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屈原贡献了三天的端午节 此人贡献三天清明节

时间:2013-04-13

大家都知道屈原给咱贡献了一个端午节,话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肝肠寸断,于是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写下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提示:本文共有 17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老麦侃历史,平民角度讲述历史,

咱们打工仔,一年到底七个假期,元旦、春节、清明、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大家都知道屈原给咱贡献了一个端午节,话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肝肠寸断,于是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写下《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投江自尽的消息传来,汨罗江畔的居民无不为之失声痛哭。他们在第一时间驾着各自的小船赶到江里,盼望能找到屈原的遗体。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屈原的遗体不被水中的鱼蛟吞食,他们想到了补救方案——往江中大量投放食物,以求吃饱了的鱼蛟等江中动物放过屈原的遗体。从此,端午节成为重要节日。所以今天,当端午节,你在家里吃着粽子,乐呵呵的享受休班的时候,感谢咱们的屈原老英雄。

屈原

下面咱主要聊聊另外一个节日,清明节,(这个一般也是三天)为什么叫清明,其原意为天清地明之意。时值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草木萌芽,生机勃勃,呈现出一片清明景象,所以人们就把这个节气叫做清明节。清明节有两层节庆意思,一是指节气;二是指节日,而节日则包含着风俗和纪念的意义。

每年“清明节”,这一天中国人民都以各种形式凭吊、祭扫故人,抒发思念之情。旧时有一个古老的风俗,为纪念介子推,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因此,清明节又叫“寒食”节。那么问题来了,这介子推是谁?

公元前636年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了自己妃子的话,打算立小儿子为太子,就想杀了自己其他儿子重耳等,(这哥们也够狠的)重耳就带着自己的臣子介子推等开始逃离晋国的大逃亡。有一天逃到卫国深山里,重耳饿的不行了,介子推就跑到一边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了,给重耳熬“肉汤”,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流着泪说:“永远忘不了‘割股奉君’的大恩”,并许诺将来继位之后,定不忘情。

重耳

后来重耳在秦国帮助下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这时候介子推悄悄的隐退起来。晋文公分封功臣的时候把介子推给忘掉了,经人提醒,然后开始叫手下的小弟去寻找,但是介子推不愿再当官,带着老妈跑到一个山洞里,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事让文公知道后,立马过来寻找,要亲自受封,到了地方又找不到山洞,这时候一个倒霉孩子出了个馊主意——放火烧山,(三面烧山,留着一面让介子推出来)这样的话介子推就能出来了。结果大火烧了多日,还不见介子推的踪迹。晋文公又率人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在山洞里发现一个席子,晋文公接过席子细看,只见上面写到“割肉奉君尽忠心,但愿主公赏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照复清明”。看后,晋文公感到很内疚,悲痛万分,追悔莫及。晋文公放火烧山那天,正值“清明节”。晋文公十分感伤,令全国上下不得举火炊烟,并把清明节这天也称为“寒食节”。后人为怀念敬仰介子推,每逢“清明”都不举火,冷食一月,以后逐渐减至三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

介子推

到了第二年清明节,晋文公率众臣到绵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绵山踏青,抒发思念之情。并令寒食前一是为“炊熟日”,人们要做许多蒸饼,称作“子推蒸饼”;也有人家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状饼(三角馅饼),然后用柳条串起挂在门据上晾晒,称作“子推燕”。每年清明节不仅在房屋(村后)栽柳,而且青年男女要上山踏青,并要头戴柳条编织的柳冠或柳环。当时有民谣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现在说起清明节,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寒食与踏青。清明节寒食的习俗已不为人所推崇,倒是清明时节上山踏青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清明”节除称寒食节外,还有踏青节之称。所以,清明的时候,当你领着孩子老婆踏青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给孩子讲讲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的故事,今天看来漏洞百出,重耳吃了人家的肉都能分封的时候忘掉人家,难道这重耳天天吃人肉吗?大火都烧过来了,介子推为什么不逃跑了?不为自己,那时候孝道这么厉害,也该为了自己老娘?三面烧山,那时候能有这么先进的技术?如何控制火势。那会也没录像机,所以介子推的故事有很大一部分是虚构,只是介子推的忠心耿耿和淡泊名利,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极力推崇的的高尚品质,得到历朝历代都得到了很多的赞誉。

各位看官,您觉的介子推的真实性有多少,欢迎留言参与。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屈原贡献了三天的端午节 此人贡献三天清明节”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屈原贡献三天端午节假期 那么为什么他的死会这么有影响力?

屈原贡献三天端午节假期 那么为什么他的死会这么有影响力?

屈原,时候,郭沫若,寒食,楚国,诗人,离骚,生辰,踏青,任左徒,佩兰,华采,可法,楚怀王,汉北,王逸,莫神,若英,艾草,衣兮,诗祖,上连,主张,中华,上个世纪,中央日报,举贤任能,以身殉国,人们,习俗

2010-01-05 #经典故事

常识积累: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常识积累: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屈原,伍子胥,节日,习俗,农历,寒食,寒食节,时间,汨罗江,蛟龙,戴柳,曹娥,艾叶,艾草,文化意蕴,相关诗词,备考,先人,传说,别称,国家,情怀,尸体,投江,晋国,母亲,楚江,起源,谗言,诸弟

2017-11-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清明节和端午节有不少习俗 这些习俗原来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清明节和端午节有不少习俗 这些习俗原来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屈原,放风筝,习俗,风筝,人们,楚国,五月初五,巫术,尸体,楚王,汨罗江,百姓,赛龙舟,贵族,风俗,鱼虾,生活的地方,方都,白起,不一样,五色丝,美的人,事情,一去不复返,主张,故事,寒食,农历,传统节日,国家

2020-05-27 #小故事

中国民俗故事中的年除夕的故事 年糕的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 我需要具体

中国民俗故事中的年除夕的故事 年糕的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 我需要具体

重耳,晋文公,故事,伍子胥,介子,小姑娘,老婆婆,屈原,岩洞,大臣,席子,时候,家家户户,人们,亲信,吴国,国君,声音,大门,寒食节,小船,年糕,母子,老奶奶,烟火,竹筒,老母,除夕的故事,挖地三尺,这一天

2020-06-18 #长篇故事

中国民俗故事中的年除夕的故事 年糕的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 我需要具体

中国民俗故事中的年除夕的故事 年糕的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 我需要具体

重耳,晋文公,故事,伍子胥,介子,小姑娘,老婆婆,屈原,岩洞,大臣,席子,时候,家家户户,人们,亲信,吴国,国君,声音,大门,寒食节,小船,年糕,母子,老奶奶,烟火,竹筒,老母,除夕的故事,挖地三尺,这一天

2020-06-18 #长篇故事

中国民俗故事中的年除夕的故事 年糕的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 我需要具体

中国民俗故事中的年除夕的故事 年糕的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 我需要具体

重耳,晋文公,故事,伍子胥,介子,小姑娘,老婆婆,屈原,岩洞,大臣,席子,时候,家家户户,人们,亲信,吴国,国君,声音,大门,寒食节,小船,年糕,母子,老奶奶,烟火,竹筒,老母,除夕的故事,挖地三尺,这一天

2020-06-18 #长篇故事

中国民俗故事中的年除夕的故事 年糕的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 我需要具体

中国民俗故事中的年除夕的故事 年糕的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 我需要具体

重耳,晋文公,故事,伍子胥,介子,小姑娘,老婆婆,屈原,岩洞,大臣,席子,时候,家家户户,人们,亲信,吴国,国君,声音,大门,寒食节,小船,年糕,母子,老奶奶,烟火,竹筒,老母,除夕的故事,挖地三尺,这一天

2020-06-18 #长篇故事

中国民俗故事中的年除夕的故事 年糕的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 我需要具体

中国民俗故事中的年除夕的故事 年糕的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 我需要具体

重耳,晋文公,故事,伍子胥,介子,小姑娘,老婆婆,屈原,岩洞,大臣,席子,时候,家家户户,人们,亲信,吴国,国君,声音,大门,寒食节,小船,年糕,母子,老奶奶,烟火,竹筒,老母,除夕的故事,挖地三尺,这一天

2020-09-04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