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现实主义题材下的商业化创作 观陈可辛《亲爱的》有感

时间:2013-08-29

亲爱的以它独特的剧作结构和对细节的巧妙设置,结合手持摄影的运用以及光影造型的设置,以小见大,是一部极其打动人心的电影

提示:本文共有 17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导语:《亲爱的》是香港电影导演陈可辛根据真实故事拍摄的电影影片,针对拐卖儿童这个社会现象展开了对中国当代罪恶的审思,是现实主义题材和类型化融合的商业化创作。

《亲爱的》以它独特的剧作结构和对细节的巧妙设置,结合手持摄影的运用以及光影造型的设置,以小见大,是一部极其打动人心的电影。

和陈可辛以往的电影不同,《亲爱的》一改传统的戏剧结构。前一小时以田文军的角度讲述一个失而复得的寻子故事,后一小时则切换到另外的视角,以李红琴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得而复失的故事,整部影片是一个前后对称的叙事结构。

手持拍摄增强电影真实性,更好带动观众情绪

手持拍摄可谓是影片拍摄的一大亮点,在横扫国际各大奖项的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当中也得到了体现,手持电影不光有纪实性,还能造成一种不稳定的视觉效果,能更好的带动观众情绪。

比如说在影片当中,当田文军得知儿子鹏鹏失踪的消息后,连忙外出寻找,此时摄影机没有采用跟拍的方式,而是围绕人物360度环绕拍摄,造成了一种眩晕的视觉效果,表现出了他当时的焦虑与不安的情绪。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也十分具有视觉张力。

再如李红琴与农民工在旅馆对话的那一场,她为了让农民工帮她作证,吉芳是从弃婴中合法领养的,不惜以自己的身体作为交换的筹码。

当镜头拍摄她时,可明显地感觉到画面的晃动震动,仿佛印证内心的摇曳,彷徨与无奈。可为了能够和吉芳一起生活,母爱的催化使得他不顾一切,手持摄影如同一剂强心针,使人物在镜头中活了起来,有了生命和情绪。

镜头是电影的语言,细节的设置让影片更加动人

如果说镜头是电影的语言,那么细节的设置就是修饰,让影片更加的细腻动人。

在《亲爱的》这部电影中,处处可见导演对细节设置的用心。在影片的开头,田文君第一个镜头是架着梯子整网线。蜘蛛般的网线遮蔽了小巷的天空,实质上是导演有意而为之的。那密密麻麻的网线仿佛将他笼罩,暗示着他的人生即将被捆绑。

而鹏鹏追随小朋友出去玩的那一场戏中,有一个拍摄巷子角落里黑猫的镜头,预示着即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在鹏鹏追车的那一场戏中,摄影机从后视镜中拍出了罗小娟的脸。并特写拍摄她手指在裤脚上摩擦,仿佛她意识到身后的儿子的存在。为后来她在万里寻子中那番撕心裂肺的演讲做出了铺垫。

鹏鹏学方言的细节也值得一提,孩子没失踪之前,田文军认为陕西人的小孩就该讲陕西话,最后找到满嘴方言的鹏鹏时,田文军却强烈要求他说普通话。

再有就是孩子找回来时,田文军连倒垃圾桶都要抱着孩子,生怕再次失去鹏鹏。在这个细节中导演拿捏的十分到位,让观众与人物感同身受。

包括韩德忠守在田文军家门口,被发现时闭上眼睛装睡。发出的那条微信和鹏鹏吃桃子过敏这个梗,细节的设置随处可见。这使人物的塑造有立体性和符号性情节也更有张力,使情绪层层递进,直击人心。

通过光影的作用,更好的刻画人物的情感

对光的运用,导演也是别具匠心。当李红琴为了见女儿,不顾危险的站在几层楼高的路灯上敲打着窗户呼唤女儿时。

画面的光线是暗淡的,她和女儿虽然只有一窗之隔,却是两个世界残酷的现实,如同那顺窗户,将她们硬生生地分割开来。

屋内的女儿哭着喊着叫妈妈,可小孩毕竟不懂那窗户究竟意味着什么,所以他所处的画面光线是明亮的,这便于处在窗外阴影处的李红琴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和反差,这为影片带来了戏剧性效果。

当终于找到儿子的田文军从警察局走出来时,站在楼梯上的他泣不成声,仿佛流尽了一生的眼泪。此时楼道的灯在他头顶打了顶光,虽然光线很弱,但他身上却是明亮的。

表现出他黑暗人生因为找到儿子还出现了一丝的希望和光亮光影造型的塑造,十分巧妙地映射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

小结

值得一提的是《亲爱的》这部电影采用的是开放式的结尾,这与《沉默的羔羊》《一次别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最后的最后,当得知自己怀孕的李红琴蹲在医院的长廊尽头,镜头逐渐的往外拉。等待着她的究竟是如何的命运,我们无从得知。

这让阿旭想起了根据茨威格同名小说拍摄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后一个镜头推向无尽的黑夜,一个女人期盼的面孔出现在画面的底部。

《亲爱的》这个开放式的结局增强了影片令人深思的强度,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一言敝之,《亲爱的》是一部在现实主义题材和类型化土壤中培育的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电影。这在商业电影中,难能可贵。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现实主义题材下的商业化创作 观陈可辛《亲爱的》有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陈可辛再拍催泪短片 展现李娜与父亲“隔空对话”

陈可辛再拍催泪短片 展现李娜与父亲“隔空对话”

李娜,陈可辛,短片,父亲,观众,故事,赛场,视角,生活,不一样,导演,主题,刷屏,冠军,情怀,现实主义,题材,香港,真实故事,赵薇,上和,体育道,家国,真实生活,媒体,取材自,作品,人文,儿子,催泪

2010-02-20 #故事阅读

红星专访|陈可辛:巩俐的气势和眼神 决定了她只要站在那里她就是郎平

红星专访|陈可辛:巩俐的气势和眼神 决定了她只要站在那里她就是郎平

郎平,陈可辛,巩俐,白浪,电影,女排,观众,中国,过程,中国女排,体育题材,影片,故事,80年代,东西,女儿,情绪,票房,气势,红星,能带,身高,青年,创作,合作,上世纪,中国排球,位置,世界冠军,个子

2014-08-28 #故事阅读

陈可辛拍摄《三分钟》短片 故事取材于真实事情

陈可辛拍摄《三分钟》短片 故事取材于真实事情

陈可辛,短片,儿子,妈妈,站台,观众,春运,故事,手机,工具,镜头,手机拍摄,列车,孩子,导演,技术,母亲,演员,母子俩,网友,题材,刘钟,第一时间,事情,上线,亲人,人们,人流,优势,传统

2009-01-21 #故事阅读

「Mirror头条」《亲爱的自己》:都市励志题材外衣包裹着伪现实主义

「Mirror头条」《亲爱的自己》:都市励志题材外衣包裹着伪现实主义

剧情,现实主义,李思雨,陈一鸣,演技,刘诗诗,题材,情节,演员,现实,观众,男女,角色,丁黑,生活,偶像剧,创作者,电视剧,职场,问题,朱一龙,女主角,导演,流量,创作,剪辑,指导,表演,情感剧,现实题材

2007-06-25 #故事阅读

陈可辛反套路式打拐故事——真实反映拐卖故事的背后实况

陈可辛反套路式打拐故事——真实反映拐卖故事的背后实况

影片,赵薇,寻子,故事,方式,画面,每一个人,电影,处境,命运,套路,导演,桥段,方言,现实,题材,细节,立场,配角,我们不知道,这部电影,佟大为,张译,花木兰,一把刀,不一样,小美,事件,上关,主动性

2010-09-03 #故事阅读

陈可辛电影《李娜》女主角暂定李娜本人?她的故事只能她来讲

陈可辛电影《李娜》女主角暂定李娜本人?她的故事只能她来讲

李娜,陈可辛,父亲,电影,短片,观众,现实,方式,网友,中国合伙人,专业,人生,人物,名将,故事,网球,江湖,演艺圈,演员,男子,自传,观众们,生活,现实题材,才让,李红琴,赵薇,辛继,陈可,陈导

2007-11-09 #长篇故事

《夺冠》的成败 陈可辛在20年前就已写好

《夺冠》的成败 陈可辛在20年前就已写好

陈可辛,主角,李翘,视角,作者,剧照,观众,郎平,裂痕,核心,迁徙,庞青,黎小军,旁观者,时间,香港,体制,主人公,正邪,电影,陈忠和,创作,影像,时刻,模式,观念,角色,阶级,冲突,重新审视

2014-08-09 #小故事

陈可辛将导演传记片《李娜》讲述运动员的传奇故事

陈可辛将导演传记片《李娜》讲述运动员的传奇故事

李娜,中国女排,陈可辛,陈可,运动员,中国社会,小演员,客户端,传记片,人选,同属,剧本,历程,最新消息,年龄阶段,时候,记者,电影,视角,题材,变迁,浙江新闻,5月份,今天有,一直没有,不落后,传奇故事,媒体曝光,大难题,导演电影

2013-03-31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