘境 探匈奴历史 西北这新“火星基地”值得一游

寻河西秘境 探匈奴历史 西北这新“火星基地”值得一游

丹霞,匈奴,河西走廊,肃南,凉州,武威,七彩,历史,刺史,圣山,敦煌,张掖,景区,汉武帝,永泰,祁连山,裕固族,西藏,马匹,巴尔斯,红湾寺,小众,军马,大汉,外星,故事,才能,景观,祁连,良马

2014-05-11 #经典故事

这就是张骞11:张骞打通河西走廊 汉武帝设置四郡 纳入版图

这就是张骞11:张骞打通河西走廊 汉武帝设置四郡 纳入版图

张骞,西域,商人,汉武帝,河西,河西走廊,建议,官员,乌孙,东西,临别时,祁连山,人民,官府,农具,力量,友好相处,国王,回汉,大行,客人,官职,宫殿,张掖,房屋,汉人,武威,敦煌,政治,文化

2019-01-15 #故事会

看过《河西走廊》才算学懂历史:张骞 霍去病仿佛“活”了过来

看过《河西走廊》才算学懂历史:张骞 霍去病仿佛“活”了过来

历史,河西走廊,霍去病,纪录片,豆瓣,影响,多大,张骞,龙首山,中原,人物,全貌,关口,匈奴,力荐,历史长河,宏观,后世,名字,合黎山,张掖,年代,山脉,成吉思汗,意义,影响力,敦煌,政治,片长,祁连山

2013-07-27 #故事会

穿越祁连山翻越达坂山 大西北之旅奔驰在最美G227国道上

穿越祁连山翻越达坂山 大西北之旅奔驰在最美G227国道上

达坂山,西宁,观景台,门源,国道,青海省,青海,张掖,祁连山,公路,甘肃,山路,海拔,高原,门河,扁都口,油菜花海,全程,中国,交通,使节,嘉峪关,坂山,塔尔寺,大坂山,敦煌,河西走廊,油菜花,河谷,牧民

2008-10-15 #故事大全

河西走廊扁都口 除了张骞 古代唯一西巡这里的皇帝更值得铭记

河西走廊扁都口 除了张骞 古代唯一西巡这里的皇帝更值得铭记

河西走廊,历史,扁都口,隋炀帝,祁连山,文化,峡谷,张骞,书籍,古道,嫔妃,张掖,建议,朋友,河西,洛阳,黄河,纪录片,距离,通道,青海,争议,旅游,一个大,万国博览会,痴迷上,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唐王,宋陵

2016-08-23 #经典故事

霍去病封狼居胥 以及河西之战后汉武帝对河西走廊防御体系的构建

霍去病封狼居胥 以及河西之战后汉武帝对河西走廊防御体系的构建

匈奴,霍去病,河西走廊,汉武帝,西域,汉帝国,地区,乌鞘岭,酒泉,冒顿单于,祁连山,战役,河西,骑兵,浑邪王,河西地区,刘邦,卫青,汉武帝刘彻,河西之战,相国,威胁,一生,大月氏,大汉,将军,张掖,武威,汉军,漠北

2014-02-14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