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

时间:2012-11-21

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 圆满落下帷幕小福团根据论坛相关议题整理摘编安瑞博士和崔晓峰研究员关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如下和大家一起

提示:本文共有 449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9月23-25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吉林省新闻出版局承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于吉林省长春市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合作共赢 赋能未来——共筑科技期刊生态圈”。

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

圆满落下帷幕

小福团根据论坛相关议题

整理摘编安瑞博士和崔晓峰研究员关于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如下

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一、安瑞:对建设植根中国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几点思考

1.植根中国是我国科技期刊

的最大优势和特色

以《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为代表的一大批本土期刊是同新中国科技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其初心和使命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主要为中国科学家服务。

由于语言的原因,创刊初期大多是中文刊,为便于国际交流进行英文对照翻译或改版。这些刊物对中国作者的成果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我国科学家在有重大成果发表时掌握国际话语权和优先权提供了平台。我国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团队在《科学通报》首次发表青蒿素结构一文就是众所周知的例子。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发表了大量我国科学家的优秀成果,在成果传播、人才培养、推动科学交流和进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家在担任主编、编委、审稿人等工作中长期默默奉献、不懈努力,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对我国期刊积淀了深厚的感情;期刊发表了大量中国作者的优秀稿件,为培养年轻学者提供了重要平台,这也正是刊物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因此,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论是中文刊还是英文刊,我们拥有一批以情怀和坚守默默支持国内期刊发展的科学家,他们一直在努力。植根中国就是我国本土科技期刊得以发展的最大优势和特色。

2.传承文化是我国科技期刊

肩负的独特使命

中华文化在世界科学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引领作用。自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可以铭刻在科技史上的重要工作,基本都是首先发表在中文科学期刊,例如: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屠呦呦的“青蒿素结构”、袁隆平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赵忠贤的“高温超导”等。这也是我们办刊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在当前国际交流环境中,语言对一篇科技论文的传播确实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对于首发权的确认、科研成果的记录来讲,中英文刊物都是同样的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作者大量优秀论文以英文发表在国际刊物上,作为编辑我们更担心的是中文的语言和科技文化的传承。我们收到的不少投稿明显写作粗糙,或者语病逻辑问题很多,甚至存在不少抄袭等学术不端问题。要编辑好一篇中文稿件,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血。

这一方面让我们感到作者没有真正重视这篇中文稿件,另外一方面可能是作者缺乏中文科技论文写作训练。对语言文字,对自己的母语,我们是应心存敬畏的。一篇稿件可以反映出很多,包括对科学文化的传承及科学精神的体现等。

前面提及的很多经典文章,不管经过多少岁月的洗礼,仍是经典之作,而且历久弥香。近年来涌现出很多具有浓郁“中国风”的科技期刊封面,深受读者欢迎,也是很好的例子。

因此,我国科技期刊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使命。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就是国际的,我们可以通过传承好中华文化来提升办刊自信。

3.专业人才队伍是我国科技期刊

发展的基本条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期刊的重视和支持,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期刊逐步走向世界,其背后也有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办刊人,这是令人非常振奋的趋势。

要办好刊物,无疑需要好的办刊人。国际各学科领域高水平期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其编辑往往受过较好的科研训练,有国际化办刊视野,与一线科研人员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也有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相比之下,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社会地位、职业前景、薪资待遇等大多不尽如人意,因此常被队伍不稳定、难以吸引到高端人才等问题困扰。长期在“小作坊”式的办刊模式下,编辑人员案头工作繁杂、分工不明晰、人手紧张,这其实就直接反映在期刊服务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等方方面面。

因此,不论是编委会办刊还是专业化办刊模式,专业人才队伍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基本条件。

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我国的专业办刊人员数量已具有一定规模,只有他们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才会有更多有热情、有能力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如果能把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纳入到国家科技人才的建设体系中,相信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将是另一番风景了。

4.与时俱进的同行评议是

建设一流科技期刊的重要保证

要办国际一流的刊物,无疑需要国际一流的稿件。稿源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线。我国科技期刊大多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创刊时间短,尚未形成稳定的自我良性发展态势,需要不断提升对稿件的质量要求,向国际同类目标期刊看齐。

比如《Nature》《Science》《PNAS》,很多年来其发表体量和影响因子是相对稳定的,而我国大多数的期刊当前是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下不断发展的。

这种情况下,期刊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也应随着期刊不同发展阶段建立对稿件接受标准的明确要求。同行评议不仅要严格公正,而且要与时俱进,这是保证稿件质量的根本。

因此,首先要制定明晰的标准。有了标准,大家就要共同遵守,严格执行。在我国的文化和传统中,人情和关系体现在方方面面。

对于明显不符合发表要求的人情稿,编委约稿,或院士等知名专家投稿,期刊是否敢于拒绝?

这些问题对我们办好国际一流刊物确是挑战,但都是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要认真对待,而且首先应在编委会和编辑部层面取得一致的意见和共识,在运行机制和评议规则上敢于突破和创新。

另外,同行评议过程是否遵守了国际相关规范,比如该回避的利益冲突、该签署的知情同意、该获得的版权许可是否都做到了;有违反出版道德的稿件,是否及时规范处理了,都会直接影响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声誉的建立。

我们要相信读者的学术判断力。科学家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包括参与论文同行评议工作。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科学家参与同行评议的数量和质量与国际同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我们希望我国科学家在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期刊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参与高质量的同行评议,承担好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有助于我国科研群体国际学术地位的塑造和提升。

我们感觉到,越来越多的作者认识到话语权和知识产权的问题。

当我们真正拥有国际顶级成果的时候,国际期刊审稿的质疑、出版的拖延、不公正待遇、知识产权的抢夺是常有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科学无国界,技术有专利;科学家有祖国,国际间有竞争。

我们拥有一批积极支持国内期刊发展的科学家,同样怀揣着一定能办好本土刊物的信心和梦想与我们并肩努力;我们拥有一批把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当作事业去做、不计较名利、默默无闻、乐于奉献、愿意热情为科学家服务的编辑团队。

这样一大批为办好我国本土期刊而志同道合的人长期坚持奋斗,是我们不断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独一无二的优势和资源。

中国的科技期刊,应该讲好中国的科技故事,服务好中国以及全世界的科研,这是我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科技期刊强国梦一定会早日实现!

小福团摘编自科技导报文章《对建设植根中国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几点思考 |第三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专题》,作者为安瑞。

二、崔晓峰:以优势学科和知名机构引领建设世界一流期刊和高水平学科刊群

1.以优势学科和知名机构

引领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由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要前瞻布局一批新兴交叉和战略前沿领域新刊、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强调在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命、材料、医学等基础和优势学科领域,遴选一批优秀期刊并推动其做精做强。

据统计,中国科学家在化学学科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一,在材料科学、物理学、工程技术和动植物学等学科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也相当可观、排在世界前列。

同时,我国高校正在实施的“双一流”建设学科达460多个。这些优势或一流学科以及所在机构通常具有创办世界一流期刊的必备要素,包括人才和科研成果。一流的编辑办一流的期刊,在优势学科领域通常人才资源较为丰富,高水平科研成果也较多。

目前,我国大多已发展成为或接近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都是依托优势学科和/或知名机构创办的。

2.围绕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创办高水平学科刊群

国际上知名的《Cell》《Nature》《Science》和《Lancet》等世界一流期刊,不仅其主刊蜚声遐迩,还依托利用主刊的品牌优势、通过细分学科领域创办了一系列高水平子刊,形成规模化的刊群或出版社,成为期刊市场化运作和品牌运营的成功典范。

以《Cell》为,这本创办于1974年的期刊,在进入上90年代后不仅在生命科学领域创办了一系列高水平子刊,还拓展到化学、物质科学、环境和能源等多个领域创办了多本高水平期刊,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26本研究类期刊、16本综述类期刊和10多本合作期刊的综合性出版社。

顶级期刊利用“品牌”优势创办的子刊不仅在学术上支持了主刊的发展、拓展了期刊服务科研的范围,同时截留了更多优秀稿源,在市场化运作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此外,科技期刊是科学研究的延伸产品,以《Nature》《Science》代表的顶级期刊不仅仅局限于将发表科研论文作为期刊的产品,还以期刊品牌为依托衍生出多种公共学术服务产品,如期刊品牌学术会议(如Nature Conference、Cell Symposia)、在线课堂、新媒体、科研/机构评价等。

目前,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期刊,如《细胞研究》《光:科学与应用》《分子植物》等,借鉴国外知名期刊发展模式也分别创办了姊妹刊、正在朝刊群化方向发展。

整体来看,与《Cell》《Nature》《Science》和《Lancet》等顶级期刊相比,我国的品牌期刊不仅单刊在学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与顶级期刊间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在创办高水平子刊和刊群建设方面的能力还欠缺。

因而,为进一步增强我国品牌期刊的学术竞争力和市场运作能力,建议当前在支持具有优势学科的知名机构创办世界一流期刊的同时,也要大力鼓励和支持已有品牌期刊或世界一流期刊,抓住时机、积极创办高水平子刊,从而形成学科刊群,通过举办期刊品牌学术会议等方式扩大“品牌”效应,提升中国的科技竞争力和话语权。

依托品牌期刊形成的小型学科刊群在条件成熟时可进一步集群化、市场化和专业化运作,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既强又大”。

建设世界一流期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路径。在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征程中,推动科技发展的“发动机”已轰然启动,动力强、实力足,具有源源不断产出一流科研成果的能力,为建设世界一流期刊构筑起了坚实的基础。借鉴国际经验、携手合作,探索和实践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可行路径是科技界和期刊界面临的共同历史使命。

小福团摘编自科技导报文章《以优势学科和知名机构引领建设世界一流期刊和高水平学科刊群,逐步解决“小、散、弱” |第三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专题》,作者为崔晓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长开幕

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长开幕

期刊,科技期刊,发展,中国科技,报告,钱旭红,环节,合作,建设,世界一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发展论坛,宋柏林,张伯礼,张希,曹健林,科卫体,陈淼,副部长,副司长,全国政协,科学技术部,长春中医药大学,一流大学,中国,企...

2014-08-18 #短篇故事

魏均民:提升集约化 助推中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

魏均民:提升集约化 助推中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

科技期刊,期刊,平台,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建设,问题,传播,内容,学术,造船,中国,出版单位,高质量,发展,集约化,中国科技,因素,影响力,政策,方面,疫情,科研成果,质量,论坛,语言,改革,世界一流,我国科技,能力建设

2017-11-15 #短篇故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不能自编自导自演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不能自编自导自演

高校,建设,论文,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大学,机会,清华大学,世界性,大学,民众,问题,世界一流,专家,教育部,程度,专著,学生,政策,行列,网友,上海,中国,主张,创意,原因,层面,微博,指标,数量,新闻

2009-01-14 #经典故事

2019“对话上海国企领导”|老凤祥: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2019“对话上海国企领导”|老凤祥: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实体,产业链,国资委,展望未来,渠道,行业,发展,对话,设计,中国故事,全媒体,国企领导,我们希望,民族品牌,曹磊,宝玉,副董事长,上海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经济信息社,到金

2016-10-02 #故事阅读

中国科技期刊如何高质量发展?听听专家怎么说

中国科技期刊如何高质量发展?听听专家怎么说

期刊,发展,中国科技,张伯礼,袁亚湘,钱旭红,科技期刊,中国科学,成果,方面,中国,刊物,报告,学科,数学,经验,院士,顶尖,曹健林,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旨,大学校长,知识,科学,领域,传播,分析,科卫体,副部长,中国科协

2017-06-08 #故事阅读

“双一流”建设 绝不是再讲一遍“211”“985”的故事

“双一流”建设 绝不是再讲一遍“211”“985”的故事

建设,高校,学科,我国,一流大学,名单,大学,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国家,地方,工程,标志,强国,水平,特色,重点学科,身份,问题,发展,和建,胡达,责编,新动,职业学校,重大进展,中国,历史,人事制度,信号

2010-05-28 #故事阅读

存在争议的朝代 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 蕴藏着两个大学专业

存在争议的朝代 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 蕴藏着两个大学专业

...,方面,规划,郑州大学,世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可以选择,中国,儿子,力学,学科建设,工程,方向,设计,类专业

2020-03-15 #故事会

读《华罗庚的故事》的感想

读《华罗庚的故事》的感想

祖国,华罗庚,美国,生活,新中国,电脑,地被,建设祖国,数学家,故事,洋房,汽车,母亲,爱国人士,资料,知识,认真学习,建设,世界一流,从小就,刻苦学习,做贡献,他的故事,我知道,把我们,新中国成立,更美好,爱国之心,英国留学,长大后

2011-04-27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