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胡同推“共生院”模式 留住北京乡愁和文脉

时间:2013-01-21

5年前,这里的29号院和30号院曾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来看望住在这里的老邻居,并聆听了他们对老城区改造的看法

提示:本文共有 21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来源:新京报

东城区的雨儿胡同毗邻玉河,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胡同,是老北京的大杂院区。

5年前,这里的29号院和30号院曾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来看望住在这里的老邻居,并聆听了他们对老城区改造的看法。

5年过去了,一种新的改造模式——“共生院”为这条老胡同注入了新的活力。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共生院不单留住了老北京胡同四合院的形态、胡同肌理,更保留住了老北京人的乡愁,包括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历史文脉、社区网络。

百姓故事

“老街坊”想通了 要搬去新楼房

雨儿胡同29号院和30号院是斜对门,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走进过4户居民的家,关世岳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73岁的关世岳从1989年起就住在雨儿胡同29号院。虽然是住在北京二环里、核心区,说着就让人羡慕,但是生活环境其实并不舒心。

他家只有一间小平房,屋里摆了双人床、冰箱、柜子、电脑桌和电暖器,挤得满满当当。卫生间肯定是没有的,洗澡只能在厨房,而这个“身兼两任”的厨房也只有4平方米多,灶台的旁边安装着热水器和淋浴喷头。

这个小屋,关世岳和家人已经凑合住了近30年,他本想继续留在雨儿胡同。但是今年春节前,他的观念突然发生了变化,关世岳自愿申请腾退自己在29号院内的住房。“我想通了,合适咱就走。新的楼房面积大,设施齐全,方便多了。”

关世岳的选择,其实是目前东西城正在平房区试点的申请式退租。

2014年起,东城区以帽儿、雨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为试点,启动南锣鼓巷地区保护复兴,在保持原有居住功能不变的情况下,疏解、修缮、整治胡同和院落。通过“申请式退租”,政府公布政策,老百姓算好自家的账,自己来决定是不是腾退。

东城区区长金晖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试点开展的“申请式退租”目前仅限于直管公房。据了解,南锣鼓巷试点的四条胡同已经腾退了401户居民,腾出了662间房屋。

胡同重生

多年违建被拆 四合院恢复古朴样貌

随着疏解腾退的进行,雨儿胡同的样貌一天天变好。

与南锣鼓巷的喧嚣截然不同,雨儿胡同鲜有游客踏入。走在巷子里,或有晒太阳的老人坐在门前,依稀有老北京胡同的味道。

这样的变化,在东西城的多个胡同片区都能感受到。

东四三到八条是最典型的以北方四合院为代表的精品历史街区,每条胡同都是700多米长,正好十个四合院。在这里能找到所有等级的门楼制式,王府式门楼、广亮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还有随墙门、大车门等,堪称四合院博物馆。这几年,东四街道在修缮胡同上没少下功夫,仅七至八条就恢复了30多个门楼。

西城椿树街道的琉璃巷、后孙公园胡同、铁鸟胡同、万源夹道等几条胡同,围成了一个长度约千米的环形,这里被打造成了西城首个“胡同慢行系统”,经过一番整治后,胡同也像花园一样。

不仅胡同整洁了,院内也开始恢复四合院的本来样貌。总书记曾经探访过的雨儿胡同30号院,那些存在了多年的违建已经被拆除,地面辟出了绿地,宽敞的院落恢复了青砖灰瓦、红门、绿格窗的古朴样貌。

居住新模式

“共生院”模式正悄然试行

在这些“老街坊”逐渐退出的胡同里,一种新的居住模式正在悄然试行。

离雨儿胡同不远的西城银锭桥胡同7号院是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四合院,格局完整,地理位置优越。这座四合院离银锭桥只有五六十米。出院门往北走就是风景如画的前海、后海;穿过银锭桥,就能到达重门叠院的南锣鼓巷地区。

这座院子经过腾退,还剩下几家住户,腾空的屋子引入体验式民宿,原住民与游客同住一院,形成经营与居住、游客与住户并存的“共生”状态。

推开院门,右手的房子已经修缮一新,原封不动地留存了老房子的门框、窗框,有的在屋内的架子上摆放着布老虎、景泰蓝等传统手工艺制品,以还原传统风貌,还有的摆设了木桌、笔墨,供游客兴起时挥毫。

左手边是院子里原有的住家,用一道小小的铁门拦着,边上贴着写在白纸上的提示:“私宅领域 游客止步”。住户的窗户底下搁着半旧的自行车、泥花盆,与大杂院的生活别无二致。

院子对外称海棠画院,去年年中对外营业,房间不多,每逢节假日十分抢手,想要入住,一般要提前一到两个月预订。

年轻人和老北京人做邻居

东城的雨儿胡同和草厂胡同也在试点“共生院”,但侧重方向不同。

雨儿胡同试点“共生院”,本着优先改善留住居民生活条件,利用“厨卫模块”改造共生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厨卫模块”是功能集成、空间集约的具备厨房和卫生间功能的轻钢装配式集成体设施。厨卫模块可放置于房屋外,也可嵌入房屋,还可以利用腾空房屋,集中解决院落居民厨卫需求。

草厂三至十条是北京唯一一片南北走向的胡同片区,也在试点“共生院”。这个毗邻前门三里河的胡同片区,去年引入新居民,既让腾退房屋得到利用,也为胡同注入新生机。

“我们重新设计腾退出来的空间,形成一种建筑共生;引入青年人入住,和爷爷奶奶等原住民做邻居,形成居民共生。这样,新老融合形成文化共生,实际上还是想保留老胡同之间的亲近感。”东城区区长金晖说。

声音

东城区接下来要进行街区更新,分为传统平房区和一般建成区,初步将全区17个街道划分为82个一级街区更新单元。东城将前门东区作为一级更新单元案例、雨儿胡同作为二级更新单元案例开展了示范设计。 ——东城区相关负责人

今年,我们将在什刹海、白塔寺、大栅栏地区推进‘共生院’模式。这种微改造是很好的城市更新方式,将来不光做民宿,还要做创业、设计、公共服务等,希望市民共同参与。 ——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记者 李玉坤)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胡同推“共生院”模式 留住北京乡愁和文脉”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坚持近30年 他用一只铅笔竟画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乡愁

坚持近30年 他用一只铅笔竟画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乡愁

胡同,况晗,北京,陆原,文天祥,作者,铅笔,北京胡同,学校,寺院,留下了,东交民巷,南锣鼓巷,情感,水彩画,牢房,笔下,砖塔,古塔,孔子,万松老人,万松老人塔,烟袋斜街,白米仓胡同,老北京,老舍故居,顺天府,乡愁,僧人,建筑

2017-01-13 #故事会

老北京的胡同《城南旧事》

老北京的胡同《城南旧事》

乡愁,城南旧事,林海音,时间,林含英,在北,来吧,胡同里,原名,京城,人物,亲朋,光晕,人间,北京,包裹,日本,台湾,原著,变作,名著,实际,天堂,心灵,往事,异乡人,悲喜,故旧,景色,暖色调

2007-12-19 #故事大全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丨三眼井胡同:满满故事 浓浓乡愁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丨三眼井胡同:满满故事 浓浓乡愁

胡同,三眼井胡同,东城区,风貌,改造,景山街道,传统,古都,特色,老北京,历史,居民,街巷,门楼,习近平,毛主席,违法建设,三眼井,乡愁,便民服务,内涵,四合院,总书记,整体,故事,格局,样式,资源,过程,院落

2019-09-27 #故事阅读

老胡同·新生活丨北京“最”好逛的胡同都在这了

老胡同·新生活丨北京“最”好逛的胡同都在这了

胡同,北京,路易斯,片区,新生活,北京胡同,老胡,城市,京味儿,地图,天灯,故事,特色,标签,老城,脉络,好好看看,小胡,居帝,阿明,在北,老北京,胡同里,人们,乡愁,京城,京腔,京韵,代北,代表性

2014-08-15 #经典故事

舌尖上的北京:林海音与北京胡同巷子不得不说的故事

舌尖上的北京:林海音与北京胡同巷子不得不说的故事

林海音,北京,金波,台湾,羊肉,林海,老师,北平,母亲,汽水,笔下,城南旧事,小胡同,糖炒栗子,老北京,一家,乡愁,一碟,古城,味道,大口,孩子,文学,父母,桂圆,烤肉,烧饼,玉泉山,猪肉,萝卜

2009-08-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北京地名|一尺大街:北京最短的胡同

北京地名|一尺大街:北京最短的胡同

大街,胡同,地名,北京,历史,琉璃厂东街,大栅栏,地标,琉璃厂,建设,北京地名,丛考,燕都,东口,煤市街,老北京,价值,人们,位置,光明网,内容,北京城,博物馆,北京市,北口,印迹,和文,名称,喜兴,记忆

2015-12-29 #故事大全

记录老北京胡同里的人和事 用脚丈量胡同 寻找无法阻挡的变迁

记录老北京胡同里的人和事 用脚丈量胡同 寻找无法阻挡的变迁

胡同,北京,作者,老北京,胡同里,历史,刘选国,史家胡同,用心,锣鼓,左宗棠,梁实秋,盛宣,陈独秀,副理事长,两点半,安福胡同,干面胡同,人和事,中华书局,中体西用,东交民巷,东城区,传统,人士,前人,内容,和文,印痕,协和

2011-10-14 #短篇故事

坚持近30年 他用一只铅笔描绘胡同 这才是北京的味道

坚持近30年 他用一只铅笔描绘胡同 这才是北京的味道

胡同,况晗,北京,陆原,文天祥,铅笔,北京胡同,作者,学校,寺院,留下了,东交民巷,南锣鼓巷,情感,水彩画,牢房,笔下,砖塔,古塔,孔子,万松老人,万松老人塔,烟袋斜街,白米仓胡同,老北京,老舍故居,顺天府,乡愁,僧人,建筑

2014-05-30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