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一生“宅”的福克纳:人生如痴人说梦 充满着喧哗与骚动

时间:2013-06-01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从春节到现在已经宅了一个月了

提示:本文共有 37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星期五言:最近疫情肆虐全球,为了斩断瘟疫蔓延的途径,人们不得不封门闭户。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从春节到现在已经“宅”了一个月了。很多人开玩笑说已经“宅”得发芽了。其实,在这段时间里,静下心来阅读、思考是再好不过的打发时间的方式。比如鲁迅先生在北京做公务员期间就“宅”了十多年,躲在故纸堆里研究魏晋碑拓,沉淀自己的思想。直到新文化运动,他一走进大众视野,便成了一位思想成熟的呐喊者。还有康有为,人生最好的年华都用在了考取功名之上,但是屡次失败让他不得不闭关反思,一个人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了许多经世致用的书,最终从转向了西学,成为戊戌变法的发起人之一。这样的例子太多,“宅”有助于我们沉淀,有助于我们思考,更有助于作家构建他的王国。

而我们今天要讲述就是一位“宅”到极致的文学家。在他的一生中几乎从未真正离开过那片让他创作的土壤。他就是意识流作家代表人物,1949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

一、创作源泉:一生几乎未离开那座真实与虚幻交织的小城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竞争十分激烈,当年有加缪、海明威等人参与角逐。但是一向消隐在人们视线中的福克纳却被推上了舞台,摘得了桂冠。他的获奖原因是什么呢,诺贝尔文学评奖委员会给出的理由是:“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福克纳一生都在书写着他的家乡密西西比河旁的一座小城——奥克斯福的故事。在很多美国人眼里,密西西比河才是真正的美国南方。福克纳出生在这里,安葬在这里。他将自己的激情与希望,爱恨与绝望,把自己的灵魂都献给了那片土地。在他那个邮票大小的故乡里,用文字垒起了一砖一瓦,用灵魂和思想建构了和家乡平行的文学世界——约克纳帕塔法。

福克纳几乎所有的小说故事都是发生在这座小城。其实“约克纳帕塔法”是一个印地安词语,意思是“河水静静地流过平原”。他以自己的故乡奥克斯福为镜像,虚构出了这座叫做约克纳帕塔法城的历史与变迁,人们的痛苦与绝望,人们的爱与善良,他把这里象征为自己的家乡。这里有他热爱的美国南部淳朴真挚的民俗风情,有他热衷的森林、河流和肥沃的土地。

书中的约克纳帕塔法有二千四百平方英里,处于密西西比州部的丘陵和那肥沃的黑土洼地之间,人口约一万五千人,这里的人物生活在从 1800 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前后,在这个地方他虚构了几个世代的家族的人和事。

1956 年《巴黎杂志》记者曾采访他,福克纳谈到了自己创作历程中终于找到了 “南方的历史,南方的神话和南方的现实”:

打从写《沙多里斯》开始,我发现我家乡的那块邮票般小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我一辈子也写它不完,我只要化实为虚,就可以放手充分发挥我那点小小的才华。这块地虽然打开的是别人的财源,我自己至少可以创造一个自己的天地吧。我可以像上帝一样,把这些人调来遣去,不受空间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制。我抛开时间的限制,随意调度书中的人物,结果非常成功,至少在我看来效果极好。

他的家乡观念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一生都未曾真正意义上的离开。这是值得学者和文学评论界研究的地方。他的创作如此的独特,虽然只是写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旁的乡下故事,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作家。马尔克斯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也曾坦言,他深受福克纳的影响。

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说:

“当你回顾上一个世纪的欧洲文学,你到处可以发现清晰的或不那么清晰的福克纳的指纹。”

为什么写一个美国南方乡下的故事,会影响全世界的文学?因为“他发现的、创造的、复制的、重新想象的故事,既是南方的故事,也是整个美国、整个人类的故事。

二、创作之路:“宅男作家”的喧哗与骚动

1950年12月10日,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现场人声鼎沸,人们盛装出席,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当时珍贵的影像。这位身材矮小,性格沉默寡言的作家默默走上颁奖台,以浓重的南方口音,迅速读完了那篇在文学领域影响深远的致辞:

我感到这份奖赏不是授予我个人的,而是授予我的工作的---授予我一生从事关于人类精神的呕心沥血的工作的。我从事这项工作,不是为名,更不是为利,而是为了从人的精神原料中创造出一些从前不曾有过的东西……人类不朽不是因为在万物中唯有他能永远发言、而是因为他有灵魂,有同情心、有牺牲和忍耐精神。诗人和作家的责任就是把这些写出来。诗人和作家的特权就是去鼓舞人的斗志、使人们记住过去曾经有过的光荣---人类曾有过的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怜悯与牺牲精神--以达到永恒。诗人的声音不应只是人类的记录,而应是使人类永存并获胜的支柱和栋梁。

这篇鼓舞人心的致辞,赢得现场阵阵掌声。他还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就是把奖金拿出来做为基金支持青年作家的创作。

福克纳在创作中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会想到,福克纳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什么1950年去领奖呢?

因为刚开始他是拒绝参加典礼,甚至拒绝采访。当时获奖的消息传来,一位记者打到他在奥克福斯小镇的家中,福克纳说:“我只是这里的一个农民,现在走不开。”此话一出,让人摸不着头脑,很多人上门劝说他去接受颁奖,据说美国国务院也曾上门动员。终于在1950年的12月,他租了一套礼服,在女儿吉尔的陪同下去了斯德哥尔摩。恰好,美国哲学家、文学家罗素是1950年的文学奖的得主。因此,他们一同受奖。

福克纳一向不喜欢接受采访,他拒绝过美国总统肯尼迪白宫聚会的邀请,他拒绝过很多记者和读者的拜访。

作者杰伊·帕里尼在《福克纳传》中记录了一个趣事:

在福克纳获得诺贝尔奖后,奥克斯福一下涌来大批游客。有一天,福克纳正在清扫车道,一群游客走过来径直问他“有没有见过福克纳先生”,福克纳说:“没有。没有见过他。我在这里扫了一天的地了,就是没见到他。”

从这里看,福克纳算是一个很典型的宅男了。这里的“宅”不是特指空间位置的移动,还指他的性格。他不喜欢站在聚光灯下,不希望外界对他有过多的干扰。我们会很奇怪,这样一个人,他的成长轨迹会怎样呢?

福克纳出生在一个曾经三代显赫却不断没落的家庭,他的曾祖父被人尊称为“老上校”。这位老上校不仅仅是种植园主还是军人、作家、政治家、企业家。福克纳从小崇拜曾祖父,并且9岁时就一直说“我要像曾祖爷爷那样当个作家”。

长大后的福克纳,有着一个并不十分受女孩欢迎的外型。他瘦小又沉默。工作不稳定,一直靠着父母和朋友的救济生活。1956年接受《巴黎记者》时谈到:

有什么活儿干什么活儿。我什么活儿都能干一点——当船老大,粉刷房子,驾驶飞机,什么都行。我也不需要很多钱,因为那时在新奥尔良生活费用不大,我只要能弄上个地方睡,混上口饭吃,烟酒不缺,也就满可以了。干上两三天,就能混上个把月,这样的活儿还是不少的。论性格,我是个浪子懒汉。我不是拼命要钱的人,所以不愿意为钱而干活。

这种吊儿郎当的生活让他意志消磨很久,常常因为酗酒被开除。19岁升学失败,22岁在密西西比大学做特殊学员,第二年就辍学了。25岁在这所学校做邮政所长,又因喝酒被解雇。这样吊儿郎当的青春,最终在1930年他游历欧洲之后告一段落。他回到奥克福斯小镇安定下来,像个真正的美国农民那样,拥有农场,树林,雇佣黑人当仆役,照顾牲畜,空闲的时候写作。

那他是如何在这段荒唐的生活中开始写作了呢?

接着看这段采访,福克纳自己说:

当初我住在新奥尔良,常常为了要挣点儿钱,什么活儿都得干。我认识了舍伍德·安德森。下午我们常常一起在城里兜兜,找人聊天。到黄昏时再碰头,一起喝上几杯。他谈我听。上午我不去找他。他要工作,不见客。我们每天这样,乐此不疲。我心想,假如作家的生活就是如此,当个作家倒也配我的口味。于是我就动手写我的第一本书。

当他动手写第一本的时候,立即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当他完成这本书后,安德森先生将他的书稿推荐了一家出版社进行出版,从此之后,威廉·福克纳成为了一个作家。而这第一本《士兵的报酬》成为了他的处女作。

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停下来写作。美国南部的水土滋养了他,闲适安逸的农场生活影响着他,他不断追问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将要在世界上做什么?这样的追问,让他的作品不断臻于成熟。最终,《喧哗与骚动》诞生了。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他花费心血最多的小说。以一个白痴的视角,写出了震撼心情的絮语。《喧哗与骚动》的书名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福克纳的人生与创作,我们看到一位作家精神特质的特立独行。他的文学思想,也恰如莎士比亚的这句话。人生如梦,一切都在喧哗与骚动中上演着,人类究竟走向何方,人生是否有意义?

总结

福克纳一生写了19部长篇小说,120多篇短篇小说。这些小说绝望大多数都发生在他创作的小城里。晚年的晚年的福克纳被写作折磨的筋疲力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及各种奖项后,他不再为家庭债务担忧,但是却为写作担忧。他无法戒掉酗酒的习惯,最终导致健康日益恶化,于1962年7月6日突发心脏病去世。

谈到创作他曾经说:

我总感到,我所创造的那个天地在整个宇宙中等于是一块拱顶石,拱顶石虽小,万一抽掉,整个宇宙就要垮下。将来我的最后一本书,就是约克纳帕塔法县的末日记、宝鉴录。写完了这本书,我就折断铅笔,从此歇手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一生“宅”的福克纳:人生如痴人说梦 充满着喧哗与骚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意识流小说阅读文学巨著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故事梗概与写作

意识流小说阅读文学巨著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故事梗概与写作

凯蒂,班吉,情形,福克纳,迪尔西,人物,母亲,故事,作者,家族,T.P,勒斯特,个人,意识流,思想,活动,女佣,父亲,鱼竿,他们家,事件,事情,佣人,小姑娘,意识,感觉,戏子,牧场,银行,马车

2014-11-23 #故事会

福克纳:押沙龙 押沙龙 具有史诗结构和悲剧气氛

福克纳:押沙龙 押沙龙 具有史诗结构和悲剧气氛

福克纳,凯蒂,悲剧,小说,故事,押沙龙,萨德,大森林,种植园,美国,托马斯,摩西,麦克白,书名,传统,全书,女儿,感情,批评家,福克,一部作品,只剩下,喧哗与骚动,成一个,有独创性,白手起家,勒斯,大卫王,布鲁克斯,康普

2018-07-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这3本书 带你感受人类情感的细腻

这3本书 带你感受人类情感的细腻

作者,小说家,女人,爱情,格林,喧哗与骚动,儿子,小狼,维也纳,庞然,这本书,作品,女孩,孩子,富人,精神,难读,又一次,刘震云,康普,尤利西斯,福克纳,迪尔,在作,只有你,城市生活,爱上了,一家,一生,代表性

2013-01-14 #小故事

莫言的路径和莫言的文学世界

莫言的路径和莫言的文学世界

莫言,小说,福克纳,文学,影响,作家,蒲松龄,作品,蒜薹,故事,高密东北乡,文学世界,喧哗与骚动,农民,路径,风格,创作,透明的红萝卜,世界,一世,事件,历史,出发点,大师,天堂,孩子,情况,红高粱,记忆,金菊

2007-02-14 #故事阅读

福克纳是最为成功的例子 那个人找到了一条温和的途径

福克纳是最为成功的例子 那个人找到了一条温和的途径

现实,那个人,医生,一生,作品,个人,世界,态度,真理,美国,苦难,斤斤计较,可那,福克纳,关系,例子,中间状态,事物,事务所,人文精神,人物,使命,写实,关系紧张,内心,历史,环境,心态,家人,小说

2013-04-24 #故事大全

一家子的故事:关于家族的世界文学名著

一家子的故事:关于家族的世界文学名著

...品,百年孤独,红楼梦,托马斯·曼,福克纳,陈忠实,马尔克斯,喧哗与骚动,历史,三部曲,剧作,悲悼,私生子,美国作家,罪恶,莫言,过程,主要人物,卡拉马佐夫兄弟,布登勃洛克一家,战争与和平,这几个,中叙,佐夫,伊凡,卡拉马

2007-03-12 #故事大全

书籍推荐:这三本书 适合出现在你的书架上

书籍推荐:这三本书 适合出现在你的书架上

这本书,作者,童话,书架上,抛掉,生活,凯蒂,王尔德,青春咖啡馆,书籍,必究,咖啡,大人,封面,意识流,故事,母亲,豆瓣,馆里,创作,喧哗与骚动,告诉我们,真正的自我,适合自己,威廉,康普生,杰弗逊,本中,森堡,爱因

2013-08-04 #故事大全

??徐兆正:福克纳的战争书写天涯·新刊

??徐兆正:福克纳的战争书写天涯·新刊

福克纳,寓言,战争,元帅,小说,作者,下士,人类,马洪,斯诺普斯,吉利根,沙多里斯,萨德,道德,士兵,意识,荣誉,对话,年代,现代主义,押沙龙,冲突,代表,形象,观念,人们,声音,思想,报酬,故事

2012-05-17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