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中国最早的航行 海外迁徙之旅 “殷人渡美寻仙问药”的故事

时间:2012-12-03

然而,你知道我国最早的海外迁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他们又是怎样完成海外迁移的呢?事情还要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说起自鸦片战争后我国的航权不断丧失

提示:本文共有 41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导语:

大家知道,我们中国是海外移民最多的国家之一,海外华侨几乎遍布世界各地。然而,你知道我国最早的海外迁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他们又是怎样完成海外迁移的呢?

事情还要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说起……自鸦片战争后我国的航权不断丧失,外国入侵和对中国航运的垄断,使中国传统的木帆船航业迅速陷入了全面破产的悲惨境地。虽然在洋务运动的浪潮中,清政府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揭开了中国近代航海事业的历史一页,但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钳制下,发展极其缓慢。至于民营轮船业更是处境艰难,进退维谷,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纵观我国的航海史,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坚持对外开放,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发展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必需的基本国策。

轮船招商局

殷人东渡的背景

1996年9月的一天,美国华府的国家艺术画廊,正在举办一项美洲文明展览。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个名叫陈汉平的中国学者,也在浏览着这些古代文物。猛然间,一片玉圭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来,这块1956年在墨西哥出土的玉圭上刻有四个符号,与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商代文字一模一样,陈汉平甚至可以读出这四个竖排符号的大意。有人会问:这是怎么回事?古老的中国与美洲文明有什么联系呢?这就要从殷人东渡的传说谈起了。

殷商玉圭

殷商玉圭

相传公元前1121年,周武王趁商纣王派大军征讨东夷"人方"(在今山东)之际,发兵伐商。殷都城内只有纣王的少数人马,为了庆祝战胜"人方",他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东倒西歪地躺在地上。殷历正月初二拂晓,城外出现了一支军队,原来,周武王率军经六天六夜急行军已兵临城下。纣王在睡梦中被惊醒,急忙仓促应战,结果兵败自杀。商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也被西周取代了。百姓沦为亡国奴。他们由于既没有土地,又没有生产技能,所以就到处流浪,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以叫卖为生。

从那以后,人们便把专门从事物品交换的人叫做"商人",这个行当也就被叫做商业了。虽然商朝灭亡了,但商朝留在"人方"的主力大军却成了周朝的心腹之患,为了防止殷人卷土重来,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亲自率军向东追击。这批商朝将士,眼见故国已亡,归路已断,只好向东不停地撤退,到达海边时才发现已无路可走了,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伐木造船,往大海深处逃去。那么这些殷人逃到什么地方了呢?

殷人东渡

殷人东渡的历史证据

近几十年来,在墨西哥和中美洲一些国家,陆续发现了若干具有东方文化特征的遗物和遗迹,由此,有人十分大胆地推测早在三千年前,那些逃亡的殷人渡海到达了美洲大陆,并在那里定居,繁衍生息,成为当地最早的外来移民之一。

这种大胆推测的根据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墨西哥古老的奥尔梅克文化,可能包含殷人的"杰作"。考古专家们曾在墨西哥古代奥尔梅克人聚居的地区,发现许多刻纹陶器和石雕人像,取名为"奥尔梅克文化"。在这个文化遗址中,先后发现过15尊巨石头像,都是用重达10吨以上的单块玄武岩巨石雕凿而成的,高1.5~2.9米,有些头像具有亚洲人种的特征,与中国人十分相像。他们大都面朝大海,遥望着彼岸。在该遗址地下还挖掘出16尊长颅方冠玉人,呈半圆形,朝向一个类似首领的红石雕刻人像。

这些石像或玉人的头型很特殊,都是高长头型,这正是被殷商征服的东夷人的明显特征。特别是在这里同时还出土了6块玉圭,上面用阴文锲刻的文字与殷商甲骨文字的结构、书写方式基本相同,有的玉圭上还铭刻着殷商列祖列宗的名号。这一切,似乎都是在告诉人们,当初逃往墨西哥的殷人,就是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怀念祖国和家乡的心情,而被大家围在中间顶礼膜拜的那尊石像,则是他们效忠的商朝国君了。

第二,在墨西哥还发现了不少中国文字。如在一个陶制的圆筒上,有20多个与殷代甲骨文完全相同的(帆)字。还有,在墨西哥靠近太平洋海岸出土的一块陶片上,刻有5行共计23个"亞"字的甲骨文。这块陶片上的锲文可能是殷逃亡者23族联合祭祖时,把"亞"字群刻在祭器陶盆上的。第三,在美洲太平洋沿岸发现了可能是殷人渡海遗留下来的"石锚"。

殷商甲骨文

殷商时期的航海技术

类似的根据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做介绍了。不过,有人会问,三千多年前船舶和航海技术都很落后,殷人怎么能渡过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呢?从当时的造船技术和地理条件看,也还是有这种可能的。

先看一下商代的造船技术,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几个"舟"字。从字形看,当时已经能够造出较先进和成熟的木板船了。它具有方头、方尾、平底、左右对称、首尾上翘的特点,表面有厚厚的甲板,并且有证据表明很可能也有横梁或者横隔板的构造。这种增加过强度的船体横向强度大,可以抗衡大海上的风浪是大有裨益的。甲骨文中,还有许多字有关奴隶主扬帆助航,从海路追捕逃亡奴隶的记载也较多。可见在殷商时期,木帆船已经出现并被经常利用了。

再看一下地理条件,在太平洋有两条较稳定的向东海流。第一条是北太平洋海流。它位于北纬30°以北的西风带,常年向东流。流速为每小时12海里。第二条海流叫做赤道逆流。它位于北纬3°~10°之间,也是常年向东流。在东经180°处与南赤道洋流相遇后,分作两股。一股继续东流,另一股南下,形成东澳大利亚洋流,又转向东流,成为新西兰洋流,再合于南太平洋的西风漂流一直向东,流到南美的秘鲁等地。借助这种定向海流,殷人就有可能完成渡航美洲的壮举。

古代木帆船

我们不难想象殷人东渡的壮丽情景: 当年奉命讨伐"人方"的殷军主力25万人,在归路已断的情况下,分作几路,乘坐竹筏或木帆船向东逃往海上。广阔的太平洋,平静的时候,像个温顺、腼腆的姑娘,而它发怒时,则像匹脱缰、奔腾的野马。在这变化无常的茫茫大海中航行,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风急浪高、粮食短缺,但是殷人不畏艰险、顽强搏斗。顺风的时候,他们扯起简单的风帆,借助风的推动前进;狂风大作时,他们收起风帆,任由船只顺风漂荡、随波逐流。在强大的风暴和海流作用下,逃亡者有的在东南亚诸岛屿、波利尼西亚诸岛、夏威夷等岛屿沿途被迫登陆滞留;有的经山东半岛、千岛群岛、阿留申群岛,最后抵达美洲;更多的人则漂洋过海,分别在今秘鲁、墨西哥、美国等海岸登陆。

殷人东渡遗迹

东渡的殷人在美洲尤卡坦半岛上,仿照故都殷地安阳建立了新的国家——拉文塔。但是他们还是日夜思念故乡殷地安阳,每天吃饭、见面、睡觉前都念念不忘,虔诚地说着"Yindian"(殷地安)。两千多年后,航海探险家哥伦布才来到这里。本来他远航的目的地是传说中充满黄金的印度和中国,所以当他于1492年10月12日在萨曼岛登陆时,首先见到的是面庞宽阔、颧骨突出、头发黑直、汗毛稀少、皮肤微黄,与我们中国人极为相像的殷人后裔的面孔,听着他们口头禅般地念叨(殷地安),就以为到达了印度,遂将美洲的土著称为印第安人,以致谬传至今。东渡到达美洲,成为当地最早的外来移民,同其他民族比较,印第安人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土著居民了。

殷人东渡

徐福问药的历史背景

两千多年前,徐福率童男童女、百工,航海东渡去蓬莱仙山求长生不死之药,最后到达了日本。这个传说在中日两国民间源远流长,绵延不绝。那么,这个美丽的传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还得从"千古一帝"秦始皇说起。公元前221年,秦扫平六国。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他废分封、立郡县、统一文字、修筑长城,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他自然是希望自己能长命百岁,以保万世基业永存。于是,他从登基的第三年开始,四次东巡海上,在"示强威,服海内",宣扬统一四海之功德的同时,寻找长生不死之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物开始粉墨登场了。他就是徐福。

徐福东渡

徐福生于秦统一中国前的齐国,他的家乡是秦时的齐郡黄县。自古以来,山东沿海的芝罘、蓬莱一带,时常出现海市蜃楼的幻景奇观,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年代,人们以为这便是神山仙境了。于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当地就有入海求仙的传统。求仙药、崇神仙、追求长生不死之风气浓厚,以此为业的"方士"也就应运而生了。

徐福就是当地一个有名的方士。始皇帝东巡的时候,徐福自荐为其行求神问药之事。 一路上,徐福很得赏识,他窥视出皇帝求仙以期长生不死的迫切心情,便说,海里有三座神山,名字叫蓬莱、方丈、瀛洲、山上有神仙居住,仙人有长生不老药。就向始皇帝请命带人去神山求药,皇帝非常高兴,就让他召集童男童女,在琅琊岛上进行出发仪式作纪念,结果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失败而归。如此三番,始皇帝对徐福失去了信任,正好赶上当时始皇帝下令坑杀儒士,所以耗资过重的徐福打算逃离。

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

徐福先顺来路,海行回到家乡黄县。然后一边去现在河北山东交界的地方征集更多的童男童女,一边加紧采购上好木材,打造楼船,作远航准备。 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早晨,天边挂着一道彩虹,海面飘着淡淡的雾气,徐福率领上千童男女、百名工匠和其他随从人员,带上农具、五谷种子、武器等,分乘80余艘楼船,向着东方瑞祥之气出航了。前来送行的乡亲,看到他们渐渐消失在大海之中,就以为他们真的登上瀛洲成仙了,于是在当地修有紫藤阁,他们的出航地,就被称作登瀛村了。

徐福一行先到蓬莱,由此向北逐岛而行,经庙岛群岛抵达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今旅顺)。再沿岸向东行至鸭绿江口。然后沿西朝鲜湾南下,驶达朝鲜半岛东南部,留下一部分人耕种水稻,故当地名为辰(秦)韩,大部分人则随徐福过对马岛、冲岛、大岛,最后抵达日本北九州沿岸。

徐福东渡

结语

在日本,有关徐福的"遗迹"和传说很多。在九州岛佐贺县,建有供奉徐福的"金立神社"和"徐福上陆地"纪念石碑。据当地人说,徐福从九州的伊万里湾上陆,一无所获,仍乘船东驶,而后深入筑后川河口。当时,徐福斟满一杯酒,放在水面上,祈祷此行成功,奇怪的是,酒杯顺水漂流而去,徐福认为此乃神意,便尾随其后,到了一个岸边,正饥渴难忍,突然发现一干涸的古井,经过修整,井中冒出甜水,就决定暂住此地,以便继续寻找长生药。

后来,徐福又听说距此不远的金石山上有仙药,但需穿过一大片沼泽地,徐福命人把带来的布铺在地上,顺利登山。由于沿途铺路使用了上千反(一反长2.8丈)的布,故今日的"千布村"由此得名。之后徐福又转道濑户内海,到达熊野滩(今和歌山县新宫町附近)定居,直到去世。至今,当地还留有徐福墓、徐福古祠和徐福碑文,均对徐福东渡日本的始末有详细记载。而以上两次航海远行之旅则开启了我国古代的海上迁徙移民之旅。

参考文献:《史记》、《中国通史》、《上下五千年》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最早的航行 海外迁徙之旅 “殷人渡美寻仙问药”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上古十大魔神夸父逐日的典故

上古十大魔神夸父逐日的典故

夸父,太阳,夸父逐日,神话,应龙,故事,迁徙,虞渊,黄蛇,魔神,部落,代表,关键词,典故,死因,黄河,讲的是,水源,桃林,周恩来,王洪文,中国最早,典型,人类,依据,光明,党章,双耳,后土,后代

2020-05-21 #经典故事

上古十大魔神夸父逐日的典故

上古十大魔神夸父逐日的典故

夸父,太阳,夸父逐日,神话,应龙,故事,迁徙,虞渊,黄蛇,魔神,部落,代表,关键词,典故,死因,黄河,讲的是,水源,桃林,周恩来,王洪文,中国最早,典型,人类,依据,光明,党章,双耳,后土,后代

2020-06-15 #长篇故事

上古十大魔神夸父逐日的典故

上古十大魔神夸父逐日的典故

夸父,太阳,夸父逐日,神话,应龙,故事,迁徙,虞渊,黄蛇,魔神,部落,代表,关键词,典故,死因,黄河,讲的是,水源,桃林,周恩来,王洪文,中国最早,典型,人类,依据,光明,党章,双耳,后土,后代

2020-08-01 #故事会

嫘祖养蚕:中国最早的政治联姻 中国最早的文化碰撞!

嫘祖养蚕:中国最早的政治联姻 中国最早的文化碰撞!

嫘祖,黄帝,西陵国,成都平原,部落,政治,衣服,中原,亲信,人们,国王,技艺,时期,文明,果子,桑树,父母,蚕桑,蚕丝,共主,国家,味道,婚礼,夫君,姑娘,技术,文化,玉帝,种族,神话故事

2017-01-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寻觅 “最早的中国”|中国有故事

寻觅 “最早的中国”|中国有故事

二里头,徐旭生,中国,中华民族,故事,考古队,陶片,最早的中国,发现了,小村庄,农民,地方,火车,窝窝头,秘密,骑毛驴,考古,调查,中国最早,什么东西,多年前,考古队员,被发现,河洛,许宏,中国青年报社,共青团中央,新中国,下水道,上线

2012-05-24 #短篇故事

讲述中国味故事 《寻仙》携手泰顺木偶戏亮相ChinaJoy

讲述中国味故事 《寻仙》携手泰顺木偶戏亮相ChinaJoy

寻仙,木偶戏,泰顺,木偶,传统文化,游戏,方式,玩家,展览会,形式,项目,表演,传统,历史,戏台,展会,故事,文化,特色,版本,火焰山,画卷,神话故事,观众,高跷,魅力,传播,合作,中国味,中国故事

2009-06-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最早的神话小说是什么

中国最早的神话小说是什么

神话小说,中国最早,中国,故事,神话,编辑,中国第一,基本介绍,许多人,李志,甘宝,莫邪,董勇,韩毅,巴蜀人,仔细阅读,初中,历史,动物,前奏,医学,地理,地理知识,巫术,宗教,夫妇,小说集,小说,手机,战国

2020-09-14 #故事大全

中国最早的神话小说是什么

中国最早的神话小说是什么

神话小说,中国最早,中国,故事,神话,编辑,中国第一,基本介绍,许多人,李志,甘宝,莫邪,董勇,韩毅,巴蜀人,仔细阅读,初中,历史,动物,前奏,医学,地理,地理知识,巫术,宗教,夫妇,小说集,小说,手机,战国

2020-09-1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