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二月二龙抬头 这些习俗和禁忌你记住了吗?

时间:2012-06-08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提示:本文共有 41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二月二龙抬头简介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二月二,龙抬头”,古代天文学方面,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每到春分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在中国南方地区,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而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中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

2019年龙抬头是几号?

农历2019年中和节的日期:2019年03月08日 星期五 己亥年(猪年)二月初二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代人们曾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

“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宿”表示居住。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轮流住完,大约一个月,所以称“宿”。

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

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至春分,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春分而抬头,仲夏而升天,秋分而潜渊。都是指这苍龙7宿在天空的隐现变化,并非是真有一条动物之龙在变换。

“春分抬头”是指春分时期,角宿开始出现在天空,东方苍龙初露头角,即是龙抬头。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夜空中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长,苍龙七宿高悬于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庄稼丰收,苍龙七宿也开始在西方下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七宿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

而每年的春分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为什么将“二月二”称为龙抬头呢?因为使用农历,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在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并且,龙抬头也预示著阳气自地底而出,所以各种蛰虫有感因此开始活动,所以对应节气惊蛰。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和禁忌?

一、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

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剃龙头”源于古代二月二祭龙的习俗。

二月二祭龙习俗,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在天气渐渐转暖、雨水开始增多的时节,人们希望通过‘祭龙’顺应这一过程,从而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p#副标题#e#

1、奉祀土地神

二月二龙抬头也是土地诞,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是深受各地各方百姓所爱戴的神明。南方”二月二“龙抬头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

临沂一些地方这一天举办土地会,农户凑钱为土地爷过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以求土地爷保佑有个好收成。现在没有哪个村再办土地会,但是有的人家还在这天到土地庙化纸烧香祭祀。

2、炒玉米

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干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干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

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3、剃龙头

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据说二月二理发会带来一年的好运,加之临沂有正月里不理发的风俗,二月二这天理发的特别多,有句谚语说的好:“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

4、开笔写字

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5、吃糖豆

临沂人过二月二,农家就开始准备炒糖豆的原料。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用糖炒花生和黄豆,有的地方叫糖豆,有的地方叫蝎豆,还有的爆玉米花。

过去都是自家制作自家食用,现在不同了,一般没有自家制作的了。城里的超市里,农村的集市上,二月二前后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豆,大概有十几种甚至更多。

随吃随买,香甜可口。二月二这天,农家的餐桌上要摆多种糖豆,以示庆贺这个节日。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

6、围粮囤

在临沂地区,二月二这一天,百姓们都要起个大早,先烧制好草木灰,将灰放在簸箕里,围绕着自己的院墙跟,用木棍轻轻敲打簸箕,边走边敲将草木灰洒在院内院外,说这是为了驱虫。

然后再院子中间或到自己的打粮用的场上,用草木灰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囤,有的还在粮囤的一侧用草木灰画上梯子,以示粮囤又高又大。

有的在每个粮囤中间放一些五谷杂粮,还有的在粮食上再盖上石板,过上几天拿了石板,让鸡把粮食吃完,预示今年粮食丰收。

这一习俗在临沂民间一直很盛行,反映了人们对丰收的期望和对粮食的渴求,就是这些年丰衣足食了,有些村民二月二这天还在家里围粮囤。

7、其它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

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

“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

“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过去民俗,过了青龙节,整个“过年”才算结束。

二、二月二龙抬头的禁忌

到了二月二这天要格外小心,不能动刀动剪动针线,否则会伤到“龙目”,戳到“龙眼”。早晨担水时,禁忌水桶碰到井帮,否则会碰伤龙头。这一天忌推磨,以免压住龙头。还忌讳吃稀饭喝疙瘩汤。以免糊住龙眼,天将降冰雹。

二月二这天不吃面条,因为面条细长,像龙须。北京、河南等地在二月二忌讳吃面条,说是吃面条就是吃龙须,惹了龙王,当年会闹涝灾。不能喝粥、吃米饭,人们认为粥是龙血,米饭是龙子。

不能纺花,因为“二月二纺花,胭了龙毛龙抓”。龙抓就是雷电击人的意思。有些地方忌洗衣,怕伤了龙皮。武城一带忌太阳没升起前出屋门,否则会“踢囤尖”,砸了一年丰收的希望。

二月二期间有不少忌讳。最普遍的是妇女不准动剪刀针线,怕戳了龙眼,穿到龙头;又忌刀切,怕砍了龙头。

此外,山西、河北不少地方忌早晨担水,俗信早晨起来担水会把龙子担回家,而在陕西绥德,则俗信早展担水会触到龙头。不吉利。

河北新河、山东滕县都忌当日磨面,怕压了龙头。山东东明一带在二月初一下午就要把磨房打扫干净。把磨的上下扇支起来,禁止使用。因为当地人认为石磨是龙头,因此龙头节就要把龙头抬起来。一直到现在、尽管磨面不使用石磨了,但到这一天。所有的打面机坊都要停止工作,怕“研烂了龙头”。

在以上的禁忌之外,下面的这些禁忌也要注意:

1、女子结婚后,忌在娘家过二月二。

2、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3、女子结婚选女送客和嫁娘忌用孕妇。“回头”和寡妇。

4、从春节到二月二不得空锅。

5、走亲访友,看望病人忌初一、十五,下午不探望病人。

6、商店忌说“关门”,晚上关门叫“靠门”。

7、造房木材忌用桑木(“桑”谐音“丧”)。槐木(“槐”谐音“坏”)。

8、渔民或船户忌说“翻过来”,称“滑过来”。

9、忌说“吃醋”,叫“用忌讳”。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 这些习俗和禁忌你记住了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有“五大禁忌”和“三大习俗” 你听说过吗?

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有“五大禁忌”和“三大习俗” 你听说过吗?

习俗,龙王,禁忌,二月二,二月初二,玉帝,说法,说的是,那一天,五大,人们,剪刀,时候,女子,龙抬头,针线,在娘家,降雨,二月二龙抬头,一直到,武则天,在以前,好兆头,龙抬,民间,农时,传说,农忙,全国,吉利

2019-06-28 #故事会

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有“五大禁忌”和“三大习俗” 你听说过吗?

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有“五大禁忌”和“三大习俗” 你听说过吗?

二月二,民间,妇女,禁忌,龙抬头,这一天,习俗,五大,传统节日,人们,节日,纺车,龙头,面条,龙眼,剃头,扶龙,龙子,龙皮,二月二龙抬头,农历,农家人,名称,古人,天气,天下,害虫,好运,带回家,成人

2020-09-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五大禁忌三大习俗你知道哪些呢?

二月二龙抬头:五大禁忌三大习俗你知道哪些呢?

二月二,习俗,人们,龙抬头,青龙节,赫哲,在娘家,保丰,好兆头,习惯,传统节日,五大,剪刀,女子,古话,妇女,好运,寓意,蒙古,民族,汉族,禁忌,男孩子,炒豆子,猪头,猪头肉,豆豆,行云,鄂温克,达斡尔

2016-11-25 #经典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 地区不同习俗不同 不单单只有理发!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 地区不同习俗不同 不单单只有理发!

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人们,龙抬头,习俗,地区,大历,方式,民间,禁忌,谚语,每个地方,这一天,伏羲,农耕节,区的,小仓,熊梦祥,祁龙,青龙节,龙子,龙鳞状,龙鳞饼,天子,不一样,起源,农历,传说,作者

2009-07-02 #故事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二月二龙抬头的神话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二月二龙抬头的神话故事

玉龙,二月二龙抬头,习俗,龙抬头,二月二,金豆,人们,米粒,人间,以示,农历,传说,太白金星,妈妈,小朋友,日子,神话故事,民间,皇帝,龙头,二月初二,剃龙头,宝贝们,小朋友们,有哪些,这一天,金豆开,李玥,李志,武则天

2013-04-18 #故事会

二月二龙抬头 你们当地都有哪些习俗呢?

二月二龙抬头 你们当地都有哪些习俗呢?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传说,玉龙,人民,开笔,二月初二,金豆,传统,土地,孩子,生日,碾子,降雨,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土地公公,炒玉米,习礼,伏羲氏,伏羲,周武,华胥氏,敬龙,次大,保丰,土地神,龙抬,中国

2009-06-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今天二月二龙抬头 这些风俗禁忌你该知道

今天二月二龙抬头 这些风俗禁忌你该知道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日子,习俗,人们,土地,好运,地区,民间,粮食,禁忌,铜钱,龙头,龙眼,伏羲氏,井上,剃龙头,开笔礼,一亩三分地,个头,人家,回娘家,好事,媳妇,山西,才能,旧俗,节日,水缸

2011-04-04 #短篇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传说与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传说与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龙王,金豆,人们,民间,习俗,二月初二,小龙,星象,玉帝,猪头,习惯,传说,农历,我国,地方,苍龙,降雨,云兴雨,亢宿,伏羲氏,玉龙,龙子,龙是,龙皮,春龙节,角宿一,万物

2017-06-19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