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苏轼因何敢公然杜撰历史典故?

时间:2012-06-22

苏轼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提示:本文共有 20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苏洵为了求取功名,两个孩子很小时他就离开了家,教育两个孩子的使命就落到了他老婆身上。这苏洵夫人也不请家塾老师,或许是因为家里穷吧,自己就充当起了苏轼、苏辙的老师,教兄弟来读四书五经,读《史记》,读《汉书》,读古人的各类经典著作。如今想苏洵夫人这妇道人家还真是厉害啊,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竟然能够懂得这么多。不过或许是受到苏洵的影响吧。毕竟苏洵也是历史留名的策论家。 俗话说,严父慈母。没有了父亲的严厉管教,在母亲的鼓励、宽容与呵护下这苏轼、苏辙也倒还学有所成,只是有些初生牛犊不畏虎与老子天下第一的心理,做人不懂得谦虚。这份顽皮,尤其又以苏轼为首。 一日,这苏轼闲得无聊,觉得自己什么经典都会了,于是就在自家房门上自赋一副对联。上联曰:识遍天下字;下联曰:读尽人间书。颇是自得。苏轼母亲知道儿子天真,当然也就没说什么。读书识字是好事嘛,而且儿子真的不错,干嘛打击儿子的自信。但是一位老者就看不过去了,小孩子家这么狂妄藐视知识还得了,于是为难教训了苏轼一番。 这苏轼也是个不服输的角儿,只是把那副对联各添加了一词,于是那副对联就变成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呵呵,是不是还是很自负呢?今天不说,古代的书本也应当是烟海吧,是发奋和立志就能够读得完的吗?但是,苏轼的这份自负还是应当值得肯定的,好学的精神,远大的理想,是每一个读书人都必须有的东西。 话说苏洵回到家中,多年不见,两个孩子已经长得老高了。常年游离在外,苏洵觉得没有教育好自己的两个孩子内心很愧疚。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摸摸两个孩子学问上的底子。这不摸不知道,一摸吓一跳,这还了得,苏轼这孩子的文章简直都可以居于自己之上了。 呵呵,苏洵哪里比得过他的儿子苏轼。首先,这苏轼是很会杜撰的。后来,苏轼的无中生有,天衣无缝,悄然天成的文章都把大文豪欧阳修给骗过了,苏洵又能不在他的儿子面前暗自低下头呢? 当时苏轼应试礼部,写了一篇策论,题目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就有尧与皋陶在刑罚上互相制约的一件事情。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这里就是苏轼故意编造出来的例证。其实尧与皋陶争论的事情,历史文献上根本就没有记载,苏轼是为了赞美圣人的宽容而一时耍出的小聪明。但它也是大智慧,因为后来欧阳修问及此事,苏轼就承认了自己的想当然;再则苏轼也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而有意编造出来的。我们因此也不必苛求苏轼,把它当现实主义小说看不也很不错吗? 呵呵,苏轼是不是吃了豹子胆呢?敢在人生的关键之处造假。我们也只能说是苏轼对自己才华与治国理念的一种自信吧。我想在苏轼的心中,尧当初一定和皋陶这么相互制约过。这也不得不说是文人的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啊。当然这更符合宋朝赵匡胤提出的刑不上大夫的治国策略。所以苏轼的造假,欧阳修等很快就原谅了他。我想没有一点自负与自信的人是绝对不敢在大文豪面前编造如此虚假之事的。当然,此时苏轼早已摆脱掉了早年的天真,而是自信更多那么一点。 此后,兄弟二人双双进士及第,轰动京师,苏轼也就更加春风得意马蹄疾了。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少年成名,意气风发,何人能及?恐怕已是当年的陆机、陆云降临长安。秉持洋洋洒洒文采飞扬的才气,还有那胸中的万卷诗书,像辅佐尧舜一样的国君成就大业也不是什么难事。被贬谪到密州后的苏轼如是回忆。 但是现实的磨难有没有消磨苏轼的自信呢?苏轼作出了坚定的回答:“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朝廷用不用我,那是朝廷的事;我是积极入世,还是隐藏起自己文采智慧,那可是我的事情。苏轼请命从京城调到杭州、密州,我们也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苏轼的清高与自信。袖手何妨闲处看,看你们怎么闹,看你们能够闹出何等名堂。这份淡定的心,没有自信的人又如何能够拥有? “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他老人家在逆境时期也还忘不了发一回少年狂。文治之外,武功也成了他的追求。 只是无奈生不逢时,天妒英才,人妒英才,使得其一生都是在颠簸流离中度过,并最终客死他乡。更多的只是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文诗词。除此之外,我们后人也只有望着美丽的西湖苏堤扼腕叹息了。 为了照应题目,最后就作一下总结吧: 其一:苏轼因家庭教育的原因,从小自信满满,出生牛犊不畏虎; 其二:杜撰出的典故也是苏轼的一种社会理想,与行政愿望; 其三:赵匡胤提出刑不上大夫,也是其杜撰之典故的根基; 其四:以其博学多才,在一篇文章里,这则杜撰的典故与真实的历史典故浑然天成; 其五:也许还有欧阳修爱才惜才给了其自信,因为不会被追究; 其六:当时的社会环境使然,作为文人,他想尽一份自己的社会历史责任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苏轼因何敢公然杜撰历史典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苏轼因何敢公然杜撰历史典故?

苏轼因何敢公然杜撰历史典故?

苏轼,苏洵,皋陶,欧阳修,两个孩子,儿子,典故,天下,苏辙,赵匡胤,夫人,四岳,圣人,对联,少年,文章,文人,文采,朝廷,老师,策论,袖手,题目,教育,他的儿子,刑不上大夫,大文豪,或许是,尽人间,社会理想

2011-05-01 #故事阅读

跟着苏轼读历史之小故事宋朝吧

跟着苏轼读历史之小故事宋朝吧

苏轼,无功,晋元帝,殷羡,受赏,大儿子,邻居,到来,利市,司马睿,多金,大宴群,子典,小儿子,干儿,玉果,李公,李公择,王朝云,赵令畤,知州,佳梦,大摆,好朋友,心都,疑似,三朝,典故,健康成长,做满月

2007-01-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跟着苏轼读历史之小故事宋朝吧

跟着苏轼读历史之小故事宋朝吧

苏轼,无功,晋元帝,殷羡,受赏,大儿子,邻居,到来,利市,司马睿,多金,大宴群,子典,小儿子,干儿,玉果,李公,李公择,王朝云,赵令畤,知州,佳梦,大摆,好朋友,心都,疑似,三朝,典故,健康成长,做满月

2015-06-07 #短篇故事

历史其实很有趣:康震讲述苏轼与红烧肉的故事 他竟有如此雅兴!

历史其实很有趣:康震讲述苏轼与红烧肉的故事 他竟有如此雅兴!

康震,苏轼,历史,郦波,故事,很有趣,人生,红烧肉,手机,雅兴,扫一扫,有如此,曾国藩家训,孔子,宋徽宗,宫斗,易中天,曹军,李世民,柳永,李商隐,王立群,老梁,赵匡胤,功能,先生,井底,个子,做法,典故

2012-07-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苏轼的一首诗 引出一段湮灭在历史中的感人往事|百家故事

苏轼的一首诗 引出一段湮灭在历史中的感人往事|百家故事

董储,苏轼,曹操,桥玄,李西台,郎潜,郎中,典故,眉州,对自己,安丘,吹笛,大意,父亲,邻人,造诣,李建中,能文,苏洵,死生契阔,书法家,书法,后人,故居,时期,汉武帝,白发,白云,知遇之恩,艺术

2016-03-16 #经典故事

关于苏轼的小时候的故事

关于苏轼的小时候的故事

苏东坡,学生,母亲,砚台,范滂,老师,父亲,东坡,学者,学童,庭园,文字,文章,朋友,皇帝,胶泥,考试,苏辙,苏洵,有记,孩子,中国,仆人,使女,作者,典故,历史,地方,圣旨,小人

2020-06-15 #故事阅读

关于苏轼的小时候的故事

关于苏轼的小时候的故事

苏东坡,学生,母亲,砚台,范滂,老师,父亲,东坡,学者,学童,庭园,文字,文章,朋友,皇帝,胶泥,考试,苏辙,苏洵,有记,孩子,中国,仆人,使女,作者,典故,历史,地方,圣旨,小人

2020-06-16 #小故事

关于苏轼的小时候的故事

关于苏轼的小时候的故事

苏东坡,学生,母亲,砚台,范滂,老师,东坡,父亲,学者,学童,庭园,文字,文章,朋友,皇帝,胶泥,苏辙,有记,孩子,中国,仆人,使女,作者,典故,历史,地方,圣旨,小人,小鸟,尸体

2014-08-0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