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我们时代的家庭教育:父母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时间:2013-09-01

就在一周前,合肥十中考点门口,2019年安徽高考最后一门英语考试结束后,一个男孩走出校门,径直来到母亲身边,扑通一声跪在母亲的面前,以表达对母亲多

提示:本文共有 85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8 分钟。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不少总算得以“通关”的父母也长舒了一口气,让自己的焦虑暂告一段落。

就在一周前,合肥十中考点门口,2019年安徽高考最后一门英语考试结束后,一个男孩走出校门,径直来到母亲身边,“扑通”一声跪在母亲的面前,以表达对母亲多年来教养的感恩之情,随后,母亲双手抱住儿子的头,哭了出来。母子抱头而泣的一幕感动了在场的家长和考生。这段视频的热播,更感动了千万的网友和家庭。在考场外父母和孩子一起大喊大叫、又哭又笑,或者抱头痛哭的场景,在每年的高考结束后,屡见不鲜。对于父母而言,这既是一种告别,更是对十几年来育儿压力的情绪上的宣泄。

网友上传的视频截图。

不难看出,孩子考出高分,进入一所好的大学,成为了越来越多父母消解育儿焦虑的良药。从孩子降生开始,父母就踏上了一条既有鲜花,也满是荆棘的征程,培育一个人成长的责任,绝非“重大”二字就可以概括。父母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特别是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对“原生家庭”的种种谴责,更让为人父母者如履薄冰。

高压力的背后,焦虑已经成为父母们逃不开的日常。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孩子受到了欺凌怎么办?孩子太霸道,不懂得谦让怎么办?孩子不爱学习,不爱阅读怎么办……更别提这些年来流行的育儿鄙视链,学区房大战等愈演愈烈的“战事”。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父母甚至成为了一种“恐吓”,让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望而却步,一再延迟自己成为父母的时间,甚至干脆拒绝成为父母。

与此同时,拒绝焦虑,渴望摆脱育儿焦虑症的影响,也在成长为一种更大的声音。

育儿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解决育儿焦虑?心理学家和育儿专家都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近期 ,两位广有拥趸的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和陈美龄,就焦虑时代的父母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展开了分享,我们也围绕此问题进行了专访。希望她们的思考与回答,也能在你思考教育问题时提供启发。

自上世纪中后期开始,育儿临床医学家戴维·安德雷格

(David Andereg)

就对美国父母的育儿焦虑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发现,疫苗的应用和医学的发达,大大降低了孩子因病死亡的概率,这原本是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但年轻的父母们却表现出与社会进步完全相反的焦虑感,以至于一项抽样大数据调查表明,超过2/3的年轻父母认为现在育儿要比过去困难得多。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与社会发展逆向而行且愈演愈烈的趋势,安德雷格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变少,以及新手父母的无知,“更多孩子的出生,会削减父母的焦虑。和多子多孙的前辈人相比,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孩子的父母会更长久地沉溺于育儿焦虑中。”但显然,没有一个父母会因为想要降低育儿焦虑而生育更多的孩子。在家庭文化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人们迫切需要那些切实可行的实操性方案,以摆脱那些层出不穷的不确定性恐惧带来的焦虑感。

近日,在北京大悦城的上海三联书店,尹建莉和陈美龄两位各自广有拥趸的家庭教育专家,就焦虑时代的父母不该做什么,该做什么展开了分享,给出了各自的答案。尹建莉是中国家庭教育领域标志性人物,在父母群体中知名度极高,她的代表作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行销全国,总销量据说早已逾千万册。歌手出身的陈美龄,则被众人视为拥有正面教育方法的教育妈妈和教育家

(她本人则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与正面教育方法或有相似,但更应该称为陈美龄式教育方法)

,曾经成为香港教育局局长民间呼声最高的候选人。在顶级教育大咖的名头之外,二人同样是令人敬佩的母亲:尹建莉的女儿不仅高考超出清华本科线20分,后来还就读于美国常青藤名校读研。陈美龄更是将三个儿子都送进了斯坦福大学,自己还在期间拿下了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

尹建莉

(左),教育学者,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硕士,“尹建莉父母学堂”首席导师。尹建莉的代表作品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等。她曾从事一线语文教育工作十二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写作,创办有“尹建莉父母学堂”,被视为中国家庭教育领域标志性人物。

陈美龄

(右),日本歌手、随笔家、小说家。陈美龄作为歌手红遍东南亚,与山口百惠、邓丽君同时代,曾因一曲《原野牧歌》红遍中国。她因兼顾工作和家庭,引发全日本历时两年的“美龄论争”并登上《时代》周刊,这一事件成为日本实现《男女同酬学同机会法例》和女性产后休假制度的原动力。陈美龄的代表作品有《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人生的38个启示》《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等。

孩子该不该上课外辅导班?

“孩子拥有自我肯定力才是教育的基础”

上不上课外辅导班,是父母们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甚至对于一些父母来说,辅导班不是报不报的问题,而是报几个的问题。学校的教育家长无法插手,课外辅导班就被寄予厚望,父母们希望可以借此摆脱焦虑。但效果究竟如何,完全是见仁见智。

“我要带孩子去辅导班吗?”对于这个问题,居住在日本东京的陈美龄给出了一个答案——“我的三个孩子从来没有上过辅导班。”

众所周知,日本是典型的“学历社会”,这跟日本独特的终身雇用制度有关。在日本,应聘者的最终学历和母校排名很可能要决定他一生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此种现实背景下,很多高中生宁可选择复读一两年也希望能够考入有限的几所知名大学,竞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校外民营补习辅导学校

(学習塾)

因此应运而生。根据一份源于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特定服务业统计调查可知,虽然近年来家庭平均教育支出金额在下降,但是校外补习辅导行业的规模却在持续扩大。在日本,有超过两成的小学生,超过一半的初中生都在参加校外辅导。

但陈美龄却在新作《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中,用一个小节的内容明确提出不要勉强孩子上课外辅导班。她本人表示,“对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自由玩耍的时间,孩子可以从玩耍中学到人生中所需要的各种东西”,因此一定要保证孩子每天一个小时的自由玩耍时间,“要让孩子觉得每一天都是好玩的,觉得人生是非常有价值的。”

薇薇安·嘉辛·佩利在《游戏是孩子的功课》一书中阐述了游戏的重要性。佩利在儿童早期教育领域享有盛誉,她原本是一位美国幼儿园教师,退休以后,佩利花了大量的时间与世界各地的一线学前教师对话,希望老师多给孩子说故事,还给孩子游戏的空间。在她看来,在游戏中学习,是孩子的本能,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到人生各个阶段都需要的思考、语言和想象力。

《游戏是孩子的功课》(作者:【美】薇薇安·嘉辛·佩利;译者:杨茂秀/译出版社:云南出版集团公司;版本:晨光出版社 2018年05月)

尹建莉同样是不上课外辅导班的主张者,表示女儿只上过二胡才艺班。尹建莉说,女儿绝非是因为天生表现好而“不需要上”,而是因为自己给予了孩子足够的自由,让孩子有充足的自我支配时间,“功课不要像大山一样压住孩子,让孩子从这个补习班出来马上进入另外一个补习班,一点时间也没有。这其实是在消耗孩子,等于把家长的压力转嫁给孩子了。”

简单的一句不上辅导班,并不能解决所有父母的焦虑。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如果别人的孩子都上辅导班,自己的孩子成绩并不算优秀,不上辅导班,不进行强化怎么办?

“成绩不是最重要的。”陈美龄说,爸爸妈妈一定不要追求分数,而应该教会孩子好学、自学、活学,提高孩子的自我肯定力。所谓自我肯定力,陈美龄将其解释为:积极接受自己、肯定自己、评价自己的能力。陈美龄认为,让孩子拥有自我肯定力,是教育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肯定力呢?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比较。如果父母拿孩子与他人作比较,孩子的“自我肯定力”就会降低,“只懂得和别人比较的人,是一辈子都无法满足的。”

“别的妈妈送孩子到辅导班,我也一定要送”,在陈美龄看来,这正是一种比较,“用人家的水平标准来看我的孩子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是不是聪明,是不是好孩子,是不是乖。不可以这样!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和自己比就行了。今天的我是不是做的比昨天好一点?明天的我想要做的好一点,今天的我要做什么准备?”陈美龄认为,这样教孩子,才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速度去成长。

“直接问孩子要成绩,只反映了你作为家长的虚荣心,作为家长的焦虑。孩子真正的需要是爱,给他自由,让他自己安排一切事情。”尹建莉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斤斤计较,反而是对孩子能量的一种消耗,“成长期是孩子积蓄能量的重要时期。所谓积蓄能量,就是我关注我自己,我快乐,我自由,我做我感兴趣的事。”她以女儿为例,坦言女儿上小学时成绩不好,但她并没有为此着急,“我为什么要完美的分数?她考八十分又怎么样?重要的是她很快乐,她喜欢阅读,干什么事情有自己的主见。”

Tips:父母不该做:拿孩子与他人做比较,勉强孩子上课外辅导班父母应该做:增强孩子的自我肯定力,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让孩子看书,但不要刻意教他认字”

在人人都需要阅读的当下,阅读的重要性和作用自不待言。那么,怎么样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呢?从几岁开始阅读才合适呢?错过了3-6岁的阅读敏感期,还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

从几岁开始阅读才合适呢?陈美龄给出的答案是:零岁。“我生完孩子,把他带回家,还不能坐,还不能翻身的时候,已经开始陪他一起看绘本。”陈美龄说,虽然当时自己也是半信半疑,但等到孩子的小手可以动的时候,就已经在催促自己,等到孩子可以说话的时候,他们已经可以背书了。

“不要令孩子讨厌文字。”陈美龄说,对于每一个人,文字都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东西。怎么样才能培养孩子喜欢文字呢?在《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中,陈美龄将其分成了三个要点:首先是让孩子“爱上读书”。接着,让孩子“用游戏的方式自学文字”。最后,让他们学习“跟得上这个时代的文字。”

陈美龄特别强调了喜欢文字“不一定是看书”,但在喜欢文字以后,找自己喜欢看的书来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陈美龄将对阅读的选择权还给孩子,“孩子知道自己是谁,喜欢什么。”尹建莉补充说,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但同时也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你可能选择了五本书,他有三本喜欢,两本不喜欢,听孩子的就行。”

那么,如何让孩子认字呢?尹建莉认为,父母可以从月子里就让孩子看书,但不要刻意去教孩子认字,“文字的东西是很美的,要让孩子早早接触。但补习班式的刻意去教孩子认字,会破坏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把认文字当做玩游戏,孩子会非常喜欢。”

《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作者:陈美龄 金子和平;版本:上海三联书店 2019年04月)

“人生下来都是喜欢学习的,一生下来我们就在学习东西。喜欢文字的话,老实说成绩一定会好。”陈美龄将文字比作一个道具,“通过文字可以得到很多情报,可以学习新的东西。只要他有道具,不需要妈妈,不需要老师,不需要学校,他也可以学习,他就会知道

(文字)

很重要,有了文字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就会自学,自觉自动地去看书,看网上有什么故事。”

尹建莉也强调了人天生喜欢学习这一观点,“这个信念的建立特别重要。很多父母之所以焦虑,可能是因为自己出于各种原因不爱学习,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也不喜欢学习。”对此,陈美龄说,“我们总认为学习是苦的,由于我们有这样的认知,潜意识里觉得学习是不好的,会把这种思想带出来,这不好。人总是想要获取新知识的。之所以不喜欢学习功课,是因为在功课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不快乐。儿童的天性其实是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学习语文、喜欢学习化学的,所以你要有信心,这样你的焦虑就会降低很多。在焦虑的时代,坚信这一点非常重要。”

Tips:父母不该做:打破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父母应该做:让孩子自由地选择阅读

遭遇校园霸凌,父母和孩子该怎么办?

“没有欺凌者,就没有被欺凌者”

去年9月,一家非营利民营机构发布了一份《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通过统计分析、对比验证有效回收的3205份问卷,该报告显示,社会环境因素以71.31的分值成为国内父母焦虑指数最高的领域。而这其中,校园安全和手机上瘾问题更是众多焦虑因素中的焦点,也就是说,父母对于孩子人身安全的焦虑程度远超学习成绩,特别是孩子年龄较低的父母群体中,这一比例更高。

现实生活中,受欺凌一方的父母远比欺凌一方的父母更为关注欺凌行为,但陈美龄不这样看,她提出,“一定要改变这种思维”,欺凌者的父母更应该关心自己的孩子。“校园欺凌

(霸凌)

是很严重的问题,一定要跟他的爸爸妈妈说清楚,因为欺凌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基本都是家里存在问题。”

陈美龄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阐述,欺凌产生的原因正是孩子

(霸凌者)

内心里对自己的不接纳,也就是说,他需要通过伤害别人来获得优越感,“这个时候他是很嗨的,他觉得很高兴,自己很有力量,但普通孩子不需要这种经验,也可以觉得很高兴。”欺凌事件之所以会愈演愈烈,是因为这种优越感并不长久,为了重新获得这种优越感,欺凌的程度一定会越来越严重。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 尹建莉;版本: 作家出版社 2009年1月)

那么,如何解决校园霸凌问题呢?陈美龄认为首先要从欺凌者入手,“要让他们的爸爸妈妈知道这样做很危险,而且孩子

(欺凌者)

浪费自己的时间欺负别人,一定没有好结果。父母一定要提高孩子的自我肯定力,提高他的自尊,这样他才不会继续做这种事。”尹建莉从旁补充说,这里面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许多霸凌者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哪怕自己的孩子是霸凌的那一方,也是危机四伏的。

“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是不要让欺凌、霸凌的这一类人产生。如何杜绝小霸王的产生?家庭生活中一定不要欺负孩子——喜欢打别的同学的孩子,通常在家里都是被欺凌的对象,即使家长没有在身体上对他进行欺凌,也一定有在精神上虐待他。他从父母身上学会了这一套,他内在身体里有负能量,这个负能量需要释放,这就是最根本的来源。”尹建莉说,解决了霸凌者的出现,被霸凌者就不会出现,“霸凌一定会有一个对象,他会寻找一个好欺负的人。家里同样被欺凌的很懦弱的孩子,或者非常有教养的孩子,都很有可能成为被欺凌的对象。霸凌不只是打,还有精神层面上的,比如去孤立他,不理他。”

陈美龄特别强调了当欺凌发生的时候,周围的孩子也需要挺身而出,“学校里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尹建莉赞同这一观点,强调了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正是未来社会责任感建立的基础,“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即便在学校里我的孩子没有被霸凌,也不是霸凌者,可是我听说谁谁谁和谁谁谁形成了这种关系,一定要挺身而出。如果孩子没有能力制止,或者不能保证制止时自己不会被卷入,也一定要将这件事告诉父母,这个时候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和孩子一起想办法。”

尹建莉非常反对父母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用在自己和孩子身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个体,每一个人之间都有关系。即便霸凌者整个小学或者中学阶段都没有欺负到你的孩子,也会在孩子身上形成负面的东西,在某一方面影响到你的孩子。”

Tips:父母不该做:欺凌自己的孩子,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父母应该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儿童性教育父母应该怎么做?

“性教育的本质,是自尊和关系教育”

如何进行儿童性教育?儿童性教育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如何选择适合自家孩子的性教育方式?如何分阶段进行性教育?如何有效预防儿童性侵犯?尽管中国已经在未成年人性教育方面有了许多有益尝试,但儿童性教育依然是父母无法回避也颇伤脑筋的问题。

“性教育我是从

(孩子)

9岁开始的。”陈美龄认为,性教育一定要开始于青春期之前,要让孩子们意识到荷尔蒙对身体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在荷尔蒙多的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成长过程中,青春期孩子的体内会分泌大量的成长荷尔蒙、男性荷尔蒙、女性荷尔蒙,帮助孩子的身体变成大人。”受荷尔蒙的影响,孩子会时而烦躁、时而消沉、时而兴奋、时而失眠;有时候突然想哭,有时候笑不停口,有时候早上起不了床,陈美龄说,这些都是成长过程中自然的生理现象,与周围的环境无关。

“青春期的时候,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很烦。不是爸爸妈妈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是荷尔蒙的错,要怪就怪荷尔蒙。”陈美龄认为,作为父母,不要片面地理解为孩子进入了“叛逆期”,更不要把孩子当成“不能碰的炸弹”,相反,必须要告诉他们青春期的荷尔蒙机制。“我这样教他们,如果荷尔蒙来过后,那你就是一个大人了,就可以当爸爸,当妈妈。”到了青春期,孩子就会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遇到喜欢的人,身体会有反应,会在意那个人的存在……陈美龄说,这个过程是成长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体验。“我会告诉他,你爱人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人家,不要冲动,一定要正视可以做爸爸

(妈妈)

的能力。荷尔蒙会让你做很多事情,但你一定要自控,男孩女孩都要学习控制自己。”

针对令很多父母忧心不已的校内外性侵事件,尹建莉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性教育的本质,不是生殖器教育,而是自尊教育。”尹建莉认为,将儿童性教育做成生殖器教育是很大的误区,“一定要有自尊心,有自尊心的孩子,不会随便被别人性侵,也不会性侵别人。”尹建莉说在某种程度上,性侵事件也是一种霸凌,如果一个人有自尊,也懂得尊重别人,他不会去性侵。反过来,如果一个孩子有自尊,有自己的存在感,她也不会被性侵。但另外一方面,尹建莉说,身为父母,一定要在这件事上多动脑筋,“作为父母也要关照好孩子,就像我女儿小时候上二胡班,我永远不会把她一个人留给老师。我再信任老师,也不会把她单独留下。”

而在陈美龄看来,性教育本身更是一种关系教育。“要让男孩子明白,他会产生冲动,爱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保护好对方非常重要,而且性侵是犯罪,是要坐牢的事情。一定要在青春期灌输给孩子正确的性教育。他的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他会长体毛、长喉结,出现很多变化,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也会出现变化,所以要及时把知识给他。”

Tips:父母不该做:不要阻止孩子高中时期谈恋爱父母应该做:教会孩子正视自己做爸爸/妈妈的能力

佛系VS躺赢:

我是一个“不成功”的妈妈/爸爸吗?

“为未来培养人,一定会有压力”

“我是一个失败的妈妈”,“我是一个不成功的父亲”……类似的话语总是发生在身边的各种场合,用“成功”和“失败”来定义为人父母,已经成为70后、80后乃至90后父母自我评价的标签。在《我是个妈妈,我需要一个铂金包》这本书中,即便是生活在纽约上东区这样世俗眼中成功人士社区的妈妈们,也依然需要用孩子的成绩来凸显自己作为母亲的“成功”。但陈美龄却不认同这种观点,在她看来,所谓的“失败的妈妈”,不过是“缺少一定经验的妈妈”。

在世人眼中,陈美龄毫无疑问是一位“人生赢家”,更是一位值得自豪的“成功妈妈”。2015年,在继大儿子、二儿子之后,她的三儿子也成功被斯坦福大学本科录取,这让陈美龄成为了风头一时无两的话题人物,甚至还一度成为香港教育局局长民间呼声最高的候选人。但陈美龄并不认为有所谓的“成功妈妈”,相反,她认为自己是“自然妈妈”,“多看孩子,无条件的爱他们,找到他们最喜欢做的事。鼓励他们喜欢自己,自然的让他们成长,让他们有一个好的童年,让他们相信自我。”

“现在我们所说的成功,就是在社会平均水平以上,这就是成功。但你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孩子的人生就是孩子的人生,获得成功不要依赖儿童,不可以把孩子的成功当成你的成功。”陈美龄说,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会孩子去追寻梦想,教会孩子勇敢地踏出第一步,而成功与否是一件很难说清楚的事情,如果一定要给出这样的结论,决定权也应该掌握在孩子手上。“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意味着失败,父母有责任和他一起改过来,无论他十几岁也好,几十岁也好,只要你还有气力,只要你还爱他,你就有责任帮他改过。改过以后就不是失败了。”

尹建莉认为“自然”是育儿的最高境界,正如爱是自然流露一样,跟孩子相处也是自然而然的状态,“只要你永远遵循自然这两个字,我觉得教育真的可以‘躺赢’。”她还提出,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不断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在超级奶爸赵昱鲲所著的《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中,也有这样的观点,“养育,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不要妄想把孩子塑造成你想要的样子,而要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作者: 赵昱鲲;版本: 爱贝睿|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年9月)

因此,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对自我进行再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治大国如烹小鲜,教育孩子像治一大国。”尹建莉认为,当父母发现自己无知,有意识地针对问题去学习的时候,问题本身已经解决了一半,“家长的这种自我教育,不一定非得要去读一个学历。如果没条件读学历,其实去读大量的书,向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优秀的家长去学习,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过程。”

“我们是爸爸妈妈,我们不是在训练过去的人,而是在培养未来的人。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拥有多一点‘武器’,虽然一定会有压力。”陈美龄将自己的经验写成《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她希望父母在阅读过这本书后可以发现,“原来有那么多方法可以帮我教小孩子”;希望可以增加父母对自己的信心,因为带孩子这件事,原本就应该是快乐和开心的,“不要焦虑,因为你有爱。他/她是你的儿子,是你的女儿。要是你真心地去爱他,没有大问题的。”

Tips:父母不该做:用“成功”和“失败”来定义自己父母应该做:鼓励孩子相信自我,不断发现作为父母的“无知”

作者:新京报记者 何安安

编辑:走走 罗东

校对:翟永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我们时代的家庭教育:父母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父亲和儿子的关系:爸爸到底该做什么?

父亲和儿子的关系:爸爸到底该做什么?

父亲,孩子,母亲,关键时期,优势,安全感,爸爸,男孩,儿子,妈妈,行为,阶段,教育,个阶段,给孩子,非常重要,向男,子汉,一生,中建,作用,关键,压根,力量感,含量,家庭教育,家长,小男孩,幸福感,情绪

2019-10-08 #故事大全

深挖《狩猎》:当孩子的“谎言”酿成弥天大错时 家长该做什么?

深挖《狩猎》:当孩子的“谎言”酿成弥天大错时 家长该做什么?

卢卡斯,孩子,谎言,卡拉,时候,电影,行为,小女孩,原因,园长,家长,狩猎,家长们,后果,小镇,对孩子,台词,情绪,故事,澄清事实,父母,问题,做一个,人们,事态,人民,利益,和心,好人,所在

2009-09-12 #经典故事

“家长会”后 该做什么?班主任:成绩好的孩子 家长会这样做

“家长会”后 该做什么?班主任:成绩好的孩子 家长会这样做

孩子,家长,老师,家长会,成绩,高中,父母,班主任,帮助孩子,情况,方式,过程,工作,若想,学习问题,举动,事情,学生,学会,对方,时候,方法,高中生,梦想,科学,问题,教育,是一件,孩子学,家长们

2017-12-15 #小故事

创文在行动 我该做什么演讲稿

创文在行动 我该做什么演讲稿

文明,城市,才能,言行举止,韶关市,韶关,工作,行动,创卫,交通规则,城区,志愿者,市民,环境,变化,该做什么,区的,明显改善,杨金波,新形象,生活小区,车来车往,老师,同学们,公共秩序,专家,习惯,人才,全民,保持良好

2020-05-30 #故事大全

创文在行动我该做什么 演讲稿

创文在行动我该做什么 演讲稿

文明,行动,城市,才能,言行举止,韶关市,韶关,工作,该做什么,创卫,交通规则,城区,志愿者,市民,环境,变化,区的,明显改善,杨金波,新形象,生活小区,车来车往,老师,同学们,公共秩序,专家,习惯,人才,全民,保持良好

2020-05-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 我们基层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 我们基层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传谣,信息,官方,医护人员,人员,口罩,措施,都会,基层,方面,疫情,病毒,群众,谣言,防控,从武,新型冠状病毒,要做到,个人卫生,传言,信心,地方,肺炎,是非,时刻,病例,疫病,核查,不信谣,新型病毒

2008-02-29 #经典故事

寒假复习要做什么?中考数学复习又该做什么?今天一并告诉你

寒假复习要做什么?中考数学复习又该做什么?今天一并告诉你

中考,专题,问题,数学,题目,三轮,初中,知识点,图形,方法,知识,考生,试卷,运动,综合,考数学,代数,典型,复习计划,基本技能,学校,定理,学生,模型,结构,能力,过程,题型,分析,全面了解

2019-11-15 #故事阅读

对于孩子的教育 家长该做些什么?

对于孩子的教育 家长该做些什么?

孩子,能力,学校,后盾,家庭,家长,成绩,问题,名学,场所,支持者,老师,自信心,教育,孔子,和家,我愿意,长和,共育,健康成长,人生,个人,优势,体育运动,先天,办法,大部分,度过难关,才能,核心

2013-10-0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