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纯真年代》:红玫瑰和白玫瑰 人生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

时间:2011-05-12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提示:本文共有 42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前言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张爱玲的这段话打动了许多人的心,也同样适用于美国女作家者伊迪丝·华顿的名著《纯真年代》。她出版于1920年,获得了普利策奖,华顿也成为了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作家。

《纯真年代》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纽约的上流社会,主要人物只有三个,都是贵族圈里的年轻人:律师纽兰·阿切尔、女孩梅·韦兰和她的表姐埃伦·奥兰斯卡。纽兰曾经暗恋埃伦,但埃伦嫁给了一个很有“艺术气质”的波兰贵族。随着纽兰的成长,他又遇上一个女孩梅,爱上了她的美丽和青春活力,两人订婚了,翻开了人生新的篇章。可偏偏这个时候埃伦从欧洲返回纽约,并且要跟风流的丈夫离婚。这个非比寻常的举动,不仅打破了上流社会的规矩,也搅乱了纽兰的心。

到底选红玫瑰还是白玫瑰?纽兰一直犹豫不决。也许选谁,都会留下深深的遗憾。

表面上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关于“红玫瑰和白玫瑰”的爱情故事,但深层次上来看,这其实是一个哲学、社会问题,谈论的是人性的矛盾,讲的是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与他人、外界的关系的认识,说的是人生的选择。

人生本质上就是一场永恒的矛盾——永远与自己、与规则、与欲望作斗争、作选择。

埃伦:在自由与道德之间挣扎的红玫瑰

1.一面是追求自由、特立独行

埃伦的人还没有出现,她的事迹就已经引起了一场小小的辩论。纽兰为她辩解,发表了一篇正义的演讲,宣称“女人应当有自由——和我们一样自由”。很难说这番言辞是出于正义还是出于感情,或许两者兼而有之。

因为埃伦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整个上流社会的虚伪与无趣。

埃伦在社交圈的首次露面,衣着与众不同,身穿法国30年代的服装,十分引人注目。晚上会客时,她不顾习俗,穿了一件浓艳的红丝绒的长睡袍。她别具一格,特立独行,引起了观者的惊愕,被上流社会视为另类。她风趣聪慧,语言幽默,在上流社会核心人物范德卢顿夫妇举办的宴会上,一针见血地道破范德卢顿夫妇的真相。

她是千篇一律贵族生活里的那个异数,这个异数冲破了富贵的价值指向,追求的完全是另外一种东西:“她们都因为我要独立生活 而有点恼火——尤其是可怜的奶奶,她想让我跟她住在一起,可我必须有自由!”她生活得很有激情,“我不管长远。我只活在眼下的快活里。”艺术和美,那才是她在意的、全身心热爱的东西。

这个追求自由、特立独行的女人,就像一朵绚烂的红玫瑰,深深地吸引了埃伦。

2.一面是遵守道德、固守成规

埃伦非常勇敢,敢于离开波兰的贵族丈夫,结束无爱的婚姻。但她的勇敢,只是对于她本人,面对她心爱的人,则严格遵守着所谓的道德,裹足不前。那是因为在她追求自由的表面底下,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不由自主束缚其中。

上流社会的道德是一种由历史文化背景所造成的伦理道德。 这种集体的道德很大程度上并不关乎个人品质,它是一种习惯,更多的是一种与善恶无关、以维护既定社会关系为目的的习惯。这种道德要求每一位成员机械地履行职责,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简单来说,上流社会只有道德与规矩,没有自我与愉悦。

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独立的人生,并通过某种方式不断去追寻它、实现它。但是作为一个人,群体性是它最直接的体现,独立的人只是一种奢侈品。特立独行如埃伦可以不顾陈规陋习,毅然离开丈夫,坚定地要求离婚。但作为群体性的人,必然会为了与自己有关系的人做出某种牺牲。后来埃伦放弃了离婚的上诉,不是因为妥协,而是为了挚爱纽兰的幸福。而当纽兰提出与她远走高飞,去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生活时,埃伦也拒绝了他。最终,埃伦选择离开纽兰,回到欧洲独立的生活。“我不能够爱你,除非我放弃你。”对于埃伦而言,忽视道德与责任的爱情,只会堕落为单纯的欲望的满足。

“你若要一朵红玫瑰,你需将尖刺刺入你的心头,在月色里歌唱,流尽生命的血液。”

一方面埃伦敢于离开丈夫,深爱着纽兰,另一方面她又认为牺牲别人的幸福满足自己的私欲是不公平、不道德的,最终只能纠结于自由与道德的挣扎中,永远不敢迈出彻底的一步。

梅:在纯真与忍耐之间徘徊的白玫瑰

1.向左看,是纯真无邪的女孩

这本书为什么叫《纯真年代》?其实指的是一副女孩的肖像画。从表面上看,就是指这个纯真的女孩——梅。美丽天真,遵循传统、温柔娴淑,在纽约人的眼睛里,梅是个好姑娘,永远讲着得体的话,相貌与衣着使人联想到罗马神话中的女神。纽兰的母亲对儿子的这门亲事喜出望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梅都是纽约最好的结婚对象,而这段婚姻也才是纽兰应该获得的。

为什么纽兰会选梅?对于纽兰来说,未婚妻最令他满意的地方便是她总是坚定地竭力维护他们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忽略“不愉快”。

梅的“纯真”,代表了上流社会的习惯和规矩。这是指当时上层社会在社交场合上的得体,但也代表了上流社会对与令人不快的事的逃避,对于变革与创新的恐惧以及对于社会习俗的顺从。

纯真是环境塑造的结果。梅与许多上层贵族一样,都是以社会规范为行为准则的人,而她是以社会的标准造就的女性,是完美的标准女孩。在她“纯真”的世界里,只是本能地保护着那个属于她和纽兰等人的世界。

纽兰喜欢梅的纯真,喜欢她光彩照人的容貌,喜欢她的健康活力、她的骑术、她在运动中的优雅和敏捷。可是,纽兰也会失望地想到梅的坦率和纯真不过是人工的产物。天然的人性不应是坦率和纯真,而应充满出于狡诈本能的种种扭曲和戒心。

纯真,更像是一个符号。梅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在这里真实从来不会被说起、做到,甚至都不会被想到,而是仅仅用一套符号来表示,她不断重复着别人对她说过的话,梅是个像白玫瑰一样纯洁的好女孩,但好女孩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开始说自己想说的话呢?

2.向右看,是默默忍受的妻子

女人天然就有母性和女儿性,妻性则是被逼出来的。

19 世纪 70 年代的纽约上流社会, 是一个男权社会,男权特征特权,女性仍然是男性的附属品,不管是在经济上,法律上,还是在人们的意识深处。梅与社会同构,对自己女性的地位并没有任何的不满,对这个社会打自内心的认同,一丝不苟地执行着社会规范要求她做的事,对事件的见解和做法完全遵循着所谓的正确规则。

梅婚前就知道未婚夫以前有过情人,也知道未婚夫最爱的人是埃伦,婚后还不得不忍受丈夫的冷眼。但是,这一切她都默默忍受了,该订婚的时候订婚,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该保护家庭的时候保护家庭。因为这就是那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

作为妻子,就应该将自由献在妇道的祭坛上,绝对地服从家庭,不管丈夫做得如何不对,妻子的责任无从逃避。梅就是这样做的,默默忍受,无声无息。如果说埃伦的故事表现了一个反叛的女性在传统社会里的遭遇,那么梅个故事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婚姻的真实情况。

对于丈夫纽兰来说,妻子梅是一张传统的白纸,她是幼稚的、冷淡的、也是令人窒息的存在。纽兰从未想过梅可能会有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但她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无知。她能耳闻,也能观察——她有感情,也有主张。

梅,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女人,然后才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可是,在漫长的婚姻生活里,这个纯真女孩一直选择失语,她的情感埋在了深深的沉默里。

默默忍受,是梅无声的选择。

纽兰:在自我与现实之间矛盾的软弱男人

1.本能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纽兰爱上埃伦,不仅是因为自己厌倦了日复一日刻板平静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埃伦就是那个自己内心向往喜欢的人,是那个能够让他心跳,能够让他从她的眼睛里看见自己的女人。

与其说纽兰爱的是埃伦,不如说爱的就是他自己,藏在心底的另一个自己。埃伦就是另一个他,内心深处的他,被压抑的他,他喜欢的就是他“最渴望成为的那个人”。

埃伦说的每一句话,都让他欢欣,他醉心于她的容貌、聪明、才智以及对规矩的不屑。他们一起嘲笑上流社会的贵族。他们之间有太多的相同之处,有太多的灵魂共鸣。具有相似的价值观,他们喜欢绘画、文学、音乐、充满智慧的对话,都喜欢过自由的生活,都不喜欢陈规和一成不变,讨厌束缚。他们聊得越多,就越觉得这是纽兰“自己在与自己的灵魂”辩论,“本我”与“超我”“自我”之间的对话。

但是,每个人虽然有追求爱情的权利,结婚后也要承受道德的钳制。

纽兰一次次凝望埃伦,两个人心知肚明,但都失之毫厘。特别是海边那一幕:纽兰在山坡上看着埃伦,心想如果在帆船越过石灰崖上那盏灯之前她不转过身来,我立刻就走。结果潮起潮落,凉亭里的人影依然纹丝未动。就这样,在貌似深情的期待中,什么也没有发生。

本能自我,最终让位于现实自我。

2.自由理想与道德责任的矛盾

从表层来看,纽兰是选择两个深爱着他的两个女人:梅还是埃伦;从深层意义上来说,是选择两个互相对照的世界:道德责任和自由理想。一个是婚姻、理智和责任的世界,另一个是爱情、冲动和自由的世界。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每个人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但是结婚后也要接受道德钳制。

最冲动的一次,是纽兰和埃伦在纽约相会。“她已经把手腕挣脱出来,但他们的目光一时还对视着。他见她那苍白的脸上 焕发着内心的光华,他的心恐惧地跳动着,觉得自己从未见到过爱是这样明明白白。”千钧一发之际,梅告诉埃伦和纽兰,她怀孕了。于是一切烟消云散。爱情让步于婚姻,自由理想让步于道德责任。因为“纽兰·阿切尔是个善于自我克制的沉稳青年,遵循一个狭小社会阶层的行为准则几乎已经成了他的第二天性”。

最伤感的一幕,出现在小说的结局。梅去世以后,纽兰和儿子到了巴黎,来到埃伦家的楼下,他让儿子上去,自己动情地望着那扇窗,喃喃地想,“对我来说,在这儿要比上去更真实。”他“呆在座位上一动不动。时间一分钟接一分钟地流过。在渐趋浓重的暮色里,他在凳子上坐了许久,目光一直没有离开那个阳台。”最后,“慢慢站起身来,一个人朝旅馆的方向走了回去。”

为什么纽兰始终没有上楼,这就需要读者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去填。也许是近情情怯,不敢面对,也许是性格软弱,空有深情。但数不清的犹豫背后,其实是内心深处隐藏的不愿意。道德责任和自由理想的斗争折磨着社会中的每个人,但最终自由理想的棱角却总能被规则道德磨平。

软弱的男人没有磅礴的力量去融化里里外外的枷锁,只能在无限的憧憬中接受现实。

结语

阅读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虽然写的是一百多年前美国上流社会的爱情故事,却觉得这个故事离现在很近很近,主人公仿佛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总能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惊涛骇浪。

在某个地方,始终生活着真实的人,经历着真实的事情。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纯真年代》:红玫瑰和白玫瑰 人生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张爱玲:红玫瑰和白玫瑰 人生总有遗憾!

张爱玲:红玫瑰和白玫瑰 人生总有遗憾!

毕淑敏,很多人,好的,都会,内心,中都,三观,个人,人生,朋友,散文,男女,结局,自选集,问题,生活,上的一,是最好,结婚后,记忆中,张爱玲,巧珍,斯多亚,龙应台,马栓,两朵玫瑰,改变自己,网友,私信,朋友圈

2016-12-11 #短篇故事

《释梦》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故事

《释梦》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故事

播放器,下拉,客户端,原画,向右转,炫彩,画面,高清,进行中,向左转,视觉盛宴,画面尺寸

2020-09-24 #短篇故事

天堂里的红玫瑰和白玫瑰

天堂里的红玫瑰和白玫瑰

星云,玫瑰,恒星,朵玫瑰,孩子,效应,张可,红一,都会,天堂,中央,人眼,伪彩,大部分,外形,法国巴黎,天文台,巨星,彩色照片,成年,时候,效果,数据,气体,母亲,物质,照片,波段,玫瑰花,银河系

2020-08-10 #长篇故事

红玫瑰和白玫瑰 线钩的花朵有图解

红玫瑰和白玫瑰 线钩的花朵有图解

短针,长针,花瓣,循环,花蕾,方法,钩织,红玫瑰,上一行,组合方法,花心,铁丝,中长,圈起,包住,手缝,花苞,花型,花萼,一针,全部是,玫瑰,叶子,根部,片花,绿色,颜色,元素,作品,图样

2014-03-01 #长篇故事

《诛仙》:张小凡生命里红玫瑰和白玫瑰

《诛仙》:张小凡生命里红玫瑰和白玫瑰

张小凡,陆雪琪,碧瑶,鬼厉,天书,时候,生命里,感情,青云,鬼王,雪琪,个人,化身,心智,烧火棍,李逍遥,李洵,赵灵儿,十年里,和碧瑶,诛仙剑,井里,事情,剧情,南疆,小池镇,红玫瑰,罚跪,风雨,两个女人

2009-10-18 #短篇故事

红玫瑰和白玫瑰的亘古之争 最后谁赢啦?

红玫瑰和白玫瑰的亘古之争 最后谁赢啦?

时光,臻美,滋养,红玫瑰,问题,爱丽丝,压力,套装,时间,爱情,深层,白玫瑰,老公,青春,上的一,告诉我,本以为,玫瑰纯露,好的,人主,产品,保加利亚,化名,女性,容颜,岁月,感觉,新鲜感,玫瑰,穿着

2011-10-18 #故事会

红玫瑰和白玫瑰:英国宫廷传记版《七月与安生》!

红玫瑰和白玫瑰:英国宫廷传记版《七月与安生》!

国王,玛丽,电影,皇帝,女王,一个男人,历史,男人,亨利八世,姐妹,大事,女人,弟弟,性感,时候,权力,父亲,生下,亨利,托马斯,波林,不幸的是,两姐妹,儿子,关系,利益,命运,后宫,戏剧,地位

2013-09-29 #经典故事

离异男人:女人就是红玫瑰和白玫瑰 娶谁其实都一样

离异男人:女人就是红玫瑰和白玫瑰 娶谁其实都一样

先生,父母,前妻,孩子,女人,红玫瑰,白玫瑰,明一,妻子,不化妆,宾馆,玫瑰,男人,老人,温柔地,都一样,张爱玲,特明,黄脸婆,农村人,好生活,有面子,一忍再忍,下家,专家号,信里,举动,主角,倒杯水,前夫

2009-12-18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