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齐鲁乡村话振兴|王敏:以乡村为载体 推动脱贫与振兴成果有效转化

时间:2011-11-02

深入济南市各区县街道办事处,对话街道党工委书记,集中展现全市乡村五大振兴工作亮点,刻画泉城人民自力更生、守望相助的生动实践

提示:本文共有 56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编者按:“齐鲁乡村话振兴”是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中国网联合组织的主题采访报道活动。深入济南市各区县街道办事处,对话街道党工委书记,集中展现全市乡村“五大振兴”工作亮点,刻画泉城人民自力更生、守望相助的生动实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脱贫进度符合预期: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脱贫摘帽不是重点,而是阶段性成果,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会议精神强调的“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为全国上下更好地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在积极开辟农民增收途径的同时,助力乡村五大振兴全面发展。”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党委书记王敏表示。

农业提质攻坚 构建集群、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和庄镇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农业提质攻坚,挖掘和放大传统优势,制定了一系列惠农、强农、利农政策,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加快特色农业发展,争取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翻倍提升种植效益,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王敏说,“一方面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另一方面推动和庄镇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9年7月27日,和庄镇马家峪村举办了首届蜜桃文化旅游节暨乡村振兴农产品展销会,红冠蜜桃、旱地西红柿、横顶山豆角等20多种产品在展会上亮相,民俗表演、趣味游戏、书法展会、蜜桃采摘等线下活动将展会气氛推向了高潮。“我们通过深入挖掘、展示全镇优质农产品,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供应商与电商企业、采购商的产销对接,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有效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以和庄镇特色蜜桃产业为根基,挖掘桃文化,以桃会友,以友促游,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和庄镇落地实施。”王敏表示。

“马家峪村林场面积大,林果种植方面主要的品种就是桃。”由于地质适宜,和庄镇尤其是马家峪村产出的红冠蜜桃果大色红,果肉红白相间,质地细腻,清香脆甜,是当前全国桃品种中成熟期最佳、耐储藏性最强、品质上乘的宝贵品种资源,属桃中稀有佳品。

马家峪村位于淄河源头碌碡顶下,依山傍水,景色修路。然而该村地势北高南低,由于水压问题,大部分住户吃水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村民反映,马家峪村雨季三分之一村民吃不上水,旱季这一数字则达到三分之二。“因为地理条件适合种桃树,所以村子有悠久的种桃历史。近年来,村里就利用扶贫资金购买桃树,发放给贫困户让他们种植。截至去年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00亩,平均一亩地可以收入1万多元。”王敏介绍,另一个省级贫困村从2018年起引进蟠油桃,售价可达12元一斤。“农产品就是这样,规模大了就不愁销路。”

正当规模渐成之际,一场疫情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何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主动化危为机?怎样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有效创新?“我们干脆就办一场和庄镇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PK大赛。”王敏笑称,“我们乡镇农村也要像当前的‘主流’靠拢,把握住消费新形势、新机遇。”

一场比赛下来,共吸引了20余位直播爱好者参加,直播间线上累计销售额达到12万元,直播观众达到了32万之多。“这次活动获得了阶段性成功,对推动全镇农产品规模化销售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下一步,镇政府计划持续推进政企互动,通过政府、企业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动,把‘直播助农 嗨购和庄镇’活动持续搞下去,不断扩大和庄镇特色农产品影响。与此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打造优质品牌,加强产品研发,改善包装设计,持续推出新产品,不断增强和庄镇特色农产品以及深加工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王敏说。

和庄镇依托本地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市场+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模式,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经营和合作生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就业带动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东平洲村,胡芳正在地里忙活采摘,一筐一筐旱地西红柿整齐地摆放在空地上支起的棚子下面,等待着客商上门收购。“每年西红柿成熟的时候,济南、淄博等周边地区的批发商都过来收货。”胡芳利索地摘下红彤彤的西红柿,“我们这个村地势高,气候相对凉爽,病虫害很少。你看这个西红柿,不打药,亩产高,从上市起一直到下市,能持续4个多月。我们组织成立了长团粮蔬专业合作社,连续4年召集村里的贫困户来打工,每天按照60元结算工钱,一天下来能摘近万斤。”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庄镇鼓励全镇育龄妇女广开门路自主创业,特别是鼓励大家从事经济效益更高的特色种植。成效非常显著。”王敏说,“像东平洲,胡芳就带头在村里成立合作社,把旱地西红柿从低廉的‘大路菜’变成了增收的‘金疙瘩’,带动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除此之外,还有杂粮煎饼、七彩花生、有机绿茶、猕猴桃、平洲顶小米等为代表的‘和庄味道’特色农产品,我们因地制宜组织生产经营,围绕‘做出特色、做优产品、做成品牌’三个方面,深入推进全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多措并举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和庄镇持续推进富民增收攻坚行动,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多措并举激活致富潜能,让全镇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尤其是在精准扶贫方面,和庄镇实行按需“配菜”,让贫困户享受到产业、就业、健康、教育等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兜底,引导贫困户及农村低收入家庭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等多项有效措施,激活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造血”功能,确保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顺利完成脱贫。

和庄镇张家台村位于莱芜与博山交界,是典型的山区村庄,村子大部分地势较高,交通闭塞,水资源缺乏。过去,村里只有一口吃水井,前些年大旱,井里连续五六个月没有水。为了解决喝水难的问题,从2015年6月份起,村支书王海荣和时任的驻村第一书记王福成到水利、财政等部门跑手续,申请到项目资金203.8万元,新打了一眼300米深的水井,对村庄高坡处的两个水池进行了加高改造。2019年张家台村又通过贫困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更新了村里所有主管道和入户管道共计1200多米。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全方位保障。

自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以来,张家台村积极探索发展路径,致力于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张家台村祖祖辈辈都重视农作物种植。近几年,在镇政府领导下,村民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成功人士张俊功招引回乡创业,在村里流转50亩土地尝试种植油蟠桃。”80后村支书王海荣说,“2016年完成土地流转,2017年引进中国农科院最新的桃树品种,今年已开始收益产出。”

“我们村还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今年6月份成立了张家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有一百来亩地。”王海荣高兴地说,红薯、生姜、花椒等种植渐成规模。“下一步我们计划把村里的闲置土地全部盘活利用起来,让荒地长出‘金子’。”

王海荣是位80后,现在主流的社交平台他都“玩儿”得很溜。“你看,这是我的抖音号,我的粉丝还不少呢!”王海荣逐条翻动下来,“大家吃完晚饭在小广场上跳广场舞,多热闹!蟠油桃采收了,我就都拍下来发上去,把我们的蟠油桃推出去,把我们张家台村推出去,不光能带动桃子销售,也让我们村越来越有知名度。这样一来,每年来这个青山秀水的村子里的游客多了,村民的自豪感也跟着增强,村庄的发展就更有后劲儿。”

利用65.54万元扶贫资金,张家台村认购了1处光伏发电站,仅用4个月就实现收益34985元。看到光伏发电项目是个好项目,吸引了一家单位专门为张家台村设立了1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在村委办公室屋顶投资建成1处光伏电站,可实现20年长期收益。前些年,张家台村搭上了和庄镇启动的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快车,争取到近30万元建设资金,户户通铺上沥青路,原先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坑洼泥巴路彻底“翻篇”,村子由内而外发生了质的变化。

光伏发电、蟠油桃和猕猴桃种植、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年收入顺利实现30万元,张家台村走上了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

“从前穷的时候,村里‘光棍多、醉汉多、偷盗多’。现在我们组织本村在外发展的能人,作为‘乡村发展顾问’,与他们建立起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在家的30多个党员全部包户到位,任何一项工作都有抓手,任何一点进步都是每个人共同的荣誉。”王海荣说。

德润乡村 涵养以德润心、文化铸魂的乡村新风

乡村振兴,需要塑形,更需要铸魂,文化便是灵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遗址青石关就在和庄镇青石关村,青石关地势险要,是‘齐鲁第一关’,青石关村也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境内的马杓湾村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蒲松龄在咱们这个地界摆摊卖茶,收集民间轶事,著成《聊斋志异》《聊斋俚曲》等小说集,这就是有名的‘茶盏换故事’。”王敏介绍,“和庄镇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莱东纪念馆里就陈设着以抗日战争期间莱东地区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及抗战史实。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挖掘、提炼、发扬光大。”

从莱芜最北部的和庄镇驻地向东,一路进入淄博市博山区,沿着石马镇的林荫路南行,再次进入莱芜境内,就到了四面环山的马杓湾村。“当时为了躲避战乱,很多村子整体迁入山里,马杓湾村就是其中之一。”村支书仲维青介绍说,“这个村的住户房屋基本都依着山坡建,因为在山里,所以当时建房基本都是就地取材,一码石头垒到顶。”

年轻人为了生计外出务工,村里留守的老人们绕着穿村而过的溪流,沿袭着肩挑手抬的劳作习惯。“村子想发展,村民想致富,可我们村在山里,发展种植产业有难度。”仲维青说,“村里就剩下老房子多,很多闲置下来的石头房子都年久失修,我们想办法要把它们利用起来,变废为宝。”

600多年历史的马杓湾里有很多古迹,是当地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在清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学博士袁周的帮助下,“马杓湾国家级传统古村落规划编制方案”完成,区域文化特色得到更深程度的凝练,在保护古村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了开发利用的新探索。

“马杓湾村有很多海青房,屋顶用海草层层堆叠,这个手艺现在快要失传了。经过村里统一规划,在修缮老房子、保留海草房风貌的同时,通过民宿和旅游经济带动,助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王敏说,“这也是和庄镇文化振兴的一个生动展现,让传统的村落文化在现代依然能得到传承和延续。”

红色文化要传承,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要延续,和庄镇的“和系列”文化品牌要打造。“‘和系列’文化是我们在宣传和庄形象、拉近干群距离的方面的创新之举,目前和小青、和发布、和小景、和小食、和倾听等一系列延伸品牌形象已经相对成型,成效显著。”王敏介绍。自莱芜区“标准提升年、工作落实年”活动开展以来,和庄镇立足乡镇宣传工作实际,打造了符合乡镇实情、贴近百姓口味的“和系列”文化品牌。

“和小青”志愿服务队创建于疫情防控时期。为解决村民日常生活所需,和庄镇组织成立了“和小青”宅急送志愿服务分队,统一接单、统一配货、统一配送至各村防疫点,再由各村志愿者送至各户,平均每天1000单左右,总配送量已逾1万单,真正为百姓生产生活全力保驾护航。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之后,为进一步有提高“和小青”的知名度、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和庄镇制作了抖音短视频《“和小青”宅急送》《“和小青”线上辅导》等宣传片,一经发布,网络点赞量超过10万。

“和发布”是和庄镇老百姓专属的新闻新平台,通过科学设置板块,依托各村、各单位、各部门和党员群众转发推送,让老百姓第一时间知晓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政策变化、理解镇党委政府各项工作。“我们的初衷是想解决脱贫攻坚、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群众知晓率不高、了解程度不深等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和庄镇依托微信公众号,建立起‘和发布’工作信息宣传平台。”王敏介绍,“目前‘和发布’有序运作,老百姓和政府之间做到了‘零距离’。”

“和小景”是以宣传和庄镇风土民情、旅游景色为主的文化品牌,融合视频、漫画、H5等多种元素,在推荐和庄镇特色旅游资源的同时,为打造示范村树立了标杆。“今年五一期间,我们策划了‘和小景·五一有约’的文旅专题宣传方案,推出和庄镇旅游攻略,让全镇的景点品牌打造再上新台阶,得到了游客们的一致好评。”

“和小食”是和庄镇特色农产品的代言人。通过统筹和庄镇应季优质农产品资源,“和小食”定期制作推广文案,推出农产品代言、美食制作方法等短视频,定期开展线下农产品展销活动,为村民搭建线上销售的崭新平台,直接带动了和庄镇红冠蜜桃、有机绿茶、旱地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和倾听”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来倾听和庄人的声音,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在这里除了征集音频、线上展出宣讲活动外,还可以听到爱国卫生运动、文明祭扫等倡议发声,以尽可能亲切随和的语言,让广大和庄群众深入了解和庄的变化,让广大市民群众感受到和庄的发展变化以及和庄人民的心声。

“我们从方方面面增强文化浸润人心的工作力度。”王敏说,“和庄镇由于地势条件导致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水泥路面容易开裂损坏。经研究决定,我们将道路全部铺成质量更好的沥青路。这并不是所谓的面子工程,这一举动给了老百姓一种潜意识的暗示,让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斗志,与全镇上下的面貌是相辅相成的。”

一条沥青路,给了老百姓一种精气神儿。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需要凭借长效机制推动实践养成,推动全镇上下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勤劳致富的浓厚氛围。“提升乡风文明”的行动仍然在和庄镇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广大群众也真正参与进来,成为美丽乡村合格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作者:陈鸣飞)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齐鲁乡村话振兴|王敏:以乡村为载体 推动脱贫与振兴成果有效转化”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6名乡村“好青年”分享自身经历 助力乡村振兴

6名乡村“好青年”分享自身经历 助力乡村振兴

好青年,乡村,青春,青岛市,青年,活动,崂山,村村,人才培养,产品,工程,发展,会上,凉泉,力量,基地,崂山区,平台,经历,理想,观摩会,不同行业,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成果展,扎根农村,汇智,青岛市委,齐鲁晚报,齐鲁

2017-11-24 #小故事

齐鲁乡村话振兴|李孝玉:乡村振兴华丽蝶变 现代小城渐露雏形

齐鲁乡村话振兴|李孝玉:乡村振兴华丽蝶变 现代小城渐露雏形

玉皇庙镇,产业,乡村,党员,玻璃,李孝,发展,农户,瓦西,企业,合作社,群众,葡萄,玉皇庙,农业,西瓜,大棚,黑皮冬瓜,力诺,产业集群,党建,耐热玻璃,商河县,收入,组织,服务,产业发展,产业链,党委书记,党小组

2013-06-19 #小故事

网络名人行:金秋齐鲁看丰收 乡村振兴有奔头

网络名人行:金秋齐鲁看丰收 乡村振兴有奔头

沂源县,苹果,村里,淄博市,葡萄,张纪,江润,朱家,大户,庄园,沂源,党建,三涧溪村,燕崖镇,产业,发展,旅游,乡村,农民,枝头,昌云军,销售,沟东村,红苹果,再加,农产品,合作社,大泽山镇,收入,村民

2008-03-11 #长篇故事

齐鲁乡村话振兴|邹振儒:夯实基层党建 变现生态优势

齐鲁乡村话振兴|邹振儒:夯实基层党建 变现生态优势

雪野,街道,邹振,乡村,村民,发展,邢家峪,基层,产业,党员干部,村里,邢志,党组织,功能,红旗村,建设,养老金,大棚,村庄,片区,红旗手,项目,张建华,奖励,支部书记,服务,雪野湖,云水,人才,党员

2010-07-30 #小故事

一版壹眼|发现美丽乡村 记录乡村振兴美丽故事

一版壹眼|发现美丽乡村 记录乡村振兴美丽故事

乡村,产业,农家,村里,发展,美丽乡村,齐鲁,记者,记忆,距离,邱家店镇,针织品,齐鲁晚报,北王庄,爱来,王建伟,一条龙服务,乡村生活,发现美丽,新时代,老村子,三农,临沂,乡愁,主体,战略,山东,作坊,价格,农民

2013-01-14 #故事会

我省开拍扶贫支教主题公益电影 最美乡村教师展示“你最珍贵”

我省开拍扶贫支教主题公益电影 最美乡村教师展示“你最珍贵”

你最珍贵,支教,影片,电影,张辉力,程浩,扶贫,大爱,设计师广场,齐鲁晚报,齐鲁,记者,一角,事业,公益,大学生,年轻人,总导演,火车,公益电影,支教老师,边远山区,和佳,司联合,张辉,张野,来喜,甘十九妹,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院

2014-12-11 #故事阅读

以旅游业的发展巩固脱贫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以旅游业的发展巩固脱贫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旅游,乡村,旅游业,游客,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成果,优势,攻坚,产业,贫困地区,特色,目光,资源,区的,农户,农村,农民,品质,城市,基础,市场,水平,环境,生态环境,设施,服务,新时代

2019-08-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江西横峰:让全县农民享受乡村振兴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江西横峰:让全县农民享受乡村振兴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横峰,方志敏,乡村,葛源,二姨,工作,主题,横峰县,发展,精神,教育,初心,建设,使命,制度,江西,红色,乡村建设,崇山,刘奇,全县,游客,同志,问题,清华,党员,党建,群众,习近平,胡发

2020-06-17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