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平川情·陶瓷情——讲好让人泪眼满满的美丽的陶瓷故事

时间:2013-04-03

平川在我的人生步入青壮年时代,给我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才艺、个性的机会和舞台,对于平川这方养我二十多年的水土,我常怀感恩心态同时,我也常常对自己未

提示:本文共有 71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有人问我:你爱靖远故乡甚于爱平川……

我答:否!否!否!靖远、平川都是我的故乡,我爱靖远有多深,爱平川就有多深。平川在我的人生步入青壮年时代,给我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才艺、个性的机会和舞台,对于平川这方养我二十多年的水土,我常怀感恩心态……同时,我也常常对自己未能尽自己所能来回报平川,而深怀愧疚。不过,从文化情怀的层面上而言,我倾情全力倡导、弘扬的靖远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有时候也表述为:西部黄河文化),其中就涵盖了平川、靖远,乃至白银和整个甘肃的。黄河文化走向世界,真正打造成大品牌,黄河沿线随之而来的滚滚经济效益,平川也将成为当然的受益者。从这一点上讲,我的呕心沥血的努力和付出,是能够对得起平川这片土地的……

—— 题记

平川陶瓷制品美甲天下(刘大理拍摄)

一、从文化情怀谈开去

几天前,本人写了一篇《靖远颂·黄河颂》的文章,寄语作家同仁们讴唱黄河文化。文章旨在引导大家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写作的取向,以及精神内质的倾向,放在黄河文化方面。至少将大家的注意力引导于此,在一段特定时期,是没错的。这样做也和市委近年大力倡导的打造黄河旅游文化产业,以及打造具有白银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品牌,不谋而合。在大方向上很契合当下的时局形势。这篇文章在几大网站发表后,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可谓赚足了人气。还有,稍早一些,我的另一篇反映靖远(包括平川)民间节俗文化的文章《正月二十三靖远人跳干儿》,在节点上恰到好处地打出去,结果,点击率一夜破五万。如果加上去年同期这篇文章的点击率,再加上各网站的接力转载,几方面叠加累积起来,总共应当突破十万人次。网络的威力和传播速度,真正令人生畏。但这和白银的网络大神作家云宏先生的《唐砖》,动辄上亿的点击率比较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但是,对于本土文化的发展动态有所洞察者而言,人们不难发现,靖远(包括平川,下同)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正在成为一种富有潜力和可塑性极强的文化品牌,正在成为一种迅速勃兴的文化现象,我们频频发声,强烈地表现了靖远或白银的地方存在感,这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然,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们加入到这一文化品牌的打造中去,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有人者捧人场。积小文化为大文化,有众人加入的黄河大合唱,声音才够雄壮。

光大黄河文化之天声,西部天宇响惊雷!黄河文化必将走向世界、风靡世界,黄河故事必将感动世界……这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我们在耐心地等待这个机会和节点的到来,这是我们每个献身黄河文化事业者的共识、夙愿,我们坚信,实现这个夙愿,指日可待。

二、文化属性的同一性质

靖远和平川血脉相连,二者在文化属性,以及文化内涵上,都具有高度的同一性质。说的更通俗一些,就是:靖远平川是一家,说靖远的事等于再说平川的事。

由于靖远、平川的历史渊源关系,再加上我所呼吁倡导的靖远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更多的内容主要是表现民国时代的,具有强烈的过去式色彩,所以,讲靖远黄河文化,其实就等于讲平川的黄河文化。平川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所流经的县区之一,历史上它又属于靖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平川境内的红山峡,多传说,多故事,是当年民国时代黄河筏子客千里航线所必经的一段险峻水域。我的中篇小说《西部国风》和长篇小说《黄河远上》,当年就是在平川区任档案局长、宣传部副部长时写就的。其中《西部国风》中筏子客大掌柜党木带领十三个筏子客和倭寇间谍特工同归于尽,沉没黄河浊波处,就在平川境内的红山峡里。所以,黄河文化和平川丝丝相关。

美得让人震撼的陶瓷女工(刘大理拍摄)

黄河文化属于靖远、平川,也属于甘肃、全国,乃至世界。之所以反复强调靖远地域特色这一概念,就如靖远羊羔肉一般,哪里没有羊羔肉?主要是出于打出品牌的需要,一旦品牌形成,就不简单了,就有了无形的力量,且饱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其中。因为靖远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更具典型意义,更容易打造成文化大品牌,靖远(包括平川)黄河文化的底蕴在全省而言也是最深厚的区域之一……再者,单从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而言,大家公认的准则是:越是民族的、本土的,则越是世界的……这些就是我反复强调靖远小地域这一概念,并用其冠名的基本理由!比如,《红高粱》,它既是山东高密县的,也是齐鲁文化的衍生物,同时它又属于全国,属于世界。再比如《白鹿原》,莫不如此。谁敢说《白鹿原》只属于陕西,属于陈忠实个人?

瓷窑沟古窑遗址千年风韵(刘大理拍摄)

三、文化经济厚积薄发

靖远(包括平川)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在本人数十年来的努力之下,奔走呼号之下,加上众多同仁的加盟和共同运作,已经搞得风生水起、像模像样、有声有色!至少,现在很大范围内的人们已经完全认同了这一概念,并成为我们大家共同的目标,吸引了更多的人一起投身于这一文化品牌的打造中去了。

平川现代化陶瓷车间(刘大理拍摄)

近年来,已有多家省上和京城的影视传媒公司,资深大牌导演、编剧等与本人洽谈,欲将我的几部黄河文化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推向国际、世界……他们雄心勃勃,反复强调要积极采用多种手段运作,力争使所拍摄的影视片在国际获奖。这一目的一旦实现,靖远(包括平川)和白银的知名度将空前提升,届时,也会将进一步增进整个甘肃的文化底蕴和厚重感。果如此,给白银地区随之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文化经济是当下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词,文化经济是绿色的经济,收益奇高,而环保成本极低。省上高层所大力推行的旅游文化经济,就是文化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比如,苏州寒山寺,不过就是一座外形普通的庙宇而已,或许我们屈吴山的庙宇都要比它雄伟许多,新俊许多。但由于有了唐朝落魄诗人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的诗,有了浓浓的游子乡愁,有了夜半钟声,有了文化内涵,就与普通寺庙有了很大不同。它每年创造出的数亿元的经济收益,是其它寺庙无法比拟的。再比如,宁夏著名作家张贤亮所倾情打造的“镇北堡影视城”,原来就是一座破羊圈,由于张艺谋的《红高粱》在此取景拍摄,还由于张贤亮自己的作品《绿化树》、《牧马人》(《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等的重大影响,而今,已经成为西部绝对重量级的文化旅游胜地。去年五一,我去银川看孩子,去镇北堡一游,深深地被其规模和阵势所震撼!人多车多,车无处停,人挤破头,什么地方的人都有……大家争着、抢着前去为之送钱……这一文化旅游胜地繁荣兴盛之极,盛况空前。由此可见,文化品牌打响了、知名了,一个作家,或者一部地域性文化的作品,就足以养活一方人!其功德真可谓:巍巍乎大焉哉!

月夜浪漫的吹箫陶瓷人(刘大理拍摄)

文化经济岂可小觑乎?观此,我们回答:不可!不可!绝对不可!文化经济的特点是:先文化,后经济!打响、打造成功一个文化大品牌,之后,不可限量的、巨大莫测的经济效益洪潮,自然会滚滚而来……所以,对平川、靖远,乃至整个白银而言,优先全力打造地域性文化品牌,乃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占黄河流经甘肃总长的一半,黄河文化有着天然的优势,一马当先,具有白银地域的典型代表性,所以,应该优先打造黄河文化。白银市是资源枯竭城市,单从传统的经济结构方面突破GDP,提升地域经济总量和质量,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另找出路,红色会师文化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只有黄河文化是个空白点。所以,黄河文化品牌若是打造成功,白银地域性黄河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不可限量的经济效益定会尾随而至。黄河文化一定会给白银人民带来滚滚红利,从而造福一方。

我们预言,未来,黄河文化必然充当振兴白银地域文化的先锋,充当振兴白银区域经济主力军的角色。让我们拭目以待,让时间去验证这一切吧。

四、文化软实力无敌

什么是文化?文化软实力又是指什么?

我的理解:

1.文化是当今世界很流行的一个词汇,使用频率非常之高。

2.一个地区、国家或民族其国力(包括军事力量、经济总量)和其鲜明的特色,都集中体现在它们的文化上。从文化上首先去审视它们,就会更能读懂它们。

3.文化是一个地区、国家或民族向外界辐射、展示的第一形象,第一语言或要素。

4.文化无疑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国家、民族,或者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尺。

5.文化是一个地区、族群向外界发出的最强音。

6.文化强烈的、直观地表示着一个地区、族群的存在感。

7.文化是贯穿、渗透于人们精神的一种不可遏止的力量。

8.文化是民族魂的具体体现。

9.文化软实力是比经济、军事硬实力更厉害一万倍的东西。

辞海里对文化的表述: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这样的表述是比较权威的,尽管关于文化的准确定义仍有争议,但上面的表述却是东西方都认同的。

纵观历史,一般规律是,军事力量的硬实力一度可能非常强大、厉害,可谓天下莫敌,可最后呢?最后的结果往往令人大跌眼镜,军事力量的硬实力却被拥有先进文化的一方吃掉了,同化掉了,找不到原来那个天下莫敌的军事集团,那个强大如上帝之鞭的民族了。多强大的军事硬实力,若是同时不具备先进、优势的文化形态,就会被对方更具先进文化的软实力消灭掉。于此,引起人们深沉的思考:到底是军事、经济的硬实力强大,还是文化的软实力强大?究竟谁更厉害呢?我们认为,还是文化的软实力更厉害吧。时间的持续演进、酝酿,加上优势、先进的文化的不知不觉的渗透、深入人心,乃是战胜、消解最强大军事力量的利器、秘术。

比如,曾经如日中天,不可一世的蒙古军事力量,纵横欧亚大陆,兵锋所指,莫不摧枯拉朽,望风披靡。但是,不久,这样强大无比的军事集团的存在,却消失于中东的伊斯兰文明之中,消失于大汉族中原文化的汪洋大海里面,无影无踪了……这就是明证。蒙古军事集团在文化上绝对是个短板,倘若他们同时拥有高级的优势文化形态,军事征服、占领的同时,再加上用先进的文化去濡染、教化被征服的地区和部族,最后真正做到文化的占领、认同,那可就了不得喽……即就是现在蒙古军事集团——即政权早土崩瓦解了,而他们文化占领的浓郁色彩必然还在……很遗憾,现在的情形却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不妨得出这样的结论:文化——这才是天下无敌的好东西!

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尖锐对抗、演进史,在世界各地反复上演着,有几千年的历史。最后的结果,却是相同的,这就是所有的游牧文化都向更先进的农耕文化缴械投降了。但是,在当初激烈的对抗过程中,野蛮、凶悍的游牧文化民族往往占据一时性压倒优势,先进文化的部族也曾饱受落后、野蛮文化族群的摧残蹂躏之苦。但最后胜利的一方往往是文化占据先进优势的一方,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文化的先进、高级与否,以及有无鲜明的特色和厚重的感召力、吸附力,其意义非常重大。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竞争中,谁拥有了上述优势地位,谁就有了傲视群雄,占尽先机的资本。就会拥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光明、利好的发展未来。

我总结出这么几条:

1.低端文化必然向高端文化臣服、靠拢。

2.落后文化最后会归顺、融汇于先进文化。

3.谁占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是王者。

4.没有文化内涵的民族、国家、地区,终久要被历史无情地淘汰掉!

5.保守的文化,必然会被时尚、前卫、高雅的文化所取代。

6.平庸、枯燥的文化必然会为特色鲜明,有活力的文化而俯首。

现在我们反复讲文化自信的问题,自信绝不是闭目塞听、排斥一切外来文化的盲目自大,盲目自信!文化要不断自新,不断发展,在兼容并取的基础上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推陈出新,始终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占据先进、优势的高位,永远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我们才有自信的资本,这才是制胜之道。所以,对于文化而言,繁荣、创新、发展,同样是硬道理!故步自封、盲目乐观,躺在先人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求进取,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清朝末季,我们被动挨打的历史千万不要忘记!

精美绝伦的陶瓷制品(刘大理拍摄)

五、陶瓷文化独一无二

对于地域性局部的文化发展而言,同样的道理,就是必须向高位趋近、靠拢,必须力求先进。同时要寻找自己的特色文化,特色就是自己独立存在的东西,别人所没有的东西。特色文化寻找到位,并大力弘扬发展之,就找到了地域性文化强势崛起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平川区的特色文化就是陶瓷文化,这一文化形态在整个西北都是独具特色的,在白银市更是独一无二的。

巡礼一番白银各县区的特色文化:

会宁的特色文化就是红色会师文化。靖远的特色文化就是黄河文化。景泰的特色文化就是黄河石林文化,当然,石林文化理所当然地可以归于黄河文化的范畴。白银区的特色文化,主要是工矿企业文化。但是,从白银区近年来的举措看,重点还是放在了黄河文化方面。资源的枯竭,工矿企业的衰落,乃是工矿企业文化不兴的主因。白银区在辖区的黄河边倾力打造了规模宏大的康养中心,以及无数的度假村,等等,白银区显然也在竭尽可能地打黄河文化的牌,使劲儿往黄河文化上靠。所以,黄河文化乃是事关白银、甘肃全局性的事儿,绝不是靖远或平川一隅局部的事情。就平川而言,黄河文化显然是平川地域性文化的基本构成部分之一,上面的篇幅里就一再论证了黄河文化之于平川的重要性问题。

细分一下平川区的文化元素,基本由黄河文化、农耕文化、部分的游牧文化,以及工矿企业文化构成。黄河文化、农耕文化、部分的游牧文化,基本和靖远,以及周边县区大致相同,而工矿企业文化算是平川的特色文化,这一点和白银区又有点相似。再细分一下,平川的工矿企业文化成分里却有一样别人没有的东西,这就是陶瓷文化。

陶瓷文化——平川独具特色的文化。平川区现在要着力打造特色小镇——陶瓷小镇,又是针对陶瓷小镇的建设进行广泛的征文活动……等等,这些动作都可以看做是弘扬平川地域特色文化的种种努力和实践罢。

陶瓷文化于平川而言,可谓源远流长啊!千百年来由于平川境内的磁窑沟盛产陶瓷制品,加之盛产“煤炭甘铁”,周边广大地区的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受到平川的惠滋,因而,瓷窑之名,宝积山之名,可谓声名远播,几乎达于无知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这都是有史可查的事实。上千年的手工业文明,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化工业文明,平川的煤炭、陶瓷产业的兴衰,以及平川的陶瓷文化(工矿企业文化)的演绎、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路。

上世纪90年代,我在新疆工作,就曾看到并亲自使用过靖远陶瓷厂出产的卫生、洁具用品。当时暗暗感慨:这是我家乡生产的产品啊!亲切感油然而生。同时,为家乡靖陶的产品能辐射到西域这么遥远的地方而感到惊异。据说,当年靖陶的产品经新疆口岸出口还曾销往到过中亚的哈萨克斯坦等国。当年由于靖远陶瓷厂的崛兴,陶瓷产业的壮大发展,带动了大批当地人和贫困的陇中山区人前来就业、谋生。我们碾子湾村就有很多乡亲曾是靖陶的职工,他们每每回村,大家都对其羡慕不已。

由此可见,平川的陶瓷文化,对靖远平川的当地人来说,可谓深入人心,影响巨大。而且,伴随着它的产品远销,其影响力和魅力还曾经辐射、扩散到很广阔的空间……

六、讲好陶瓷文化的故事

故乡的人最亲,家乡的山水最美,家乡的乡土、特色文化最能陶醉人。

林语堂说:吾土与吾民!

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浓浓的化不开的故土情结,对吧?这是每个正常人所应有的家国乡土情怀。

我于前期写了《靖远颂·黄河颂》的文章,寄情作家同仁们一起讴唱黄河文化。今天受陈永红君的再三约稿,写就了《平川情·陶瓷情》的文章,目的和前者一样,在于呼吁作家、诗人等同道、友人们,将自己的注意力、笔墨投注于平川地域特色的陶瓷文化的弘扬中去!两篇文章算是姊妹篇吧。

弘扬、发展平川的陶瓷文化,大有可为,可做的事情很多、很多。比如,深度探索、挖掘、整理之,搞清楚这一文化形态的渊源、流变、进化史,可也!或经过一番富有才情的创新、阐演和苦心的营构,最后创作出一批艺术上乘,有鲜明时代感的新作品,那更是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了。

地域文化最精华的篇章在于有故事的内核,没有故事,就无所谓地域文化。故事是文化之魂。所谓文化中最感人、最精华的部分,无非就是高度艺术化了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就会被人们世代传承不辍,一直传唱下去的。如三国、水浒、西游记、白娘子、梁祝等等故事就是如此。

陶瓷窑里的雄性张扬之美(刘大理拍摄)

文化不是空洞的宣传,不是人为声嘶力竭喊出的没有生命力的口号……艺术化、生动的故事,才是文化真正的灵魂所在……而故事则是人们编出来的、创作出来东西,即所谓的精神产品,说起来并不神秘,甚至为许多人所不屑。但是,它的重要性,只有我们文艺工作者才能感知到。很显然,经过文化专业人士不懈的高度艺术化的创作活动,加上众多文化爱好者们的参与,一代代人持续的人文积淀、积累,那么,一种叫得响,能够打出去,被世人所能接受的“故事”,也就是经典的文化产品就会应运而生。比如,我们所不懈倡导的靖远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平川陶瓷文化……等等,围绕这一主题所涌现出的生动故事……最后,就形成了最直观、最生动的文化,富有生命力和有传承价值的文化……

由此不难看出,编好故事,无论是民间的口头故事,如狐怪传说、鱼精水妖,风婆雷公……等等,或是正统意义上的小说故事,不一而足,这一切都是打造、再造文化极其重要的手段。所以,如何讲好陶瓷故事、陶瓷人生、陶瓷女神、陶瓷风情、陶瓷传说、陶瓷狐怪……显然,这一切就成为平川地域特色的陶瓷文化能否站立起来,在文化二字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今天,能够脱颖而出,雄起于天下的关键所在!

陶瓷之都名满天下(刘大理拍摄)

让我们大家积极互动起来,发挥运作好我们的才思、才情,在新时代到来之际,努力讲好陶瓷文化的故事,为平川地域特色的陶瓷文化的弘扬、传播,尽一份力,做一份贡献吧!

2018年3月28日午时完稿于平川陋斋

作者简介

武永宝,男,1963年12月生,甘肃靖远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文联主席。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白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平川情·陶瓷情——讲好让人泪眼满满的美丽的陶瓷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质韫珠光堪作鉴 纹镂花鸟具传神” 千年传承后华丽绽放的陶瓷小镇——白银平川

“质韫珠光堪作鉴 纹镂花鸟具传神” 千年传承后华丽绽放的陶瓷小镇——白银平川

小镇,陶瓷,瓷器,平川,艺术,古陶,生活,文化,技艺,精品,陶罐,发展,张飞,古陶瓷,制陶,专家,交通,地方,历史,地域,工序,新人,景德镇,特征,活儿,游客,经验,近距离,道工序,专用

2014-04-30 #故事阅读

陶瓷历史展馆 讲好介福陶瓷故事!

陶瓷历史展馆 讲好介福陶瓷故事!

展馆,陶瓷历史,介福,陶瓷,工厂,底蕴,文化,原始青瓷,陶瓷故事,刘意,多平,林芳,苏华,坑窑,好的,美丽乡村,新发现,瓷厂,介福乡,全国,区域,夏商,展示区,年度,平台,所在地,形态,手工,技艺,摄像

2009-04-20 #故事会

陶瓷和木头 陶瓷和木头的故事

陶瓷和木头 陶瓷和木头的故事

评论,陶瓷,木头,朋友,这是他,自作自受

2020-09-16 #短篇故事

陶瓷和木头 陶瓷和木头的故事

陶瓷和木头 陶瓷和木头的故事

评论,陶瓷,木头,朋友,这是他,自作自受

2020-09-15 #经典故事

走进唐山陶瓷博物馆聆听唐山特有的陶瓷故事

走进唐山陶瓷博物馆聆听唐山特有的陶瓷故事

唐山,唐山陶瓷,博物馆,陶瓷,中国,中国第一,北方瓷都,世界,卫生陶瓷,发祥地,宴会,技艺,文化,时代,日用,标志,瓷器,记忆,风格,中国陶瓷,中国近代,再一次,陶陶,中国元素,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发现了,陶瓷精品,上古时代,严苛,上海

2013-02-03 #短篇故事

陶瓷的故事:梳理陶瓷上的文化中国

陶瓷的故事:梳理陶瓷上的文化中国

方李莉,陶瓷,中国陶瓷史,研究,中国,学术,人类学,文化,发展史,思想,时期,瓷器,著作,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世界,研究员,艺术史,角度,陶瓷艺术,先生,学者,意义,教授,文化史,方面,方法论,方法,民族学,艺术

2020-09-15 #长篇故事

陶瓷的传说故事关于陶瓷的故事

陶瓷的传说故事关于陶瓷的故事

人们,老人,部落,云台山,器具,山洞,掬水,火堆,野果,食物,陶瓷,黄帝,饮水,炎帝,伙伴们,联盟部落,下河,人群,办法,周边,孙子,小孩,年轻人,情况,鱼虾,传说故事,就不能,部落首领,钻木取火,出生于

2020-09-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陶瓷的传说故事关于陶瓷的故事

陶瓷的传说故事关于陶瓷的故事

人们,老人,部落,云台山,器具,山洞,掬水,火堆,野果,食物,陶瓷,黄帝,饮水,炎帝,伙伴们,联盟部落,下河,人群,办法,周边,孙子,小孩,年轻人,情况,鱼虾,传说故事,就不能,部落首领,钻木取火,出生于

2020-09-15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