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法制日报记者张晨:每位法官都是时代的样本 天生自带故事

时间:2011-01-17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隆重推出2019记者看法院专题策划,邀请一众跑口记者讲述2019年采访报道人民法院工作的体会和感受,并与

提示:本文共有 77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他们,可能是跑法院次数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听过各类案件;

他们,和法院干警一同战斗在第一线,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一线牵;

他们,出门能扛“长枪短炮”,不是在采访,就是在要去采访的路上;

他们,归来笔走风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隆重推出“2019记者看法院”专题策划,邀请一众“跑口记者”讲述2019年采访报道人民法院工作的体会和感受,并与读者一起重温他们的代表作品。

想认识这些“跑口记者”的庐山真面目吗?

想知道记者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么样子吗?

一起来围观!

这位记者是谁?

法制日报记者 张晨

报道感言

这一年,从井冈山,到瑞金,到遵义,红色土地用脚步一一丈量。曾经战火纷飞,如今街市太平。在一个一个故事的采写中,深刻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我们执政党重要的初心。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徐文娟、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民法院龙正法庭副庭长叶晓东……那么多秉持专业精神,扎根审判一线的法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知识、智慧和勇气,树立起新时代法官和法院的形象。他们守护着国徽下的公平正义,他们是中国司法的基石。

每位法官都是时代的样本,天生自带故事。

从微观真实抵达宏观真实,于青萍之末发现大势所驱。法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最终还是要靠人的行动实现。概念世界总是比现实世界更纯真并令人欣慰。简单地谈论司法民主化、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实际是不着边际,是用流行的意识形态开药方,用万金油治百病。

行进的时光,流动的法院。期待在更多的变革中,实现更多的公平正义。

代表作品

1

全面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访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

法制日报记者 张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连日来,全国各级法院纷纷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积极主动把法院工作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全面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专访,就人民法院工作的新动向和新部署作了具体阐述。

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记者:“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这一概念提出的依据和意义有哪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哪些内在的联系和外在的契合?

江必新:人民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愿望的战略目标,是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的必然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审判体系,是指案件审理中涉及立案、审判、执行等司法审判权运行及法院系统日常事务管理的制度或规范的总和。审判能力,是指审判人员准确适用法律法规、惩处违法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推进法治建设等各方面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通过加强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要保持中国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的特色和优势

记者:我国审判体系的特色优势是什么?当前制约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江必新:我国审判体系的特色优势主要有:通过强化党的领导支持、保证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通过司法为民、司法便民确保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在事实上的平等,提高司法的公信力与可接受性;坚持服务大局与保障人权的统一;坚持依法办案与实现公平正义的统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通过深化司法审判体制和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司法审判制度;通过调解优先、多元化解等政策降低诉讼成本、促成诉讼和争议的实质性解决;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提高审判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以提高审判的质量和效率;通过依法监督确保司法审判权的正确行使,防止审判权的滥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人民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制约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比如案多人少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对司法审判质效的影响日渐明显;司法保障还没完全到位,致使部分法院优秀人才流失;人情关系对公正司法的干扰造成一些地方司法审判的扭曲;认定事实规则的不完善以及法律运用规则的缺失导致类案不同判的情况不时出现;防止非法干预与防止审判权滥用均未完全到位,等等。我们要着力解决在审判体制机制、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司法能力能方面存在的诸多不协调、不适应问题,强化弱项,补齐短板,大力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实现公平正义是司法审判的初心使命

记者: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江必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既是人民幸福的重要条件和表征,也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内心期待。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公平正义有更高标准,对公正司法、严格司法、阳光司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期待。面对党和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各级法院要始终铭记人民法院姓人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扎根人民群众,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沃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集中力量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尊重人民群众朴素的正义观,把握新时代的司法规律,努力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能力与水平。

记者:如何界定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标志?

江必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标志是形成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我们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规范审判权运行机制、完善审判管理制度、深化司法改革、强化智慧法院建设等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使人民法院各项工作更好地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更好地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既要守正,也要创新

记者: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江必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既要守正,也要创新。抚今追昔,我认为人民法院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时,应当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历史命题中的关键和根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人民法院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聚焦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关注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不断提升服务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三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司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巨大优越性的科学司法制度。进入新时代,要坚定制度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司法道路。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袭。四是要坚持以公正高效权威为目标。要深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在守正创新中不断促进审判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不断推进人民法院审判体系与审判能力的现代化,为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做出贡献。

记者:下一步,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法院将如何发挥司法职能,找准工作结合点切入点,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成果转化为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实际成效?

江必新: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一方面,各级法院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改革经验,切实做到强弱项、补短板,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健全和落实独任法官、合议庭、审判委员会制度机制,确保依法有序放权。同时要完善审判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发挥院庭长和专门审判管理机构的审判监督管理职责,发挥审判委员会、专业法官会议总结审判经验、统一裁判标准的作用,确保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另一方面,现代化科技手段日新月异,为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全面建设智慧法院为依托,贯彻落实好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着力提升智慧法院建设领域科研能力,扎实推进智慧法院实验室建设。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等现代科技在司法领域深度应用,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同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要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发挥司法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价值,提高数据汇聚、管理、分析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司法审判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的特殊规律;坚持不懈地探索制度建构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构的特殊规律;坚持不懈地探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规律。深入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要始终坚持以建设过硬队伍为组织保障。要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锤炼、专业训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切实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履职水平。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从严管理,扎实推进司法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忠诚可靠、清正廉洁的过硬法院队伍。

2

寻找李庆军

法制日报记者 张晨

引言

李庆军是谁?他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立案二庭副庭长;是全庭办案量最多的骨干法官;是身患尿毒症仍坚守在审判一线的“燃灯者”。去年9月,李庆军因病去世。今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追授他“全国模范法官”“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近日,《法制日报》记者来到李庆军曾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通过周围人的口述,记录这位忠诚、干净、担当的好法官的感人事迹。

到现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任芳芳手机里还保留着一条很久之前的短信:“我要休息一段时间,禹州电缆案6号以后让双方再谈一次,如调解不成,按原定提审发。卷在柜子上,签字等我补。李庆军。”

这是李庆军生前发给同事任芳芳的最后一条短信。一场意料之外的别离,把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工作交接,变得不再寻常。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四五改革纲要,撬动法院全方位改革。也就在这一年,河南高院原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被医院确诊为尿毒症。“一个法官不办案还有什么价值?”他选择了隐瞒病情,坚守在审判一线。此后4年,他像一个陀螺,每天4趟,驱车8公里返家做透析。腹膜透析液一袋重两公斤,经一根硅胶腹透管灌入腹部再排出,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用7袋。而这一切,除了近亲,无人知晓。

2018年9月,李庆军离世。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开始了对李庆军和他最后时光的寻找,随着采访深入,这位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的模范法官重现眼前。

“不管是谁,我按法办”

“这些年,我心里忘不了。”73岁老太周光华在听闻李庆军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不已,拎上一篮土鸡蛋,坐了将近300公里的大巴车,专程从南阳赶到郑州吊唁。

2008年,周光华因为一起房产案子,敲开了李庆军办公室的木门。在参加河南高院的再审审查听证前,周光华的心里直打鼓:自己年纪大了,连律师都没有,而对方“有权有钱有关系”,一、二审都胜诉的案件,会不会到这里被推翻?

李庆军一句话让周光华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我按法办,你放心。”

“爸多次告诫我说,任何人都需要被尊重。”在儿子李然的印象中,不管谁来咨询法律问题,父亲总是那么有耐心。

“无论手机还是办公室座机,电话一响庆军就接,从不看是否是陌生号码。”说话的人叫卜发忠,河南高院赔偿办主任,和李庆军是多年的同事。

尿毒症患者不能喝水,忌多说话,但李庆军和当事人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每周至少接待10个案件当事人。他并非不遵医嘱、不爱惜身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医生曾评价李庆军说:“他是我所有病人中,控水控得最好的。”

“有一次,案子调解到下午1点多,我说咱们出去吃个便饭。李法官连连摆手,说他带的有干粮,吃几口就中,下午继续调解。”周老太抹泪回忆。

“对法官身份的认同,庆军超乎常人,职业尊荣感强烈到舍生忘死的地步。”在周围人的讲述中,李庆军的形象是一个守土有责的法官,而非一个病人。

“老李常说,法院是说理的地方,大家做这份工作,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双方当事人!”李庆军这句话,对同事于保林影响很深。

同事们看得见的是,2016年,河南高院立案二庭共结案2610件,李庆军团队共结案849件;2017年,河南高院立案二庭共结案2686件,李庆军团队共结案667件;2018年截至8月底,河南高院立案二庭共结案1309件,李庆军团队共结案360件,李庆军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

同事们看不见的是,每周一22时12分,李庆军乘K180次列车离开郑州,次日6时16分抵京赶往医院复查,当天下午乘高铁返回单位。更赶的时候也有:早上6点赶到车站,搭乘第一班高铁去往北京医院,16点多返回郑州,到单位会见当事人,补上落下的工作。

为什么要隐瞒病情?在日记中,李庆军写道:“我不想让亲友为我的身体担忧,给他人带来精神压力,我尽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有点自欺欺人,装得若无其事。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样享受,享受生活。要是真倒下了,我也无力回天,随它去吧。生活要继续,班要继续上,工作要继续干……”

“分析案件可以,请吃饭不行”

车从济源市出发,过愚公隧道,到达60公里外的北李洼村。这个坐落于太行山与王屋山之间的小山村,是李庆军的老家、愚公移山故事的发源地。多年以前,他从这里走出农门,却始终不曾忘记脚下的泥土。

李庆军在郑州的家,是老家乡亲们的“接待处”。当初装修时,李庆军只提了一点要求:不能装木地板,老乡们不习惯换鞋,来家里觉得拘束。

李然依稀记得,在一个下雨的周末,父亲正做透析时接听了一通电话后慌慌张张把硅胶腹透管收起来,起身到大门口接回一个老家来的人,脚上穿着一双沾满泥印的旅游鞋。“爸翻看他带来的材料,边问边答。眼看到了吃中午饭的时间,爸却完全没有时间概念。直到妈提醒才抬起头,看看墙上的表,让妈先打几个荷包蛋给老乡。”李然说。

乡土中国,一根根私人联系构成的关系网纷繁复杂,但是在乡亲们的叙述中,“找庆军,帮不上忙”。人情的迷宫中,李庆军底线很高。

“我工作23年,从来没有和河南高院的法官一起吃过饭。”表弟李卫东在济源市司法局的二级机构工作,他说:“我曾经想让庆军哥搭线请合议庭法官吃饭,庆军哥不许,他说案件吃不准的地方可以帮我找思路、找法律依据,请吃饭不行。”

“我要干干净净地去做手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终看始,庆军是个始终如一的人。”河南高院民四庭庭长周志刚回忆说,刚进法院的时候,李庆军就喜欢去听老同志聊案件,积极要求办案。“做了25年的法院工作,做了25年的法官,庆军的法官身份一直没有丢掉过。”

李庆军出生于1964年,他们这代人,经历了由一元到多元的剧变,有一种天然的社会责任感。对待身边事,从来不凑合。李庆军所在的立案二庭主要分管建设工程、房地产开发等合同纠纷案件,这类案件在民事审判中最为复杂、烦琐。“文书上一个标点符号错了,李法官都会给我们改过来。”法官助理王卫霞说。

1989年李庆军考上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1993年3月经过遴选到河南高院工作。在漫长的时间流变里,他在西政的同学们的仕途渐优。“我是最落后的一个了。”李庆军嘴上这么说,对于荣誉却鲜少追求,连出去学习的机会都让给别人,自己要课件自学。“李法官说过,有了荣誉带不来什么,没有荣誉也带不走什么。”王卫霞回忆说。

生前鲜少追求的荣誉,生后如雪花一般纷至沓来:2019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河南省委在郑州召开表彰大会,追授李庆军“全国模范法官”“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不断唤起人们的记忆碎片,呈现出李庆军的最后时光。

任芳芳最后一次见到李庆军,是一个周六,两人都在加班,碰巧在楼梯口打了个照面:“我当时抱怨了几句案件太多,庆军法官说,明年就好了。”不承想,李庆军没能等到明年。

2018年9月1日,正是在偶遇任芳芳的这个星期六,河南高院签到机留下的影像资料显示,李庆军当天18时30分离开单位。与平时并无二致的背影,李庆军最后一次下班。

驱车回到家中,李庆军开始做一天中的第3次透析。这时郑州七院打来电话:有肾源了。

挂掉电话,李庆军把他身上的腹腔管全部用塑料布包住,去洗了个澡:“我要干干净净地去做手术。”

临上手术台前,躺在病床上的李庆军拨出13个电话,与卜发忠交接工作。

手术成功。

“转出重症监护室时,庆军还跟我说,把阳台封一封,出院之后暂时不能去上班,让同事把案卷拿来,好好码一码,堆在阳台上。”妻子马凤实哽咽着说。

“住院期间我们通过一次电话,他挺高兴,说马上就要出院了,可以回去工作了。”周志刚说。

看似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2018年9月27日,李庆军病情突然恶化,转回重症监护室,连做8小时透析,未能好转。次日上午,李庆军永远地离开了亲人、同事。

“庆军没了。”在医院长长的过道里,马凤实一一拨出电话。

“庆军怎么不打电话回来呢”

一抽屉药物,一抽屉面包。

李庆军去世后,家属到办公室整理遗物时,泣不成声。“4年多里,庆军没在家吃过早饭,总是带个面包就走,原来都藏到了抽屉里。”

除去药和面包,马凤实还找到19本工作日记,每一本,都是李庆军人生的独白。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了他认真执着的脾气。

“我还是不能相信,他已经不在了。”在李庆军离世近一年后,卜发忠仍时有恍惚,仿佛李庆军还在隔壁办公室办案,还能听到他讨论案件的声音。

同事们到李庆军家里去悼念,一进卧室,便看见箱子摞得老高,占了大半面墙,是他生前没用完的腹膜透析液。两个特殊的“床头柜”并排摆着,一个是用来保存针剂的小冰箱,一个是用来加热透析液的台式培养箱,旁斜还放着一支金属色的拐杖。

李然拿起拐杖说:“2012年到2014年,我爸尿酸高,经常痛风,从脚到膝盖疼痛难忍,没法正常行走。妈买来生姜,放在火上烧热,捣碎后用毛巾裹着敷在脚上。到单位上班时,爸不愿意拄拐杖,就穿着厚一点宽一点的裤子,盖住腿上的毛巾,一瘸一拐,慢慢挪步。”

李庆军的去世,仍是这个家中最隐秘的伤口。庆军父母双双79岁了,老母亲年前查出食道癌,化疗掉光了头发,暑热到39摄氏度也戴着帽子。

“庆军表现好,单位送他去国外学习了。”一个家庭的伤痛,被一个善意的谎言遮盖着,家里人不敢告诉二老庆军培训多长时间,怕老人家掰着手指头算日子。

“庆军怎么不打电话回来呢?”老两口心中疑惑,每天把手机带在身边,生怕错过儿子打来的电话。两个老人终日坐在家门口,注定是一场徒劳的守望。

北京法院深化“多元调解+速裁”机制解纷明显提速:

守望尼波尔曲一千零九十五天 四川仁寿县法院援彝干部叶晓东故事:

来源:法制日报

记者:张晨 | 编辑:冼小堤 陈政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法制日报记者张晨:每位法官都是时代的样本 天生自带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电商平台成假冒瑞士表“重灾区” 宣传全靠编故事...

电商平台成假冒瑞士表“重灾区” 宣传全靠编故事...

瑞士,价格,品牌,机芯,原件,商标,商家,工业,联合会,钟表,假冒,检测,士生,陈雨,万都,第一时间,十块钱,可追溯,圈套,牌子,差距,法制日报,样本,心态,法律,消费者,瑞士联邦,生产者,知识,结果

2019-10-25 #长篇故事

电商平台成假冒瑞士表“重灾区” 宣传全靠编故事...

电商平台成假冒瑞士表“重灾区” 宣传全靠编故事...

瑞士,价格,品牌,机芯,原件,商标,商家,工业,联合会,钟表,假冒,检测,士生,陈雨,万都,第一时间,十块钱,可追溯,圈套,牌子,差距,法制日报,样本,心态,法律,消费者,瑞士联邦,生产者,知识,结果

2019-10-25 #长篇故事

「西安名师改作文」张晨依 | 孔雀和百灵鸟

「西安名师改作文」张晨依 | 孔雀和百灵鸟

孔雀,百灵鸟,羽毛,小鸟,森林,歌声,森林里,张晨,肯让,那群,大家爱,宇航小学,作者,一身,乌鸦,优点,姐姐,喊到,声音,嗓子,学校,年级,尾巴,树枝,故事,群小,真美,眼光,短处,里长

2008-11-19 #经典故事

法制日报创刊40周年征文|罗书平:我对《法制日报》一往情深

法制日报创刊40周年征文|罗书平:我对《法制日报》一往情深

法制日报,豆腐块,文章,法治,法院,编辑,中级法院,人员,基层,征文,日报,法制,法律,版面,读者,讲故事,工作,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基层司法,一往情深,可依,多大,张冬,陈蕾,法律顾问,并加,律师事务所,高级法院,时候,业务学习

2008-04-23 #经典故事

睡前故事 张晨瑶 睡前故事歌曲 睡前故事mp3在线试听

睡前故事 张晨瑶 睡前故事歌曲 睡前故事mp3在线试听

睡前故事,童话,经历,美人鱼,一起去,即将到来,每一天,送给你,月亮,灯光,过所,我的窗,爬上树,等着我,张莹,张晨,歌词,出处,音乐网

2020-04-25 #长篇故事

法制日报:感受110接警员的故事

法制日报:感受110接警员的故事

郑嘉,永瑜,男子,张冠,患者,群众,记者,警力,广州,民警,电话,警情,工作,报警电话,报警台,报警人,指令,佛山,出租车,商场,地铁,女童,广场,持刀,救护车,火车站,车辆,接警员,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业务素质

2020-04-16 #故事会

法制日报:感受110接警员的故事

法制日报:感受110接警员的故事

郑嘉,永瑜,男子,张冠,患者,群众,记者,警力,广州,民警,电话,警情,工作,报警电话,报警台,报警人,指令,佛山,出租车,商场,地铁,女童,广场,持刀,救护车,火车站,车辆,接警员,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业务素质

2020-04-16 #经典故事

法制日报:感受110接警员的故事

法制日报:感受110接警员的故事

郑嘉,永瑜,男子,张冠,患者,群众,记者,警力,广州,民警,电话,警情,工作,报警电话,报警台,报警人,指令,佛山,出租车,商场,地铁,女童,广场,持刀,救护车,火车站,车辆,接警员,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业务素质

2020-07-10 #故事会在线阅读