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启发孔子 李白夸赞丨中国哲学第一人季梁 缘何未著书未带徒?

时间:2011-11-30

季梁,是春秋初期的随国大夫。他是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在思想领域,他率先提出了夫民,神之主也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提出修政而亲兄弟之国的主张

提示:本文共有 32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季梁,是春秋初期的随国大夫。

他是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

在思想领域,他率先提出了“夫民,神之主也”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提出“修政而亲兄弟之国”的主张;在军事上打破传统的对阵方式,提出“避实击虚”的用兵谋略。

李白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誉其为“神农之后,随之大贤”。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哲学研究所编辑中国哲学史史料时,将季梁作为中国第一个署了名的哲学家。

他的思维和眼界已经跳出南方的崇山峻岭,达到了一种俯视神州的高度。

随国弹丸小国,由此成为荆楚蛮荒之地的一个思想高地。

不过也有缺憾:韩非子,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孔子,著书立说,开启出儒家学派。然而,伟大的思想家季梁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方面,均未收获与思想水平相当的成就。

思想崛起是大国崛起的先声。无疑荆楚失去了一次跨越发展的绝佳机会,这着实可惜。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思想大牛未著一书、未带一徒呢?

季梁

来自蛮荒的思想家

随国,南方小国。这个国家被季氏统治着。

根据《世本》记载,季氏可能源自西周八士之一的季随。顺着往下推,可知季随可能就是被封在了随国,因而以随为国名。

季梁,就是出身于随国贵族家庭。这使得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接触到春秋时期的前沿学术思想。

加上成年后,被随侯委以重任,广泛的阅历,给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先管百姓再管上帝

从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后,就逐步形成了崇拜上帝祖先的天命神权论。上帝主宰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吉凶祸福,统统望天收。

但随着奴隶社会摇摇欲坠,社会动荡不安,人们越来越觉得这个“天”不靠谱。

这些抱怨被记载在诗经中。“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高傲骄纵的上帝,他是万民的君王。上帝暴虐无道,政令邪僻。)

生逢乱世,仅靠奴隶主阶层发布的上天旨意,老百姓根本活不下去。百姓无法休养生息,社会就会更加动荡,国家就岌岌可危了。

对此,季梁有针对性地提出:“民为神主”。

在与随侯的对话中,季梁劝导随侯要看重民而非神:“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这是一个非常靠谱的建议,先安民,再奉神。

此后的荀子提出“(民)最为天下贵也”。显然这是对“民为神主”的继承和发展。

韩非子在其著述中提出,人事的成败、兴亡等皆在于人为。无疑也深受季梁无神论的影响。

韩非子

二、倡导和平外交

对于治国,季梁提出:“修政而亲兄弟之国”。

这个主张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修政,把国家内部的事处理好;其二是亲兄弟之国,对周边的兄弟国家友好亲善。

对于治理国家,季梁说出了主导思想:按照三时耕作,修习五教,亲近九族。他认为,按照这个策略去治理国家,就会“动则有成”。

在外交方面,季梁奉行和平外交。

随国和众多小诸侯国一样在晋、楚的夹缝中生存。“朝晋暮楚”,随意跟风是很危险的,搞不好分分钟就被灭掉了。

于是季梁建议随国,在诸侯环伺之中,做一个对所有人都友好相待的水豚。

正是因为随国的和平外交,史载楚随在春秋时期仅爆发过三次战争。

即使到了战国时期,楚国将周边小国席卷一空,“南卷沅湘,北绕颖泗,西包巴蜀……大地计众,中分天下”,但仍然舍不得灭掉随国,而是一直罩着它。

春秋战车

三、避实击虚出奇招

桓公八年楚随战斗中,季梁提出了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案。“季梁曰:‘楚人尚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

这种避实击虚的战术,在《孙子兵法》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孙子兵法 · 虚实》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

季梁还善于博弈。《左传· 桓公八年》载:“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季梁请下之:‘弗许而后战,所以怒我而怠寇也。’”

大敌当前,季梁建议不急着打,先和谈。这就是季梁的博弈:楚军士气高涨,不如先通过和谈避其锋芒。和谈成,两军就此偃旗息鼓;更可能的是和谈不成,这样迫使随军将士背水一战,士气倍增;并且求和会削弱楚军的战斗意志。

季梁无疑将这种心理博弈在战争中用得炉火纯青。

孙子兵法之围魏救赵

阻力重重的实践之路

思想大牛季梁,陷入了行动的泥沼。

当楚国决定讨伐汉东诸国时,斗伯比建议用老弱病残之兵向随国示弱,使随国骄傲膨胀,脱离和诸小国的同盟,从而楚国就能各个击破。

有人当即提出反对意见:季梁在,这么做有何用?

斗伯比轻轻地哼了一声:这个策略以后会有用,因为随侯将会宠信小人少师。

一、随侯很随意

季梁曾经提出了很多治国的建议,但真正导致它们生效的,是恐惧。

面对楚军,随侯居然昏了头,要派兵去比划比划。

季梁赶紧上去让随后清醒点。

现在上天是向着楚国的,楚军示弱,是为了诱惑我军上钩。国君还为何急着出兵?

那怎么才能抵御强国进攻呢?

小国抵御大国的根本,就是因为小国有道义,而大国不讲道义。

但现在随国完全跑偏了,立国之本荡然无存。

如今百姓挨饿国君却肆意享乐,祭祀者在神灵面前虚报功德。如此这般,老百姓离心离德,六神就无主。光靠献上一点微不足道的祭品,就尽想好事,咋可能呢?还是勤修内政,团结兄弟国家,或许还能免祸!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请注意这个“惧”字。这说明随侯只想解燃眉之急,对于季梁的治国之道,压根没想去了解。他把季梁,只是当成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生,有麻烦了就找过来。等风平浪静没啥事了,就逐之出。

随侯就这点眼光,还谈何长远之策呢?

随国编钟

二、小人很得意

随侯努力了一阵,还是放飞了自我,跟周围盟国脱钩了。

楚军就不失时机地来了。

不用说,到了这步田地,小人少师“功不可没”。

楚军打过来,祸到临头,少师还在一旁“卖拐”。

两次交锋,季梁都被小人击败。

一个是在战前。

季梁主张先和谈,挫挫楚军的士气。但少师却说,要速战,否则就会丧失战机。

一个是在作战中。

季梁主张避实击虚,先打败偏师,然后集中火力攻击楚王。然而少师说:不面对他们的君王,哪算得上是真正的战斗?

季梁的两次建议,都被随侯无视,随军惨败而归便毫不意外。

从中可以看出小人少师的特征:

1、意气用事。想当然地决策,输赢看淡,面子不能丢。

2、极端反智。被楚军的小伎俩所蒙骗,自己也十分不屑于采用计谋。

仔细一琢磨,这少师说的话,似乎和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的随后不谋而合。原来少师之所以获得重用,就是因为他全力贯彻随侯的投机策略,如果遇到反对者,就极力诋毁,打击报复。

有这样的国君,和这样的臣子。走业务路线的季梁,哪里有用武之地?

所幸,随侯迫于严峻的外交形势,不得不老老实实贯彻了季梁的和平外交思想,从而成为随国得以成为汉阳诸姬中国祚最长的国家。

汉阳诸姬是阻止楚国北上中原的屏障

学术的尴尬:空怀屠龙术

公元前690年,随国在青林山一役中被楚国击败,导致丧国辱邦。季梁气恼不已,郁郁而终。

显然作为政治家,季梁在经世致用方面,成果乏善可陈。

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哲学第一人,为何在学术方面,季梁也未能发挥出与其思想高度相一致的影响力呢?

因为季梁所处的年代是百家争鸣早期,还缺乏相应的氛围。

一、缺乏理论积累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开门立派,形成了学术空前繁荣的盛况。

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189家学派,发表了4324篇经典著作。其后《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在巅峰时期,整体规模一度有上千家之多。

季梁所处的时代,恰恰是春秋初期。当时理论观点尚不丰富,知识网络尚未形成,要想在空白之上著书立说,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

百家争鸣

二、缺乏育人用人氛围

一百多年后,孔仲尼开始创立儒家学派。

他首倡私学,广收弟子三千。他历时十三载,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四处倡导仁义礼智信。他还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这种春秋中期大规模教学,且人才自由流动的社会风尚和氛围,是季梁所难以想象的。

像韩非子著书立说,往返于诸国之间,也是不可能的。

在当时,由于季梁是随国贵族,他便只能服务于随国,没有其他更多选择。

所以,纵使绝非池中物,季梁也受限客观,无法变现,最终陷入“空怀屠龙术而无龙可屠”的窘境。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启发孔子 李白夸赞丨中国哲学第一人季梁 缘何未著书未带徒?”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文化传播第一人 哲学级别的传播论 孔子的传播思想及实践

中国文化传播第一人 哲学级别的传播论 孔子的传播思想及实践

传播,孔子,儒学,影响,传播学,中国,传统,思想,知言,系统,行政,人们,创始人,原则,情境,文化,方法,正道,知识分子,论语,交流,中国文化传播,卓有成效,刘鑫,利莎,卡里斯马,哲思,大文,孟子,素王

2010-06-29 #长篇故事

老子是哲学家兼诗人 孔子是教育家兼伦理学家

老子是哲学家兼诗人 孔子是教育家兼伦理学家

老子,诗歌,哲学,道德经,孔子,境界,散文,论语,第一人,老师,宇宙,上原,中国,哲学思想,哲学家,学生,学者,托名,文学作品,著作,韵文,于伏羲,其诗,冯友兰,周文,诗哲,道可道,黑格尔,伦理学家,三生万物

2010-02-27 #短篇故事

刘慈欣:中国科幻第一人《三体》引领中国科幻界跟上国际的脚步

刘慈欣:中国科幻第一人《三体》引领中国科幻界跟上国际的脚步

刘慈欣,生命,小说,开头,人类,宇宙,故事,问题,体文,叶文洁,三体人,人性,作品,地球,科幻,终极,读者,骨头,吴飞,奥巴马,霍布斯,中国科幻,地球文明,这本书,黑暗森林,中国,三部曲,作者,哲学,外星

2013-07-07 #故事大全

一位有影响的中国哲学家:孔子

一位有影响的中国哲学家:孔子

孔子,中国,哲学,宋国,影响,论语,孔父嘉,教师,家庭,教育,孔夫子,孔防叔,微子启,中国哲学家,传统,信仰,历史,儒家思想,六世纪,同情心,史记,四书,基础,大夫,官方,学说,帝国,思想,教育家,时期

2010-07-24 #故事会

哲粉必看!中国哲学简史概要之孔子和老子!

哲粉必看!中国哲学简史概要之孔子和老子!

孔子,老子,子曰,圣人,统一,万物,君子,特点,原则,周礼,东西,思想,中国哲学,哲学,儒家,函谷关,天下,子路,状态,秩序,统治者,著作,冯友兰,尹喜,胡适,中庸,事物,临洮,内容,周公

2019-08-01 #故事阅读

《中国哲学小史》:孔子的思想庄子的境界 传统哲学都在说什么?

《中国哲学小史》:孔子的思想庄子的境界 传统哲学都在说什么?

冯友兰,庄子,哲学,内容,小史,传统,先生,境界,思想,才能,脉络,中国哲学,该怎么,兰多,冯友,包罗万,友兰,史释,大文,孟子,王路,纪贞元,我是谁,将庄,我喜欢,象中,书单,分叉,六书,半文半白

2019-01-08 #故事会

西方某大哲学家瞧不起孔子 公开贬低儒家:孔子也算哲学家?

西方某大哲学家瞧不起孔子 公开贬低儒家:孔子也算哲学家?

孔子,黑格尔,道德,中国,宗教,孔子学院,G.,F.,W.,法律,中国人,个人,哲学,思想家,生活,东西,儒家,士大夫,大学,常识,月亮,方圆,教训,比西,权贵,生死,皇帝,百姓,知识,老子

2018-06-01 #故事大全

《老子与孔子:中国哲学的精神》 杨立华教授大道知行讲堂开讲

《老子与孔子:中国哲学的精神》 杨立华教授大道知行讲堂开讲

孔子,老子,讲座,思想,大道,知行,智慧,讲堂,道家,杨立华,中国,教授,道德经,传统文化,中华,主题,儒家,儒学,力量,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时代,精神,老师,著作,道教,研究,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你必须

2012-09-22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