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陈晓卿回答了你们一箩筐的问题

时间:2012-07-31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风味人间系列纪录片的忠实观众,川菜的灵魂捍卫者们,留下了许多有趣的问题←戳

提示:本文共有 37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前些天,小都都把话筒交给了所有的好吃嘴们,请大家采访纪录片导演、美食作家陈晓卿。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风味人间》系列纪录片的忠实观众,川菜的灵魂捍卫者们,留下了许多有趣的问题(←戳)。

小都都收集和整理了这些问题,把其中一些带到了方所,并在活动开始前,替大家采访了陈晓卿。大家可以拉到文末,看导演的回答;也可以稍候一下,先看看陈晓卿和设计师王亥,在方所的精彩互动。

纪录片导演、美食作家陈晓卿,与设计师王亥在方所成都店的活动现场

9月19日-20日,YOU成都的好朋友方所成都店,与兴城人居共同发起 “寻味烟火成都”系列讲座,邀请纪录片导演、美食作家陈晓卿,与设计师王亥、作家洁尘,分别围绕成都的“烟火气”与“饮食文化”两个话题,探讨饮食在人类文化中的影响与作用。

在19日方所的活动现场,陈晓卿与王亥,两位嘉宾的职业、气质、喜好可能全然不同,甚至被现场观众戏称为“一位是金庸,一位是古龙”。虽有诸多不同,但二人身上有共同的特点:爱吃,会吃。

围绕着“火锅”“烟火气”“饮食文化”等关键词,陈晓卿与王亥带来了十分生动的互动。

方所成都店的活动现场

爱吃火锅的半个成都人

不吃火锅的老成都人

当聊到“火锅”这种成都人可能再熟悉不过的食物时,两位嘉宾的态度大不相同。

自认为“算得上是半个成都人”的陈晓卿,很喜欢吃火锅。他认为火锅是一种人和人之间交流的非常好的媒介。大家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经历、人生,这种分享其实是交流的一个部分。

在今天,成都人不吃火锅这件事似乎正在变得不可思议,但王亥却是个完全不吃火锅的老成都人。

王亥自1987年离开成都到香港发展,有一段时间和太太一起开了家私房菜,也做川菜。但他却表示自己的味觉记忆里没有火锅这种食物,所以,当他回到成都时,也很难喜欢上火锅。

王亥从个人的味觉习惯出发,来喜好或拒绝某种食物;作为美食纪录片导演的陈晓卿,需要更多地关注食物所代表的文化现象。

陈晓卿也认为需要警惕这样一个现象,即说到成都美食时就只想到火锅、只想到麻辣。

他举例在《风味人间》记录过的甜烧白,他希望借此告诉观众,在川菜里面并不是辣在起主要的作用,川菜是百菜百味。我们甚至可能不会立马想到,糖其实在川菜里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糖不仅仅是提鲜,更是形成了荔枝味、鱼香味这些特殊的川菜味型。

锅巴肉片,典型的荔枝味菜肴

烟火气、市井、人情味

蓉漂、老成都、美食外交

当两位嘉宾说起“烟火气”这个时下流行的词时,陈晓卿和王亥有类似的态度。他们相信,“烟火”、“市井”这些关键词,是与“人情味”关联在一起的。

王亥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两个绰号,“螃蟹”和“张飞”。“螃蟹”是因为小时候在居住的街区里可以随便乱逛,像螃蟹一般“横行”,而“张飞”则是因为小时候不太注意卫生,看起来是个脏小孩。

但有着这样两个似乎不那么动听的绰号的王亥,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可见邻里间多么的有人情味。

陈晓卿也认为“市井”是特别好的词,“井”代表着固定,“市”代表着流动,“市井”实际上就有两个意义:

一是区域的认同,接受大家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从小到大大体吃的东西是一样的。这是一种认同,也可能会出现画地为牢的危险,这就是“井”。

二是文化的汇聚,它会让一个地方有更多的接纳其他地方的东西的机会,它拥抱变化,但同时也可能走向彻底的不同,这是“市”的意义。

因此,“市”和“井”的合作,就更有可能在拥抱变化的同时,又守住区域的文化内核。

在现场互动的环节中,一位“蓉漂”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市”和“井”、“本地的文化”与“外来的力量”的合作关系。

她从湖州来成都,在成都家里的地里种了从湖州家乡带来的一种萝卜。萝卜收获后,她分享给周围的老成都邻居;邻居们又把自家收获的菜和菜苗,送给了她。

久而久之,新成都人和老成都人的菜地里,都种上了同样的蔬菜。她感觉到这是一种很好的分享生活的方式,通过分享与合作,不同的食物和生活方式就流动了起来。

“菜市场是了解城市最便捷的通道”

“成都的摊摊上摆了很多‘脑回路’”

在方所的活动现场,嘉宾之间、嘉宾和观众之间的精彩互动还有很多,我们无法一一记录。但我们带去的大家关心的问题,陈晓卿导演都尽可能地做了回答。

下面随小都来看看吧:

YOU成都:您平时下厨吗,您的拿手菜是什么?

陈晓卿:下厨。我拿手菜很多,最近做了炖牛腩啊、红烧肉啊,基本是当季有什么就做什么。

YOU成都:您会有很想吃泡面的时候吗?吃的话,是吃泡的呢还是吃煮的呢?

陈晓卿:当然吃,而且必须得是煮的。有些面呢用泡面其实可能更好吃。比如说,我喜欢做一种炒面,但是北京买不到粉干,就是温州炒粉干的粉干,但后来我发现用某一个进口牌子的方便面是完全可以替代的。

陈晓卿在方所成都店的活动现场

YOU成都:来成都逛菜市场吗?您对成都的菜市场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吗?

陈晓卿:20多天前我才刚逛了青羊菜市场。我自己也说过,菜市场是了解城市最便捷的通道,你可以通过菜市场迅速了解这座城市富裕的程度,这个城市的人的安闲程度。如果你去的各种各样的餐厅,那是西装革履的,你只有到了菜市场,才会发现这个城市穿着内衣的时候是这个样子。

我逛菜市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在这里感受时间。

第一个是,我可以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你比如说20多天前是二荆条最后的几天,这个时候二荆条还甜,它每年只有10到15天的时候是有水果味的。这是一种时间,洋姜下来了,菜薹下来了,我就知道外头的季节到了什么时候;看那个马蹄笋已经开始萎缩,大家不买了,就知道夏天的笋子过季了,马上就该冬笋了。

另外一个,实际上是感受时代。现代的物流特别发达,我在青羊菜市场,能看到深绿色的藤藤菜,也看到浅绿色的水蕹菜,我一看这是广西的;当我看到这里有海鲈鱼这种来自黄河三角洲的鱼的时候,就知道这个时代又在往前走了。

我为什么喜欢逛菜市场,因为每个地方的菜市场原本应该是不一样的,时代让它们变得越来越像,越来越多相同的东西聚合在一起,让这个世界变得不再那么美了。就像我们的城市,菜市场也在逐渐地变得很像了。所以我一边在感受在地的时间的宝贵,另外我也感受到了对时代变迁的恐惧。

成都秋天菜市场的蔬菜

YOU成都:你吃了成都菜市场的新鲜核桃吗?

陈晓卿:吃了,20多天前我们逛菜市场的时候,正好是新鲜核桃在剥,摊摊上都摆着很多的“脑回路”。

20多天前成都菜市场里的核桃

YOU成都:提到“川菜”或者“成都美食”这几个字,您直觉反应的第一个菜是什么?

陈晓卿:回锅肉。最家常嘛,家家都做,可能做得不一样,但家家都做。

YOU成都:您吃火锅是吃干碟还是油碟嘞?

陈晓卿:当然是油碟,有时候也蘸干碟,比如鸡胗、鸭血、脑花都用干碟,我基本上算半个成都人。五年前吧,我同事,北京人,第一次来吃的时候,辣得不行,油碟也不解辣,就问服务员说“小姐你们有麻酱吗”,服务员说“对不起,我们只有机麻”。

YOU成都:如果向初来中国的外国朋友推荐一道川菜,您会选择哪道菜?

陈晓卿:太好推荐了,麻婆豆腐嘛,不分种族不分信仰,大家都能吃。

YOU成都:如果可以请任何您喜欢的人吃饭,您今晚跟谁吃?

陈晓卿:如果任谁都可以的话,那肯定是想跟儿子吃饭了,因为做不到,他现在在国外。我们九个月不见了吧,在一起的时候就经常一起吃饭。

YOU成都:最享受哪种辣,四川的、湖南的、云南的、贵州的?

陈晓卿:我都挺享受的。我可能不太喜欢一种在海南比较常见的辣椒,叫中华辣椒,原产南美的。平时我们吃的都是一年生辣椒,这个是多年生的,就是一种直接刺激的辣,直接的痛感,我不太能接受。

《风味人间》里介绍了另一种辣度很高的辣椒:涮涮辣

YOU成都:您认为自然生长、手工制作、时间沉淀的,比工业化生产更值得信任吗?

陈晓卿:其实应该反过来说,工业化生产在变得越来越强大,它在不断地取代传统食物。但我们并不是抱着很悲观的态度来看这件事情,时代总是往前走的。

我们就是想告诉将来的人们,过去人们是这样吃的。在成都吃的和在温江吃的是不一样的,在成都吃的和重庆吃的是不一样的。但到我孩子的孩子那一辈的时候,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吃的食物用到的食材可能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是希望在这之前,能给大家留存一些记忆。

YOU成都:您会怎么对您的外国朋友解释“皮蛋”?

陈晓卿:我可能会说,那就是一种特别奇怪的,可能是属于地狱的鸭蛋。

YOU成都:这样一说,大家不更不敢吃了吗?

陈晓卿:不会,我的朋友跟我一样,充满了好奇心,你越说得可怕,他可能更越想去吃。他们几乎没有不接受皮蛋的,都可以吃,还说“这个有点什么什么奶酪的味道”。

凉拌皮蛋

YOU成都:有粉丝在线催更,问《风味人间3》啥时候出来。

陈晓卿:明年吧,今年受到疫情影响比较多,明年。

YOU成都:不考虑其他因素,下一部想拍啥?

陈晓卿:这没法不考虑其他因素,我没那么有钱可以想拍啥就拍啥。但如果是想敞开了拍,我肯定想拍自然类的,拍动物的故事,肯定有意思。

YOU成都:有不少朋友关心,您拍美食纪录片,自己也爱吃东西,那您锻炼吗?

陈晓卿:嗯,我每天都想锻炼,想一个小时左右。(笑。)

YOU成都:说了这么多,此刻或者今晚最想吃点什么?

陈晓卿:我不知道。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就是不知道。朋友带我去吃,我也不问吃什么,问了就不好玩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陈晓卿回答了你们一箩筐的问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风味人间》:陈晓卿告诉我们 莫辜负人间四季好时光!

《风味人间》:陈晓卿告诉我们 莫辜负人间四季好时光!

食物,风味,人间,陈晓卿,美食,乡土,清欢,舌尖,风俗,充满了,就达,高晓松,都是为了,苏轼,世界,东海,京城,人工,吃货,传统,农作,四季,国际,土豆,地方,巧思,情结,心思,情怀,总和

2014-06-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陈晓卿:一切不能拌饭的菜 都是耍流氓 | 周末读书

陈晓卿:一切不能拌饭的菜 都是耍流氓 | 周末读书

炒米,主食,肥西,菜汤,饭菜,严凤英,柴静,陈晓卿,安庆人,纪录片,中餐,传统,吃法,我家,朋友,笋子,糯米,西餐,食物,鸡汤,是这样,严凤,其美,刘春,刘铭传,孔子,王兆乾,英和,男主角,上都

2007-04-14 #短篇故事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食物,中国,陈晓卿,饮食,鱼翅,花椒,地方,四川,中国烹饪,中餐,美食,外国人,舌尖,语言,何雨珈,邓洛普,四川烹饪,寻路中国,作者,东西,刀工,北京,川菜,女孩,成都,文化,英国,风味,合作,丛林探险

2020-08-31 #短篇故事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食物,中国,陈晓卿,饮食,鱼翅,花椒,地方,四川,中国烹饪,中餐,美食,外国人,舌尖,语言,何雨珈,邓洛普,四川烹饪,寻路中国,作者,东西,刀工,北京,川菜,女孩,成都,文化,英国,风味,合作,丛林探险

2020-09-01 #故事大全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寻路中国”:扶霞 陈晓卿畅谈美食背后的故事

食物,中国,陈晓卿,饮食,鱼翅,花椒,地方,四川,中国烹饪,中餐,美食,外国人,舌尖,语言,何雨珈,邓洛普,四川烹饪,寻路中国,作者,东西,刀工,北京,川菜,女孩,成都,文化,英国,风味,合作,丛林探险

2020-09-01 #小故事

在“后舌尖时代” 除了《风味人间》 陈晓卿还想怎么拍“吃”?

在“后舌尖时代” 除了《风味人间》 陈晓卿还想怎么拍“吃”?

陈晓卿,纪录片,风味,人间,观众,团队,故事,腾讯视频,美食,导演,市场,时间,项目,食物,中国,舌尖,调研,东西,全球,领域,镜头,龙脊,陈磊,北京的家,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品类,商业,微博,摄制组

2012-03-01 #短篇故事

周末预告|陈晓卿来蓉寻“舌尖成都” 曹文轩教孩子们“作文课”

周末预告|陈晓卿来蓉寻“舌尖成都” 曹文轩教孩子们“作文课”

成都,林大,地点,时间,烟火,生活,嘉宾,讲座,陈晓卿,活动,小程序,人居,兴城,孩子,方式,海报,猴子,老师,饮食,方庭,曹文轩,洁尘,王亥,马甜,一帆,新华文轩,鹭洲,中心,主题,主办方

2009-04-29 #故事大全

连陈晓卿都赞不绝口!这座有故事的千年古城 堪称吃货天堂

连陈晓卿都赞不绝口!这座有故事的千年古城 堪称吃货天堂

潮州,古城,古建筑,韩江,人们,潮州人,牌坊,工夫茶,气息,美味,雕刻,韩愈,牌坊街,老味道,黄埔军校,历史,口感,城楼,广济桥,水果,美誉,潮汕,火龙,甘草,街巷,记忆,韵味,魅力,潮州古城,龙湖古寨

2018-11-17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