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全国优秀教师王东霞25年坚守崇明乡村:一辈子当“学生喜欢的老师”

时间:2013-04-25

这种热情绽放的状态,正是向化中学教师王东霞的真实写照

提示:本文共有 17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苔》中的两句,意为苔花虽微小,仍能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绽放。这种“热情绽放”的状态,正是向化中学教师王东霞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王东霞扎根崇明,从港沿小学到向化中学,任教语文25年,担任24年班主任;曾获上海市园丁奖、崇明区“十佳班主任”、崇明区教育系统师德标兵等荣誉。去年,她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因为挚爱,所以坚守。”王东霞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她最大的幸福。

接下父亲手中的教鞭

王东霞梳着马尾,一身素色衬衫,干净利落。“我这个人就是闲不住,暑假里也想念学生。两个月的暑假,与学生制造‘偶遇’彼此谈心,还有毕业的孩子找我聊高中生活。”教师节前夕,记者来到向化中学采访了王东霞。

王东霞之所以选择当一名教师,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父亲的影响。父亲王德平是一名有着40年教龄的退休教师,在她心里,父亲就是她的偶像和目标。1995年,王东霞从崇明师范学校毕业后,接下父亲手中的教鞭,入职母校港沿小学。父亲常告诉她,要对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孜孜不倦,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这份信念,让她在教育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

用真情解开孩子心结

25年来,王东霞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有一年,她的班里来了一名插班生,名叫小禹(化名),孩子的成绩一直不理想。王东霞决定去家访,与小禹妈妈交谈后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情况。原来,小禹年幼独自玩耍时,误食老鼠药,其二伯父发现后将他送到医院抢救才挽留住生命。“跟很多孩子相比,小禹是不幸的,但我希望遇到我会是他的幸运。”王东霞尽全力去呵护帮助他,一句一句教他读书,一笔一画纠正他默写的古诗词,这让小禹倍感鼓舞。小禹初中毕业后考上一所中专,如今在船厂工作,实现了自身价值。

王东霞与学生的故事不胜枚举。初三时,孩子们除了要面对学业压力,体育测试也是不得不闯的关。王东霞班上学生莹莹学习成绩优秀,可体育却要拖后腿,800米跑步成了一道坎。为使她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参加考试,考前一个月,王东霞决定每晚拉她一起去操场跑步。王东霞在前面跑,莹莹在后面追,在一片黑暗里,莹莹努力追逐着王老师的步伐。尽管筋疲力尽,但看着老师同样气喘吁吁不停步,莹莹也不敢止步。体育测试那天,王东霞在场边为孩子们助威:“加油!加油!”那一瞬间,孩子们像打了强心针,奋力冲向终点,冲入她的怀抱。

是老师也是朋友家人

“两年没来看您,真的特别想念您!”“王老师,我现在不是很适应高中生活,要找您聊聊。”“王老师,您觉得应该怎样平衡学业与社交?”……教师节前夕,几名毕业多年的学生相约看望王东霞。师生围坐在一起,促膝交谈,有聊不完的话题。

黄佳伟是王东霞初中任教的第一届学生,现就职于东方航空。初中毕业后,黄佳伟每年都要到王老师家走一走。“我早已把王老师当家人。”

暖如家人的师生情从何而来?王东霞用“当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句话来形容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不解之缘。“孩子们会向我推荐他们爱听的歌、爱看的剧,我都会尝试,我要走进他们的心。我们还一起劳动、学习、运动,在孩子们眼里,我是老师,也是她们的朋友、家人。”

希望孩子们变得更强

从教多年来,王东霞一直有家访的习惯。“面对面交流最具感情,想要全面了解学生,不如去家里看一眼。”她说,“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孩子比例较高,在全面掌握情况后,才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

王东霞的假期家访雷打不动,无论寒冬酷暑,她总会骑上电瓶车一家家走访。一次家访,学生小龙在路口等她,当小龙将王东霞带进一间垃圾堆旁的小房子时,她震惊了,简陋的小房子住着一家6口人。小龙父母从事废品回收,每天忙于工作,无暇关心儿子学习,王东霞就在放学后对小龙进行义务辅导。班级里学生的旧书废纸也在她的要求下被收藏在教室橱柜里,等学生放假了,就让小龙父母来取。

被问及“对学生有何期望”,王东霞说:“我希望他们变得更强,有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都是我的骄傲。”这么多年,孩子们也没让她失望。

【来源:上观】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全国优秀教师王东霞25年坚守崇明乡村:一辈子当“学生喜欢的老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全国优秀教师王东霞25年坚守崇明乡村:一辈子当“学生喜欢的老师”

全国优秀教师王东霞25年坚守崇明乡村:一辈子当“学生喜欢的老师”

王东霞,学生,孩子,小禹,父亲,莹莹,孩子们,小龙,王老师,崇明,初中,老师,黄佳伟,毕业后,港沿,牡丹,中学,一家,小学,体育,学业,家人,心结,教鞭,父母,真情,工作,测试,高中生活,从崇明

2014-03-01 #经典故事

沈冰|守望乡土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沈冰|守望乡土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书屋,乡村,林芝,家乡,沈冰,改造,情怀,作者,村民,陆勇,规划师,乡土文化,乡愁,沙龙,文化,心语,兄弟二人,公益,奶奶,家族,崇明岛,崇明,故事,梦想,蚂蚁,老人,发展,建设,乌托,公众号

2013-10-25 #小故事

全方位记录崇明“生态立岛” 纪录片《城市之岛》获好评

全方位记录崇明“生态立岛” 纪录片《城市之岛》获好评

崇明,城市,之岛,方式,叶蕾,建设,生态岛,专家,团队,纪录片,调研,上海,广州日报,总导演,故事,生态,进程,全媒体,于长江,从崇明,再思,戴雨,林芳,新人类,梦想家园,生活方式,小康社会,专业名词,东风,乡村

2014-11-09 #经典故事

崇明报数字报刊平台

崇明报数字报刊平台

常书鸿,美育,陈瑞献,张大千,敦煌,力量,巴黎,敦煌石窟,中国,色料,蔡元培,蒋孔阳,先生,中学,世纪,人类,全场,卢浮宫,壁画,学生,宗教,所学,时候,新加坡,老人,老师,艺术,雕塑,审美,教育

2015-05-15 #小故事

崇明援鄂医疗队员分享抗疫故事

崇明援鄂医疗队员分享抗疫故事

崇明,活动,小健,中小学生,分院,新华医院,讲座,小学,一线,医疗,合法权益,场馆,声明,家长,故事,报告,文明,新河镇,村居,来源,标注,生态,科技馆,监护人,目的,职责,队员,错误,邮箱地址,医护

2009-07-16 #小故事

“我苦一阵子 孩子受益一辈子!”淳安两位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的故事

“我苦一阵子 孩子受益一辈子!”淳安两位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的故事

小黄,学生,孩子,老师,学校,留守儿童,师说,乡村,父母,运动鞋,姜家镇,中心小学,都会,张老师,徐老师,作业,大山,学困生,小学,时间,班里,徐璐,张校,徐老,查漏补缺,一双鞋,小时,凉鞋,奖品,家长

2018-05-17 #经典故事

生涯教育区域巡礼之6|崇明区:走近乡土文化 发展生涯能力

生涯教育区域巡礼之6|崇明区:走近乡土文化 发展生涯能力

果园,职业,瑞华,生态岛,学生,小果,果农,猕猴桃,建设,新海学校,崇明,岗位,新海,果树,水果,爸妈,生涯,职业人,黄桃,乡土文化,生态果园,图说,事情,前景,学校,导游,建设者,技术,故乡,生态

2018-12-21 #短篇故事

马云在腊八节重回课堂 坦言学生逃课是老师不好

马云在腊八节重回课堂 坦言学生逃课是老师不好

老师,教育,马云,孩子,中国,校长,乡村,让孩子,乡村校长,我们的孩子,东西,以色列,课堂,资源,孩子们,竞争,老师们,改革,学生,小学,故宫,时候,茅台,辈子,足球,乡村教师,乡村教育,个人,京剧,地方

2010-01-25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