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我和我的新疆朋友」王祥:用热血和生命传承喀喇昆仑精神

时间:2011-11-14

由于我从小就崇拜军人,敬仰英雄,受此熏陶,1993年12月,怀着对人生梦想的热切追求,刚满18岁的我就积极应征,义无反顾,经历各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参军入伍

提示:本文共有 71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我叫王祥,来自天府之国的四川蒲江,是一名在西北边陲新疆喀喇昆仑高原从军,并拥有16年军龄的退伍老兵。

由于我从小就崇拜军人,敬仰英雄,受此熏陶,1993年12月,怀着对人生梦想的热切追求,刚满18岁的我就积极应征,义无反顾,经历各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参军入伍。有幸来到这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边防部队,从此新疆这段经历,就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自小在书本里了解新疆,给我的印象就是遥远而神秘。不到新疆不知祖国的辽阔,不到南疆不算到新疆!新疆地大物博,面积占全国六分之一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到全国百分之二的人口。那沙漠戈壁,粗犷豪迈,雄浑壮阔;还有那有着“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传奇的胡杨树,造就和传承着一代代新疆人不畏艰难、扎根边陲、奉献青春与生命的、催人奋进的胡杨精神。

在风调雨顺、山清水秀、安逸舒适的天府之国长大,初来乍到军营,我所见到的新疆冬天,显得格外光秃苍凉。高原之上,见不到一丝绿色,零下十几多度的严寒,和家乡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在这样情况下摸爬滚打,新兵的魔鬼训练,更是考验人的意志。能当兵不容易,能当边防军人更是荣幸!部队要担负地方维稳和高原边防驻守任务,没有好的身体和军事素质是不可能胜任的。所以每当遇到困难,我和战友们就暗下决心,互相勉励,要无比珍惜机会,争当最优秀的军人。

王祥在班公湖

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配到部队汽车连司训,从此与汽车有了不解之缘。由于我们是高原边防部队,培养的驾驶员以后要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边防哨卡担负各项保障任务,对驾驶员技术要求特别高、特别严。沙漠、戈壁、少数民族村庄,到处都留下了我们练车的足迹。通过半年的刻苦钻研,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努力训练实际操作和修理技术,毕业考核后我的成绩名列前茅,成为同年兵中的佼佼者,也是连队同年兵中第一个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

作为边防军人,只有到高原边防去实地驻守,才能检验你是否合格。1995年6月,部队大换防,出于对我的信任和考验,连队党支部首次派我去海拔5000多米、条件极为艰苦的天文点边防连,配属连队驾驶巡逻车守防。在这个常年风雪覆盖的高原,哨卡用车任务多,一百多公里的巡逻线,生活用水,接送上山物资都离不开车。而当年一个哨卡,只配备了一台车和唯一的一名驾驶员。我深知责任重大。

那一年气候特别反常,才到10月份,气温就骤然下降到12月份以后才有的零下二十几度,天天刮大风下大雪,连这台6轮驱动、动力强劲的“东风240”牵引车,出去行驶都有困难。平时生活用水,都在离哨卡1公里处的河坝里拉。可这一年因气温急剧下降,河坝里那一点水已经冻透了,成了完整的一块冰,根本无法取水。没有办法,我只好开着“东风240”拉着两个班的战友和水罐,去33公里处的一处冰湖去找水。高原之上,取水特别艰难,可是好不容易灌满了水,车却意外陷在了冰湖边。我们全体战友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没有把车从冰湖边的泥潭中救出来。

在随后的十多天里,气温骤然降到零下30多度,淤泥冻得像混凝土一样坚固。冬防检查时,副团长又带来两台牵引车一起上阵救“东风240”。可是车体都快拉散架了,陷在淤泥中的6个轮子还是纹丝不动。在各种努力都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只好申请报废。

啃一口雪块用来止渴的边防战士

那段日子,因为哨卡没有车,看到战友们巡逻靠徒步,吃水只能靠院子里扫来堆积的雪,这让我寝食难安,下决心一定要把车救出来。反复思考之后,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把车化整为零、拆成小件,在岸边重新组装起来呢?我把这一想法向连队作了汇报,反复争取,历经无数周折,终于得到了上级同意。于是,我和几名战友背上帐篷、高压锅、汽油炉等生活用具,经过艰难的徒步,重新来到陷车的湖边。在风雪严寒中,我一个螺丝一个螺丝的拆,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的卸,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外刨,第一天把大箱板拆了,第二天把驾驶室拆了,第三天,第四天,就这样蚂蚁搬家一样的努力着……

我和战友用了整整13天,硬是把车给彻底“肢解”了。清洗保养零部件中,稍不留神手就和零件冻得粘在了一块。由于是用汽油清洗,又不能用火烤,只能把金属零件从手上硬往下掰,有时一掰就会撕下一块皮,那种疼啊,真是叫做钻心的疼。

清洗后对所有的零部件编了号,在没有吊车和专用工具辅助的情况下,我和战友们开始一件件地组装。经过好几天的努力,车子眼看着就要组装完成了,连长也挺别的高兴。在最后组装后桥的过程中,我趴在车底下用力装固定连杆螺丝,突然之间,只听“喀嚓”一声,支撑车架的千斤顶突然倒下,顷刻之间,几吨重的车架向我扑面砸了下来。千钧一发之际,我顺势趴在两根横梁之间,避免了最危险事情的发生。可是大箱板还是重重砸在了我的头皮上,将我当场砸晕过去。当时战友们以为我被压死了,哭喊着用电线杆把车架撬起。当我苏醒后,大家说什么也不让我再干了。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我,绝不甘心就此放弃,为了捍卫边防军人的尊严,我一定要把“东风240”组装好,开回去,哪怕是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坚持说服大家,在大家的帮助和共同保护下,我和战友们硬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条件下,历经20多天,将车组装起来,完好无损地开回了哨卡。尽管自己脸脱了皮,手冻裂了,衣服破烂不堪,还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但当看见被自己组装起来的牵引车又可以执行巡逻任务时,内心充满了欣慰和激动!

这段经历,成为我终生难忘的记忆!

只有勇于吃亏,敢于挑战,才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完成急难险重任务。2007年8月的一天,海拔5000多米的神仙湾哨卡一名战士患急性肺水肿,需要快速送往山下医疗站救治。为了争取时间,领导让连队往下送,让我开车去半路上接。当返回到219国道386公里处时,由于洪水猛涨,道路被冲断。硬闯肯定有危险,我来不及脱鞋就跳到水里探路,可由于水太急,在水中被浪打翻,高原冰冷刺骨的河水将我冲出十几米后,卡在一个大石头上。我挣扎着爬起来,再次向河水中央走去,一小步一小步地摸索。当我确认了一条可以通过的水道后,穿着全身滴水不止的衣服,坚持开车把病号送到部队医疗站。

边防战士王祥在神仙湾哨卡

驻守边防16年来,我深深体会到几代边防军人用生命和鲜血缔造了“忠于祖国、热爱边防,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扎根高原、建功边疆,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的喀喇昆仑精神。是脚踏曾经饱受战火但始终未丢寸土,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尊严的老一代边防军人,是当兵的初心和当年的铮铮誓言,激励着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无怨无悔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天文点、神仙湾等哨卡,累计守防十多年,到高原执行任务近200次,5次闯无人区保障战场勘察;先后5次被评为“优秀士兵”,3次荣立“三等功”,2次受到“团嘉奖”,2006年被南疆军区授予“喀喇昆仑卫士”……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09年12月我依依不舍脱下穿了16年的军装,复员回到了家乡。为了实现保家卫国的梦想,我把青春献给了高原,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可是由于在高原工作生活多年,有了特别严重的高原后遗症,回到家乡,感觉身体各方面欠佳,失眠、掉发、肩周炎、关节炎,肠炎,各种慢性疾病一度困扰着我,这段时间,我只能在家暂时修养。

这在这个特殊而困难时期,突然有一个陌生人主动加了我的QQ,从此给我的人生注入了特别的温暖和动力。

退伍即将离开部队时,由于特别的眷恋情怀,我在神仙湾哨卡的一篇论坛里,依依不舍的留了言,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所以当有人主动加我QQ时,我还以为边防部队的哪位战友呢。没想到我这次结交的,原来是一个不是战友但胜似战友,不是现役军人却不输现役军人风骨的首长老大哥,他就是一个值得我非常敬重的援疆干部,代职新疆兵团14师的党委常委、副师长陈锐军。我们从此而结缘。

初次相识就能感受到陈师长的平易近人,真诚交心。师长详细了解了我的身体和就业的情况,在百忙之中经常主动联系我,时常牵挂和关心着我,不断地鼓励我,让我有困难随时找他。我和陈锐军师长相识没过多久,他就给我寄来了自己撰写并亲自签名的《南疆飞鸿》。这本书把我的思绪又一次带回到新疆这个第二故乡,我如痴如醉、身临其境般感受那似曾相识的人和熟悉的事,重温新疆的风土人情、真实面貌。陈师长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牵所挂,让去过和没有去过新疆的人,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拜读《南疆飞鸿》能感受到师长在短短的援疆一年半工作中的心路历程,也能感受到巨大的付出,更能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援疆干部的忠诚使命和责任担当。援疆工作结束能荣立二等功、获得优秀援疆干部荣誉称号,就是组织最好的肯定。

某边防部队团史馆

之后陈师长经常有机会回新疆出差。每次再回新疆,只要有机会见到我部队的老首长,他总会主动提及我,安排在西南家乡的我和远在西北边陲的部队老首长通一番电话。老首长的鞭策和激励、嘘寒问暖,都让我感到特别激动和感动,“部队没有忘了我、首长们还记得我”,每一次联系和通话,都会再次激发出我内心的家国情怀,为我战胜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战胜回到家乡创业和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困苦,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岁月如烟,悄然而逝,几多忙碌,几多匆匆。如今我和师长相识相知8年了。8年间,我们的联系从来没有断过,每当我遇到挫折和不如意时,总能收到陈师长贴心的问候、鼓励、鞭策、祝福。师长每有新的关于新疆的文艺作品,总会第一时间与我分享,《梦回和田》《蓝天下的新疆》《红花谷》《阿克苏情缘》《和你在一起》……每次静心倾听,总能滋润我的心田,陶冶我的情操。

特别难忘的是2018年9月15日,陈师长在百忙之中,专门抽空到我的家乡四川蒲江来看我,令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虽是第一次见面,但共同的新疆情缘,共同的边防军人情结,使我们一见如故,我的战友们和陈师长一起深情回顾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热切展望未来,从他身上能感受到他对边防和边防军人浓浓的情怀!

退伍10年来,在新的工作岗位我始终保持一名老兵的本质,做到退伍不褪色。我终生不会忘记驻守在新疆、继续驻守在喀喇昆仑风雪高原的新一代战友们,我想,我会和你们一起,用已经融入血液中的喀喇昆仑精神激励自己,共同坚守对祖国的忠诚,继续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在不同的地方和岗位上一如既往地坚守,为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为了强大祖国的蒸蒸日上,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陈锐军:这个社会不能让英雄和老实人吃亏

和边防战士王祥相识,既偶然,又必然。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09年元旦之后一个周日清晨,正在和田援疆的我,刚从边防十三团慰问部队归来,情绪还延续着昨天的激动、感慨。黎明即起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搜寻关于该团神仙湾哨卡的相关资料,想用南疆飞鸿专栏,为边防官兵写一篇文章。

在天山网上搜到一组照片,题目叫《神仙湾的官兵们》。从浏览量看,关注的人并不多,回帖只有13个,其中还有几个重复。“我也在神仙湾呆了一年。那也是个让我难忘的地方。”“上面有我老公,我感觉真的很骄傲。”“我的他马上也要去神仙湾了,来看看。”“我男朋友在那当兵,我感觉很高兴。”从内容分析,估计只是几个“相关人员”——边防哨兵、战友、妻子、女友。从留言的文字看,极其普通,也没啥“文采”。可看到这些文字,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那群普普通通又坚忍不拔的身影,想到了边防团团史展览馆中的一组组照片,想起了在生命禁区站岗放哨,用生命为代价镇守边关的战士那因为长期高原缺氧而变成黑紫的指甲,想起战士们因紫外线伤害而变得粗砺的脸庞,想起那一张皴裂的嘴上用来止痛的厚厚的牙膏……看着看着,突然之间就忍不住鼻子一酸,放声大哭起来。

战士们因紫外线伤害而变得粗砺的脸庞

一个四十多岁的大老爷们,之所以能这么放任自己纵情大哭一场,是因为刚刚结识到的这样一批人,他们普通而不平凡的传奇人生,他们在极端艰苦环境下用生命捍卫边防的感人故事,让我内心深处受到极为强烈的冲击。清晨看到的这一组照片和留言,让我通过一场大哭,把内心深处激荡的情绪迸发宣泄了出来。

神仙湾地处莽莽喀喇昆仑山,巍巍乔格里峰,在这里矗立着一座全军海拔最高的哨所——神仙湾边防连。这个边防连驻地在海拔5380米上,当时被誉为“天下第一哨”。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当时再没有一个驻兵点超过这个海拔高度的。神仙湾哨卡,一个“离太阳很近,离我们很远”的地方;在这个美丽名字的背后,有一群我们必须用心尊敬的战士。

驻守的神仙湾的边防战士

大哭之后,我噙着热泪,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文章——《离太阳很近,离我们很远》。在文章最后,我写到:“我不敢奢求,出生在繁华都市的人们,都来为这个‘离太阳很近,离我们很远’的地方来慰问他们,或者直接为他们做些什么。但是,我们在安享盛世太平的时候,当我们面对生活当中的不如意而感到失落彷徨的时候,多想想这些为了祖国的平安负重前行,以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镇守边关的官兵,我们也许就会多一些平和,多一些知足,多一些感恩……”

这篇文章,很快在新华网发表,感动了很多读者。这篇文章,也收录到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南疆飞鸿》当中,成为我和“昆仑将军”万宗林司令、南疆军区张立敏将军等几位军区首长激荡共鸣、持续更深交流的媒介。

我还从QQ留言当中默默记住了一个名字“汽车兵王祥”和他留下的QQ号。关于王祥,我听说过一个关于他传奇的故事,我想找机会和他详细沟通。

和王祥真正建立起联系,已经是我援疆结束之后的事情了。在编辑整理《南疆飞鸿》过程当中,有些文章需要反复推敲修订,有些故事需要充实完善。我通过当年留下的QQ号,和王祥建立了联系,并很快建立了相互信任。我隐隐感觉到他当时情绪比较低落,详细沟通之后我了解到,刚刚复员转业不久的王祥,从高原回到内地,身体和心理上都不太适应。身体上的不适应,主要是因为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高原反应还在持续影响;而心理上的不适应,则是因为18岁就参军了的他,16年来一直在边防部队工作生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有明显的部队特征——人品正,守纪律,讲规矩,待人真诚,热情善良,很有理想主义色彩,非常难能可贵。但这种性格,回到内地,在创业经商的过程中,遇到惟利是图、尔虞我诈的奸商,哪怕遇到凡事精打细算的小商贩,都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在商场之上很容易吃亏,感情也容易被伤害。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交往之中,我请王祥给我提供了一些曾经宣传的部队生活资料。当我看到央视军事频道播出的王祥在部队服役期间执行取水任务,车陷冰湖,官兵遇险,后来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不屈不挠坚持把东风卡车化整为零、开回部队的故事,我一下子惊呆了!这个真实而感人的传奇故事,让我内心受到强烈震撼。为了保护军队的物资装备,为了不辱使命捍卫边防军人的尊严,王祥和战友们甚至可以豁出命来。他们是在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传承着喀喇昆仑精神。这样的部队锤炼出来的军人,应该得到社会足够的尊重和关怀;这个社会不应该让英雄和老实人吃亏;我应尽自己所能帮助他很好地融入社会当中,获得应有的幸福生活,也共同为社会血脉中注入更多淳朴、善良、刚正、执着的、不缺铁的红细胞。

作者陈锐军与边防官兵相互交流

我自己暗下决心:和王祥保持长期交往,经常和他聊天沟通,用自己援疆时积累的人脉资源,帮他和老部队、老首长、老战友保持经常性的联系。这样做既能源源不断地从部队汲取精神营养,又能持之以恒地传承喀喇昆仑精神。同时还计划想办法深挖这个感人故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相关文学作品,写一部小说,写一首歌曲,写一组诗歌,如果有可能就策划拍一部电影。用这个感人的故事不断激励自己,也激励更多的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自己一份努力。

这份愿望犹如暗夜当中的北斗星,经常提醒我不要忘了初心和决心,不要迷失方向。

这些年我一直和王祥保持着联系,经常了解他身体健康、家庭和创业的情况。王祥非常好强,轻易不愿意提自己的困难,也轻易不向别人求助。我们就这样在相互激励当中,保持了多年的友谊。

直到2018年9月15日,相识已久的我们,才第一次线下见面。那是我出差四川经过蒲江,恰逢周末,我和同事就相约一起看望老朋友王祥。王祥得知我真的来看他了,非常激动和兴奋,他和夫人邀请了好几位当年在喀喇昆仑一起当兵的战友,和我一起欢聚了一场。

作者陈锐军在四川蒲江看望王祥和他夫人

我当面非常详细地询问王祥当年冰湖历险这段经历,并完整录像记录了我们的对话。这次相聚还有两个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是王祥的妻子,相当一段时间对自己丈夫当兵回来的表现“不太满意”。当她从我们的对话当中详细地了解到自己的丈夫居然在部队还有这样一段特殊的传奇经历,能让老首长念念不忘,她特别兴奋地当中表示,现在我才知道,我的老公王祥是个英雄,我太敬佩啦,我太爱你了!一下子王祥也激动的不知所措了。二是与我一同看望王祥的同事,被边防官兵的事迹深深感动,感慨万千,这个故事也在我的同事们当中不胫而走。

业余时间,我反复研读这些资料,反复研读慰问边防十三团时得到的《驻守在昆仑之巅》《行走在昆仑之巅》等珍贵史料,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也不断激发创作灵感。2019年春节期间,我和女儿相约,以王祥为原型、以冰湖历险为题材,共同创作一篇小说《冰湖历险记(又名:简单任务)》,并在编剧专业科班出身的好友陶家璇的协调和策划之下,由陶家璇主笔、我和女儿共同参与,编写了《冰湖历险记》电影剧本,并得到业界认可与支持,投拍计划正在持续推进当中。

这些年因为工作需要,经常有机会回到新疆。只要有机会见到边防部队的老首长,我就会提及王祥,提及《冰湖历险记》这段传奇故事,就会请王祥和这些老首长通个电话。这些电话有效地传递了老部队、老首长,对把青春献给边防事业的老战士的关怀和牵挂,传递了老兵对边防部队的深深眷恋,澎湃着王祥内心深处的激情,帮助他用喀喇昆仑精神战胜面对的各种困难。我也经常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克服困难,砥砺前行!

(来源:中国青年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我和我的新疆朋友」王祥:用热血和生命传承喀喇昆仑精神”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讲述老一辈的探险故事整理中

讲述老一辈的探险故事整理中

古道,桑株,克里雅,克里阳,山口,达坂,新疆,昆仑山,西藏,克勒,特林,喀喇昆仑,绿洲,人们,昆仑,喀喇昆仑山,地区,海拔,印度,普鲁村,阿什,世界,吐蕃,塔里木,探险队,河谷,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藏公路,皮山县,盆地

2020-05-12 #故事阅读

讲述老一辈的探险故事整理中

讲述老一辈的探险故事整理中

古道,桑株,克里雅,克里阳,山口,达坂,新疆,昆仑山,西藏,克勒,特林,喀喇昆仑,绿洲,人们,昆仑,喀喇昆仑山,地区,海拔,印度,普鲁村,阿什,世界,吐蕃,塔里木,探险队,河谷,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藏公路,皮山县,盆地

2020-06-26 #短篇故事

讲述老一辈的探险故事整理中

讲述老一辈的探险故事整理中

古道,桑株,克里雅,克里阳,山口,达坂,新疆,昆仑山,西藏,克勒,特林,喀喇昆仑,绿洲,人们,昆仑,喀喇昆仑山,地区,海拔,印度,普鲁村,阿什,世界,吐蕃,塔里木,探险队,河谷,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藏公路,皮山县,盆地

2020-09-12 #故事阅读

讲述老一辈的探险故事整理中

讲述老一辈的探险故事整理中

古道,桑株,克里雅,克里阳,山口,达坂,新疆,昆仑山,西藏,克勒,特林,喀喇昆仑,绿洲,人们,昆仑,喀喇昆仑山,地区,海拔,印度,普鲁村,阿什,世界,吐蕃,塔里木,探险队,河谷,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藏公路,皮山县,盆地

2007-02-18 #小故事

安娜贝尔的照片和生世:恐怖娃娃安娜贝尔的真实故事

安娜贝尔的照片和生世:恐怖娃娃安娜贝尔的真实故事

娃娃,唐娜,夫妇,安娜贝尔,女孩儿,房间,安娜贝,公寓,床上,恶魔,牧师,事件,主教,博物,女儿,布娃娃,故事,朋友,时候,看护,胸口,移动,就好像,但安娜,希金斯,大眼睛,已关闭,都会,吓坏了,小时候

2020-07-18 #经典故事

安娜贝尔的照片和生世:恐怖娃娃安娜贝尔的真实故事

安娜贝尔的照片和生世:恐怖娃娃安娜贝尔的真实故事

娃娃,唐娜,夫妇,安娜贝尔,女孩儿,房间,安娜贝,公寓,床上,恶魔,牧师,事件,主教,博物,女儿,布娃娃,故事,朋友,时候,看护,胸口,移动,就好像,但安娜,希金斯,大眼睛,已关闭,都会,吓坏了,小时候

2020-07-19 #短篇故事

有声小说

有声小说

故事,中蒙,丛林中,小东,大冰,张牧野,下大山,鬼吹灯,全集,作者,主人公,举动,云南,全文,原名,关东军,大川,大地,喀喇昆仑,塔克拉玛干,寻龙,盗墓者,峡谷,形式,摸金校尉,急流,想象力,沙漠,森林,昆仑山

2020-09-11 #短篇故事

刘嘉玲和梁朝伟的婚姻告诉我们:幸福与否 和生不生孩子无关

刘嘉玲和梁朝伟的婚姻告诉我们:幸福与否 和生不生孩子无关

梁朝伟,刘嘉玲,婚姻,对方,好的,夫妻,状态,两个人,差异,时候,孩子,朋友,视频,娱乐圈,不离不弃,槐花,公子,个性,个体,才能,样子,照片,生命,精神,能量,运动,一颗心,就是这样,有一点,爱自己

2007-06-08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