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茶馆的故事

时间:2012-06-06

茶馆的故事简介

提示:本文共有 237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作者: 陈和平1.吃罢晚饭,躺在客厅沙发上翻阅报纸,一则消息很醒目:北京人艺新《茶馆》喜获成功。以前看过电影《茶馆》,清一色北京人艺的“角”,什么于是之、朱旭……一批新人重排旧戏获得成功,除说明人艺后继有人外,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也是不应忽略的。剧中王老板小铺浓缩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老舍不愧是文学大家。虽没赶上王老板那个时代,小时候与茶馆却有过一段缘分,“茶馆”于我,如同茶几上这杯冒着热气的茉莉花茶,袅袅茶香勾出我心底往事。2.八岁那年,随父亲去市郊他工作单位玩。记得下公交车后,走一段乡村小道,过一座桥,再爬一道缓坡,翻过枝繁叶茂的梁子,见一排吊脚楼瓦房拥挤在不远处。父亲说是人和场,他们单位起重机厂就在附近。顺着树荫下的小巷拾级而上,尽头就是街面,正逢集日,人群熙攘,父亲说平时没这么热闹。小巷出口是一家临街茶馆,站在街檐下朝里看,黑压压坐满了客。跟父亲进去,茶客中有熟人起身招呼。系着围腰、搭块肩帕的人,父亲说叫“茶博士”,拎着一只黑面长嘴壶,穿梭在茶桌间,给客人们添茶。靠里面是一长灶,灶头上一排长嘴壶象几只黑鸭子蹲在那里,翘着嘴呼呼直吐白气。咳嗽声、讲话声、添茶声、盖碗声、吆喝声混成一片,老远都能听见。出了茶馆,父亲带我走了个通街,什么油腊铺、剃头铺、药材铺,镇庙戏园子,事隔多年,这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家嗡声溢耳的茶馆。3.父亲是茶馆常客。起重机厂离人和场有二三里地,出门就是农村,由于单位新建,多数职工借住在附近农民家里,下班后很无聊,晚上更难熬,于是就上街坐茶馆。从住地去人和场要下一道长满庄稼的浅坡,再顺着田间石板路上下起伏走上二里,来到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下。百年风刷雨蚀,上面雕刻多已斑驳,但依稀可见“大清道光……”字样。穿过石牌坊就算进了人和场。这样的石牌坊有三个,分别于人和场的入口。看来人和场称得上是百年老镇。茶馆里,同桌的茶客不一定要认识。你进来找空位坐下,朝“茶博士”举一下手,一只敞底茶碗就会溜到面前。碗底散着茶粒子,“茶博士”长嘴壶点一下头,一股鲜开水直冲碗底,形成翻滚着茶粒子的水旋,放上盖子捂一会。然后端起茶碗揭开盖子,一股茶香扑面,用盖子拂开浮末呷上一口,就会感觉人特别精神,话也就多了起来。与同桌茶友一阵寒喧,不久就成了无话不谈的熟人。茶客成分很杂,话题比较多,父亲是见过世面爱读报刊的人,从未冷过场。记得他有一个习惯,爱把茶碗盖子仰翻在桌上,往里面倒点茶水,然后用手指蘸一下,在桌上横撇竖捺地写划,表达意思。在我看来他有点卖关子。父亲是一个健谈的人,每次坐茶馆,他都是聊话中心。一次,他谈到年青时有一个会武功当过和尚的师傅,一番讲述之后,又说到他师傅的师傅,一个会轻功,能在荷叶上行走深居禅院的长老。“我只见过师爷一面。身形清瘦,走路如风,两道目光冷气逼人。”他叉出二指对着自己的眼睛比划道。我在一旁双手捧着脸,觉得父亲形象突然高大了起来,想不到他还有这番经历。4.那个年代,茶馆听书是吸引人的娱乐。记得书场开在人和场另一家茶馆,每天傍晚,门口挂出书牌:“评书《*****》,夜场7:30,说书人***”。店堂中央四张桌子拼起一个台子,台上说书人身著长衫,坐在铺着红锦布的条桌前,下坠红锦布上写着四个大金字—“推陈出新”。说书人一边缓摇纸扇,一边轻击惊堂木,招呼门外听客进场。我去听过一回书,坐得很靠近,仰着头看说书人。时而站,时而坐,时而摆弄起纸扇当兵器当坐骑,时而猛击惊堂木调动气氛,时而撩起长衫脚踏椅子把头猛转做一亮相……五官运用也很讲究,挤拢作哀求态,绷开作狰狞状,瞪眼、眯眼、媚眼、挤眼,歪嘴、吮嘴、咬嘴、舌嘴……情节总在精彩处打住,然后端着博士帽走下台,伸到你面前躬腰叫付两三毛的书钱。后来改进了买票才能入场。5.不爱听书不打紧,到茶馆旁边的人和场戏园子看戏也是好娱乐,当然场面要大得多。每晚戏园子门口戏牌高挂,什么《五台会兄》,《望娘滩》等。对于戏牌上演员名字,戏迷热衷是什么“角”。记得唱花脸的“角”名字都要带“雷”字,什么“漆明雷”、“吴晓雷”。不知为什么,父亲不大爱看戏,每当耳边响起戏园子的开场锣鼓时,我默数着时间,待戏演到大半,守门人撤走,只身溜出茶馆去看免费的“尾戏”。记得一次我站在戏台边,仰看台上身著丽袍的娇媚女子与束装武生交手,几个回合下来被砍断手臂,还滴着血。突然一个川剧变脸——散发披头、面部狰狞,朝着对手尖声道:“孤是那‘陈仓老鬼’……”那时兴演“鬼戏”,看多了胆子就变小了。走那茶馆回起重机厂的夜路,总担心身后有鬼拍肩膀,每次都走在父亲前面。但也不完全放心,怕前边坟包里突然冒出个 “老鬼陈仓”、“吊颈鬼王魁” 什么的,转身跑岂不掉了后。6.后来单位文化茶园开张,父亲通常在那里打川牌。上街坐茶馆就少了。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一次茶园进了些小人书,散在桌上供人阅览。为了防止丢失,五本书并排用小木片装钉。当我去到茶园,看见桌上的小人书,花了眼,趁茶园婆婆不注意,从一块木片上撕下二本跑回了家,躲在蚊帐里,小心翼翼地压在枕下,以为万无一失。不久,父亲追了回来,问起茶园丢失的书。开头我还狡辩,在父亲的一再追问下,最后承认了。父亲陪我把小人书送了回去。记得茶园婆婆接过书后,没有责怪我。7.最后一次跟父亲坐茶馆,是在文革动乱期间。父亲重病住进了新桥部队医院。闹武斗停了公交车,我走了二十几里路去医院看他。病房谈话不方便,父亲不顾身体虚弱,带我来到附近的一家茶馆。茶桌边,父亲谈到他的病,叫我不要去学校武斗,说听病友讲,附近学校闹武斗,死伤了不少人,还叮嘱回去路上要小心。他带我到隔壁理发店剪了个头,然后在茶馆门口分的手。当我走到街的尽头,回转身去,见他仍在原地远远地望着我。经历四十年世间沧桑,我忘不了“茶馆”,她丰富了我的童年,给了我亲情,开始了我的人生。2009年4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茶馆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老北京茶馆的故事 清茶馆和书茶馆

老北京茶馆的故事 清茶馆和书茶馆

茶馆,清茶馆,老北京,茶客,百家号,评书,养鸟,作者,爱好者,表演,故事,老人,艺人,曲艺节目,世界,北京,单弦,娱乐场所,数人,文章,曲艺,杂耍,新京报,老人们,评书艺人,东悦,安门,应是,个茶馆,中交

2010-05-08 #小故事

老北京茶馆的故事 清茶馆和书茶馆

老北京茶馆的故事 清茶馆和书茶馆

茶馆,清茶馆,茶客,评书,老北京,养鸟,爱好者,表演,老人,艺人,曲艺节目,北京,单弦,娱乐场所,数人,曲艺,杂耍,老人们,评书艺人,东悦,安门,应是,个茶馆,中交,中生,同和轩,地安门外,小茶馆,棋茶馆,爱的

2017-04-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半山茶馆半山茶馆电话 半山茶馆地址

半山茶馆半山茶馆电话 半山茶馆地址

沿山,市场,青洲,罗星塔,建星路,海军医院,宝马,天桥,博物馆,公交车,专线,三坊七巷,出租车,出发点,旅游观光,智能,派出所,马尾区,福州市,线路,罗星塔公园,连江,距离,自驾,规划,马尾,多少钱,怎么走,每公里,空港快线

2020-06-18 #故事会

茶馆读后感300字茶馆读后感三篇 老舍茶馆读后感

茶馆读后感300字茶馆读后感三篇 老舍茶馆读后感

读后感,茶馆,老舍,王利发,四爷,先生,人物,社会,裕泰茶馆,故事,悲剧,经营,刘麻子,吴祥子,松二爷,体会到,个茶馆,三教九流,中国,人民,儿子,作文,剧中,全剧,兴衰,初中,剧作,地方,大师,年代

2018-02-21 #长篇故事

贩卖爱情故事的茶馆 贩卖爱情故事的茶馆全文阅读 贩卖爱情故事的茶馆最新章节 潇湘书院

贩卖爱情故事的茶馆 贩卖爱情故事的茶馆全文阅读 贩卖爱情故事的茶馆最新章节 潇湘书院

红包,作品,月票,抢红包,用户,作者,次数,张月,才能,奖励,仅限,条件,单用户,数量,有效期,潇湘,类型,钱包,详情,48小时,个人中心,有三种

2018-02-26 #故事大全

老北京的茶馆老北京的故事茶馆影评

老北京的茶馆老北京的故事茶馆影评

茶馆,秦二爷,老北京,人生,世事,情怀,岁月,四爷,掌柜,结尾,纸钱,朝代,皱纹,老人,雍容大度,长者,变迁,最经典,这是一种,物是人非

2017-06-17 #小故事

茶馆①老舍先生写过一部话剧叫《茶馆》 故事全发生在北京裕泰茶馆里 清末 北洋 民

茶馆①老舍先生写过一部话剧叫《茶馆》 故事全发生在北京裕泰茶馆里 清末 北洋 民

茶馆,北京,老舍,裕泰茶馆,先生,故事,北洋,各阶层,民国,话剧,三个时代,抗战胜利,半个多世纪

2008-08-07 #故事会

茶馆①老舍先生写过一部话剧叫《茶馆》 故事全发生在北京裕泰茶馆里 清末 北洋 民

茶馆①老舍先生写过一部话剧叫《茶馆》 故事全发生在北京裕泰茶馆里 清末 北洋 民

茶馆,茶坊,北京,四川人,小题,成都,茶客,茶肆,娱乐,老舍,名人书画,熟食店,裕泰茶馆,先生,久坐,故事,北洋,各阶层,卖茶,我国,听戏,四川,夜市,年间,民国,话剧,茶水,茶楼,街巷,风俗

2020-06-17 #故事阅读

老舍茶馆简介 老舍茶馆内容简介

老舍茶馆简介 老舍茶馆内容简介

茶馆,王利发,老舍茶馆,简介,北京,全剧,社会,刘麻子,庞太监,秦二爷,老舍,小窗口,裕龙,东城,个旧,作者,人物,举止言谈,人物形象,先生,剧中,半个世纪,历史,四爷,地痞,展示出,折射出,故事情节,掌柜,断面

2007-07-20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