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舌尖上的北京:林海音与北京胡同巷子不得不说的故事

时间:2009-08-28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

提示:本文共有 18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其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南旧事》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德文版获瑞士颁赠“蓝眼镜蛇奖”。

作者:默耘

1948年,林海音一家从南苑机场上机回台湾。飞机到了上空,在方方正正的古城饶了个圈,最后难忘的一瞥是协和医院的绿色琉璃瓦。“人生百岁几日春,休将黑发恋风尘,去年此地君曾至,想见莺花待故人”。从此,林海音笔下的北平,便是乡愁的味道。

如果说老舍描绘的四九城亦庄亦谐,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感悟古城的气质。那么林海音的笔下,则是从一个孩童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蒸汽腾腾的生活热度。那萦绕不散的北平吃喝记忆,或许从单篇的作品里难以深刻体会,但如果将林海音所有儿童文学作品集结为《林海音儿童文学全集》,则一目了然。不禁让人羡慕,有一个住在味蕾上的童年,尤其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是多么幸福。对于孩子来说,又会具有多么大的诱惑力。

林海音没有在文中回忆大饭店的金碧辉煌,也没有描画老北京的宫廷琼浆,她在文中说:“北京做了八百年首都,有所谓五大名菜:烤鸭、烤肉、涮肉、谭家菜、宫廷菜。我不打算说,也不会说,我要从民间的家常菜说起”。那些寻常的吃食藏在小胡同小巷子里,林海音却如数家珍,烧饼油条夹泡菜、酸辣萝卜条、玉泉山的汽水、糖炒栗子、四季鲜果等等,都是不可追回的记忆。

只羊肉一种,林海音便写出了很多种吃法。用一天时间烧出的五香羊肉,夹在烧饼中,称为“烧饼夹炸羊肉”,再搭配一瓶冰镇酸梅汤。香喷喷的羊肉包子,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下学路上捧着吃几个,有滋有味;门前挂着清真记号的烤肉苑,下午总是排不上号,心急火燎赶在那里,都是要排大队,但是当伙计吆喝着“一碗肉、一碟葱、一条黄瓜”把菜有模有样摆好,可以大快朵颐时,那心里的痛快呀。除了羊肉,她在很多篇花笔墨写萝卜。绿皮红瓤“心里美”的萝卜赛梨甜,清脆可口,北平飘雪围炉夜话的时候来上一个,果真心里变美了;沙土园的门口还有一家蜀珍号,自制辣萝卜干,回家路上买上一包,还没有到家就一根一根捏着吃完了;六必居、天源、铁门的酱萝卜,配着茶泡饭吃,清爽可口,一碟酱萝卜竟然可以当一顿饭吃。

林海音的母亲在日本和台湾生活的时间比较久,但是林海音却在母亲的饭菜之外,自创了一套北京吃儿。例如“汽水泡饭”,用一瓶冰镇的玉泉山汽水,倒入热饭里,好像汤泡饭似的,吃起来非常凉爽。从小混迹在北京菜中的林海音,居然跟着家里的宋妈早早学会了擀皮包饺子,用炙炉烙盒子。而林海音的母亲,也入乡随俗,开始了北京菜式的操练,大葱爆羊肉、炒青豆、猪肉炒鸡蛋或者豆干丝、韭黄炒豆干、笋片猪肉、炒茭白,并在家涮羊肉,虽然她从来都是捏着鼻子躲在一边,但看着孩子们大口吃喝也很开心啊。因此去买菜也成为了一种门道,“母亲每天是到广安门大街的广安市场买菜,鱼虾就到西河沿去买。春天门口有挑担或推车专卖黄花鱼、对虾的,青菜则有整辆车的红梗绿菠菜”。随之连“切菜”功夫也细细讲述了一番,何时切丝,何时切丁,何时切片,何时切滚刀块,虽未直接描写在旁边等着菜上桌的馋嘴女孩,但已然栩栩如生。

溜达在街上的林海音,四处踅摸着好吃的,水果当然不能例外,她写北京的枣,竟然有“郎家园、老虎眼、葫芦枣、酸枣”等好多种,像台湾的桂圆一样普遍,味道却比过桂圆。而“冰糖宝”葡萄、“鸭儿广”京白梨、“喝了蜜的”柿子、青皮脆柿子,虽然流连在文字上,不知觉已经口水垂涎了。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与金波老师最近的一次交谈,他回忆,林海音上世纪八十年代回北京时,他们两人猫在小胡同里面喝老北京豆汁儿,林海音看着他喝豆汁儿的样子,说,你的豆汁儿不够地道。金波老师有些纳闷,林海音紧接着说,豆汁儿得烫着喝,并且需要拿着碗转着圈圈喝,边喝边咂嘴,那才叫香。可是你大口大口喝,说明豆汁儿不够烫呀!金波老师才明白过来。时隔多年,金波老师感慨:林海音是真的爱北京啊!

林海音从来不会用夸张的情绪去渲染已经童年的北京,她的笔下都是零零碎碎会被很多人忽略的小东小西。小到糖炒栗子翻炒的顺序,羊肉馆子什么时候人多,什么时候人少。远在台湾的她,落笔之时,又该是怎样的浓浓的乡愁!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2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舌尖上的北京:林海音与北京胡同巷子不得不说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老北京胡同巷子里发现了一个浓缩的“798”

老北京胡同巷子里发现了一个浓缩的“798”

文创园,北京,机器,娱乐,中国美术馆,生活方式,会客厅,仓库,东西,产业链,仙气,功利,名气,受欢迎,北京城,名字,市井,味道,向日葵,园区,品牌,太阳,对手,巷子,建筑,德国,影展,所有人,房顶,社区

2009-04-08 #故事阅读

同样是小巷子 在北京叫胡同 在上海叫弄堂 在武汉叫什么?

同样是小巷子 在北京叫胡同 在上海叫弄堂 在武汉叫什么?

建筑,武汉,民居,胡同,文化,巷子,小巷子,中国,地方,市井,大部分,弄堂,特色,气质,现代化,有不少,老人们,石库门,道中,和家,新闻报,韵味风情,习惯了,上海,先人,人生,低层,典籍,全城,公寓

2012-04-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隐藏在北京胡同巷子里的美食宝藏 铃木食堂品尝家庭式和风料理

隐藏在北京胡同巷子里的美食宝藏 铃木食堂品尝家庭式和风料理

铃木,肉饼,食堂,餐厅,重口味,位置,口感,巷里,朋友,北京南锣鼓巷,小胡,手打,和风料理,有一家,独立空间,南方人,北京,人民币,佐酒,总会,小店,味蕾,南锣鼓巷,地址,大白菜,多汁,小吃,小菜,店里,店员

2007-10-25 #短篇故事

舌尖上的北京

舌尖上的北京

老北京,他们家,味道,北京,陈记,这家店,炸酱,馆子,给大家,卤煮火烧,胡同里,苍蝇馆子,美食,炸酱面,北冰洋,口味,味儿,大爷,招牌,美味,胶东,花市,西城区,蒜蓉,卤煮小肠,吃起来,在北,北京外国语大学,右安门内西街,国美第一城

2009-10-07 #短篇故事

行走在老北京的胡同中

行走在老北京的胡同中

北京,四合院儿,平房,胡同,北京胡同,巷子,老北京,感觉,胡同里,北海,北海公园,厕所,民房,越来越少,还有就是,高楼大厦,段时间,老舍,蔡元培,在北,北京国际饭店,老北京四合院,一侧,主人,原因,前门,人物,公厕,份儿,单车

2012-12-17 #经典故事

成都有一座北京胡同 满街都是美食与美女

成都有一座北京胡同 满街都是美食与美女

古街,成都,宽窄巷子,女子,建筑,美食,兔子,包子,味道,巷子,性子,猪蹄,胡东,成都人,历史,人文,乐山,养眼,人群,价格,古城,吃货,图片,四川省,青羊区,城墙,地方,地势,地砖,川西

2015-01-07 #故事会

小学六年级语文《北京的胡同》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北京的胡同》教案范文三篇

胡同,北京,北京胡同,学生,教师,作者,胡同里,家乡,录像,照片,生活,课件,小巷,打磨厂,历史,文字,目标,课文,老北京,同学们,四合院,文化,教学重点,图片,地方,大刀,巷子,形式,情感,情景

2020-07-11 #故事大全

小学六年级语文《北京的胡同》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北京的胡同》教案范文三篇

胡同,北京,北京胡同,学生,教师,作者,胡同里,家乡,录像,照片,生活,课件,小巷,打磨厂,历史,文字,目标,课文,老北京,同学们,四合院,文化,教学重点,图片,地方,大刀,巷子,形式,情感,情景

2020-07-11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