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二年级语文上9朱德的扁担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时间:2013-04-15

二年级讲述革命领袖故事名称

提示:本文共有 93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9 分钟。

二年级语文上 9 朱德的扁担教案作业题语文 S 版 9 朱德的扁担 教学要求 1.认识“扁、担、志、支、队、伍、冈、远、产、鞋、斗、仗、疼、藏、料、越”16 个生字,会写“斗、产、仗、担、支、扁、冈、远”等 8 个字及以下词语:山高路陡、越发、敬爱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含义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出示课件 2)学生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简介朱德。(出示课件 3)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的扁担 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出示课件 4)请大家看扁担图。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课题中“扁担”两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并且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 (出示课件 5)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出示课件 6/7)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井冈山 同志 一支 队伍 不远 生产 草鞋 打仗(出示课件 8) (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生字。 (出示课件 9) (三)阅读质疑,整体感知课文。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自己的名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①(出示课件 10) 一起读读“斗笠”这个词。 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的。用来遮阳光和雨。 ②(出示课件 11)看总司令带着一支队伍在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的图片。 你们看,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队伍会合了,书上用的是什么词。(会师) “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③(出示课件 12)让学生看扁担的图片。 引导学生注意看扁担上的字。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 3 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 3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真挚情感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朱德的哪些做法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画点。 (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出示课件 13)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出示课件 14)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出示课件13)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天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通过“五六十里”表现很远,天不亮出发,天黑才能回来。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出示课件 14)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他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出示课件 13) 现在,大家再想一想:朱德同志让人心疼的地方有哪些?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 小结: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休息。(出示课件 15)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5.教师小结: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īchí biǎn dan yuǎn fāng ( ) ( ) ( ) shēnɡ chǎn dǎ zhàng shān ɡānɡ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 tiāo( ) nán( ) 挑 难 tiǎo( ) nàn( ) 三、选词填空。 敬爱 亲爱 1.我和( )的小伙伴一起度过快乐的节日。 2.( )的毛主席是人民的好领袖。 参考答案: 一、支持 扁担 远方 生产 打仗 山冈 二、挑水 挑事 困难 灾难 三、1.亲爱 2.敬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重点句子、生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衔接上节内容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二)研读课文,深入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出示课件 9)读句子:不料,朱德同志让人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写上他的名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他的名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出示课件 10)读句子:大家见了,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心里越发敬爱他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④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整体回顾,总结升华情感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扁担上写的名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四)课外拓展,了解伟人事迹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研究方法,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读、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出示课件 11)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扁担 一( )队伍 ( )的斗笠 一( )粮食 一( )草鞋 ( )的工作 二、连线。 穿 粮食 研究 朱德 戴 山路 藏起 名字 挑 草鞋 写上 扁担 走 斗笠 敬爱 打仗 三、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 2.山上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 3.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 1.这段短文共有 句话。 2.云的颜色有 、…… 3.这里的省略号表示 。 4.是 把云染成了各种美丽的颜色。 参考答案: 一、1.根 支 圆圆 担 双 辛苦 二、穿草鞋 戴斗笠 挑粮食 走山路 研究打仗 藏起扁担 写上名字 敬爱朱德 三、1.更加 2.派 3.险 四、1.两 2.黄色 红色 紫色 3.还有很多种颜色 4.太阳 板书设计: 9. 朱德的扁担 山上 会师 挑粮 藏 不藏 敬重 山下 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一课的教学结束了,我总结了一下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 先说优点:一、这一课,我从题目入手: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学生学得兴味盎然,并深受教育。二、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再说不足之处:在指导会写的字“扁担”时,仅仅是借助课件读写说,而没有示范写。主要是我写字太慢,怕耽误太多的时间。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由于时间过长需要我不时地提醒学生来维持课堂纪律。 同课异构 《朱德的扁担》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出示扁担图,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板书:扁担)指生认读。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谁的扁担吗?补全课题:朱德的扁担,指生认读。齐读课题。 2.指生介绍朱德,师进行补充。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课题为“朱德的扁担”,他用这根扁担做什么吗?(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3.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观察这根扁担,你发现了什么?(朱德记)他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呢?(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体会“藏” 1.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战士们为什么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晚上他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1)朱德同志是军长,他都要忙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学生看图片试着说一说。) 3.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体现挑粮累的句子 课件出示: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1)五六十里:单靠两只脚要走上一整天!路远吗?谁来读好这个数字? 体会“同甘共苦” 过渡: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争着去,抢着去,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也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课件出示插图) 1.看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相机出示草鞋、斗笠。 2.说话练习: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文: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学生齐读。 6.带着你的担忧、你的心疼齐读。 体会“找扁担” 1.大家决定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这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2.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又找了一根扁担。而且扁担上写了自己的名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呀,大家是不忍再藏,不能再藏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朱德爷爷的这根扁担,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朱德爷爷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伟人,永远学习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相信,读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和小朋友一样受到教育,和小朋友一样感动。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板书设计 9.朱德的扁担 五六十里 山高路陡 穿 戴 挑 藏 找 写 资源包 精彩片段 《朱德的扁担》教学片段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课件出示朱德像)。小朋友们,认识他是谁吗? 生:朱德 (教师完成板书:“朱德”) 师:关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请你简单地介绍介绍。 生 1:朱德从小就跟他的爸爸和爷爷生活在一起。 师:哦,你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 生 2:朱德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革命家 生 2:从网上找的。 师:从网上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生 3:朱德同志是十大元帅之一。 师:这个你也知道,不简单。他是十大元帅—— 生齐:之首 教师补充介绍: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大家都称他“朱总司令“建国以后,他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师:(出示:扁担图片)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齐:扁担 师:(板书:扁担)这里的“担“读轻声。 (指名读) 师:你知道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生 1:可以用来挑粮 师:不仅可以用来挑粮哦 生 2:可以用来挑水 师:(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人们可以把很多的,很重的东西装在箩筐或桶里,挂在扁担的两头,把扁担的中间挑在肩上,这样行走起来就比较—— 生齐:方便 师:这根扁担可不是普通的扁担,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呢。为什么呢?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放大出示:朱德的名字,生齐读。) 师: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生齐:朱德 师:(板书:的,指着板书的课题)课文写了朱德的什么呢?你能通过朗告诉大家吗? (生 1 读课题) 师:他突出了什么? 生齐:扁担 师:课文写了谁的扁担? (生 2 读课题) 师:他突出了—— 生齐:朱德 师:课文写了谁的什么?齐读 (生齐读课题) 师:你们突出了—— 生齐:“朱德”和“扁担” 师:相同的内容,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读法,突出的重点也就不一样。 指导个性化地朗读课题,根据不同的问题,学生需要突出不同的内容,让听者根据需要提取相关的信息,最后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总结和学法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紧扣题眼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敏感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朱德爷爷为什么会在扁担写上这三个字呢?请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怎样的故事呢? (教师范读课文) 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怎样的故事呢?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生:故事中有朱德和战士们 师:(板书:战士们)他们之间围绕扁担发生了什么事呢?朱德跟扁担之间? 生:朱德用扁担挑粮食 生:战士们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生:朱德同志同志又找人做了一根扁担。 师:(板书:做) 初读课文后,概括故事的大意,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进行了相应的引导,并用简单形象的图示表示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初步培养了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大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师读要求) 师:课文中的生字词会读吗? (开火车读,通过评价提醒容易读错的生字。) 师:老师现在把它们的拼音去掉,顺序改变了一下,你还能认识吗? (分行出示词串) 扁担 井冈山 生产 斗笠 藏起来 不料 越发 (指名读) 将生字放在词串中认读,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师:刚才读课文时,有几个长句子你读得顺畅吗?(出示长句子: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这个句子说的谁呀? 生:朱德同志 师:他去干什么呀? 生:去挑粮 师:他一个人去的吗? 生:不是,他和战士们一块儿去的。 (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学生根据划分的停顿记号齐读。) 师:我们遇到长句子时,就这样,中间停顿几次,吸吸气再读,句子就不觉得长了。用这样的方法,请你读读下面的两个句子。 (出示:井冈山上出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学生自由练读,讨论) (出示:井冈山上/出产的粮食/不多,红军/常常/要抽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 (齐读) 师:长句子会读了,相信课文一定难不倒你们。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纠正和评价。) 这篇课文长句子较多,读通读顺长句子是读好课文的基础,所以,在长句子的朗读指导上,我用一个句子进行范例,进行方法指导,通过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语义停顿,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当时是怎样的情况呢?(出示第一自然段)数一数,有几句话? 生:2 句。 师: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自由读) 生 1:我知道了时间是 1928 年。 生 2:我知道了是在井冈山上。 生 3: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和毛主席会师了。 师:你们真会读书,能从这句中读出这么多东西。以后读书就得这么读。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会师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先来看这个句子,谁跟谁,在什么地方会师? 生:朱德同志和毛主席在井冈山上会师。 师:(出示井冈山会师图片,指着图片介绍)这就是井冈山,看,到处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指着图片中的人物)这是谁? 生:毛主席 师:1927 年,毛主席带领部队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这是谁呢? 生:朱德同志 师:1928 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这两支队伍合在了一起,这就是—— 生:会师 师:现在这儿这儿有了两支部队,人数—— 生:增多了 师:力量更—— 生:强大了 生 1:大家很高兴,有一个战士都举起了手中的枪。 师:是的,他双手举起枪来庆祝 生 2:他们在挥舞着红旗 生 3:他们都笑了,露出了牙齿。 师:是的,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生 4: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紧紧地握住了手。 师:是呀,大家多开心啊!让我们也高兴地读出这句话。 (生齐读第一句,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师:(指图,引读第二句)红军在—— 生:山上 师:山下不远处就是—— 生:敌人 借助图片,随文理解“会师”,将枯燥的历史知识的介绍化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理解。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说说战士们是怎样高兴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体会战士们会师时的兴奋和激动,第一句的朗读指导也就水到渠成。 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生: “担”字是一个提手旁加一个“元旦”的“旦”字。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课本上把这节课学的 8 个生字都写一写。 (学生书写,教师提醒和纠正写字姿势。) (老师选出学生作业指名评价,教师再进行补充和修正。) 识字写字是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在指导写字这一环节,我把生字从结构的角度分类,让学生学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培养生自主观察、思考、分析、评价的能力。在交流中相互提高,在相互肯定中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观察字形的兴趣。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朱德的扁担》,知道了朱德总司令坚守井冈山根据地,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品读课文。课后请大家给生字找朋友,和同学比赛,看谁知道得多。 出示作业: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给生字找朋友,和同学比赛,看谁知道得多。 备课资料 朱德:(1886 年-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1927 年 8 月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军长。起义军南下广东后,主力在潮汕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击败,他率领余部转至湖南南部,发动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1928 年 4 月率部万余人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随即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他和毛泽东指挥部队多次战胜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9 年 1 月和毛泽东率部向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进军,为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30 年 8 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他先后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生字扩词 产 ( ) ( ) ( ) 担 ( ) ( ) ( ) 远 ( ) ( )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他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让人找来一根扁担,还写上他的名字。大家见了,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心里越发敬爱他了。 1.这一段有( )话。 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用“﹏”在文中画出。 3.战士们再也不藏朱德的扁担,是因为他在扁担上写下了 。 4.你认为朱德是一个 的人。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红军战士们看到朱德军长白天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晚上整夜整夜研究打仗,怕他身体吃不消,都来劝说朱德军长。想象一下,他们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呢? 参考答案 一、生产 出产 产业 担水 担子 负担 远近 远方 遥远 二、1.6 2.大家看了心疼 3. 他的名字 4.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三、老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可要爱惜身体呀!挑粮这样的小事我们去就行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二年级语文上9朱德的扁担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二年级语文上9朱德的扁担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二年级语文上9朱德的扁担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朱德,扁担,课文,同志,学生,课件,战士们,战士,井冈山,生字,句子,教师,朱德的扁担,粮食,图片,课题,毛主席,自然段,故事,板书,同甘共苦,指导,斗笠,红军,草鞋,研究,让学生,山下,毛泽东,总司令

2016-09-24 #故事大全

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

朱德,扁担,课文,红军,同志,井冈山,粮食,指导,敌人,板书,山下,毛主席,革命领袖,战士们,故事,词语,自然段,课题,朱德的扁担,这句话,军长,品质,山高路陡,生字,同甘共苦,课件,人们,图片,战士,教学

2008-05-11 #经典故事

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

朱德,扁担,课文,红军,同志,井冈山,粮食,指导,敌人,板书,山下,毛主席,革命领袖,战士们,故事,词语,自然段,课题,朱德的扁担,这句话,军长,品质,山高路陡,生字,同甘共苦,课件,人们,图片,战士,教学

2016-06-25 #故事阅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文五 16朱德的扁担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文五 16朱德的扁担 人教部编版

朱德,先生,教师,扁担,课文,设计,生字,自然段,词语,环节,同志,学生,朗读课文,粮食,教习,朱德的扁担,个性,前置,含义,国策,学堂,学问,幼儿,思路,教书先生,教授,爷爷,生员,称呼,指导

2010-01-06 #故事会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

朱德,扁担,同志,战士们,学生,课文,朱德的扁担,课件,同甘共苦,生字,革命领袖,让学生,敌人,自然段,品质,粮食,队伍,故事,词语,以身作则,战士,红军,重点,教学,井冈山,板书,内容,基础,设计意图,指导

2020-06-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二年级语文上语文百花园五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二年级语文上语文百花园五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学生,课件,古诗,汉字,小船,结构,知识,词语,小华,大写,仙人掌,方法,诗句,交流,动态,参考答案,数字,池塘,分析,让学生,仙人球,图画,形式,孩子,教师,整体,短文,自然段,教育,伍佰

2007-11-11 #故事会

2019部编版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反思及作业题

2019部编版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反思及作业题

故事,A.,B.,乞巧,词语,同学们,语文,课件,园地,表达效果,意思,板书,设计意图,口语化,教学,语言,林杰,这首诗,例子,俗语,原文,学生,基础,情节,成语,段落,民间,续编,唐代诗人,牛郎织女

2020-08-08 #短篇故事

2019部编版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反思及作业题

2019部编版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反思及作业题

A.,B.,C.,故事,课件,乞巧,词语,同学们,例子,口语化,情节,板书,语言,林杰,表达效果,设计意图,牛郎织女,人称,作者,原文,初次见面,写作能力,基础,小羊,学生,意思,时候,诗歌,指导,你知道

2020-08-20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