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原著故事只有两页纸 却成口碑最高春节档电影 开启中国硬科幻

时间:2012-08-15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提示:本文共有 35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流浪地球》上映了。

之前说过,从“中国电影科幻元年”被预测到来、到“中国电影科幻元年”点映亲获刘慈欣肯定。

再到如今,我们终于可以放心地说一句:

中国电影科幻元年,真的来了。

对比同期上映的另外三部最热春节档:《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

从豆瓣评分来看,春节档口碑最高的竟然是《流浪地球》,而且已经从开画的8.4上升到8.5:

虽然早就想过《流浪地球》会是一部7分的作品。

但8.5的分还是有些超出我的意料。

很明显,这里面有鼓励分;但大家愿意给,这是事实。

因为如果硬要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这部开启中国“硬科幻”的电影,那就是:

这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作品。

是的,瑕不掩瑜。

它不是没有缺点,甚至说缺点清晰可见,但是它依然燃到我们了,给到我们惊喜。

这份惊喜来自于,哪怕早有了足够的宣传和吹捧,但它依然超出我们意料的好。

做出了远胜于“第一人”所能做出的样子。

下面进入正题:

关于《流浪地球》的背景,之前已经说太多了,相信大家也很熟悉。

这里仅做一个简单重复:

太阳即将毁灭,为了生存,人类必须带着地球逃出太阳系,飞到4.3光年之外的半人马座比邻星生活。

逃亡阶段分为:

1、刹车时代;

2、逃逸时代;

3、前流浪时代;

4、后流浪时代;

5、新太阳时代。

正片上映之前,大家猜测最多的,就是郭帆导演到底会选哪一个“时代”来拍摄。

毕竟原著体量太大,2个小时能拍完半个“时代”就不错了。

结果看完正片发现导演很聪明,他深知2小时的局限,装太满了容易废掉。

所以影片非但没有拍满“半个时代”,甚至只拍了某个时代的某一场灾难。

也就是“逃逸时代”的“木星撞击”。

这场撞击有多短呢?在原著小说里,它只占了两页纸。

一场“行星撞击”风险只占两页纸。

完全符合大刘的惯用手法,大格局、大意识、高概念,轻细节和人物。

所以拍成电影,郭帆导演还是在原著的基础上,做了巨大改变。

改变之一就是细化人物情感。

那些在原著里被大刘一笔带过的风险和灾难,都必须在电影里做重头戏呈现。

所以导演必须前期增设书里没有的细节,做好铺垫。

比如在原著里,生活在“逃逸时代”的人类是很轻视情感的。

末日的恐惧伴随着这一代人,数理化成为学习的重点,语哲英通通退后。

大家开始摆脱情感的“束缚”,及时行乐。

毕竟谈感情这么浪费时间的事情,要是明天就被毁灭了岂不悔哉?

有这点闲情,不如多关心关心地球和生存。

所以原著里还有这样一个魔幻的桥段:

男主父亲曾出去和别的女的生活了两个月,回来之后男主母亲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就是一如既往地继续生活了而已。

但到了电影里,郭帆显然不能这样做。

与原著相反,影片《流浪地球》的整个故事,都是建立在浓厚的情感纠葛上的。

比如叛逆热血的刘启,因为和在空间站工作的父亲置气,带着妹妹逃出了地下城。

这才误打误撞成为了救援队的一员。

比如最后吴京饰演的刘启父亲刘培强,也是因为自己的儿子还在地球上。

才奋不顾身于成功率几乎为0的情况下,选择了拯救地球。

为了丰满情感的表达,影片甚至加入了一些原著没有的角色。

比如刘启妹妹朵朵,她是刘启姥爷在地球停止自转之初,于频发的自然灾难中救出来的女婴。

刘启姥爷也是主角里唯一在“前太阳时代”,也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生活过的人。

所以当时隔多年走出地下城,看见“东方明珠塔”和“2044上海奥运大厦”时。

姥爷的感念和恍惚,是可以感染到我们的。

整部影片,都充斥着极具东方特色的情感表达。

“怀念”是我们东方人最鲜明的情感之一,影片里不论是对“旧时代”的怀念、对父子情的怀念。

甚至对整个地球乃至太阳系的眷恋,都推动着剧情发展。

这点和喜于探索、追求新世界的西方人有本质不同。

从立意上看,《流浪地球》把本土化表达做得很好,并没有一味地模仿西方科幻。

改变之二是剧情。

原著里“木星从地平面升起”的片段曾让许多书迷印象深刻。

尽管只有短短几百字,但呈现于大屏幕是什么样的,依然让很多人心痒。

恐怕这也是导演选择这一桥段改编的原因之一。

既有可操作性,又兼具视效震撼。

正片呈现没有让人失望,在电影院的大屏幕上看“木星从地面升起”。

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书里人物所感受到的“窒息”、“震撼”和“压抑的恐惧”

与木星的这场较量,粗暴解释一下就是因为:

地球仅靠人类建造的发动机,是很难达到足以逃出太阳系的“逃逸速度”的。

即便已经有了12000台比珠峰还高的发动机,但地球依然要围着太阳旋转十几周,才能慢慢脱离轨道一部分。

这时候体积比地球大许多倍的木星,对地球产生的引力就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

只要控制好速度和距离,地球就可以靠木星引力,被“拉一把”,然后顺利逃出太阳系。

但危险的地方就在于这个“时间”和“距离”。

如果太远,就“拉”不到“逃逸速度”。

太近,又会被木星“吸走”。

如果近到超越了“洛希极限”,地球甚至会在木星的引力作用下直接解体。

“洛希极限”指的是:

当行星和卫星距离达到一定程度时,潮汐作用会使得天体解体分散。

所以当地球与木星的距离少于“洛希极限”时,地球就会在引力和潮汐作用下被撕碎,成为木星的环。

土星的环就是这么一路吸出来的。

在原著里,这段与木星“擦肩而过”的片段虽然凶险,但是平安渡过了。

所以大刘没有细化描写这一段。

但是影片做了改编,地球与木星,并没有顺利地“擦肩而过”。

而是速度大于预期,然后在木星的引力之下,加快超木星撞去了。

预告片里也有这样一段旁白:

“受木星引力增强影响,地球将于37小时4分12秒后撞击木星。”

《流浪地球》的整部片子,就是在讲这凶险的“37小时4分12秒”。

至于人类到底是怎么脱困的,这里就不给大家剧透了。

反正也很符合大刘“大动作”的设定。

高潮处的改编,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点很棒。

关于《流浪地球》的大,这里简略讲几句。

众所周知以往的科幻片都是人类坐着飞船逃亡。就连如诺兰《星际穿越》之类的大格局,也只是飞船。

带着地球逃亡这样的大体量,是头一次有人尝试。

据导演郭帆自己透露,他最初是找过好莱坞的特效团队的。

但就连好莱坞的团队,都不理解郭帆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带着地球逃亡,有飞船还不够么?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3000张概念图、8000多格分镜、10000件道具制作、100000平实景搭建。

自己组建团队和部门,郭帆摸着石头过河,超出预期地完成了这部电影。

但其实为什么“一定要带着地球流浪”,大刘本尊也早就给过合理的解释:

宇宙航行以光年计,按照人类现有的最高技术,造出的最快飞船,速度也只能达到光速的百分之零点五。

这样到达距离地球最近的有行星的恒星系,就需要17万年。

飞船规模的生态系统,连这十分之一的时间都维持不了。

虽然《流浪地球》并不需要到达那么远,只需要到达4.3光年外的半人马座比邻星。

但用飞船逃亡依然是希望渺茫的。

简单理解就是:飞船上的生态系统养不了人类那么长时间。

原著里的地球人也曾为这个问题争执过,还被分为了“地球派”和“飞船派”。

“地球派”认为应该带着地球一起逃亡。

“飞船派”认为应该制造有上海市那么大的飞船逃亡,带着地球太累赘。

当然最后是“地球派”胜出了,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流浪地球”计划。

如果《流浪地球》能出续集,后期只会令人越来越期待。

尤其原著里后半段的人类大“叛乱”,于地表上处决千人科学技术人才的场面,光看书就已经极度悲壮和讽刺了。

以及在地球上看见太阳远远毁灭的景象,恐怕只会比木星从地平面升起更震撼。

以目前的反响来看,续集是肯定会有的了。

至于影片的缺点,和一般的剧情缺陷差不多,无非就是台词生硬、转折衔接不够流畅。

某些角色塑造地太片面化,导致情怀变成强制煽情。

我个人认为最大的缺点是演员演技,极其脸谱化、片面化和程序化,演绎地不流畅也不真实。

尤其是年轻演员,在大荧幕上看着台词口型对不上,真的是很影响观感的一件事情。

最后,我并未觉得《流浪地球》强行“主旋律”,相反的,其实它已经很克制了。

对比美国清一色的美国人才能拯救世界,《流浪地球》的结局很明显是“人类主义”高于“民族主义”的。

最后的拯救,也是在俄美英以韩日中印等全球人的共同努力下,才得以实现的。

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世界末日到来之时,民族主义的狭隘,和全人类统一战线的悲壮与伟大。

中间有一段播报“撞击木星”的广播很让人揪心。

那种全球人民一起听着冷静的AI音告诉自己“地球将于几小时后灭亡,人类文明或将不复存在”的感觉,悲凉到隔着屏幕体会一下就够了。

但当最后AI于烧毁之际说出那句“想让人类保持理智,是何等奢侈”的时候。

相信大家都受到了触动。

尽管理想主义,但就是和理想一般美好。

再次说明,《流浪地球》不是最好。

如果不是“第一部”,它恐怕不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8.5分。

之后或许会降一些,也或许就会在这个分段徘徊了。

但是,瑕不掩瑜。

它开了个好头,这时候学会鼓励,比鸡蛋里挑骨头好得多。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原著故事只有两页纸 却成口碑最高春节档电影 开启中国硬科幻”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电影版《狼图腾》口碑差?它和原著的这六点差异是主要原因

电影版《狼图腾》口碑差?它和原著的这六点差异是主要原因

陈阵,巴图,小狼,小说,电影,老人,情节,毕力格,狼图腾,爱情,结局,草原,杨克,白毛风,脖子,铁钎,兵马,作者,一家,主题,公路,原著,地方,后仰,感情,牛车,边防,在那次,回到草原,就没有

2015-04-01 #短篇故事

“封神IP”衍生方法论:原著有硬伤不要紧 脑洞大就行

“封神IP”衍生方法论:原著有硬伤不要紧 脑洞大就行

封神,封神演义,哪吒,电影,故事,豆瓣,观众,降世,姜子牙,妲己,人物,内容,杨戬,经典,口碑,原著,宇宙,形象,市场,想象力,方面,版本,电视剧,西游记,难度,范冰冰,世界观,中国,作品,内核

2019-01-16 #故事会

9.1分口碑剧《隐秘的角落》原著小说出版 高智商推理获好评

9.1分口碑剧《隐秘的角落》原著小说出版 高智商推理获好评

坏小孩,紫金,剧场,上线,无证,隐秘,角落,迷雾,读者,长夜难明,原著小说,高智商犯罪,刘琳,张颂文,李梦,秦昊,王景春,南方都市报,大王,三部曲,作家,作品,口碑,原作者,实力,好评,孩子,小城,家庭,演员

2011-10-26 #经典故事

电影《简爱》相比原著改编得如何?值得一看吗?

电影《简爱》相比原著改编得如何?值得一看吗?

简爱,电影,原著,影片,人物,人们,故事,名著,国家,天后,演员,文学,爱情,男女,观众,翻拍,味一番,世界名著,价值,主线,中国,十分重视,全民,内容,内心,剧情,情景,导演,家教,形象

2020-09-11 #故事大全

《流浪地球》原著小说讲了什么?小说和电影有哪些差异?

《流浪地球》原著小说讲了什么?小说和电影有哪些差异?

刘慈欣,小说,地球,安晓,电影,太阳,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故事,肥皂泡,人类,作品,原著,人们,科幻,读者,加代子,是一部,没见过,得越,三部曲,个人,中国,人性,元素,全书,叛军,宇宙,情节,影片

2016-03-28 #长篇故事

电影蓝宇的原著小说叫什么 蓝宇的原型是谁

电影蓝宇的原著小说叫什么 蓝宇的原型是谁

蓝宇,电影,小说,刘烨,胡军,原型,故事,不一样,北京故事,清华大学,作者,群体,时候,相对来说,籍贯,网友,原著小说,叫什么,确实是,关锦鹏,出生于,张永宁,在国外,爱的,这都,异性恋,地方,中国香港,公子,传闻

2020-07-16 #故事会

《鞋带》拉开威尼斯电影节序幕 原著小说已引进出版

《鞋带》拉开威尼斯电影节序幕 原著小说已引进出版

意大利,鞋带,小说,故事,尔诺,婚姻,家庭,影片,角度,丹尼,埃莱,卢凯蒂,卡肖,斯塔,洛尔瓦,阿尔芭,路易吉,阿尔多,中国青年报,丈夫,个人,客户端,作者,作家,关系,图书,妻子,导演,年度,权力

2007-01-28 #小故事

2019中国电影:口碑票房双丰收“中国故事”展现新面貌

2019中国电影:口碑票房双丰收“中国故事”展现新面貌

电影,中国电影,哪吒,票房,金鸡奖,观众,中国,成绩,中国故事,走出去,影片,情感,方面,难题,齐聚,才能够,同比,传统,影人,影响力,文化,电影票房,规模,发展,不断提升,只有这样,年中国,我和我的祖国,新中国成立,未来发展

2016-01-2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