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清明节起源元来历

时间:2012-11-23

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提示:本文共有 49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清明节:#寒食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据考古研究,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万年前的墓葬,表明万年前的先民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或前后。清明扫墓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扫墓祭祖节期内。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

清明节习俗

英文名:

Tomb Sweeping festival

别称:

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节日时间:

斗指乙,太阳黄经15°,公历4月5日前后

节日类型:

中国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

中国,东亚、东南亚等华人华侨聚集地

节日起源:

干支历法、原始信仰、祭祀文化

节日活动:

踏青郊游、扫墓祭祖

节日意义:

礼敬祖先,亲近自然

节日饮食:

祭祖金猪、鲜果茶点等

设定地点:

中国

设定时间:

上古时代

前一个节气

春分

后一个节气

谷雨

拜山流程:

清杂草、摆祭品、拜祭、鸣放鞭炮

国家文化遗产: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的由来简介: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又有哪些说法呢?

由来: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廿四节气有着密切关系。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北斗七星会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季节节气变化的依据,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干支历将一岁划分为“十二月建”(十二辰或十二地支),“建”代表北斗斗柄顶端的指向,斗柄旋转依次指向“十二辰”。在传统文化中,干支时间与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起始,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当斗柄指向正东偏南的“乙”位时为清明节气。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如立春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清史稿时宪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是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慎终追远、祭奠逝者、缅怀先烈的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如今,清明被国家确定为法定节日,更赋予这个传统节日以新意。送一束鲜花祭奠故人,植一株绿树寄托哀思,让文明祭扫归于清明的本位,使清明...

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墓祭”礼俗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清明“墓祭”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经历史发展,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明原是一个节气的名称,后来变成祭祖的节日是与寒食节有关系的。

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为父亲秦献公去世,诸子争位。他被赶出晋国。大臣以介子推为首的多人跟着重耳流亡十九年,生活困难。有一次,重耳在吃个野菜汤时,感觉十分好吃,狼吞虎咽的吃完,才感觉是肉的味道。就问哪里来的肉,有人给他说是介子推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给他吃。重耳顿时泪如雨下。后来,重耳回国登位,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登基后,重赏跟他流亡的大臣,却忘记了介子推。而介子推不图权利,背上老母亲上了棉山隐居。晋文公亲自去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下山当官,就躲避了。晋文公就命人放火烧山,意思是逼着介子推下来,结果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被发现烧死在一棵柳树下面。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后悔不已,下令,介子推去世之日为寒食节,家家不能生火吃凉食。

传说晋文公第二年去祭拜介子推时,那个大柳树发出了新芽,就赐名“清明柳”,以寒食节后一天为清明节。通过几千年的传承,清明节与寒食节已经统一成了清明节,但是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祭祖和踏青,成了重要的活动。据说,在山西介休(绵山所在地)等地,还留有寒食节的风俗。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

传承发展:

节日融合

融合寒食节习俗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即如《周礼》所说“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寒食节是流传于我国北方中原一带古代较早的节日,寒食节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上坟祭扫、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由于北方寒冷,春三月气温上升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据《后汉书》记载,最初的寒食节时间很长,最长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个月。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只能生食,对人的健康不利。

从文献记载可知,先秦时期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已有比较严格的禁火制度,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改火的习俗。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即明确记载当时有“司炬”之官,每当仲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往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在禁火与改火期间,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由于古代的禁火制度过于残酷和严厉,并不顾各地具体情况,甚至影响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于是,汉代发生了周举在太原一带废除禁火陋俗的事件。汉代的寒食节,很多地方要禁火一个月,到了唐代,寒食节变成三天,分别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宋元时期,清明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节气涵义:

清明节气点:斗指乙;太阳黄经为15°;于公历4月04-06日交节。“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然后顺时针旋转,当斗柄指向“乙位”时,为清明节气。汉代至清初采用“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清明节气从冬至日算起,即在冬至后第105天。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当太阳黄经达15°时,为清明交节点。时至清明,在黄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带地域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清明”的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

《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文中的“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三花一开,春满枝头,春意盎然,绿意萌动。

农事谚语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文中记述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清明响雷头个梅

清明冷,好年景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保护单位: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文化和旅游部获得“清明节”保护单位资格。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清明节起源元来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清明节起源的故事

清明节起源的故事

寒食,习俗,节日,是中国人,吴惟信,山碧,杜牧,杨万里,程颢,远山,韩翊,上吴,中国,人们,介子,传统,伦理,孝道,宿草,寒食节,敬意,寻春,日暮,春风,春草,梨花,流莺,楼船,游子,祖先

2020-09-03 #经典故事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起源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起源

寒食,晋文公,风俗,节日,文公,二十四节气,禁火,于东流,介山,庄子,石勒,修禊节,介子,周礼,后汉书,女巫,时间,时期,晋书,母亲,上巳节,中国的传统,礼仪志,邺中记,魏晋南北朝,刘向,北魏孝文帝,唐宋时,孟元老,日中

2012-01-31 #小故事

清明节的来历和起源故事

清明节的来历和起源故事

寒食,节日,人们,墓祭,日子,烈士,风俗,习俗,墓地,寒食节,活动,踏青,故事,民间,起源,是我国,这一天,亲人,传统节日,历代,祖先,来历,纪念碑,万灵节,和起,唐玄宗,中国,中华民族,全国,十分重视

2020-09-04 #故事阅读

清明节的来历和起源故事

清明节的来历和起源故事

寒食,节日,人们,墓祭,日子,烈士,风俗,习俗,墓地,寒食节,活动,踏青,故事,民间,起源,是我国,这一天,亲人,传统节日,历代,祖先,来历,纪念碑,万灵节,和起,唐玄宗,中国,中华民族,全国,十分重视

2020-09-03 #长篇故事

清明节的来历和起源故事

清明节的来历和起源故事

寒食,节日,人们,墓祭,日子,烈士,风俗,习俗,墓地,寒食节,活动,踏青,故事,民间,起源,是我国,这一天,来历,亲人,传统节日,历代,祖先,纪念碑,和起,万灵节,唐玄宗,中国,中华民族,全国,十分重视

2020-09-04 #故事阅读

随笔:清明节的起源与含义

随笔:清明节的起源与含义

说法,先人,代表,影响,万物,二十四节气,八节,寒食,吊祭,含义,节日,节气,出现过,小老鼠,生命中,仲春,长清,晋公子,景明,一粒米,依时,我的家,割肉,丹心,中国,一大,世人,主公,介子,主流

2013-03-23 #故事大全

清明节 荡秋千 说说“秋千”的起源

清明节 荡秋千 说说“秋千”的起源

秋千,山戎,说法,仪式,娱乐活动,活动,越高,中国,人类,妇女,先民,千秋,庄稼,收成,朝鲜族,横梁,绳子,粮食,契丹人,唐宋时,次大,武帝,齐桓公,将山,传统,人家,人们,中原,产量,先天

2008-05-03 #小故事

关于清明节的起源 你都知道吗?

关于清明节的起源 你都知道吗?

寒食节,寒食,节日,节气,活动,习俗,意义,风俗,两节,成为一个,而且在,又称,一脉相传,唐宋文,吕原明,宋承,日中,桓谭,法中,中国,中华民族,上古时代,体系,人们,公历,公元,冷食,功能,地位,国历

2010-10-0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