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百年家训 传承好家风——平昌县历史名人家风家训故事

时间:2011-11-27

关于家风家训的历史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43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家风传承展览室

孝节牌坊

家训荟萃

吴氏宗祠

本报记者 刘旭 文/图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贤士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好家风好家训”的熏陶,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典范。近日,记者走进平昌县家风家训馆,从一条条家训了解家族背后的家风故事,感受家训对社会、家族的熏染以及所起到的引导作用。

余氏家训 孝友一家存古道 公平二字守前规

1月1日,平昌县岳家镇街道上余氏牌坊处十分热闹。平昌县余氏族人余昌伟带着一些后辈来这里寻祖辈遗迹,学习家风家训。记者看到,斑驳的牌坊依旧巍然耸立,刊刻于石壁上的字自然飘逸,清晰可见。“这个牌坊已历经150余年风雨了,在族人的努力保护下,才留存下来。”余昌伟说

平昌余氏祠堂建于清咸丰年间。岁月流转,昔日规模庞大的祠堂,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牌坊。平昌余氏先祖入蜀制订的家规——积善余庆,巧妙地将姓氏融入其中,它被题写在牌坊之上,更镌刻在余氏后裔的心间,成为一代代余氏族人的精神信仰。

平昌余家是晚清巴中名门望族,进士余焕文在儿子余堃考中翰林修好府第后,把余氏家规“孝友一家存古道,公平二字守前规”刻于余氏官邸中门,横批“积善余庆”,启佑后人。

余堃为余焕文第五子,29岁时入选翰林院,总纂国史,书法在京师颇负盛名。其为人正直,在北京和陕西为官时,树有政声。1912年当选“中华民国国会议员”,因对袁世凯不满,拒绝到任。随后又被推选为“陕西省都督”,仍以不懂军事为由,于1913年弃职,声称“出家”,换上一袭僧袍,取小道悄然回到家乡。

余堃弃官回家后,在岳家创办了金斗寨高等小学堂,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革命烈士刘伯坚是他得意的学生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金斗寨高等小学堂改成金山中学,每年考入大学者甚多,在达县、巴中小有名气。

余氏先祖家境殷实,其家规十分严格。其中最严厉的一条是,余氏家人在外不得贪恋钱财,在外如因毁损家族名节,将受严刑,死后不准进祠堂。在言传的同时,余氏先祖更注重身教。1919年,余堃把从友人郑启和那里得来的1000个银元购买20多石谷子的田产,帮助贫困学生购买书籍和到京、省考试的路费等。余堃还捐谷子置田产在岳家助办“十善会”,赡养孤寡老人。每遇到灾荒,庄稼歉收的年景,余氏家族节衣缩食,助赈饥民,受到乡里人的尊敬。

今年54岁的余昌伟是一名公职人员,一直以来谨记家训,言传身教影响着家族里的人,而且他给女儿取名“余庆”,就是希望她永远牢记并传承好“积善余庆”的余氏家风。最令余昌伟自豪的是,平昌1000多名余氏后裔,都能严守家训。据他了解,迄今为止,余氏公职人员中无一作奸犯科者。

谢氏家训 贫不丢书 寡欲养廉

谢恩,字朝南,乾隆庚寅1770年恩科举人。谢恩先祖谢奎携妻张氏及三个儿子从通江鸡子顶迁入平昌云台白树沟,牢记“贫不丢书”的祖训,将四字刻成匾,挂于堂屋上。

谢恩为第五代孙,靠已出家的大哥虹霁支持到成都锦江书院进修,中举为官。为加强对自身和子孙的教育,他在组训上加上四字,成为今天平昌谢氏的家训“贫不丢书,寡欲养廉”。

据《巴中县志》记载,谢恩有子湛露,一鸣、六逸、金门,都受其父家训,寒窗苦读,各有谋就。一鸣为嘉庆时举人,金门为岁贡生,著有《旧雨诗钞》。金门子希安,为附生;孙鸿庥为岁贡。祖孙四代不忘家训,靠诗礼传家,虽然家财不丰,但皆经纶满腹,造福一方,素为乡民景仰、效仿。

谢恩生前在浙江龙游县为官,时正直海盗为患,民心不安。他为了支援台湾总兵爱新觉罗泰和等追剿海盗蔡牵,迫使蔡牵落海而死。他无日无夜,操心竭力,安抚后方,支援前线,终至积劳成疾,卒于任上。由于他为官清廉,家无积蓄,子女无力办好后事,还是当地民众援手资助,才得将遗骸送回家乡安葬。

如今,每逢清明、春节,谢家支脉都会聚集在一起拜祭祖先。不同支脉的谢氏子孙诵读家训,述说家族历史,表彰族内优秀子孙,鼓励子孙光大传扬谢家优良家风家训。

今人有诗赞云:“栀庭幽寂喧声远,日照石阶古宅暖。云飞风渐羁夕阳,峰萦水徊开屏山。雕窗步巷翰林意,壁画家训世代传。一篇座右诂来者,数曲嗟哦岁月闲。”

吴氏家训 传德守道 忠孝报国

在平昌县家风家训馆第六号房里的一张祠堂画卷上,记者看到平昌吴氏家族在这里共有6座牌坊,皇帝御匾5道,圣旨100多道,而这些“功成名就”都离不开吴氏家族“传德守道,忠孝报国”的家训。

白衣吴氏原籍为江西省宜黄县棠阴乡。明清时期,吴氏先祖吴鸣琳与妻子张氏从江西宜黄县辗转来到白衣镇。张氏出自福建上杭的书香门第,知书识礼,为人恭谦,在白衣镇很快做起了小本生意,且越做越红火,其经营范围逐渐扩展到茶馆、栈房、典当、木材、船筏等,成为当地的富户。

儿子成家后,张氏见儿子科考无望,就将生意交与儿子打理,并督促儿子拟撰了《白衣吴氏家规》、家训“传德守道,忠孝报国”和40辈字派。即便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乡民每到四更天还听到吴家有纺线、织布和读书的声音。由于教导有方,吴氏子孙英才辈出,先后涌现了翰林进士三人,七品以上官员十多人。

吴氏家风甚是严厉。清朝中期,四川东乡(宣汉)发生血案,提督李有恒以老百姓抗捐赋税为名派兵围剿,燃毁房屋千余间,杀戮男女老孺千余人。翰林进士吴镇得知后,直言有声,不畏权贵,重查“东乡血案”实情,并先后将提督李有恒、东乡知县孙定扬正法。

以吴镇为榜样,吴氏后人讲忠孝节义获得朝廷一致好评。清咸丰年间,白衣吴氏家宅遭遇火灾,仅白衣观音庙幸存。清光绪年间,重建吴氏官邸之时,光绪皇帝允许取样皇宫,在全国调集能工巧匠,耗时十年,建成规模宏大、气象非凡的六庙三宫和庞大的吴氏官邸,雄伟的节孝牌坊,魁星点斗,浑然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古建筑群。

清代末年,国家积贫积弱屡受列强欺凌,白衣吴氏后人吴德肃、吴铁桥、吴以启与康有为、梁启超一起,思变法图强富国之路。他们在杭州办起近代杂志,并成立强学会,准备发动变法。却不想消息泄露,戊戌变法失败,吴氏三兄弟为民族大义,凛然赴死,近千族人被处死。吴氏家族为民族复兴大义付出了生命。

平昌县家风家训馆负责人介绍,吴氏家族在戊戌变法中参与人数众多,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关于吴氏家族变法的记载多达8页,将吴德肃、吴铁桥、吴以启称为“蜀中三龙”。

冯氏家训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和睦宗族、奋志读书 勤俭耕耘、安分守法 正直为人、廉洁奉公

冯家与余家同居在岳家镇金斗寨,两家友好,家风极好。冯氏一族迁入金斗寨后从第十一代起,开始制定完善家训家规。到十五世冯廷富、冯廷扬之前已基本形成条文,并得到族人的认可,冯氏一族很快成为当地的望族之一。

第十六代冯天德,小时候父亲去世,他苦读诗书,励志成才。20岁的时候,他开始打理家务事,粮钱进出皆依母命,从无过失。1877年,遭遇大旱,农民颗粒无收,冯天德奉母命高价买粮低价售出,境内民众得以生存。四川总督丁葆祯奏议叙七品衔,给予“乐善不倦”匾额。后来,境内团学及一应公益慈善事业都由冯天德经营,他不获私利、不揽权、不贪污,受到百姓尊敬。为了规范族人行为,他订族约一卷,条目为“六劝”“五崇”“六戒”,在家族内传阅。

在1998年续谱时,“六劝”“五崇”“六戒”原文已经找不到了。根据后裔口述,梳理的家训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睦宗族、奋志读书、勤俭耕耘、安分守法、正直为人、廉洁奉公。

百年家训传承好家风,平昌冯家最出名的家风故事是冯均逸枪毙康纯,踏倒虎门。冯均逸任绵阳专区专员时兼“保安司令”时,城北郊石乡有个乡长叫康纯,此人长期与当地土匪勾结,坐地分赃,无恶不作。凡平武、北川、江油、梓潼及邻近县窜到绵阳作案的匪首、匪徒都得先在康纯的“码头”上“归镖拜把”。冯均逸掌握详情后,手谕县长雷全清“逮捕康纯治罪”。

雷全清怕康纯身边的匪徒报复,一直不敢动手。冯均逸下二次手谕,雷全清捕了康纯,但三个月都不敢处理。冯均逸见此,指派保安大队长率队着便装,到繁华集镇巡回“清乡”,凡遇形迹可疑者都要盘问候保,凡带武器又负隅顽抗者一律就地处决。在此基础上,冯均逸亲率保安部队,直接从监狱中提出康纯,插标游街至北街码头——康纯的“虎门茶馆”面前,亲口宣布处以死刑,并将茶馆大匾摘下打碎。这一行动众匪惊骇,民众称快,绵阳的社会治安由此好转。

平昌县家风家训馆负责说,冯均逸严守家训,从政数十年,但清廉有守,关怀民瘼,秉公处事,不徇私情。除老家祖业外,未置私产。而且,他还积极支持地方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兴办,参加救亡运动,营救蒙难同仁,发展进步力量等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百年家训 传承好家风——平昌县历史名人家风家训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编印家风故事文史读本 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

编印家风故事文史读本 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

家风,广昌,广昌县,文史,故事,读本,赖巽,专辑,家规,家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文章,教育,好家风,建一,何文渊,揭子兵,陈宗礼,按察使,中一,云南,一生,传家,何桥,全县,历史名人,官服,委员会,古建

2020-09-23 #长篇故事

传承名人好家风 凝聚廉洁正能量

传承名人好家风 凝聚廉洁正能量

家风,家规,家训,越城区,历史名人,徐良,明志,传统美德,区委书记,党员干部,党风,劝学,劝善,家庭,原话,学生,精神文明,精华,政风,民风,知礼,社会主义,篇文章,财富,糟粕,绍兴,闪光点,践行,建设,值得我们

2020-08-24 #经典故事

「巴中」平昌白衣镇:传承家风家训 引领时代新风

「巴中」平昌白衣镇:传承家风家训 引领时代新风

家风,家训,制度,群体,传统文化,群众,活动,吴氏,平昌县,干部,村民,礼仪,践行,教育,听故事,社会文明,好家风,吴老,敬贤,显浩,将家,教育基地,新时代,统战部,巴中市,古镇,三进,传国,乡贤,义举

2017-11-11 #故事阅读

弘扬好家风 传承好家训!“家风文化节”助推家风文明

弘扬好家风 传承好家训!“家风文化节”助推家风文明

家风,家庭,好家风,家训,同行,妇联,文化,故事,宣传,颁奖,好的,人们,书画,力洋镇,古村落,古宅,家庭教育,社会风气,文化节,文明,讲堂,纪念馆,交流,建设,亲子阅读,影响下,习近平,叶水夫,由宁海,童诗

2007-08-24 #故事大全

“善”与“孝”的传承:好家风带来好民风 家训家风家规 家风故事

“善”与“孝”的传承:好家风带来好民风 家训家风家规 家风故事

家训,家风,好家风,家规,家庭,全家,华州,做善事,传统美德,善行,民风,孙子,渭南市,子义,成一,中学,中华民族,儿童,华县,大学生,学费,家人,辈子,渭南,网友,陕西省,活动,大数据,资助贫困,与人为善

2010-02-27 #小故事

好家风小故事50 好家风故事五十字。

好家风小故事50 好家风故事五十字。

吉鸿昌 朱德 钱钟书 钱基博 朱敏 父亲 司马光 曾国藩 子女 瓷碗 曾家 家风 人生 事情 天下 穷人 辈子 教育 好家风 司马氏 尤切 徐志摩 望汝 毛主席 汝文 胡适之 蒋介 诸葛公 陶渊明 上许

2020-04-29 #经典故事

好家风小故事50 好家风故事五十字。

好家风小故事50 好家风故事五十字。

吉鸿昌,朱德,钱钟书,钱基博,朱敏,父亲,司马光,曾国藩,子女,瓷碗,曾家,家风,人生,事情,天下,穷人,辈子,教育,好家风,司马氏,尤切,徐志摩,望汝,毛主席,汝文,胡适之,蒋介,诸葛公,陶渊明,上许

2020-06-23 #经典故事

好家风小故事50 好家风故事五十字。

好家风小故事50 好家风故事五十字。

吉鸿昌,朱德,钱钟书,钱基博,朱敏,父亲,司马光,曾国藩,子女,瓷碗,曾家,家风,人生,事情,天下,穷人,辈子,教育,好家风,司马氏,尤切,徐志摩,望汝,毛主席,汝文,胡适之,蒋介,诸葛公,陶渊明,上许

2020-07-04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