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义 宽 恕 信 忍:透过古人事迹 探寻古人为人处世之道

时间:2012-11-30

而我们今天很多的为人处事之道,都是从古人那里学来的,古人讲究重义轻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也有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这样为人

提示:本文共有 421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人是群居动物,要想在一个群体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掌握为人处世之道,而中国更是一个讲究人情世故的国家,因此要做到人情练达,说话做事的方式就要有技巧和艺术,这样才能使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

而我们今天很多的为人处事之道,都是从古人那里学来的,古人讲究“重义轻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也有“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这样为人处世的典故。

总之,为人处世之道自古有之,而且在注重人际关系的社会中,一套优秀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是非常实用的,从古代开始,上到英明帝王、谦谦君子,下到清贫百姓、黔首庶民,都在各自的实践中形成了处世之道,总结了处世经验,为后人所用。

那么,中国的处世之道是如何演变的,它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又进行了怎样的改良和发展,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些问题。

一、先秦时期的重义轻利的处世之道

1.先秦时期是各种文化形成的孕育时期,其中就包括为人处世之道的形成,纵览先秦历史,我们发现在这一时期人们最注重的就是“义”,虽然中国人在为人处世之中一直都是重情义的,但是把义看做生命的,还是在先秦时期,这一时期的侠客义士最多,重义思想也达到了巅峰,逐渐形成了以儒家、墨家为主的“义”思想体系和团体组织,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先秦时期比较著名的义士,深入了解一下他们义字当先的为人处世之道。

(1)儒者侠风:子路

子路字仲由,是孔子的学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子路早年性情刚烈、好勇斗狠,甚至还冒犯过孔子,但孔子因材施教,为他制定合适的礼仪,慢慢教导他尊师重道、知书达理,很快就使子路成为了一个儒雅之人,又因为他的武艺高强,所以一直跟在孔子身边做侍卫,可以说子路的身上既有游侠的义气,也有儒家文化的气息。

后来子路到卫国做官,卫国爆发了孔悝之乱,子路出差在外听到此事急忙往回赶,想要救出孔悝,他在进城时遇到了出城逃亡的子羔,子羔劝说他不要进城送死,子路却不以为然,慷慨陈词道:“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进城以后子路被乱臣贼子围住,寡不敌众受了重伤,连帽带也被砸断了,但是他坚持“君子死而冠不免”,把带子扎好后继续与敌人搏斗,力尽而亡,死后被乱臣砍成了肉泥。

子路虽死,但是这种儒者侠风的精神符合儒家思想中的“舍生取义”和“重义轻利”的处世之道,子路拒绝了乱臣们利益的诱惑,坚持报答孔悝的恩情,是义字当先的侠士。

(2)士为知己者死的义士:豫让

公元前475年,中国开启了三家分晋的时代,历史也正式进入战国时代,原来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三家又联合起来对付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智氏,智氏战败,土地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但是智氏有一个忠心的义士名叫豫让,豫让是一个游侠,曾经为了生存到当时的大氏族家中做门客,却都被人轻视,只有智氏非常欣赏豫让的武艺和才华,对他委以重任,主仆二人相谈甚欢。

恰好在这时智氏被杀,豫让发誓为主人复仇,于是他躲进深山之中,把漆涂在身上烧毁皮肤,又吞下炭火把喉咙烫哑,伪装成乞讨者刺杀赵襄子,但是三次都没有成功,赵襄子被他忠心护主的义气打动,劝说他为自己效力,并用重金诱惑他,但豫让拒不接受,他对赵襄子说:“智伯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死前还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典故。这又是另一种义字当先的处世之道,豫让虽然是一个不会转圜的人,但是他思想中的义薄云天的精神,既有儒家思想中的“重义轻利”,同时也有墨家思想中为了义气舍生忘死的影子。

根据以上两个关于义士故事的简述,可以大概看出先秦时期的侠义之士的义薄云天的为人处世之道,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义”字,无论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私情,舍生取义都是不可避免的,这一时期的为人处世之道是比较宁折不弯、刚正耿直的,由此也诞生了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中的“义”,也是先秦处世之道发展的巅峰。

2、儒家思想的先义后利

孔子非常重视义的作用并且一定程度上上把义作为人们的处世之道,也作为鉴别一个人好坏的标准,《论语》中明确记载了孔子对义的看重: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在教育弟子时,也非常注重培养他们重义轻利的为人处世之道,他曾经告诫子路,如果做官能带来富贵,却因为富贵而抛弃了道义,那么不做也罢,在《论语.述而》中,孔子也说:“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在儒家思想中,做人义字当先的处世之道还是非常重要的。

3、墨家的重义重利

墨家思想虽然也强调义的作用,但是主张义利合一的为人处世之道。因为墨家的团体都是代表社会底层人民利益的侠士,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是既要为了义舍生取义,也要为了合理的利益去争取,他们相信君子即使为了“利”,也不会违背道义。“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保利弃义者,谓之至贼”。

综上所述,先秦时期的人们都注重义薄云天的为人处世之道,虽然其中也在追求利益,但那是人的本性使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动不动就舍生取义,献出生命的举动有些过于血腥,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而儒家文化博大精深,除了“义”之外,还有仁、信、诚、让、忍等各种为人处世之道,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儒家文化中的这些品德逐渐取代了义。

二、儒家思想对为人处世之道的影响

儒家思想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有很多,以下选取几个重要的部分深入剖析。

(1)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中国人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庸之道是妥协和忍让,其实中庸之道的思想非常丰富,《论语.庸也》中有云:“中庸为之德也,其至矣乎。”

在治国安民方面,统治者可以采取中庸之道,通过恩威并施来建设强国,给百姓康乐;在为人处世方面,强调做人不可以太狂妄,也不能过于忍让,“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机关算尽太聪明”,都是在告诫人们为人处世要适当,为自己留有转瞬的余地,如果只图一时痛快对人恶语相向,可能日后就会走投无路。

汉朝时有一位戚夫人,她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在刘邦的原配夫人吕雉被项羽当做人质关在监狱中时,年轻貌美的戚夫人已经在刘邦身边轻歌曼舞,不久之后就生下了皇子刘如意,吕雉本来是温柔谦和之人,但自从她历经千辛万苦,从项羽手中解脱来到刘邦身边时,不仅刘邦嫌弃她的年老色衰,戚夫人也是仗着刘邦的宠爱对吕雉出言不逊。本来吕雉心胸宽广可以不与戚夫人计较言语之争,然而戚夫人很明显不懂中庸之道,她在朝中没有吕后的势力而只有刘邦的宠爱,凭借这一点,戚夫人时常在刘邦面前吹枕边风想让他立如意为太子,

吕雉听说后为了儿子的地位开始日夜不休的想办法,甚至在刘邦的宫殿前一跪就是好几天,此时她也终于变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在刘邦去世之后她对戚夫人实施了残酷的惩罚,“人彘”一词,就是吕雉的发明。由此可见,中庸之道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为人处世之道,本来戚夫人可以尊重吕雉,在刘邦去世后或者安宁的生活,但是她凭借丈夫的宠爱肆意妄为,不懂得水满则溢的道理,也不懂得为自己留有余地,最终导致了悲惨的下场。

(2)宽之道

在当今社会中,为人处世宽厚仁慈也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方法,在古人的眼中,“宽”有以下几种意义:对于各种各样的人,只要不是大奸大恶之人,都要以宽容之心对待,不能因为自己才能出众,就要求别人也如此,以宽厚的心态来看待他人的不足之处;不对有错的人恶语相向,不计较小的怨恨,不在众人面前揭露他人的短处;作为凡人,不能像一张白纸一样没有任何污点,要有一颗能够藏污纳垢的心,也要做好受委屈的准备,但做人一定要坦坦荡荡、无愧于心,能做到以上的“宽”,才做到了真正的以宽处世之道。

(3)恕之道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宽恕,就是将心比心,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人都是自私的“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人们只有在做事时多为别人着想,不为了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当然在大事上要有原则),才能以“恕”之道为人处世。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实习护士在给病人打针时过于紧张,找了好几次都没有找到血管,病人也被他扎的手上到处都是淤血,但是却始终保持微笑,并鼓励护士不要紧张,最终护士成功的找到了血管,对病人连连表示感激,人们问病人为什么不发火,他只是说:“将心比心,每个人都会有紧张的时候,只有鼓励才会让她放松。”这看似简单的为人处世之道,确是无数人不断实践的结果,以宽恕之心为人处世,是最简朴的方法,也是最难做到的方法。

(4)诚信之道

“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才算是诚信,在为人处事之中,要首先做到以诚待人,不轻易许诺,不轻易回应,说话算数,才能有信用,让人相信自己,先以诚待人,信也会不请自来。“以诚待人,人亦诚而应”、“轻诺寡信,则失信于人”、“人而无信,为人所不齿”。在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中,诚信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比如经常做生意走南闯北的商人,最终能挣下一番家业的,都是在做生意时以诚待人,拥有很大的信用,所以说诚信在为人处世之中的地位实在是中流砥柱。

(5)忍让之道

忍让之道也是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品质,“忍辱负重”“小不忍则乱大谋”,都是中国人尚忍文化的体现,忍字头上一把刀,即使心中再愤恨,也要克制忍耐,这就是忍字的含义。汉宣帝刘询,在汉昭帝刘弗陵死后被霍光拥立为帝,霍光嚣张跋扈,霍氏家族耀武扬威,汉宣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直对霍光忍让有加,甚至明知道霍光的女儿害死他的原配夫人许平君,也丝毫不为所动,而是暗中积蓄力量。

等到霍光死后,汉宣帝将霍氏的罪证公之于众,并将霍氏连根拔起,那位害死皇后的贵妃也被幽禁至死。北周武帝宇文邕,忍受堂兄宇文护专权长达十三年,表面忍让退缩,实则韬光养晦,终于一跃而起,将宇文护当场诛杀。可见中国的“忍”,作为为人处世之道是非常实用的,只要能忍常人之不能忍,这种惊人的毅力,最终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让”则是一种传统美德,代表着与世无争,以德治人,汉文帝的母亲薄姬不争不抢,在后宫中仿佛空气一般存在,遇事也谦让有礼,在刘邦去世之后吕雉杀了很多刘邦的妃子,却对薄夫人礼遇有加,并感谢她的谦让,让她去儿子的封地颐养天年。可见“让”这种有原则、有礼貌的为人处世之道,会在关键时刻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忍”和“让”作为一个共生的词语,代表了克制与退让,也代表了恬淡无争,忍让并行,才是富有大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

结语

从义薄云天到中庸、宽、恕、诚信、忍让之道,古人的处世之道大致就是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也应该把这些美好的品德应用到实际当中,建立一个完美无瑕的社会团体,形成中华民族独有的为人处世精神。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义 宽 恕 信 忍:透过古人事迹 探寻古人为人处世之道”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古人为人处世的道理有哪些?

古人为人处世的道理有哪些?

为人处世,利益,小事,时候,做人要,事情,人家,名利,好事,才能,目标,孔子,个人,中国,本分,生命,曾子,颜回,有人说,有一句,得不偿失,投机取巧,择善而从,见利忘义,东西,世界,人际,人生,人们,人人

2020-05-12 #长篇故事

古人云:砍柴砍小头 问路问老头!其中深藏为人处世的智慧

古人云:砍柴砍小头 问路问老头!其中深藏为人处世的智慧

智慧,小头,砍柴,俗语,古人,老头,智囊全集,曾国藩,为人处世,冯梦龙,书籍,谚语,千古,年轻人,文言文,盖房子,老祖宗,谋略,道路,给我们,俊杰,人生,后人,情况,木头,砍树,不可取,大才子,意思是,生活中

2013-09-17 #故事阅读

周武王的历史事迹 每一个都是为人处世的镜子

周武王的历史事迹 每一个都是为人处世的镜子

武王,周武王,诸侯,殷商,镐京,巨桥,纣王,周武,周公旦,商纣王,姬发,文王,孟津,武王伐纣,进攻,向朝歌,姜太公,姜尚,封于鲁,箕子,牧野之战,陕西西安,天子,之国,全国,制度,史称,商纣,商都,大夫

2012-07-27 #故事阅读

俗语“凤凰不入乌鸦阵 牛羊不入狐狸群” 何意?古人处世之道!

俗语“凤凰不入乌鸦阵 牛羊不入狐狸群” 何意?古人处世之道!

乌鸦,凤凰,人们,俗语,狐狸,古人,牛羊,乌鸣,伏羲,何意,偷吃,农民,后世,老鼠,这句话,乌合之众,胸怀大志,于桐,力之,多喜,常常见,闻见录,在过,都会,传统,为人处世,事实,代表,修身齐家,典范

2020-08-08 #短篇故事

借他力为己力 择明主而仕之 古人的这些做法确有大学问

借他力为己力 择明主而仕之 古人的这些做法确有大学问

陆俟,力量,做法,王猛,时间,百姓,苻坚,生活中,一生,个人,地方,将军,想法,故事,效力,方面,用人,大学问,常常会,这种方法,得安,方和,不一样,好的,中华民族,东西,上级,历史,为人处事,为人处世

2020-03-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这位古人的情商比现代人还高

这位古人的情商比现代人还高

孔子,情商,学生,新一,道德,因为他,为人处世,智商,圣人,春秋,论语,道理,上一代,我们这些,有多少个,说的话,金玉良言,代强,出生于,周游列国,小茹,和发,上都,等着你,都会,做到了,社会,人类,人情,事情

2020-07-27 #长篇故事

古人讲:“宁娶从良女 不娶过墙妻” 过墙妻指啥?其中有何蕴意

古人讲:“宁娶从良女 不娶过墙妻” 过墙妻指啥?其中有何蕴意

智囊全集,古人,冯梦龙,女子,青楼女子,婚姻,智慧,这句话,一句话,大智慧,为人处世,书籍,作者,古代人,奇书,文言文,谋略,道德,回家,反映出,只需要,是一部,朋友们,老人们,说的话,克敌制胜,排忧解难,立身处世,叶绍翁,李师师

2011-04-02 #故事阅读

“久病床前无孝子” 下半句更现实 古人的智慧 句句是人生哲理

“久病床前无孝子” 下半句更现实 古人的智慧 句句是人生哲理

智慧,父母,冯梦龙,这句话,都会,俗语,人性,古人,妻子,奇书,孩子,感觉,文化,民间,时间,无奈,病床,久病床前无孝子,听起来,智囊全集,是一部,这本书,面的故事,我国,一贫,世间,为人处世,为人处事,人和事,书籍

2016-03-16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