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河北故事|绿皮小慢车的光阴故事

时间:2011-11-20

三十多年来,绿皮火车日复一日地穿行于沿线的南湾子、新杖子、西大庙和上板城南站,把山区乡亲们的水果和红薯等特色产品运进承德和北京

提示:本文共有 23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在承德市,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一直运行着这样两对绿皮慢火车,陪伴沿线的乡亲们演绎了三十多年的光阴故事。三十多年来,绿皮火车日复一日地穿行于沿线的南湾子、新杖子、西大庙和上板城南站,把山区乡亲们的水果和红薯等特色产品运进承德和北京。于是在两座城市的街头,就有了一个个挑着箩筐担子售卖山货的身影,成了承德有名的“大筐队”。而进城卖山货,也是“大筐队”家庭的增收来源。三十多年来,绿皮车稳稳运行,载着沿线乡亲奔走在致富路上。

进城: 小慢车为山区开辟绿色通道

张淑琴在晾晒红薯干。

深秋时节,承德夜间气温已到零下。

这天,新杖子镇61岁的张淑琴正在房顶晾晒红薯干。她从十六七岁开始,摘酸枣、种水果乘火车到城里去卖钱贴补家用,说起来,已经算是“大筐队”里面的老人儿了。

张淑琴晾晒的红薯干。

张淑琴说,由于山区地少,家里主要种植果树。在山里,她家种植着苹果、山楂、西梅、樱桃,还有多种梨树和枣树。每年瓜果成熟后,她就到城里去卖了换钱,以此维持生计。年轻时,她一次能挑一百五六十斤的山货。现在,她年纪大了,每次只能挑上80斤左右了。“现在日子好了,我们还增加了采摘项目,客人都是这些年我们进城卖水果结识的老顾客。两个儿子不愿让我再吃苦受累,每月都给生活费。但是,我干了这么多年也习惯了,闲不下来,平时老伴在家修剪果树,我就负责外出销售。”

只见张淑琴把挑选好的水果装满了箩筐,搬上一辆独轮车,走山路推车下山,直奔火车站。由于长年行走于这条山路上,因此两公里的山路,她仅用了20多分钟。

火车站已经聚集了很多和张淑琴一样等着乘车进城的乡亲,且都提前准备好了身份证和两块钱零钱,准备和其他旅客一起到售票厅排队购买车票。

承德车务段新杖子火车站站长崔靖宇说,这个小站一年四季都有“大筐队”乘车进城,大概每天有百十来人。“车站的工作人员和乡亲们都很熟,大家也是能帮就帮,比如遇到列车运行图调整列车车次时间,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各个村的村干部,提醒乡亲们注意时间变化。”平时,火车站也会加强安全宣传,并为“大筐队”开辟绿色通道,把货运到最方便上车的地方。毕竟乡亲们携带东西很多,这样做也能科学安排大家上下车。

纽带: 绿皮车承载山区乡亲致富梦

老乡们在站台上候车。

进入站台,映入眼帘的是近百个装满水果和山货的箩筐,沿着黄色安全线整整齐齐地摆放着,里面装有苹果、酸梨、山楂、布朗、瓜子、脆枣、红薯干、玉米等山货。

记者注意到,“大筐队”的成员中老年妇女居多,大家互相拉着家常,等待火车的到来,时不时还仔细码一码各自箩筐里的货品。

9时零2分,由兴隆县站开往承德站的6433次绿皮车缓缓驶入新杖子站。早已在车站等候的乡亲不紧不慢地挑起了箩筐,待车一停稳,便和其他旅客一起有序顺畅地上车了。两分钟不到,大家便已上车完毕,火车按时驶出了车站。

据了解,由北京铁路局承德车务段担当的兴隆县站至承德站的6433次绿皮车,全程101公里,每天7时16分从兴隆县站始发,10时到达承德站。列车沿途在大山中穿行,途经北马圈子、鹰手营子、洞庙河、新杖子和上板城等13个车站。

6419/6420次绿皮车往返于通州西和承德间。

6433/6434次列车长邹国利说,该车组同时套跑6419/6420次往返于通州西和承德间的绿皮车,也就是那对在网上走红的北京人到六道河子赶集的绿皮小慢车。他们担当的列车每天都和山里的乡亲们打交道,“乡亲们朴实、勤劳,特别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都是把乡亲们当亲人。乡亲们一出去就是一天,舍不得买水喝,我们就在车厢里备足开水供他们饮用和储备。”邹国利说,乡亲们上下车的时候,车站工作人员也会帮着搬运大筐等行李。

近年来,随着当地公路交通快速发展,乘坐汽车外出售卖山货的乡亲有所增加,但铁路绿皮车凭着站站停车、票价低、承载能力大的优势,仍然备受乡亲们信赖,并成为联系城市和山村的纽带。

如今,6433/6434次列车经过减编后只有4节硬座车厢,但数十年寒来暑往,把山里的乡亲带去城里务工赚钱,把城里人带到山区旅游、赶集,在拉动山区经济方面不可或缺。

收获: 助力“大筐队” 挑出山乡好日子

山区的乡亲们挑着担子乘火车去卖山货。

车厢里,一位大婶手中的一沓厚厚的车票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见记者走近,这位大婶顺势将车票在桌子上一一摆开,一共52张。大婶说,这是她最近这一个月的车票,几乎每个月都有20多天坐这趟列车。“要是坐汽车从新杖子到承德,单程就得15元,一天往返就30元,一筐苹果就白挑了。但坐火车一次只要两块钱,一天打个来回才4块钱,而且时间还很合适。”

上午10时,列车缓缓停靠在承德站。乡亲们互相帮助着有序下车,然后利落地收拾好自己的箩筐,掀开蒙布,奔向各自熟悉的小区和集市。

乡亲们的山货很受居民欢迎。

张淑琴来到她熟悉的居民小区,这里很多住户是和她熟识的老主顾,会定点来购买她挑来的自产无公害、无农药水果。

小区居民刘女士说:“我们承德人就认新杖子的水果,没有农药、纯天然,吃着口感好,还放心。我去海南住,也都带咱们这边的水果去。”

售卖山货的间隙,张淑琴还用手机和远在四川上大学的二儿子视频聊天。

过去的数十年来,张淑琴一家通过辛勤劳作,不仅盖起了四间房子,还供出了家中的第一个大学生。张淑琴说,她觉得幸福而知足。晌午过后,张淑琴挑来的几十斤苹果和红薯干售卖一空,她还去车站附近的书店给上小学二年级的小孙子买了两本课外书。

下午5时45分,天色向晚,忙碌了一天的“大筐队”乘坐承德至兴隆县站的6434次列车回家。此时,箩筐变得空空的,却也“装满”了一天的收获。

三十多年来,绿皮小慢车每天上午从新杖子到承德,下午再由承德到新杖子,穿梭在承德的大山间,承载着山区乡亲的致富梦,见证着山区乡亲一天胜过一天的好日子。

(燕都融媒体记者 呼延世聪 通讯员 鲁静)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河北故事|绿皮小慢车的光阴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兰新线上“绿皮小慢车”讲述光阴的故事

兰新线上“绿皮小慢车”讲述光阴的故事

绿皮,慢车,票价,运行,兰新线,全程,列车,次列车,武威南,光阴的故事,城市之间,新华社,二十世纪,乡村,交通工具,兰州,八十年代,农产品,城乡,小站,小时,旅客,武威,永登,甘肃兰州,照片,节车厢,群众,餐车,风扇

2014-03-01 #故事大全

连接城乡的“绿皮小慢车”行驶在兰新线上 讲述着时光的故事

连接城乡的“绿皮小慢车”行驶在兰新线上 讲述着时光的故事

票价,运行,次列车,旅客,列车,全程,慢车,武威南,兰新线,马宁,城市之间,兰州,乡村,交通工具,农产品,城乡,小站,小时,武威,永登,甘肃兰州,绿皮,节车厢,群众,餐车,风扇,锅炉,里程,飞速发展,高铁

2010-03-25 #经典故事

走近非遗系列报道之二十四——木版年画里的光阴故事

走近非遗系列报道之二十四——木版年画里的光阴故事

木版年画,年画,德胜祥,技艺,题材,颜料,李德胜,天中晚报,河北,淮河,陡沟镇,门神,天津杨柳青年画,朱仙镇年画,武强年画,今禹,朱仙镇,李传清,李传,柴房,秦琼,高琳,三星,中一,中国美术馆,河南省文化厅,都会,作者,不幸,专家

2011-02-05 #经典故事

我的大学生活——入学报到 拥挤的绿皮火车带我前行|百家故事

我的大学生活——入学报到 拥挤的绿皮火车带我前行|百家故事

母亲,天津,座位,时候,枕头,大学生活,河北工业大学,故事,万事,东院,人们,包裹,学校,宿舍,朋友,火车,马扎,生活,三个人,大学四年,百家号,买那,得让,次列,一路小跑,丁字沽,大有,天津西站,百味人生,那一夜

2015-06-11 #故事阅读

94秒|京台高速鲁冀收费站落幕 听收费员讲述20年的光阴故事

94秒|京台高速鲁冀收费站落幕 听收费员讲述20年的光阴故事

收费站,李庆利,收费员,岗亭,鲁冀,收费,邹璇,闪电,入口,山东,司机,山东省,河北,点点,省界,出口,收费方式,这一刻,包含了,刘振,程德,郑秀,同成,新闻,信号灯,代表,交通网,中成,人生,保险箱

2016-03-06 #故事会

春运温情故事|西铁乘警陈超和他的“小慢车”

春运温情故事|西铁乘警陈超和他的“小慢车”

列车,陈超,乘警,旅客,村民,警长,孩子,山区,次列车,秦岭,车厢,孩子们,宝鸡,人们,慢车,群众,工作,运行,铁路公安处,西安,大山,支队,广元,时间,朋友,略阳,男子,色彩,跳车,刘卫国

2013-01-13 #故事会

“小慢车”故事亦是六十余载的铁路情

“小慢车”故事亦是六十余载的铁路情

慢车,列车,百姓,老百姓,服务,旅客,票价,秦巴山区,铁路部门,运行,追梦,乡镇,人们,年间,居民,时代,秦岭,深山,精准,铁路,高铁,发展,扶贫,农副产品,慢火车,大爱,姚琪,和山村,和家,和发

2010-01-18 #故事大全

有关火车的故事:我喜欢看火车 坐车 专门挑慢车坐

有关火车的故事:我喜欢看火车 坐车 专门挑慢车坐

火车,慢车,咣当,北京,小时,感觉,青州,小叔,值班员,动车,旅客,时候,时间,昌乐,火车站,很多人,火车上,卡塔,崔斌,青蝉,副总编,责任编辑,我喜欢,老站,就有了,故事,乡里,中体,亲戚,人生

2020-09-26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